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11 【介绍】: 唐河中人,字和叔,一字化光。吕渭子。德宗贞元十四年进士,次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能文,一时流辈咸推尚。与王叔文厚善,迁左拾遗。二十年,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比还,柳宗元等皆坐叔文贬,温独免,进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旋与羊谔等谋逐宰相李吉甫,宪宗怒贬道州刺史,徙衡州,卒。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11 字和叔,一字化光。排行八。郡望东平(今属山东)。河中(今山西永济西)人,居洛阳(今属河南)。吕渭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又登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二十年随工部侍郎张荐出使吐蕃,充副使,被拘留经年,顺宗永贞元年(805)十月回京,累迁至刑部郎中。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宪宗元和五年(810)转衡州刺史,卒。事迹见柳宗元《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新、旧《唐书》本传。吕温文辞精富,文体赡逸,所作铭赞“置于韩柳集中,亦为高作。”(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八)其诗“亦胜诸人”(《沧浪诗话》)。今存《吕和叔集》10卷,四部丛刊本为通行。《全唐诗》存诗2卷。
唐诗汇评
吕温(772-811),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吕渭之子。初从陆贽治《春秋》,从梁肃学文章。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翌年登博学宏辞科,授集贤校书,擢左拾遗。二十年,为吐蕃吊祭副使,转侍御史。使还,历户部、司封员外郎,迁刑部郎中,知杂事。三年,坐诬宰相李吉甫,贬均州刺史,再贬道州。五年,改衡州。所在均有治绩。卒。温工诗文,与元稹、刘禹锡、柳宗元、李景俭友善。有《吕温集》十卷,今存。《全唐诗》编诗二卷。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五
温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人。贞元末进士。再迁为左拾遗。以侍御史使吐蕃。元和初还。转户部员外郎。再贬道州刺史。徙衡州。卒年四十。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温天才俊拔,文采赡逸,为时流柳宗元、刘禹锡所你。
郡斋读书志
温从梁肃为文章,规摹左氏,藻赡精富,流辈推尚。
沧浪诗话
刘沧、吕温,亦胜诸人。
《唐诗品》
衡州早擅宏词,富于摛藻,《由鹿》诸赋命意修远,虽拘于时制,稍落近语,要亦升堂之客也。五言律亦多倚拔,惜其内有乏思,外有遗象,不能自振其馀波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蜀人。穆宗时结茅杭州灵隐寺西峰巢枸坞。刺史白居易重其道,题其堂曰法安。居易尝具馔饭之,邀以诗,韬光亦以诗报之,不赴。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蜀中(今四川)僧。辞师出游,住杭州灵隐巢沟坞。穆宗长庆间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曾与之游,并有诗唱和。事迹见《咸淳临安志》卷七九、《西湖游览志》卷一〇。《全唐诗》存诗1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在浙江杭州灵隐寺西北巢枸坞内,相传穆宗长庆年间著名诗僧韬光在此结庵说法,故名。当时杭州刺史白居易常慕名来访、吟诗唱和。相传初唐诗人宋之问游灵隐寺至此,为诗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第二联苦搜奇思,终不如意,有老僧续句曰:“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遂为一篇之警策,宋之问乃续成此诗。或谓此老僧即亡命江湖之骆宾王。事见孟棨《本事诗·征异》。韬光观海遂为钱塘十景之一。现有敞厅、韬光、诵芬阁、吕洞宾炼丹台等胜迹,为1960年改建。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号韬光。莫详族里。穆宗时。结茅于灵隐西峰巢构坞。与鸟窠林公为友。刺史白居易重其道。尝具馔饭之。以诗邀云。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青芥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来伴吃。斋罢一瓯茶。师答云。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枕石眠。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金莲。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城市不堪飞锡到。恐惊莺啭画楼前。其高致如此。庵以师号得名。宋丞相陈公尧佐留题庵中。赓唱者甚众。绍兴中。宗正少卿冯楫作修庵记。 赞曰。 道藏于身  所存异辙  或入市廛  或居深樾 翳翳巢构  牧守折节  岂曰韬光  若揭日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时洪州人,字内光。初仕唐,以五经登科,累官光禄卿。文宗时归隐庐山。后吴越国君钱镠迎至临安西府,师礼事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内光,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人。初习儒业,以五经登科。文宗朝为安南副都护,后为光禄卿。归隐庐山,从东岳道士得服炼长生,补脑还元之术。唐末为钱镠礼请至杭州,历20余年始卒。据云享年达170岁。《续仙传》卷中有传。《槜李诗系》卷三〇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槜李诗系·卷三十
朗字内光,南昌人。少读书,以五经登科,历宦有清直声,官至光禄卿。后隐居庐山,得补脑还元之术。唐开耀间,居嘉兴魏塘镇之神仙宫,年一百五十馀岁,尸解去。有遗诗于壁云:
杨乾光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4—853 【介绍】: 唐虢州弘农人,字乾光。杨休明孙。初为太常寺奉礼郎。敬宗宝历二年,入天平节度幕府。裴度荐为河南偃师尉。迁灵武节度巡官,改鄜坊观察判官,再为邠宁观察判官。迁伊阳令,拜文州刺史,转戎州经略使。宣宗大中六年,除丹州刺史。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字化光(一作光化,误)。武宗会昌三年(843)登进士第。时主司王起有诗酬周墀之贺,厚载与诸同年皆和诗。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三、《唐诗纪事》卷五五。《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二
厚载字光化。会昌三年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丹阳人。宪宗郑皇后弟,宣宗舅。宣宗即位后,拜诸卫将军,迁金吾大将军。大中元年,拜平卢节度使。改凤翔节度使。五年,迁河中节度使。七年,入朝,召对延英,占奏俚近,宣宗不悦,留为右羽林统军兼太子太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0—859 【介绍】: 唐朝皇帝。初名怡,后改现名。宪宗第十三子。武宗会昌六年,宦官马元贽等拥立为皇太叔。及即帝位,罢斥李德裕党,重用牛僧孺党。大中三年,吐蕃以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归唐,自肃宗、代宗以后,河西陇右尽没吐蕃,至是,河、湟克复。曾与宰相令狐绹谋诛宦官,未成。以服长生药致死。在位十三年,谥圣武献文孝皇帝。
全唐文·卷七十九
帝讳忱。宪宗第十三子。元和五年生。长庆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会昌六年三月立为皇太叔。翌日即位。改今名。大中二年正月。上尊号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在位十三年。年五十。谥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咸通十三年。加谥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庙号宣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宾光,一作宾先。宣宗大中时进士,有《津阳门诗》,长一千四百言,记玄宗时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宾光。文宗开成中于长安骊山下石瓮僧院读书,曾游虢州,后乃作长诗《津阳门诗》。宣宗大中五年(851)进士及第。生平事迹略见《唐诗纪事》卷六二、《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存诗1首,即《津阳门诗》。《全唐诗外编》补断句1。
唐诗汇评
郑嵎,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开成中,下榻于骊山石瓮寺,闻华清宫中旧事。大中三年,自虢州来,宿骊山下旅舍,主人复为言玄宗遗事,遂作《津阳门诗》。五年(851),登进士第。后不知所终。《全唐诗》仅存其《津阳门诗》。

作品评论

北梦琐言
唐自大中后进士尤盛,封定卿、丁茂圭场中头角,举子与其交者,必先登第……先是李都、崔雍、孙瑝、郑嵎四君子,蒙其盼睐者,因是进升。故曰:“欲得命通,问瑝、嵎、都、雍。”
唐才子传
(嵎)有集一卷,名《津阳门诗》,津阳,即华清宫之外阙,询求父老,为诗百韵,皆记明皇时事者也。
□光 朝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姓不详。与威、裒为姊妹三人。宣宗大中间至懿宗咸通初年在世。少孤,始笄作七言联句诗。鱼玄机见后,大为称赏,并和其所作。事迹见《唐女郎鱼玄机诗》。《全唐诗》收三人联句诗1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懿宗咸通中曾应进士试。见《新唐书·懿宗纪》,新、旧《唐书·荣王李㥽传》。《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7 【介绍】: 唐荥阳人,字光业。郑涓子。僖宗时,累官中书舍人。中和二年,为义成节度司马。节度使王铎命其权知昭义军,治不三月辄去。四年,以兵部侍郎、判度支,拜同平章事。光启二年,僖宗被劫至兴元,昌图未及扈从。朱玫拥襄王李煴即位,以昌图判户部事。玫败,昌图奉煴奔河中,为王重荣所执,被斩于岐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光远。懿宗咸通末进士。迁监察御史。佐凤翔节度郑畋幕府。黄巢入京师,畋拒其西向,倚之调军粮。黄巢败,畋再秉政,擢延昌为司勋员外郎、翰林学士。后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无他功,罢为尚书左仆射卒。
全唐文·卷八百十八
延昌字光远。咸通末进士。迁监察御史。擢司勋员外郎翰林学士。累进兵部侍郎。拜户部尚书。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刑部尚书。以病罢。拜尚书左仆射。
韦光裔 朝代:晚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95 【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字叔阳。代宗永泰元年,官殿中侍御史,充税青苗地钱使。大历中,历户部员外郎。德宗建中中,官汝州刺史。时李希烈反,汝州与叛军接壤,光裔懦弱不任职,乃被代。迁少府监,官终太子宾客。
邓光布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光州固始人,字明远。僖宗乾符初官崇安镇将,有智略。后为黄巢军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初居法乾内寺,能诗文,通内外学,寻充左右街应制,升麟德殿法座讲谈,懿宗赐号净光大师。其师知玄著《如来藏经疏》、《大无量寿经疏》、《胜鬘师子吼经疏》,彻为著《法鉴》、《法灯》、《法苑》以阐明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不知何许人。久亲炙悟达。悟达亦乐教育成就之。故其器卒获用于天下。而相为表里。以推明大法。若悟达。著如来藏经会释疏二卷。彻则衍法监四卷。大无量寿经疏二卷。彻则衍法镫二卷。胜鬘师子吼经疏四卷。彻则衍法苑十卷。般若心经金刚经皆有疏义。而彻亦随衍成卷。忏文六卷。及杂文等。彻必翼纬。以行世。初居法乾内寺。官寮奉仰日甚。寻充左右街应制。每岁属诞辰。于麟德殿。升座讲演。仍赐紫伽梨。懿宗尤重佛乘。月遇八日。必饭僧内殿。数盈万不啻。且躬为赞呗。诏彻朗咏高台上。宠锡繁夥。至造旃檀座以处之。当是时。诏两街四寺。行方等忏法。开坛受戒度僧。各三七日。别诏大德二十人。入咸秦殿。为内福寿寺尼受戒。缮写藏经。雕造旃檀像千躯。皆诏彻捡校。又以十一月十四日返庆饰。诏京城僧道。赴麟德殿论义。彻则敷畅皇猷。恢宏祖道。如他日。赐号净光大师。咸通十一年。诏录两街僧事。广明中。巢𡨥犯阙。僖宗播迁于蜀。彻是夕内宿。旦与杜光庭。仓黄扈从。再见悟达。其师资终始无间如此。著述尤富。内翰侍郎乐朋龟为作真赞。秦蜀间多其弟子。则可谓生荣死哀矣。
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僧彻。不知何许人也。敏利天资高迈逸类。稚岁聪颖而慕。悟达国师。若颜回之肖仲尼也。既而时亲函丈颇见幽微。随侍翼从未尝少厌。窥其门墙其殆庶几乎。悟达凡有新义别章。咸嘱付彻畅衍之。为如来藏经疏。著法鉴四卷。大无量寿经疏。著法灯二卷。胜鬘师子吼经疏。著法苑十卷。观乎悟达为疏。若左丘明之传也。彻述三法钞。犹杜服之集解欤。初居法乾内寺。师资角立声彩风行。凡百官寮无不奉仰率由。彻内外兼学辞笔特高。唱予和汝同气相求。寻充左右街应制。每属诞辰升麟德殿法座讲谈。敕赐紫袈裟。懿宗皇帝留心释氏。颇异前朝。遇八斋日必内中饭僧。数盈万计。帝因法集躬为赞呗。彻则升台朗咏。宠锡繁博。敕造栴檀木讲座以赐之。又敕两街四寺行方等忏法。戒坛度僧各三七日。别宣僧尼大德二十人。入咸泰殿置坛度内。福寿寺尼缮写大藏经。每藏计五千四百六十一卷。雕造真檀像一千躯。皆委彻检校焉。以十一月十四日延庆节。麟德殿召京城僧道赴内讲论。尔日彻述皇猷。辞辩浏亮帝深称许。而又恢张佛理旁慑黄冠。可谓折冲异论者。当时号为法将。帝悦敕赐号曰净光大师。咸通十一年也。续录两街僧事。初彻经江论海勇于揭厉。于青龙寺讲贯既循悟达国师义意寄呈所见。蒙回八十四字。云观君法苑思冲虚解我真乘刃有馀。若使龙光时可待。应怜僧肇论成初。五车外典知难敌。九趣多才恐不如。萧寺讲轩横淡荡。帝乡云树正扶疏。几生曾得阇踰意。今日堪将贝叶书。一振微言冠千古。何人执卷问吾庐。览兹奖饰悲喜。盈襟以广明中巢寇犯阙僖宗幸蜀。其夕彻内宿。明日仓黄与杜光庭先生。扈从入于岷峨。再见悟达痛序艰难。彻极多著述碑颂歌诗。不知所终。内翰侍郎乐朋龟为真赞。凤翔嘉州皆写其真相。弟子秦蜀之间愈多传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