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混沌  拼音:hùn dùn
1.传说中天地未形成时的那种元气未分,模糊不清的状态。《西游记》第一回:「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三国演义》第八六回:「昔混沌既分,阴阳剖判;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也作「浑沌」。
2.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样子。唐。孙思邈〈四言〉诗:「一体混沌,两精感激。」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
3.糊涂无知的样子。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这个养爷老的混沌了,我是刘季真的儿。」《水浒传》第二四回:「混沌浊物,我倒不曾见日头出半天里,便把著丧门关了。」
《國語辭典》:正气(正氣)  拼音:zhèng qì
1.天地间至大至刚之气。《汉书。卷九。元帝纪》:「是以氛邪岁增,侵犯太阳,正气湛掩,日久夺光。」宋。文天祥〈正气歌。序〉:「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2.正直的气概。《淮南子。诠言》:「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儒林外史》第九回:「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所以托他管总,后来听见这些呆事,本东自己下店,把帐一盘,却亏空了七百多银子。」
《國語辭典》:天和  拼音:tiān hé
1.天地祥和之气。《淮南子。天文》:「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汉书。卷二二。礼乐志》:「皇皇鸿明,荡侯休德。嘉承天和,伊乐厥福。」
2.人的元气。《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國語辭典》:神气(神氣)  拼音:shén qì
1.神情。如:「看你今天神气凝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文明小史》第三九回:「一句话也听不出,只觉他神气不好,十分疑惧,不免露出觳觫的样子来。」也称为「神情儿」。
2.得意傲慢的样子。如:「今天的比赛他得第一,难怪他神气。」
3.神灵之气。《史记。卷二八。封禅书》:「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
4.精神。如:「他在选举失败后,神气尽失。」《文选。嵇康。琴赋。序》:「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
《國語辭典》:真气(真氣)  拼音:zhēn qì
中医上指由先天的原气和后天呼吸水谷精气结合而成的生命动力物质。可影响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以及抗病能力。
《國語辭典》:空洞  拼音:kōng dòng
空无所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后多用来形容文章内容贫乏。如:「这篇文章内容空洞。」
《國語辭典》:吐气(吐氣)  拼音:tǔ qì
1.呼气。气由肺部经由呼吸道吐出体外,与吸气相反。汉。班固〈东都赋〉:「咸含和而吐气,颂曰盛哉乎斯世。」
2.得志时,摅舒久郁之气。如:「扬眉吐气」。《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待一朝有了机会,轰轰烈烈的做他一番,替中国人吐气,至于大局也不能顾得。」
《國語辭典》:太初  拼音:tài chū
1.天地元气之始。《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三国魏。曹植 魏德论:「在昔太初,玄黄混并,浑沌濛鸿,兆朕未形。」
2.道家指天道、自然的本源。《庄子。列禦寇》:「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
3.上古时代。如:「太初之民,茹毛饮血。」
4.汉朝武帝的年号(西元前104~前101)。
《漢語大詞典》:调元(調元)
(1).谓调和阴阳,执掌大政。多用以指为宰相。 唐 李益 《述怀寄衡州令狐相公》诗:“调元方翼圣,轩盖忽言东。” 元 柳贯 《江浙行省左右司题名序》:“夫自建官以来,由是而调元揆路,执法南端者,代不乏人。” 清 唐孙华 《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赋四十韵》:“调元归保傅,预政戒中涓。”
(2).调理元气。 李东阳 《孝宗皇帝御书赞》引 明孝宗 《静中吟一绝》:“习静调元养此身,此身无恙即天真。”红楼梦第八十回:“ 王一贴 道:‘若问我的膏药……内则调元补气,养荣卫,开胃口。’”
《國語辭典》:养气(養氣)  拼音:yǎng qì
1.语本《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本指涵养正直刚大之气。宋以后经理学家提出,成为儒者的修养功夫之一。汉。王充《论衡。自纪》:「养气自守,适食则酒。闭明塞聪,爱精自保。」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养气》:「昔王充著述,制养气之篇,验己而作,岂虚造哉!」
2.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指培养先天的元气。《新五代史。卷六三。十国世家。前蜀》:「衍既立,宗寿为太子太保奉朝请,以鍊丹养气自娱。」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一二:「学道养气者,至足之馀,能以气与人。」
《國語辭典》:精华(精華)  拼音:jīng huá
1.事物最精粹、精美的部分。《史记。卷二七。天官书》:「视封疆田畴之正治,城郭室屋门户之润泽,次至车服畜产精华。」《后汉书。卷六二。荀淑传》:「荣辱者,赏罚之精华也。」也作「菁华」。
2.精神。汉。王充《论衡。书虚》:「精华谒尽,故早夭死。」
3.光芒、光耀。《红楼梦》第四九回:「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國語辭典》:精气(精氣)  拼音:jīng qì
1.天地间的灵气。《易经。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2.人体的元气。《汉书。卷三○。艺文志》:「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
3.专诚之气。汉。王充《论衡。感虚》:「至诚悲痛,精气动城,故城为之崩也。」
《國語辭典》:冲和(沖和)  拼音:chōng hé
1.性情和平。《晋书。卷四九。阮籍传》:「神气冲和,而不知向人所在。」
2.天地间的真气。《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嘘吸冲和,吐故纳新。」
《國語辭典》:浑沌(渾沌)  拼音:hùn dùn
1.传说中天地未形成时,元气不分、模糊不清的状态。汉。王充《论衡。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也作「混沌」。
2.模糊不分明。《抱朴子。外篇。广譬》:「浑沌之原,无皎澄之流;毫釐之根,无连抱之枝。」也作「浑敦」。
3.相传为尧舜时四凶中的驩兜。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后用以比喻冥顽糊涂不开通。也作「浑敦」。
4.庄子寓言中的中央之帝,天然无耳目鼻口。见《庄子。应帝王》。后用以比喻自然淳朴。汉。扬雄《太玄经。卷六。驯》:「浑沌无端,莫见其根。」
5.神话传说中的恶兽。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昆崙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牴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为浑沌。」
《漢語大詞典》:体元(體元)
谓以天地之元气为本。 汉 班固 《东都赋》:“体元立制,继天而作。”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体元则大,悵望 姑射 之阿。” 唐 王维 《门下起赦书表》:“体元作则,惟圣裁成。”参见“ 体元居正 ”。
《漢語大詞典》:体元居正(體元居正)
谓人君以天地之元气为本,常居正道以施政教。多指帝王即位。语出《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晋 杜预 注:“ 隐公 之始年, 周王 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 孔颖达 疏:“元正实是始长之义,但因名以广之。元者,气之本也,善之长也。人君执大本,长庶物,欲其与元同体,故称元年。正者,直方之间语也。直其行,方其义,人君当执直心,杖大义,欲其常居正道,故月称正也。”新唐书·刘蕡传:“人君之道,在体元以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