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士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
2.农历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隋。杜公赡。注:「阴历正月初一日,为年、月、日三者之始,谓之三元。」
3.习俗上,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为「三元」。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4.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廷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为「三元」。如:「连中三元」。
5.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为「三官」。
6.术数用语。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为「三元」。
2.农历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隋。杜公赡。注:「阴历正月初一日,为年、月、日三者之始,谓之三元。」
3.习俗上,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为「三元」。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4.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廷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为「三元」。如:「连中三元」。
5.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为「三官」。
6.术数用语。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为「三元」。
《漢語大詞典》:元良
(1).大善,至德。《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孔 传:“天子有大善,则天下得其正。”《书·泰誓中》:“剥丧元良,贼虐諫辅。” 蔡沉 集传:“元良, 微子 也;諫辅, 比干 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剥丧元良,凌辱神主。” 清 黄遵宪 《三哀诗·哀唐韨臣明经》:“今当 尧 舜 朝,益宜简元良。” 董必武 《挽陈毅同志》诗:“久被病魔折,元良竟丧生。”
(2).太子的代称。《礼记·文王世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之谓也。” 南朝 梁 沈约 《立太子恩诏》:“元良之寄,有国莫先,自昔哲后,降及近代,莫不立储树嫡,守器承祧。”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一:“ 太宗 以元良未立,虽意在 真宗 ,尚欲遍知诸子。”《清史稿·世祖纪二》:“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 玄燁 , 佟氏 所生,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
(2).太子的代称。《礼记·文王世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之谓也。” 南朝 梁 沈约 《立太子恩诏》:“元良之寄,有国莫先,自昔哲后,降及近代,莫不立储树嫡,守器承祧。”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一:“ 太宗 以元良未立,虽意在 真宗 ,尚欲遍知诸子。”《清史稿·世祖纪二》:“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 玄燁 , 佟氏 所生,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
《國語辭典》:中元 拼音:zhōng yuán
农历七月十五日。本来是道教三官大帝中的「地官大帝」之诞辰。因地官大帝掌管赦管,因此,道教会在这一天举行普渡,祈请为亡灵赦罪。佛教传入后,又以此日为「盂兰盆节」。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因此,民间盛行为死去的亲人举行超渡法事,以消灾祈福,化解怨气。也称为「中元节」、「盂兰盆节」、「鬼节」。
《國語辭典》: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士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
2.农历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隋。杜公赡。注:「阴历正月初一日,为年、月、日三者之始,谓之三元。」
3.习俗上,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为「三元」。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4.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廷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为「三元」。如:「连中三元」。
5.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为「三官」。
6.术数用语。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为「三元」。
2.农历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隋。杜公赡。注:「阴历正月初一日,为年、月、日三者之始,谓之三元。」
3.习俗上,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为「三元」。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4.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廷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为「三元」。如:「连中三元」。
5.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为「三官」。
6.术数用语。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为「三元」。
《韵府拾遗 元韵》:至元
黄文仲大都赋中统之深恩至元之厚惠民之思之庸有既乎
《高级汉语词典》:元初
起初
《國語辭典》:一元 拼音:yī yuán
1.古历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
2.事物的始端。《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臣谨案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
3.纯一原理。如:「一元化」。
2.事物的始端。《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臣谨案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
3.纯一原理。如:「一元化」。
《國語辭典》:一元大武 拼音:yī yuán dà wǔ
1.古代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牛。《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唐。孔颖达。正义:「元,头也;武,迹也。牛若肥则脚大,脚大则迹痕大,故云一元大武也。」
2.戏称一圆钱为「一元大武」。
3.讥称人的大脚。
2.戏称一圆钱为「一元大武」。
3.讥称人的大脚。
分類:祭祀
《漢語大詞典》:元龟(元龜)
(1).大龟。古代用于占卜。《书·金縢》:“今我即命于元龟。” 孔 传:“就受三王之命於大龟,卜知吉凶。”《史记·龟策列传》:“ 紂 为暴虐,而元龟不占。” 唐 杨巨源 《元日观潮》诗:“北极长尊报圣期, 周 家何用问元龟。” 汉 蔡邕 《荐边让书》:“伏惟幕府初开,博选精英,华髮旧德,并为元龟。”
(2).借指谋士。
(3).比喻可资借鉴的往事。《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近 汉高祖 受命之初,分裂膏腴以王八姓,斯则前世之懿事,后王之元龟。” 晋 刘琨 《劝进表》:“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元龟也。”
(4). 汉 王莽 时货币。龟宝四品(元龟、公龟、侯龟、子龟)之一。《汉书·食货志下》:“元龟,岠冉,长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为大贝十朋。”
(2).借指谋士。
(3).比喻可资借鉴的往事。《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近 汉高祖 受命之初,分裂膏腴以王八姓,斯则前世之懿事,后王之元龟。” 晋 刘琨 《劝进表》:“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元龟也。”
(4). 汉 王莽 时货币。龟宝四品(元龟、公龟、侯龟、子龟)之一。《汉书·食货志下》:“元龟,岠冉,长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为大贝十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