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儒者  拼音:rú zhě
研究儒家学术的人。后泛指读书人。《荀子。儒效》:「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林外史》第一回:「今得见先生儒者气像,不觉功利之见顿消。」
《國語辭典》:儒冠  拼音:rú guān
1.儒者所戴的帽子。《史记。卷九七。郦生传》:「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2.儒生。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宋。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词:「朱颜青鬓,拥彫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分類:儒生帽子
《國語辭典》:腐儒  拼音:fǔ rú
思想陈腐不合时宜的儒生。《荀子。非相篇》:「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腐儒之谓也。』」《三国演义》第二三回:「腐儒舌剑,反自杀矣!」
分類:迂腐儒者
《國語辭典》:儒林  拼音:rú lín
1.学界。《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遂使儒林之群,幽隐而不显。」
2.儒家的著作。三国魏。曹植 魏德论:「既游精于万机,探幽洞深;复逍遥乎六艺,兼览儒林。」
3.学官。《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朱文济传》:「自卖以葬母,太守谢泺命为儒林,不就。」
《國語辭典》:儒生  拼音:rú shēng
研习儒家学说的学者。亦泛指读书人。汉。王充《论衡。超奇》:「故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三国演义》第八六回:「人皆言东吴多贤,谁想惧一儒生!」
《國語辭典》:先儒  拼音:xiān rú
称已故的前代儒者。《文选。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或曰春秋以错文见义,若如所论,则经当有事同文异而无其义也,先儒所传,皆不其然。」
《國語辭典》:儒术(儒術)  拼音:rú shù
儒家的学术思想。《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
《國語辭典》:儒雅  拼音:rú yǎ
学养深厚,气度雍容。《三国志。卷一八。魏书。李典传》:「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镇台见他美如冠玉,衣冠儒雅,和他行礼奉坐。」
《漢語大詞典》:真儒
真正的儒者。犹大儒。 汉 扬雄 《法言·寡见》:“如用真儒,无敌於天下。” 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每逢学士真儒,叹息踧踖,愧生于中,颜变于外,不復自比于人。”宋史·道学传一·程颢:“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真儒,则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 清 姚莹 《朝议大夫刑部郎中加四品衔从祖惜抱先生行状》:“ 宋 之时,真儒乃得圣人之旨,羣经略有定説。”
《國語辭典》:儒学(儒學)  拼音:rú xué
1.儒家的思想教义。如:「中国向来以儒学为宗。」
2.称旧时府厅州县的教官为「儒学」。《儒林外史》第一八回:「你既是生员,如何黑夜酗酒!带著送在儒学去!」
《國語辭典》:大儒  拼音:dà rú
道德学问修养极高的学者。《汉书。卷七三。韦贤传》:「贤为人质朴少欲,笃志于学,兼通礼、尚书,以诗教授,号称邹鲁大儒。」
《漢語大詞典》:儒臣
(1). 汉 称博士官为儒臣。 汉 扬雄 《百官箴·博士箴》:“儒臣司典,敢告在宾。”
(2).泛指读书人出身的或有学问的大臣。新唐书·宗室宰相传·李福:“ 大中 时, 党项羌 震扰,议者以将臣贪牟产虏怨,议择儒臣治边。” 宋 陈亮 《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復讎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鬢髮苍。”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曾命儒臣翻译三国志及 辽 、 金 、 元 史、性理诸书,以教国人。”
《國語辭典》:儒宗  拼音:rú zōng
儒家的宗师。《史记。卷九九。刘敬传。太史公曰》:「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赞曰》:「望之堂堂,折而不桡,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韵府拾遗 虞韵》:为儒(为儒)
卢纶诗学道功难就为儒事本迟崔涂诗五陵豪侠笑为儒将为儒生只读书
分类:为儒
《國語辭典》:名儒  拼音:míng rú
有名的儒者或学者。《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他不是闲游的浪子,多敢是一个取应的名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