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波光荡漾(波光荡漾)  拼音:bō guāng dàng yàng
水波光亮闪动的样子。如:「波光荡漾的湖上,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
《国语辞典》:大放光明  拼音:dà fàng guāng míng
大为光亮。引申为大有希望。《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我倒不忍弃毓兄而去,也是贵省的学界应该大放光明了。」
分类:光亮
《国语辞典》:溜油光  拼音:liū yóu guāng
整齐光亮。《红楼梦》第三九回:「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著溜油光的头,穿著大红袄儿,白绫裙儿。」
分类:整齐光亮
《国语辞典》:砑光机(砑光机)  拼音:yà guāng jī
将纸类及纺织品砑光,使其表面密实光亮的机械。
《漢語大詞典》:发闪(發閃)
发着内烁的光亮。 鲁迅 《彷徨·长明灯》:“眼光也越加发闪了。”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 希腊 雕刻﹞雕造的当时,一定是崭新,雪白,而且发闪的。”
分類:光亮
《漢語大詞典》:黄晶晶
形容黄而光亮。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远远在墙外卖凉货的小贩敲着‘冰盏’--那是一对小酒盅似的黄晶晶的铜器,迭在掌中,可互击作响--叮泠有声,清圆而浏亮。”
分類:光亮
《國語辭典》:光天化日  拼音:guāng tiān huà rì
光天,指帝德如阳光普照之天。化日,乃治日之讹。光天化日指政治清明,承平无事的时代。见清。惠栋《后汉书补注。卷一二。王符传》。《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如此恶棍,岂可一刻容留于光天化日之下?」后多用于指在大白天里,众目睽睽的场合。《西游记》第三回:「六街三市,万户千门,来来往往,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也作「化日光天」。
《國語辭典》:光辉灿烂(光輝燦爛)  拼音:guāng huī càn làn
色彩鲜明,光亮耀眼。《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每队五千,按青、黄、赤、白、黑五色,旗幡甲马,并依本色,光辉灿烂,极其雄壮。」
《漢語大詞典》:黑浸浸
乌黑光亮貌。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一:“她的稠密的黑浸浸的头发,衬着太阳照映的金黄的稻草,显得越发黑亮了。” 康濯 《腊梅花·徐淮平原的白天黑夜》:“红嫩嫩的脸蛋,黑浸浸的眼睛,漂亮结实当中稍稍显得有点儿文弱。”
《國語辭典》:黑漆皮灯(黑漆皮燈)  拼音:hēi qī pí dēng
比喻人不明事理,没有见识。《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这萧颖士又非黑漆皮灯,泥塞竹管,是那一窍不通的蠢物。」也作「泥塞竹管」。
《漢語大詞典》:海水发光
海洋中发出的一种闪烁性或阵发性的光亮现象。由海洋中发光浮游生物和发光细菌在海浪震荡下或与物体相互碰撞时所引起。海洋中的鱼群和其他大型动物的活动也能引起海水发光。
《漢語大詞典》:皧皧
洁白光亮貌。 明 何景明 《后白菊赋》:“鉴微月之皧皧,步列星之森森。”
《漢語大詞典》:的礰
光亮、鲜明貌。后汉书·张衡传:“离朱脣而微笑兮,颜的礰以遗光。” 李贤 注:“的礰,明也。”参见“ 的皪 ”。
分類:光亮鲜明
《國語辭典》:的皪  拼音:dì lì
鲜明显著的样子。《文选。左思。魏都赋》:「丹藕凌波而的皪,绿芰泛涛而浸潭。」《文选。张衡。思玄赋》:「离朱唇而微笑兮,颜的皪以遗光。」
分類:光亮鲜明
《漢語大詞典》:朴金野现象
在不同光亮的环境中,人眼对不同光波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在明视觉条件下,人眼对波长550~560纳米的光最敏感,但在暗视觉条件下,人眼对500~510纳米的光最敏感。这种现象最早由捷克斯洛伐克学者朴金野发现,故称。
《漢語大詞典》:奇光异彩(奇光異彩)
奇妙的光亮和色彩。《孽海花》第十二回:“向里一望,只见是个窈窕洞房,满室奇光异彩,也不辨是金是玉,是花是绣,但觉眼花繚乱而已。” 华山 《大戈壁之夜》:“只是一到荧光灯下,每一块石头都放射出多么美妙的奇光异彩啊!” 碧野 《彩石斑斓》:“玛瑙红的、翡翠绿的、玫瑰紫的、海蓝的各色斑斓的卵石堆放在一起,在晚霞映照下,闪射着奇光异彩,那样绚丽,那样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