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12,分241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碧眼儿
黄儿
儿媳
小儿郎
徒儿
黄须儿
哥儿
儿女债
儿孩
埋儿
媚儿
俞儿
底儿
帖儿
盆儿
《國語辭典》:碧眼儿(碧眼兒)  拼音:bì yǎn ér
旧时对西洋人的称呼。如:「满清末年,中国受尽碧眼儿的侵虐。」
分類:孙权生得
《漢語大詞典》:碧眼胡儿(碧眼胡兒)
古代指西、北方少数民族。 清 末以来,则多指外国人。 张怀奇 《颐和园词》:“赤眉 米贼 倾畿辅,碧眼胡儿入禁城。”亦省作“ 碧眼胡 ”、“ 碧眼儿 ”。 唐 寒山 《诗》之二四四:“掘得一寳藏,纯是水精珠,大有碧眼胡,密拟买将去。” 清 湘灵子 《轩亭冤·演说》:“碧眼儿希望我 支那 败。”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八:“海关上的上级职员,当然是碧眼儿,下级及卖气力的苦力,当然是当地的黑人。” 许地山 《危巢坠简·春桃》:“ 春桃 既不是弄潮儿底姊妹,也不是碧眼胡底学生。”
《漢語大詞典》:黄儿(黄兒)
(1).食品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酒醴饮食·黄儿:“《唐·五行志》曰:‘ 唐 都 长安 ,今自 陕 而西,以黄米为粉团枣蒸之曰黄儿。其蕎麦麪者曰黑儿。’”
(2).指红黄色的蜻蜓。 明 刘侗 《促织志·别》:“蜻蜓之类三:大而青者曰老青,红而黄者曰黄儿,赤者曰红儿。”
《國語辭典》:儿媳(兒媳)  拼音:ér xí
称谓。称儿子的妻子。也称为「儿媳妇儿」。
《漢語大詞典》:小儿郎(小兒郎)
男青年;男小孩。 唐 元稹 《离思》诗之一:“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閒教见小儿郎。” 江苏 江宁 民歌《等郎妹》三:“隔年家娘生了小儿郎,人家欢喜我悲伤。”
《国语辞典》:徒儿(徒儿)  拼音:tú ér
师父称自己的徒弟为「徒儿」。
《漢語大詞典》:黄须儿(黄鬚兒)
亦称“ 黄鬚客 ”。 指 曹操 次子 曹彰 。 彰 性刚勇,须黄,故称。三国志·魏志·任城威王彰传:“ 太祖 喜,持 彰 鬚曰:‘黄鬚儿竟大奇也!’”后借指刚勇之人。 唐 王维 《老将行》:“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 鄴下 黄鬚儿。” 清 朱彝尊 《将之永嘉曹侍郎饯予江上吴客韦二丈为弹长亭之曲并吹笛送行歌以赠韦即送其出塞》:“不听 吴中 白雪音,定呼 鄴下 黄鬚客。”
分類:曹操次子
《國語辭典》:哥儿(哥兒)  拼音:gē ér
1.兄弟的总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我们死鬼当家儿的姓王,他们哥儿八个,我们当家的是第八的。」
2.富贵人家的男孩。如:「公子哥儿」。
3.对男孩子的称呼。《红楼梦》第二九回:「前日我在好几处看见哥儿写的字、做的诗,都好的了不得。」
《國語辭典》:儿女债(兒女債)  拼音:ér nǚ zhài
指所承担的有关儿女的教养婚嫁等事。因无可避免,有如负债,故称。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六出:「婚姻事,须要早谐。劝相公早毕儿女之债。」
《漢語大詞典》:儿孩(兒孩)
(1).孩童。 唐 李贻孙 《〈欧阳行周文集〉序》:“ 欧阳 君生於 闽 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儿亲狎,行止多自处。”
(2).比喻亲信。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由是诸侯敢自为旨意,有罗列儿孩以自固者;有开导蛮夷以自重者。”
分類:孩童亲信
《漢語大詞典》:埋儿(埋兒)
谓孝子 郭巨 埋儿得金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巨 独与母居客舍,夫妇佣赁,以给公养。居有顷,妻产男。 巨 念与儿妨事亲,一也;老人得食,喜分儿孙,减饌,二也。乃於野凿地,欲埋儿,得石盖,下有黄金一釜,中有丹书,曰:‘孝子 郭巨 ,黄金一釜,以用赐汝。’於是名振天下。”
分類:孝子
《韵府拾遗 支韵》:媚儿(媚儿)
遁斋閒览:东坡尝饮一豪士家,出侍姬十馀人,皆有姿伎。其间有善歌舞者,名媚儿,乞诗于公。
《國語辭典》:俞儿(俞兒)  拼音:shū ér
1.传说中的登山之神。见《管子。小问》。
2.古代善于辨别滋味的人。《庄子。骈拇》:「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儿,非吾所谓臧也。」
《国语辞典》:底儿(底儿)  拼音:dǐ ér
头绪或草稿,以及处理事情的基础,称为「底儿」。如:「你先把前后经过大概说一下,好让我心里有个底儿。」
《国语辞典》:帖儿(帖儿)  拼音:tiě ér
1.书柬一类的文书。
2.议亲的庚帖。《董西厢》卷一:「写个帖儿倩人寄,写得不成个伦理。」也作「帖子」。
《国语辞典》:盆儿(盆儿)  拼音:pén ér
较小的盆子。如:「用盆儿装食物给狗吃吧!」
分类: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