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8
词典
1
分类词汇
53
其它
4
共53,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3
4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洋务运动
楼兰晋简
谅山之战
日据时代
福州评话
庚子拳乱
庚子之役
惠州之役
甲申之役
甲午战争
交通大学
北洋水师学堂
北洋武备学堂
戊戌六君子
同盟会宣言
《國語辭典》:
洋务运动(洋務運動)
拼音:
yáng wù yùn dòng
清朝(约十九世纪中叶)大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在英法联军之役后,深觉近代技术的重要性,而派遣留学生、制兵器等的洋务运动。但因积弊过深、财力不足而告失败。
分類:
旧称
同光
新政
同治
光绪
绪年
政府
外国
资本主义
密切
联系
军事
政治
经济
文教
外交
《国语辞典》:
楼兰晋简(楼兰晋简)
拼音:
lóu lán jìn jiǎn
楼兰出土的西晋时代竹木简书。清光绪二十五年由瑞典人斯文赫定(Sven Hedin)在新疆古楼兰遗址挖掘所得,有一百二十馀枚,极具文献价值。
分类:
出土
竹木
木简
简书
清光
光绪
瑞典
斯文
《国语辞典》:
谅山之战(谅山之战)
拼音:
liàng shān zhī zhàn
清末光绪十一年(西元1885),法军攻陷越南谅山,进犯广西,被清军将领冯子材所败。这是中、法战争期间中国取得的最大胜利。
分类:
光绪
攻陷
越南
公元
《国语辞典》:
日据时代(日据时代)
拼音:
rì jù shí dài
特指台湾被日本统治的年代。从清光绪二十一年(西元1895)到民国三十四年(1945)光复为止,共五十年。参见「日治时代」条。
分类:
日本
统治
年代
清光
光绪
公元
《国语辞典》:
福州评话(福州评话)
拼音:
fú zhōu píng huà
流行于福建省福州一带的曲艺。清光绪年间颇盛行。说唱并用,唱词多为七字句或八字句,不押韵。
分类:
流行
福建
福州
曲艺
清光
光绪
绪年
盛行
《国语辞典》:
庚子拳乱(庚子拳乱)
拼音:
gēng zǐ quán luàn
清光绪二十六年(西元1900),时值庚子,义和团在慈禧太后纵容包庇下,烧教堂,杀教士,拆铁路,毁电线,并先后杀害日本公使馆书记杉山彬和德国公使克林德。甚至对各国宣战,引起英、美、法、德、俄、义、日、奥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史称为「庚子拳乱」。也称为「庚子之变」、「庚子之役」。
分类:
清光
光绪
时值
公元
《国语辞典》:
庚子之役
拼音:
gēng zǐ zhī yì
清光绪二十六年(西元1900),义和团倡言扶清灭洋,向各国宣战,引起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事件。参见「庚子拳乱」条。
分类:
清光
光绪
义和团
倡言
公元
《国语辞典》:
惠州之役
拼音:
huì zhōu zhī yì
清光绪二十六年(西元1900),北方发生义和团事件,国父命郑士良在广东惠州举义。起义军在惠州一带转战二旬,连战皆捷,据有数县,却因弹药不济而功败垂成。这是国父十一次革命中的第二次起义。
分类:
清光
光绪
北方
义和团
事件
公元
《国语辞典》:
甲申之役
拼音:
jiǎ shēn zhī yì
清朝光绪十年,岁次甲申(西元1884),中法因安南事件所引起的战役。次年议和,订立中法天津和约,越南正式成为法国所有。也称为「中法战争」。
分类:
清朝
朝光
光绪
岁次
中法
安南
事件
战役
公元
《国语辞典》: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
拼音:
jiǎ wǔ zhàn zhēng
清朝光绪二十年(西元1894),岁次甲午,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日本趁机进占汉城,击沉中国运兵船,并攻击清廷牙山驻军。七月一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后清廷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此次战役,史称为「甲午战争」。
分类:
清朝
朝光
光绪
二十
岁次
甲午
公元
《国语辞典》:
交通大学(交通大学)
拼音:
jiāo tōng dà xué
国立大学之一。前身为光绪二十二年(西元1896)创立于上海的南洋公学。当时开办有关交通、电机、商船等部门的学科。民国十年,由交通部集合所属上海、唐山、北平诸校,总称为「交通大学」。四十七年在台复校,在新竹市博爱街校址先行设立电子研究所,五十三年恢复大学本科,并陆续增加系所。六十六年增辟光复校区。六十八年七月恢复校名为「国立交通大学」。现有工、理及管理三学院。
分类:
国立大学
前身
光绪
公元
《国语辞典》:
北洋水师学堂(北洋水师学堂)
拼音:
běi yáng shuǐ shī xué táng
清末一所新式海军官校。光绪六年(西元1881)由李鸿章于天津创办,民国名人黎元洪、张伯苓均为该校毕业生。
分类:
一所
新式
海军
军官
光绪
六年
公元
《国语辞典》:
北洋武备学堂(北洋武备学堂)
拼音:
běi yáng wǔ bèi xué táng
清末一所新式陆军士官学校。光绪十二年(西元1886)由李鸿章于天津创办,北洋军阀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曹锟等均由该校毕业。
分类:
一所
新式
陆军
军士
士官
官学
学校
光绪
公元
《国语辞典》:
戊戌六君子
拼音:
wù xū liù jūn zǐ
清光绪二十四年(西元1898)戊戌政变中,被旧派捕杀的六位改革派人士。包括谭嗣同、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
分类:
清光
光绪
二十四
公元
《国语辞典》:
同盟会宣言(同盟会宣言)
拼音:
tóng méng huì xuān yán
清光绪三十一年(西元1905)国父于东京成立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并规定革命建国程序为军政、训政、宪政三期。
分类:
清光
光绪
国父
东京
成立
同盟会
公元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