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兄弟 拼音:xiōng dì
1.男子同胞先出生的为兄,后出生的为弟。《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可不道兄弟如同手足,手足断了再难续。」
2.内外的族亲、姻亲。《诗经。小雅。伐木》:「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汉。郑玄。笺:「兄弟,父之党,母之党。」《仪礼。丧服》:「大夫之子于兄弟,降一等。」汉。郑玄。注:「兄弟,犹言族亲也。」
3.同姓之国。《书经。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史记。卷三九。晋世家》:「曹,叔振铎之后;晋,唐叔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
4.泛指意气相投的朋友。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兄弟每,量唐童何足道哉也!」《水浒传》第七五回:「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弟兄们发怒?」
5.比喻两者相当,不相上下。《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宋。邢炳。疏:「此章孔子评论鲁卫二国之政相似,如周公康叔之为兄弟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才略》:「孟阳景阳,才绮而相埒,可谓鲁卫之政,兄弟之文也。」
6.特指黑社会人物。如:「道上兄弟」。
2.内外的族亲、姻亲。《诗经。小雅。伐木》:「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汉。郑玄。笺:「兄弟,父之党,母之党。」《仪礼。丧服》:「大夫之子于兄弟,降一等。」汉。郑玄。注:「兄弟,犹言族亲也。」
3.同姓之国。《书经。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史记。卷三九。晋世家》:「曹,叔振铎之后;晋,唐叔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
4.泛指意气相投的朋友。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兄弟每,量唐童何足道哉也!」《水浒传》第七五回:「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弟兄们发怒?」
5.比喻两者相当,不相上下。《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宋。邢炳。疏:「此章孔子评论鲁卫二国之政相似,如周公康叔之为兄弟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才略》:「孟阳景阳,才绮而相埒,可谓鲁卫之政,兄弟之文也。」
6.特指黑社会人物。如:「道上兄弟」。
《國語辭典》:兄弟 拼音:xiōng di
1.特指弟弟。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那时节兄弟在范阳,兄长在楼桑,关某在蒲州解良。」《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村里有个农庄人家,弟兄二人姓刘。哥哥名刘添祥,年四十岁,妻已故;兄弟名刘添瑞,年三十五岁。」
2.男子自谦之词。《老残游记》第三回:「依兄弟愚见,还是不多杀人的为是。」《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兄弟自从十七岁到上海,彼时老人家还在世,生意亦还过得去。」
2.男子自谦之词。《老残游记》第三回:「依兄弟愚见,还是不多杀人的为是。」《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兄弟自从十七岁到上海,彼时老人家还在世,生意亦还过得去。」
《國語辭典》:弟兄 拼音:dì xiong
称谓:(1)称哥哥与弟弟。《管子。山至数》:「弟兄十人,分国为十,兄弟五人,分国为五。」《红楼梦》第六四回:「原来贾琏、贾珍素日亲密,又是弟兄,本可避忌之人,自来是不等通报的。」(2)称弟弟。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我与那相识每会合,宾朋每同坐,都是些羊弟兄狗哥哥。」《红楼梦》第五回:「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弟兄之幸矣。」(3)对亲密伙伴朋友的称呼。《水浒传》第五○回:「这孙提辖是我弟兄,自幼与他他同师学艺。」《儒林外史》第三回:「现放著我这几个弟兄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
《漢語大詞典》:难兄(難兄)
《漢語大詞典》:诸兄(諸兄)
所有同宗之兄。《诗·小雅·黄鸟》:“言旋言归,復我诸兄。”《东观汉记·和熹邓后传》:“太后自遭大忧,及 新野君 ,仍丧诸兄,常悲伤思慕,羸瘦骨立,不能自胜。”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彊而早世。”
《國語辭典》:尊兄 拼音:zūn xiōng
称谓:(1)对自己兄长或同辈中年长者的敬称。《北史。卷五二。齐宗室诸王列传下。武成诸子》:「俨器服玩饰皆与后主同,所须悉官给。于南宫尝见新冰绿李,还,怒曰:『尊兄已有,我何意无?』」元。关汉卿《西蜀梦》第三折:「忆当年铁马金戈,自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共敌军擂鼓鸣啰,谁不怕俺弟兄三个。」(2)对对方兄长的敬称。《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十一。玄宗天宝元年》:「林甫退,召挺之弟损之,谕以『上待尊兄意甚厚,盍为见上之策,奏称风疾,求还京师就医。』」(3)朋友间对对方的敬称。《水浒传》第五○回:「祝龙答道:『也未见胜败。众位尊兄鞍马劳神不易。』」《红楼梦》第一回:「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
《韵府拾遗 庚韵》:子兄
史记淮南王传:王有孽子不害,最长,王弗爱,王、王后、太子皆不以为子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