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元藏目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大普宁寺大藏经目录之异名。
五灯会元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十卷。宋释普济撰。其书取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驸马都尉李遵勖天圣广灯录,释维白建中靖国续灯录,释道明联灯会要,释正受嘉泰普灯录,撮其要旨,汇为一书,故曰五灯会元。删薙冗杂,颇为简要。其考论宗系,亦最详明。见四库提要。
中元
【佛学大辞典】
(行事)七月十五日也。修行记曰:「七月中元为大庆之月,道书云: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诸大圣普诣宫中,道士于是日夜诵经,十万大圣录灵篇,饿鬼囚徒亦得解脱。」五杂俎曰:「道经,以正月望为上元,七月望为中元,十月望为下元。遂有三元三官大帝之称。是俗妄之甚者。」(参见:盂兰盆)
四大元无主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林类集曰:「肇法师遭秦王难,临就刑说偈云: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参见:四大)
四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俱舍论所说,地水火风也。此四者广大,造作生出一切之色法(物质),故名四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地水火风也。依俱舍论言,此四大有假实二种,其实者,称为四界或四大界,假者,单云四大。实之四大,一地大,性坚,支持万物。二水大,性湿,收摄万物。三火大,性煖,调熟万物。四风大,性动,生长万物。此四者,以造作一切之色法,故谓之能造四大。其体触处所摄,唯为身根所得。身根触诸色而觉知坚湿煖动也。假之四大,则世间所称之地水火风也,此四大虽其实为地水火风及色声香味触九法之假和合,然其中坚性最增盛者名为地,乃至动性最增盛者名为风。要之实之四大为能造,假之四大属于所造也。若据成实论意,则无实之四大,唯有假之四大,以色香味触之四尘为一切色法之能造。四尘和合,方成四大。故四大唯为假法。要之一切有形有质之物,无非为四大之所造(俱舍),无非为四大之和合(成实),故称之为大也。或以之分为二种,称正报之人身为内之四大,或称为有识之四大,依报之诸色曰外之四大,或云无识之四大。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又曰:「恒作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煖气归于火,动转归于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璎珞经二曰:「四大有二种:一有识,二无识。」最胜王经五曰:「譬如机关由业转,地水火风共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梵Maha%bhu%ta。
【佛学常见辞汇】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是由四大所造,如人体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坚硬性的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等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
【三藏法数】
(出圆觉经)
四大者,谓人之身,揽外地水火风四大,而成内身四大。因对色香味触四微,故称为四大也。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若不假水,则不和合。经云: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皆归于地。是也。
〔二、水大〕,水以润湿为性。谓唾涕津液等名为水大,若不假地,即便流散。经云: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是也。
〔三、火大〕,火以燥热为性。谓身中煖气,名为火大。若不假风,则不增长。经云:煖气归火。是也。
〔四、风大〕,风以动转为性。谓出入息及身动转,名为风大。此身动作,皆由风转。经云:动转归风。是也。(动转归风者,凡身动转皆属风也。)
本命元辰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本命为当人之本命星。元辰为其人之生年。
永平元和尚颂古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日本道元著,侍者诠慧等编。
如是我闻元起
【佛学大辞典】
(杂语)智度论二曰:「佛入灭时,阿泥楼驮比丘,使阿难请问四事:一佛灭度后,诸比丘等以何为师?二诸比丘依何住?三恶性比丘云何共居?四一切经首置何字?佛答:乃至一切经首置如是我闻等言。」法华文句记一曰:「通序元起由阿泥楼豆令阿难问佛。」私志记一曰:「摩耶、大悲、涅槃后分、及阿含经,皆明此事,而大悲经明优婆离教阿难问,其馀经论皆云阿泥楼豆教问。」(阿泥楼驮,阿泥楼豆,阿楼驮,同一梵语也)。
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唐善无畏译。
宗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宗旨之元由也。止观一曰:「行人若闻付法藏,则识宗元。」
贞元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称四十卷之华严经也。
贞元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之略称。
贞元华严
【佛学大辞典】
(经名)般若三藏译四十华严之别称。唐贞元年中翻译,故有此名。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三十卷,唐圆照贞元十六年依敕命撰。
座元
【佛学大辞典】
(杂名)禅林之称。首座之异名。为僧堂座位之元首也。
祖元
【佛学大辞典】
(人名)字子元,号无学,宋庆元府人,年十四至径山参佛鉴,年十七有所省悟。佛鉴寂后,遍历诸处。年三十六,了然大悟,更无馀蕴。太傅贾似道,闻元道誉。引使住天台山真如寺,元开堂酬佛鉴之恩,居七岁,侵于北虏兵戈,去而至温州雁荡,兵役压温境,举众逃窜,元独兀坐堂里,虏首欲加刃,元不动,述一偈曰:乾坤无地卓孤筇。喜得人空亦法空。珍重大元三尺剑。电光影里斩春风。群虏感悔,作礼而退。明年还天台山,为天童寺首座。日本弘安二年建长寺缺席。平时宗发使币,求明宿,明州太守以元应之。弘安五年时宗创圆觉寺。请元为开山第一祖。同九年九月三日寂,寿六十一,谥曰佛光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