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涣汗(渙汗)  拼音:huàn hàn
1.比喻号令一发,如人之汗出不能复收,故唯有遵行。《易经。涣卦。九五》:「涣汗其大号。」《宋书。卷六○。列传。范泰》:「明诏爰发,已成涣汗,营制既下,远近遵承。」
2.流布。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兆发于前期,涣汗于后叶。」南朝梁。简文帝〈南郊颂序〉:「莫不巍巍乎,穆穆乎,涣汗于绿篇,氛氲于丹册者矣。」
《漢語大詞典》:涣汗大号(涣汗大號)
(1).谓帝王号令,如人之汗,一出不复收。易·涣:“九五,涣汗其大号。” 孔颖达 疏:“人遇险阨惊怖而劳,则汗从体出,故以汗喻险阨也。九五处尊履正,在号令之中,能行号令以散险阨者也。” 朱熹 本义:“九五巽体,有号令之象,汗谓如汗之出而不反也。”
(2).谓帝王发布号令。 清 钱谦益 《故南京国子监祭酒石门许公合葬墓志铭》:“先帝诛逆表忠,涣汗大号。” 康有为 《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故今欲变法,请皇上统筹全局,商定政体,自百司庶政,用人交外,并草具纲领条目,然后涣汗大号,乃与施行。”
《國語辭典》:烛光(燭光)  拼音:zhú guāng
1.量词。计算发光强度的单位。一烛光等于频率540×1012赫(Hz)之光源发出之单色輻射、在一定方向每立弪之輻射通量为683分之1瓦(W)之发光强度。
2.蠟烛燃烧时所发出的光芒。
《國語辭典》:明处(明處)  拼音:míng chù
1.明亮的地方、有光亮的地方。如:「这画要摆在明处,好让人一进来就看到。」
2.公开的场合。如:「有话就在明处说嘛!何必如此畏首畏尾。」
《漢語大詞典》:烂烂(爛爛)
(1).光亮貌;光芒闪耀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蜀石黄碝,水玉磊砢,磷磷烂烂,采色澔汗。”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皆玉石符采映曜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七:“ 夏桀 之时, 费昌 之 河 上,见二日:在东者烂烂将起;在西者沉沉将灭。”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 康有为 《顺德二直歌》:“巖电烂烂夜腾霜,抗疏斩奸剑吐鋩。”
(2).色彩鲜艳貌。 唐 白居易 《牡丹芳》诗:“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絳艳灯煌煌。” 明 宋濂 《故龙泉汤师尹甫墓碣铭》:“晚年嗜种鞠,购得嘉种踰百,当秋高气清,黄白红紫盛开,烂烂然如张锦绣。” 明 方孝孺 《感橙树有作》诗:“纍纍枝间实,烂烂半青黄。” 郁达夫 《题画》诗之三:“烂烂犹餘丹灶气,晚风吹作满林霞。”
《漢語大詞典》:昭晰
(1).清楚;明白。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汝南戴幼起》:“既推独车,復表其上,为其饰伪,良亦昭晰。” 唐 陈昌言 《白日丽江皋》诗:“清明开晓镜,昭晰辨秋毫。”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高雨农序:“而有实者,亦既昭晰无疑,优游有餘矣。”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 萧绎 所詮,尤为昭晰。”
(2).光亮,光耀。 三国 魏 曹丕 《济川赋》:“美玉昭晰以曜暉,明珠灼灼而流光。” 唐 骆宾王 《上齐州张司马启》:“固以纷纶国牒,昭晰家声。” 宋 司马光 《祭齐国献穆大长公主文》:“去白日之昭晰,归下泉之窈冥。” 明 何景明 《待曙楼赋》:“忻万象之昭晰,张羣方之幽黝。”
《國語辭典》:闪烁(閃爍)  拼音:shǎn shuò
1.光线不定的样子。南朝梁。王僧孺中寺碑〉:「日流闪烁,风度清锵。」《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那剑光闪烁,杀气峥嵘。」
2.说话吞吐遮掩,不肯直截了当说出实情。如:「闪烁其词」。
《國語辭典》:晶莹(晶瑩)  拼音:jīng yíng
明亮透澈。如:「晶莹剔透」。
《國語辭典》:新鲜(新鮮)  拼音:xīn xian
1.鲜洁不陈腐。唐。李咸用谢僧寄茶〉诗:「倾筐短甑蒸新鲜,白纻眼细匀于研。」《老残游记》第六回:「今儿有人送来极新鲜的山鸡,烫了吃,很好的。」
2.新奇、罕见。《红楼梦》第二六回:「上面小小五间抱厦,一色雕镂新鲜花样隔扇。」《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姚老夫子不晓得报上出了什么新鲜新闻,忙问什么事情?」
3.新颖、崭新。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三折:「你如今做甚么活计?穿的衣服这等新鲜,全然不像个没饭吃的。」
《漢語大詞典》:幽室
(1).幽暗或没有光亮的屋子。礼记·仲尼燕居:“譬如终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烛何见?”东观汉记·张湛传:“以篤行纯淑,乡里归德,虽居幽室闇处,必自整顿,三辅以为仪表。”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 德用 ( 侯德用 )欲杀打更浄军 梁暹 、 赵进忠 二命,闭之幽室,刻期必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妾幽室之中,暗无天日,鞭创裂肤,飢火煎心,易一晨昏,如歷年岁。”
(2).墓穴。 晋 陶潜 《挽歌》:“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宋 秦观 《李状元墓志铭》:“初君襄事期迫,不暇纳幽室之铭。” 清 姚鼐 《副都统朱公墓志铭》:“作铭幽室埋其阿,此石可泐名不磨。”
(3).石室,山洞。 南朝 宋 谢灵运 《永嘉录嶂山诗》:“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
(4).指肾脏。黄庭内景经·上有:“幽室内明照阳门。” 白履忠 注:“幽室,肾也。阳门,命门也。”
《漢語大詞典》:雪光
(1).雪被其他光亮照射后反射出来的亮光。 北周 庾信 《对独赋》:“本知雪光能映纸,復讶灯花今得钱。” 宋 杨万里 《晓泊兰溪》诗:“日光雪光两相射,病眼看来忘南北。”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一:“天,地,连空中,都发白,好似雪光,而哪里也没有雪。”
(2).光亮照射在白色器物上反射出来的亮光。 唐 刘禹锡 《百花行》:“红焰出墙头,雪光映楼角。” 唐 姚合 《剑器词》之二:“雪光偏著甲,风力不禁旗。” 元 倪瓒 《送马生》诗:“时见白鸥飞,雪光翻綺席。”
《漢語大詞典》:珠璧
(1).珍珠与璧玉。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沙砾无量,而珠璧甚尠;鹰隼屯飞,而鸞凤罕出。” 钱锺书 《管锥编·太平广记·钱可通神》:“贿赂必以其道……否则叱尔嗟来,乞人不屑,珠璧而暗投焉,反致案剑相眄耳。”
(2).喻指皎洁的光辉,光亮。 唐 李善 《上〈文选注〉表》:“伏惟陛下经纬成德,文思垂风。则大居尊,耀三辰之珠璧;希声应物,宣六代之云英。” 宋 陆游 《云门溪上独步》诗:“泉响珮环鸣暗壑,月明珠璧散疏林。”
(3).比喻珍贵之物。 宋 苏轼 《近以月石砚屏献范子功》诗:“故将屏砚送两 范 ,要使珠璧栖窗櫺。” 明 胡侍 《真珠船·文选》:“ 汉 魏 六朝,文风最盛,士率能言,其採择所遗,亦多珠璧, 唐 以来,鲜能企及。”
《國語辭典》:朱光  拼音:zhū guāng
1.红色的光。三国魏。曹植〈斗鸡〉诗:「挥羽激清风,博目发朱光。」
2.日光。《文选。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二》:「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
3.夏季。《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二首之一》:「大火贞朱光,积阳熙自南。」也称为「朱明」。
《漢語大詞典》:莹然(瑩然)
(1).光洁貌。晋书·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覩青天也。” 宋 梅尧臣 《送祖印大师》诗:“团团冰玉盘,莹然如禪心。”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再復清汤浴过一番,身体莹然如玉,比前日更加嫩相。” 茅盾 《参孙的复仇》:“黄色的长帔,莹然乳白的腿,乌云样的头发乱作一团。”
(2).形容通达,透彻。 宋 司马光 《与景仁论乐书》:“君子之论,无固无我,惟是之从。 景仁 苟有以解之,使莹然明白,则敢不歛衽服义,岂徒为此諓諓也。”
(3).犹荧然。光亮微弱貌。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四:“烟榻上,那莹然一点的烟灯,相形之下,好像就要灭寂似的。”
《國語辭典》:点漆(點漆)  拼音:diǎn qī
眼睛有如漆一般的黝黑明亮。多用以形容眼睛的色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红楼梦》第一五回:「面若春花,目如点漆。」
《漢語大詞典》:烂若(爛若)
(1).光亮貌。 唐 顾况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月之郊》:“高阁高阁,珠缀结络。金铺烂若,不集于鸟雀。”
(2).盛开貌。 清 孙枝蔚 《送方圣羽还山》诗之一:“君归当九月,菊花方烂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