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033,分1736页显示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101  102  103  104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王说(应求 桃源 世称 桃源先生 )
陈宝之( 矸轩 )
刘牧(先之、牧之 长民 )
邵雍(尧夫 安乐先生、伊川翁 康节 世称 百源先生 )
释处谦(终倩 冲悟大师 神悟 世称 神炤之门 )
释普庄(圆照大师 )
释守芝( 守芝 别称 大愚芝 广智 )
释元净( 无象 辩才 回头 )
员安舆(文饶 文质先生 )
朱申(维宣 熙时子 )
陈舜俞(令举 白牛居士 )
释洪英( 洪英 宝峰英禅师、无明 )
雷简夫(太简 山长 )
李思聪(洞渊大师 玄妙先生 )
王开祖(景山 世称 儒志先生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85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应求,号桃源。受学从父王致。教授乡里三十余年。神宗熙宁九年以特恩补将仕郎,为州长史。无田以食,无桑麻以衣,怡然自得。卒,敕建桃源书院。子孙世其学。有《五经发源》。
全宋诗
王说(一○一○~一○八五),字应求,鄞(今浙江宁波)人,致从子(《宋元学案》卷六)。师事杨适(《延祐四明志》卷四)。建桃源书院,教授乡里三十馀年,人称桃源先生(《甬上宋元诗略》卷一)。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特奏名补将仕郎,为明州长史(《宝庆四明志》卷八)。元丰八年卒,年七十六。有遗稿十卷(《甬上宋元诗略》),已佚。清光绪《鄞县志》卷二六有传。
全宋文·卷九三三
王说(一○一○——一○八五),字应求,号桃源先生,明州鄞县(今浙江鄞县)人,鄞江先生王致从子。庆历进士。隐居乡里教授生徒三十馀年。熙宁中以特恩补州长史。家贫,恬然处之,子孙世其学。元丰八年卒,年七十六,著有《五经发源》五十卷。见《深宁文钞摭馀编》卷一,《宝庆四明志》卷八,《延祐四明志》卷二,《宋元学宋》卷六,《宋诗纪事补遗》卷二一、卷二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宝之,名瓘,以字行,号矸轩,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仁宗皇祐间登贤良方正科,官大理寺丞(清光绪《永嘉县志》卷一一)。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64 【介绍】: 宋衢州西安人,字先之,一作牧之,号长民。举进士。尝从孙复习《春秋》,又以范仲淹为师。以仲淹荐,为兖州观察推官。累官至太常博士。有《易解》、《卦德通论》等。
全宋诗
刘牧(一○一一~一○六四),字先之,号长民(《宋元学案》卷二),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仁宗初第进士,为饶州军事推官。改兖州观察推官,知大名府馆陶县。通判建、青、庐诸州,历广南西路、荆湖北路转运判官。英宗治平元年卒,年五十四。有《卦德通论》一卷、《钩隐图》三卷等(同上书),已佚。事见《临川集》卷九七《刘君墓志铭》。
全宋文·卷九八八
刘牧(一○一一——一○六四),字先之(一作牧之),号长民。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举进士第,起家饶州军事推官。为范仲淹荐举,除兖州观察推官,改大理寺丞,历知大名府馆陶县,通判建州、青州、庐州。除广西路转运判官,移湖北路转运判官。治平元年卒,年五十四。从孙复学《春秋》,又从范谔昌受《》。著有《新注周易》十一卷、《卦德通论》一卷、《先儒遗论九事》一卷、《易数钩隐图》三卷。见王安石《刘君墓志铭》(《临川集》卷九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77 【介绍】: 宋范阳人,后迁河南,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以《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授之。妙悟神契,多所自得。富弼、司马光、吕公著退居洛中,恒相从游。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而社会时在退化。卒谥康节。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全宋诗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先天象数之学著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为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第二十一卷。
全宋文·卷九八六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范阳(今河北涿州)人,随父徙共城(今河南辉县)。少为学坚苦刻厉。周游南北,从李之才受《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探赜索隐,多所自得,著书十馀万言行于世。后至洛,富弼、司马光、吕公著退居洛中,雅敬之,为市园宅,遂岁时耕种,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嘉祐及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将作监主簿,补颍州团练推官,皆称疾不赴。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元祐中赐谥康节。著《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对问》及诗集《伊川击壤集》等。建立先天象数学,为宋代著名道学家。见程颢《邵尧夫先生墓志铭》(《明道集》卷四),《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九九○
处谦(一○一一——一○七五),字终倩,俗姓潘,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年九岁依常宁契能出家,大中祥符元年封泰山覃恩得度,出参诸名师,归继契能法席。住白莲院,号冲悟大师。前后十坐道场,赐号神悟,终住南屏。熙宁八年四月卒,年六十五。著有《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一卷(存)。见《释门正统》卷六,《嘉定赤城志》卷三五,《补续高僧传》卷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六。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处谦。生永嘉潘氏。处胞三年。九岁出家。谒神炤。大明圆顿之旨。然三指供佛祈妙悟。未几。擢居第一座。炤以止观一帙。授之曰。汝当建大法幢。恨吾不之见耳。后屡主大刹。道化隆振。旨署神悟之号。丞相王安石。与一时朝贤。竞为歌诗。以赞其德。郡大旱。师至龙湫。为龙语。忽大风黑云从湫起。骤雨如注。师四十年中。十坐道场。讲唱无倦。登门受法者。三千人。熙宁乙卯四月。集众讽普贤行法阿弥陀经。乃曰。吾得无生。日用久矣。今以无生。而生净土。遂寂。弟子塔其全身。杨无为。为之铭。师与咸。同出神炤。人称神炤之门。二处一身云。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一
释处谦,姓潘氏,永嘉人也。母感异兆,见瑞云入怀,娠三年而生。九岁依常宁契能出家。能得教旨于昱法师,讲道不倦。天台自智者以来,以炉拂传授为信,至能已四十世。乃慨然曰:“得法在心,岂在器乎?”乃藏之。天台道场,遂不复传。宋大中祥符元年,封泰山,诏天下寺观得度一人。谦遭际覃恩,乃得度牒,往学于天竺慈云。复谒神照,大明圆顿之旨,然三指供佛,用祈妙悟。末几,擢居首座,神照以止观一帙授之。已而言归乡邑,卒继契能之席。道不在器,斯言乃验。后迁慈云妙果赤城,讲道益振。少师李端悫请主白莲。北海郡王奏谦高行,诏锡号为“神悟禅师”。王丞相安石与朝贤,竞为歌诗,以赞其德。郡大旱,谦至龙湫祈雨。俄而大风黑云从湫起,骤雨如注。后十馀年将归永嘉,郡守士庶固留,乃于巾子山慧林精舍讲小般若。时赵内翰、陈舍人,与杭之无择禅师,以宝阁净住南屏天竺诸胜,前后相乞请者不绝。遂十坐道场,历四十年,讲演无间,登其门者三千人。宋熙宁乙卯四月丙,晨兴沐浴更衣,集众讽《普贤行法》、《阿弥陀经》,乃曰:“吾得无生,日用久矣,今以无生而生净土。”即入定寂然。塔于南屏之右,无为扬杰为之铭,词甚清洁,见于别集。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九三○
普庄,皇祐间江宁(今江苏南京)长干寺僧人,号圆照大师。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芝,太原(今属山西)人,俗姓王。为汾阳昭禅师法嗣,南岳下十世,住端州大愚山。仁宗嘉祐初卒(《嘉泰普灯录》卷二,《宗统编年》作景祐元年卒)。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二、《禅林僧宝传》卷一六、《补续高僧传》卷七。今录诗五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六
禅师名守芝。太原王氏子也。少弃家。依(或作于)潞州承天寺。试法华经得度。为大僧。讲金刚般若经。名满三河。学者追崇之。时昭禅师出世汾水。芝疑之往观焉。投诚入室。特受印可。南游住高安大愚。升座揭香合子曰。明头来明头合。暗头来暗头合。若道得。天下横行。道不得。且合却。僧问。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实事请师举。芝曰。两叚不同。向下文长。又问。满身是眼。口在什么处。芝曰。三跳。进曰。不会。芝曰。章底词秋罢。歌韵向春生。大众僧俗中。皆有奇人。且如本朝杨大年。偈曰。八角磨盘空里走。金毛师子变作狗。拟欲藏身北斗中。应须合掌南辰后。要会么。一偈播诸方。塞断衲僧口。又曰。鲁祖见僧来。便面壁。南泉曰。我寻常向师僧道。未具胞胎已前会取。尚不得一个半个。大愚即不然。未具胞胎前会得。打折你腰。密谏李公守南昌。请住西山翠岩。开堂祝圣曰。睿算增延。法轮常转。且道法轮如何转。会么。须弥顶上笑翻身。却来堂中叠足坐。阿呵呵。是什么。饭箩里坐却受饿。和泥合水。且与么过。上士闻之熙熙。下士闻之肯可。思量却成口过。要会么。一六三四二。直言曲七一。桃李火中开。黄昏后日出。芝讥呵学者。寡闻得少为足。曰。汾阳有十智同真法门。锻佛祖钳锤。今时禅者。姿质不妙。莫有成器者。僧问。如何是十智同真。芝曰。先师言。夫说法者。须具十智同真。若不具十智同真。邪正不辨。缁素不分。不能与人为眼目。决断是非。如鸟飞空而折翼。如箭射的而断弦。弦断故射的不中。翼折故空不可飞。弦壮翼牢。空的俱彻。作么生是十智同真。如今一切点出。一同一质。二同大事。三总同参。四同真智(或云志)。五同遍普。六同具足。七同得失。八同生杀。九同音吼。十同得入。先师又曰。与什么人同得入。与谁同音吼。作么生是同生杀。什么物同得失。阿那个同具足。是什么同遍普。何人同真志(或作智)。孰能总同参。那个同大事。何物同一质。有点得出底么。点得出者。不吝慈悲。点不出者。未有参学眼在。切须辩取。要识是非。面目见在。芝曰。先师曰。要识是非。面目见在。也大省力。后生晚学。刺头向言句里。贪着义味。如驴舐尿处。棒打不回。盖为不广求知识。遍历门风。多是得一言半句。便点头咽唾。道已了办。上座大有未稳当处在。先师有十五家宗风歌。号曰广智。其词曰。大道不说有高低。真空那肯涉离微。大海吞流同增减。妙峰高耸总擎持。万派千溪皆渤澥。七金五岳尽须弥。玉毫金色传灯后。二三四七普闻知。信衣息。广开机。诸方老宿任施为。识心是本从头说。迷心逐物却生疑。芝曰。此叙宗旨也。或直指。或巧施。解道前纲出后机。旨趣分明明似镜。盲无慧目不能窥。明眼士。见精微。不言胜负坠愚痴。物物会同流智水。门风逐便示宗枝。即心佛。非心佛。历世明明无别物。即此真心是我心。犹是机权出。芝曰。此叙马祖宗派也。或五位。或三路。施设随根巧回互。不触当今是本宗。展手通玄无佛祖。芝曰。此叙洞上宗派也。或君臣。或父子。量器方圆无彼此。士庶公侯一道平。愚智贤豪明渐次。芝曰。此叙石霜宗派也。有时敲。有时唱。随根问答谈谛当。应接何曾失礼仪。浅解之流却生谤。或双明。或单说。只要当锋利禅悦。开权不为斗聪明。舒光只要辩贤哲。有圆相。有默论。千里持来目视瞬。万般巧妙一圆空。烁迦罗眼通的信。芝曰。此叙沩仰宗派也。或全提。或全用。万象森罗实不共。青山不碍白云飞。隐隐当台透金凤。芝曰。此叙石头药山宗派也。象骨镜。地藏月。玄沙崇寿照无阙。因公致问指归源。旨趣来人明皎洁。芝曰。此叙雪峰地藏宗派也。或称提。或拈掇。本色衲僧长击发。句里明人事最精。好手还同楔出楔。或抬荐。或垂手。切要心空易开口。不识先人出大悲。管烛之徒照街走。芝曰。此叙云门宗派也。德山棒。临济喝。独出乾坤解横抺。从头谁管乱区分。多口阿师不能说。临机纵。临机夺。迅速机锋如电掣。乾坤只在掌中持。竹木精灵脑劈裂。或宾主。或料拣。大展禅宗辩正眼。三玄三要用当机。四句百非一齐铲。劝同袍。莫强会。少俊依前或窒碍。不知宗脉莫漫汗。永劫长沈生死海。难逢难遇又难闻。猛烈身心快通泰。芝曰。此叙德山临济宗派也。慈明有善侍者。号称明眼悦。闻芝之风。自石霜至大愚入室。芝趯出履一只。善退身而立。芝俯取履。善辄踏倒。芝起面壁。以手点津。连画其壁三。善瞠立其后。芝旋转以履打。至法堂。善曰。与么为人。瞎却一城人眼在。又有僧。称讲金刚经。问曰。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如何。时有狗卧绳床前。芝趯之。狗起去。问僧解么。僧曰不解。芝曰。若解即成法相。作偈曰。沙里无油事可哀。翠岩嚼饭喂婴孩。一朝好恶知端的。始觉从前满面灰。嘉祐之初示寂。塔于西山。 赞曰。大愚翠岩皆余故园。少时往来两山之间。有老衲大父友也。言芝无恙时事曰。众未尝登三十辈。屋老常以木拄将倾处。过者疑将压焉。芝提笠日走。城郭村落。寺如传舍。粥饭亦有不继时。追绎其高韵。作偈曰。庐山殿阁如生成。食堂处处禅床折。我此三门如冷灰。尽日长廊卷风叶。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禅师。名守芝。太原王氏子。少弃家。于潞州承天寺试法华得度。为大僧。讲金刚般若。名满三河。时汾阳禅望大振。窃疑之往观焉。同参者。慈明琅琊等数人。服诚阳室。遂受印可。南游住高安。大愚上堂。尝举汾阳十智同真话曰。先师云要识是非面目现在也。大省力后生。晚学刺头。向言句里。贪著义味。如驴舐尿处。棒打不回。盖为不广求知识。遍历门风。多是得一言半句。便点头咽唾。道已了办上座。大有未稳当处在。上堂大众集定乃曰。现成公案也。是打揲不办便下座。慈明。有善侍者。号称明眼。闻师之风。自石霜至大愚入室。师趯出履一只。善退身而立。师俯取履。善辄踏倒。师起面壁。以手点津。连画其壁三。善瞠立其后。师旋转以履打。至法堂。善曰。与么为人瞎却一城人眼在。会中有僧。日诵金刚经一百遍。师令侍者唤至。问曰。闻汝日诵金刚经一百遍。是否。曰不敢。师曰。汝曾究经意否。汝但日诵一遍。参究佛意。若一句下悟去。如饮海水一滴。便知百川之味。僧如教。一日诵至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处。遂以白师。师遽指床前狗子云。狗子聻。僧无语。师便打出。作偈曰。砂里无油事可哀。翠岩嚼饭喂婴孩。一朝好恶知端的。始觉从前满面灰。称者谓。师作偈绝精峭。此盖其一斑云。嘉祐初示寂。塔于西山。云峰悦公。师之真子。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91 【介绍】: 宋僧。于潜人,俗姓徐,字无象。博通诸典,精于止观。曾主持杭州上下二天竺,学徒逾万人。神宗元丰中,赐紫衣及辨才大师之号。赵抃、苏轼、秦观等皆与唱和。后退居龙井圣寿院。
全宋诗
释元净(一○一一~一○九一),字无象,于潜(今浙江临安西)人,俗姓徐。年十岁出家,十八学于天竺慈云师,二十五岁赐紫衣及辩才号,后退居龙井寿圣院。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一。事见《咸淳临安志》卷七○、《栾城后集》卷二四《龙井辩才法师塔铭》。今录诗十八首。
全宋文·卷九八八
元净(一○一一——一○九一),字无象,俗姓徐,杭州于潜(今属浙江临安)人。年十岁出家,十八就学于天竺慈云遵式。年二十五赐紫衣,法号辩才。与吕溱、赵抃、苏轼等为方外友。祖无择起制狱,元净预逮焉,居其间泰然,拟《金刚篦》撰《圆事理说》。后归龙井圣寿院,以天台教传生徒。元祐六年九月卒,年八十一。见苏辙《龙井辩才法师塔碑》(《栾城后集》卷二四),《补续高僧传》卷二。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元净。字无象。于潜徐氏。生而左肩肉起如袈裟条。八十一日乃灭。父叹曰。是宿世沙门也。自幼出家。受业于慈云。日夜精勤。慈云没后。复事明智。年二十五。赐紫衣及辨才号。太守沈公遘谓上天竺观音道场以音声忏悔为佛事。非禅那居。请师以教易之。师至。吴越竞来。凿山增室。几至万础。学者数倍。十七年。有利而夺之者。逾年夺者败。复以𢌿师。赵清献公赞之云。师去天竺。山空鬼哭。天竺师归。道场光辉。越二年谢去。老于南山龙井之上。平生精修净业。行成力具。著应非一。尝与僧熙仲同食。仲视师眉间有光如萤。揽之得舍利。后常有于卧起处得舍利者。元祐八年示寂。寿八十一。果符初生肩痕之徵。塔成。东坡志其行事。颍滨为铭。 赞曰。 法苑将兴  栋梁攸属  挥麈白云  雨花飘馥 维赵及苏  式是高躅  龙井风清  过者必肃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元净。字无象。杭州于潜徐氏子。生而左肩肉起。如袈裟绦。八十一日乃没。十岁出家。十八就学于慈云。不数年而齿高第。嗣谒明智。尝于讲次。闻法感悟。泣下如雨。代述。十五年。杭守吕溱。请住大悲阁。奏赐紫衣辨才之号。嘉祐中。中翰沈遘抚杭。以上竺宜讲宣奉师居之。学徒大集。凿山增室。几至万础。熙宁三年。杭守祖无择。坐狱于𭬥李。师以铸钟例被追辩。既而得释还山。又有利山门。施资之厚者。倚权以夺之。众亦随散。逾年其人以败。闻朝廷复𢌿师。众复集。赵清献公。与师为方外友。为之赞曰。师去天竺。山空鬼哭。天竺师归。道场重辉。未几。谢居南山之龙井。其后间一出。应南屏与灵山祖场。俯就众诚耳。皆坐席未暖而还。元祐四年。东坡治杭。尝问师曰。北山如师道行者几人。师曰。沙门多密行。非可尽识。坡子迨生四岁。不能行。请师落发。摩顶数日即善步。嘉兴令陶彖有子。得魅疾。师适至秀。彖袖香虔请。因杖策随至其家。儿病方剧。师趺坐。引而问曰。汝居何地。而来至此。答曰。会稽之东。卞山之阳。是吾之宅。古木苍苍。曰。汝姓谁氏。答曰。吴王山上无人处。几度临风学舞腰。曰。汝柳姓乎。乃冁然而笑。师良久呵曰。汝无始以来。迷己逐物。为物所转。溺于淫邪。流浪千劫。不自解脱。入魔趣中。横生灾害。延及无辜。汝今当知魔即非魔。魔即法界。我今为汝。宣说首楞严秘密神咒。汝当谛听。痛自悔恨。讼既往过愆。返本来清净。示讫。遂号泣不复有云。自是儿帖然。凡人病患魔祟。师咒水洒之。无不立愈。是皆道德淳厚所致也。将示寂。乃入方圆庵宴坐。谢宾客止言语饮食。至七日。出偈告众。即右胁吉祥卧。奄然而逝。时元祐六年九月晦日也。寿八十一。适符绦没之数。塔于本山。东坡。命子由为之铭。师讲说不间昼夜。尝曰。鬼神。威德不具者。昼不得至。夜中人静。庶几能听。焚指供佛。左三右二。有欲效之者。师止之曰。如我乃可修西方净业。未尝须臾废。或祷大士求放光。光随现。沙门熙仲对食。视师眉间有光。遽起揽之。得舍利数粒。后人常于师卧处得之。有李生辩而无行。欲从师出家。东坡为之请。未言其名。力拒不许。若先知然。秀州狂僧号回头。以左道惑众。宣言欲建大塔。为吴人植福。施者云委。以师不可欺。惮于入杭。先遣使愿以钱十万供僧。师答曰。承以建塔净财欲饭僧。教有明文。不许互用。狂人大惭。而止。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员安舆,字文饶,仁寿(今属四川)人。仁宗皇祐中进士(清道光《仁寿县志》卷三)。官终屯田员外郎。卒后乡人私谥文质先生。与苏洵、文同有交。事见《九华集》卷二一《左奉议郎致仕员公墓志铭》。
全宋文·卷九三八
员安舆,字文饶,陵州(治今四川仁寿)人。以学自力,皇祐中登进士第。与苏洵、文同、张愈相友善,巴蜀学士莫不敬之。官至屯田员外郎。及卒,乡人谥曰文质先生。见员兴宗《九华集》卷二一《员公(南圭)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虔州雩都人,字维宣,自号熙时子。仁宗皇祐间在太学有声。历官龙平尉。有《语孟辨笺》、《孙吴新注》。
全宋诗
朱申,字维宣,自号熙时子,雩都(今江西于都)人。仁宗皇祐间有声太学,尤善谈兵。曾因议西南边事,以功摄龙平县尉,期年而罢。著《语孟辨笺》、《孙吴新注》、《防兵论》百馀篇,已佚。事见清同治《赣州府志》卷五五。
全宋文·卷一四二四
朱申,字维宣,自号熙时子,雩都(今江西于都)人。皇祐间有声太学,尤喜谈兵。以边劳奏补龙平尉,期年而罢。归,矢志著书。当时名士王安国、黄安中、吴景山、郑闳中等皆与交。申居极贫,怡然自适。后以疾终于家。著有《语孟辨笺》、《孙吴新注》。见道光《雩都县志》卷二二,参《宋诗纪事补遗》卷一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 【介绍】: 宋湖州乌程人,字令举,号白牛居士。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嘉祐四年复举制科第一。官著作佐郎。神宗熙宁三年,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反对“青苗法”,疏谓其法乃“别为一赋以敝海内,非王道之举”,责监南康军盐酒税。有《都官集》等。
全宋诗
陈舜俞(?~一○七五),字令举,因曾居秀州白牛村,自号白牛居士,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授签书寿州判官公事(《都官集》附陈杞跋、《至元嘉禾志》卷一三)。嘉祐四年(一○五九),由明州观察推官举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著作佐郎、签书忠正军节度判官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于知山阴县任上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监南康军酒税(同上书卷二一二)。熙宁八年,卒。有《都官集》三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他书辑为十四卷(其中诗三卷),近人李之鼎刻入《宋人集》甲编。《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陈舜俞诗,据李刻《宋人集·都官集》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并酌校他书。另从《会稽掇英总集》、《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辑得集外诗若干,编为第四卷。
全宋文·卷一五三四
陈舜俞(一○二六——一○七六),字令举,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尝居秀州白牛村,自号白牛居士。少学于胡瑗,年二十一,登庆历六年进士第,授天台从事。十五年间,再官于台、明二州。嘉祐四年,自明州观察推官举制科第一。历光禄丞、签书寿州判官,宰南阳。熙宁初,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三年,以拒行青苗法,上疏自劾,坐责监南康军盐酒税。越五年而卒。著有《庐山集》五卷、《都官集》三十卷。《宋史》卷三三一《张问传》有附传,又参本集《上欧阳内翰书》、《明州鄞县镇国禅院记》、《枫桥诗》、《骑牛歌》等篇及陈杞《都官集跋》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洪英(一○一二~一○七○),俗姓陈,号宝峰英禅师,邵武(今属福建)人。初依曹山雅禅师,后为黄龙南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七),南岳下十三世。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居庐山圆通寺。二年,开法于石门。迁隆兴府泐潭(同上书)。三年卒,年五十九。《禅林僧宝宝传》卷三○有传。今录偈五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三十
禅师名洪英。出于陈氏。邵武人。幼警敏读书。五行俱下。父母钟爱之。使为书生。英不食。自誓恳。求出家。及成大僧。即行访道。东游至曹山。依止耆年雅公。久之辞去。登云居。眷岩壑胜绝。为终焉之计。阅华严十明论。至为真智慧无体性。不能自知无性。故为无性之性。不能自知无性。故名曰无明。华严第六地。曰不了第一义。故号曰无明。将知真智慧本无性。故不能自了。若遇了缘而了。则无明灭矣。是谓成佛要门。愿以此。法绍隆佛种。然今诸方。谁可语此。良久喜曰。有积翠老在。即日造黄檗。谒南禅师于积翠。夜语达旦。南公加敬而已。时座下龙象杂还。而英议论。尝倾四座。声名籍甚。尝游西山。遇南昌潘居士。同宿双岭。居士曰。龙潭见天皇时节。冥合孔子。英惊问何以验之。曰。孔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师以为如何。英笑曰。楚人以山鸡为凤。世传以为笑。不意居士。此语相类。汝擎茶来。我为汝接。汝行益来。我为汝受。汝问讯。我起手。若言是说。说个什么。若言不说。龙潭何以便悟。此所谓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以世尊之辩。亦不能加此两句耳。学者但求解会。譬如以五色。图𦘕虚空。鸟窠无佛法可传授。不可默坐。闲拈布毛吹之。侍者便悟。学者乃曰。拈起布毛。全体发露。似此见解。未出教乘。其可称祖师门下客。哉九峰被人问。深山里有佛法也无。不得已曰有。及被穷诘无可有。乃曰。石头大者大。小者小。学者卜度曰。刹说众生说。三世炽然说。审如是教乘自足。何必更问祖师意旨耶。要得脱体明去。譬如眼病人。求医治之。医者但能去翳膜。不曾以光明与之。居士推床惊曰。吾忧积翠法道。未有继者。今知尽在子躬厚自爱。双岭顺禅师问。庵中老师。好问学者。并却咽喉唇吻。道取一句。首座曾道得么。英乾笑已。而有偈曰。阿家尝醋三赤喙。新妇洗面摸著鼻。道吾答话得腰裈。玄沙开书是白纸。于是顺公屈服。以为名下无虚士。有同参在石门。分座接纳。英作偈寄之曰。万锻炉中铁蒺藜。直须高价莫饶伊。横来竖去呵呵笑。一任傍人鼓是非。熙宁元年。首众僧于卢山圆通寺。学者归之如南公。明年春。南公下世。冬十月英开法于石门。又明年六月。知事纷争。止之不可。初九日谓众曰。领众不肃。正坐无德。吾有愧黄龙。呼维那。鸣钟众集。叙行脚始末曰。吾灭后火化。以骨石藏普通塔。明生死不离清众也。言卒而逝。阅世五十有九。坐四十三夏。 赞曰。英厌纷争之众。而趋死。又诫以骨石藏普通塔。其以死生为儿戏乎。晋魏舒丧其室。一恸而止。曰。吾不及庄周远甚。桓温殷浩儿时戏。温弃鞭。而浩取之。温后喜曰。吾固知浩出吾下。古人哭泣戏剧之间。自验其材如此。英叹领众不肃。而愧黄龙。自鞭不赦。可以为法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同州合阳人,字太简。雷孝先子。隐居不仕。仁宗康定中,为枢密使杜衍所荐,以校书郎签书秦州观察判官。历知坊、简、雅州。时辰州蛮酋彭仕羲内寇,诸臣安抚不能定,命简夫往。至则督诸将进兵,筑明溪上下二寨,据其险要,拓取故省地码崖五百余里,仕羲内附。擢三司盐铁判官,以疾知虢、同二州,累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始起隐者,出入乘牛,冠铁冠,自号山长。既仕,自奉稍骄侈,里闾以“牛及铁冠安在”指笑之。
全宋诗
雷简夫,字太简,同州合阳(今陕西合阳)人。孝先子。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杜衍荐为校书郎、秦州观察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五)。历知坊、阆、雅州。嘉祐二年(一○五七)为辰、澧州安抚使(同上书卷一八六)。入为盐铁判官,出知虢、同二州,累迁职方员外郎。卒,年六十四。《东都事略》卷四三、《宋史》卷二七八有传。
全宋文·卷六六一
雷简夫,字太简,同州合阳(今陕西合阳)人,雷有终兄有邻之孙。初隐居不仕,康定中枢密使杜衍荐为校书郎、签书秦州观察判官,迁知坊州、阆州、雅州。累荐苏洵于当政。后以招抚辰州酋豪彭仕羲功,擢三司盐铁判官,以疾出知虢、同二州,累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卒。《宋史》卷二七八《雷德骧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道士。虔州赣县人。相传遇异人得一宝镜,悬镜而卧,能神游洞天海岳。尝忆所游模写为图,并题咏之。仁宗皇祐间进上,赐号洞渊大师冲妙先生。
全宋诗
李思聪,号洞渊大师,处州祥符宫道士。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赐号玄妙先生。撰有《璇霄列象拱极图》。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七。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九三一
李思聪,赣县(今江西赣州)人,虔州祥符宫道士。皇祐初,献上《玉清璇极》等图,赐号洞渊大师。至和初,又上《璇霄列象拱极图》,赐号玄妙先生。著有《道门三界咏》三卷,《洞渊集》九卷(存)。见《宋会要辑稿》崇儒六之三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七,《宋史》卷二○五《艺文志》四,正统《道藏》和字号,嘉靖《赣州府志》卷一二。
王开祖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景山,学者称儒志先生。仁宗皇祐五年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佐处州丽水县。退居郡城东山,杜门著书,设塾授徒,从学者常数百人。永嘉后来问学之盛,始基于开祖。以荐召试贤良方正,未赴卒,年三十二。有《儒志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