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10,分334页显示 上一页 94 95 96 97 98 100 101 102 103 下一页
释惟则
僧崇演( 段 闻者 )
僧宁贲( 李 )
释智灯
僧怀晖( 怀恽、怀晖 号 柏岩 谢 大宣教禅师、大觉 )
僧灵彖( 萧 )
僧栖岩
僧日进(别称 沙门日进 )
僧山康( 周 )
僧惟宽( 祝 大彻禅师、大彻 )
僧行满
僧真言
僧至咸
释宝达(号 刹利法师 )
其它辞典(续上)
释南印( 张 )释惟则
僧崇演( 段 闻者 )
僧宁贲( 李 )
释智灯
僧怀晖( 怀恽、怀晖 号 柏岩 谢 大宣教禅师、大觉 )
僧灵彖( 萧 )
僧栖岩
僧日进(别称 沙门日进 )
僧山康( 周 )
僧惟宽( 祝 大彻禅师、大彻 )
僧行满
僧真言
僧至咸
释宝达(号 刹利法师 )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张氏。出家受具。游学深得曹溪之旨。然无以为證。净众寺会师曰。落机之锦。濯以增妍。衔烛之龙。行而破暗。印独以为然。乃由江陵入蜀。庵于蜀江之南壖以勖众。而寺宇崇成。额名宝应。贞元初司空高崇文既平镏。辟易额为元和圣寿。长庆初入灭。塔葬其寺中。弟子义俛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其先京兆长孙氏。祖洌仕鄂州司马。父利涉因居金陵。则姿性恬憺。力学治儒术。尤嗜佛书。每曰。此诚能尽得吾心之妙。既而出家。从牛头慧忠。得心法。遂南入天台佛窟岩居焉。服薜荔。荐落叶。木食涧饮。兀如枯株。神凝而气化。又讵可以世间情识。窥其际哉。后有樵者见之。转相告语。于是瓶锡趋傅。卒成丛社。示徒云。一心无物也。万法无物也。然未尝无物。斯则天地如影。今古如梦。孰为生死哉。至人以是独照。能为万物之主。吾知之矣。汝等知之乎。僧问如何是那罗延箭。答云中的也。坐四十年。如一日。岁次庚戌。夏六月十有三日。召门人垂教戒。至十又五日。跏趺而逝。是夕也山下之人。闻有声。若山崩者。且见彩云贯岩如缬。寿七十八。腊五十八。建龛塔于本院。河南尹韩乂撰文勒碑。则有著述行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4—837 【介绍】: 唐僧。郓州东平人,俗姓段。初于郓州龙兴寺出家。游方问道,参嵩山善寂得心法。后居淮浦都梁山,四方商客多附之。李绅镇淮南时,召其入府谈论,特加归信,延住扬州慧照寺。卒于寺。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生东平段氏。出家为龙兴寺慧超法师弟子。游方见普寂禅师于嵩阳。获印心地。后居都梁山。受徒扬化。山当淮泗之会。商旅骈拥。毳袍之客杂处焉。时李相国绅镇广陵。负材学。凌轹侪类。见衲子辄唾去。或有以演名闻者。遣衙吏章幼成。召入府。坐顷之其语嘿背神诣天造。削涯岸。出畛域。固非绅世俗之学。所可企及也。乃大降叹。请居慧照寺。以使承问。四海玄侣。相寻而至者。仅千辈。开成二年终。春秋八十四。以其年十月二十三日塔葬焉。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崇演。姓段氏。东平人也。出家于本州龙兴寺慧超法师之门。游方问道见嵩阳善寂禅师。示其心法。后居都梁山。当于淮浦。四面来商毳客影附焉。相国李公绅镇抚广陵。而性刚严少所接与偏轻释子。或允相见必问难锋起。祇应不供者多咄叱而出。绅遣衙吏章幼成传意。召演入府。詶对诣理谈论铿然。绅惘然翻不测其畛域特加归信请居慧照寺。化导同声相应仅于千众。开成二年终于净院。春秋八十四。以十月二十三日全身入塔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4—828 【介绍】: 唐僧。亳州蒙城人,俗姓李。幼信佛。长往洪州,谒马祖道一,誉为大乘法器,遂具戒,为入室弟子。数年后欲往天台,途中卜居于越州吕后山,历万余日不下岭,僧俗从者日众。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李氏。其先陇西人。今占籍于亳之蒙城县。贲生不待教。而心合菩提。既见马祖于洪。祖即以大乘法器许之。俾落发受戒。入室为弟子。久之辞往天台。至越之吕后山。爱其崄僻曰。是非诸佛应真住处耶。何必天台。于是结茅而止。未几村豪里宿。睹貌生善。闻言起敬。醍醐一味。有疾皆瘳。加以寇攘静谧。犷鸷扰驯。兹诚所谓佛德力也。先是所居隘陋。兼无殿堂。方议经营。而输材售巧。工佣檀信毕集。而遽落成。大和二年六月七日。或闻道场内。有鞞鼓丝竹声。夜二鼓。泊然而化。寿七十五。腊四十一。五年九月。弟子举舆以茶毗之。塔舍利于道场之巽山。稿遗教也。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宁贲。姓李氏。陇西人也。家于亳州蒙城。幼奉释尊而不言乎簪组之绪。无得称其代讳焉。贲所吐论皆以觉了不取诸相。心通定慧而尽虚空。无以边中可测。无以文字求我。因往洪州寻道一祖师。见而奇之语而异之。大乘法器得其人矣。遂乃具戒作入室弟子。师资数岁道议殊伦。欲往天台。至越吕后山岑廖曰。即是诸佛住处。何必天台也。贲菩提直干挺秀七尺。村豪里宿睹其异状归依瞻仰。老幼争先同味醍醐。疾病皆愈。是时多有行路𦃓戾欲暴僧徒。贲乃引之而前。威之而退。惊骇仪貌礼足归依。调御山林魔邪慑伏。不下岩岭近万馀辰。德远道高僧徒弥众。先时居处隘陋兼无殿堂。众议经营任人资福。远村穷墅亦竞助缘。土石木工程材售巧。约山横栋临涧飞檐。斤师斧子鸟立猿袅。揆景促力。星再回天殿堂成矣。佛像列矣。精耀俯仰照山姹云。人天不殊别开佛土。大和二年六月七日。远闻道场之内有鼓鞞丝竹之声。是夜二更恬然化灭。生形七十五。炎腊四十一。是月权殡于杉园礼也。斋祭殊品哀号震山。惨树色于禅枝。咽水声于石穴。物尚知感人情可量。大和五年九月茶毗。建塔于道场巽山禀先意也。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读诵篇第八之一
释智灯。不知何许人也。矜庄己行严厉时中。守护戒科恒持金刚般若。勤不知倦。贞元中遇疾而死。弟子启手犹热。不即入木。经七日还苏云。初见冥中若王者。以念经故合掌降阶。因问讯曰。更容上人十年在世。勉出生死。因问人间众僧中后食薏苡仁为药食。还是已否。曰此大违本教。灯报云。律中有正非正开遮之条如何。王曰。此乃后人加之非佛意也。远近闻之。渚宫僧至有中后无有饮水者。 系曰。小乘尚开食五净物。薏苡非五谷正食也。疑其冥官因机垂诫嫌。于时比丘太慢戒法。故此严警开制。实诸佛常法也。非后人之加酿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816 【介绍】: 或作怀恽。唐僧。泉州人,号柏岩。俗姓谢。德宗贞元初,礼马祖道一,顿明心要。后上中条山行禅法。宪宗元和三年,居雍京章敬寺,讲说禅要,朝官名士日来参问。卒谥大宣教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泉州谢氏子也。既落发进具。而心未入道。贞元初。谒大寂禅师于龙兴。即蒙印可。后隐鲁之岨崃山。齐之灵岩百家岩中条山等。示徒云。至理亡言。时人不识。强习它事。以为功能。不知自性是个微妙大解脱门。鉴觉光明。未曾休废。如大日轮。近远斯照。虽及众色。不与众色合。灵烛妙明。非假锻鍊。为不了故。妄起空花。但如捏目。徒自疲劳。若能返照。无第二人。 僧问。四大五蕴之身。阿那个是本来佛性。恽乃呼其名。僧应诺。恽良久云。汝无佛性。元和三年。上以生辰。仍用大历诏。凡天下名僧大德。三学通习者。并集萃京师。于是恽于章敬寺毗卢遮那院安置。入麟德殿居上座位。赐斋。后有僧。绕绳床三匝。振锡而立。恽云。是是。其僧到南泉。如前相见。泉云不是不是。其僧云。章敬道是。和尚为甚么道不是。泉云章敬即是。汝即不是。汝是风力所转。终成败坏。 十年乙未冬。忽示疾。十一月十一日卒。寿六十二。越明年二月。门人智朗志操等。奉全身葬于灞桥之北源。谥大觉。宝相则塔号也。洛阳司仓贾岛文其碑。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怀晖。姓谢氏。泉州人也。宿植根深出尘志远。迨乎进具乃尚云游。贞元初礼洪州大寂禅师。顿明心要时彭城刘济颇德晖互相推證。后潜岨崃山。次寓齐州灵岩寺。又移卜百家岩。泉石幽奇。苦于禅子请问繁杂。上中条山行禅法。为法者蹑迹而往。蒲津人皆化之。元和三年宪宗诏入于章敬寺毗卢遮那院安置。则大历中敕应天下名僧大德三学通赡者。并丛萃其中。属诞辰多于此修斋度僧焉。晖既居上院为人说禅要。朝寮名士日来参问。复诏入麟德殿赐斋推居上座。元和十年乙未冬示疾。十二月十一日灭度。春秋六十二。越明年二月。门人智朗志操等。奉全身葬于灞桥北原。敕谥大宣教禅师。立碑于寺门。岳阳司仓贾岛为文述德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829 【介绍】: 唐僧。潭州长沙人,俗姓萧。幼信佛,常预禅会,优游自得。穆宗长庆元年,住百家岩寺。旋徒步至江陵,刺史王潜请其住永泰寺。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出兰陵萧氏。自梁亡。子孙分适四方。而彖生长长沙。然资禀颖异。薙染后独嗜禅学。凡诸法会。靡弗参访。久游青潍。长庆元年。或建寺于百家岩。迎居之。未几。复振锡江陵太守王潜。以永泰招说法焉。太和三年六月二十三日。终于寺。寿七十五。塔之州北至今存。 又超岸者丹阳人。先依鹤林素禅师。天宝二年。化行抚州。获印化于大寂云。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僧人。生平不详。《青琐高议》前集卷九收录栖岩题南岳祝融峰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另《全唐诗》卷八六二曲龙山仙《玩月诗》题解云德宗贞元间剑南节度使韦皋同时有栖岩,是否为同一人,颇难确定。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德宗时敦煌龙兴寺僧。敦煌遗书斯三八一录日进于“大蕃岁次辛巳”(即贞元十七年,801)闰二月所撰之《龙兴寺毗沙门天王灵验记》。伯三六一九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括州缙云人。俗姓周。年十五,始学佛,游诸方。德宗贞元中至睦州,乞食得钱,诱小儿诵阿弥陀佛,众见佛从康口中出。坐逝之夕,传说有光烛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817 【介绍】: 唐僧。衢州信安人。俗姓祝。年十三出家。德宗贞元间行化于闽、越间。说心要法三十年,弟子千余。白居易为宫赞时,亦尝以弟子礼事之。卒谥大彻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衢之信安祝氏。祖安父皎。皆隐德。宽甫十三岁。见杀以馔客。即不忍食。退求出家。落鬋于僧昙。受尸罗于僧崇。学毗尼于僧如。始习止观。后见大寂。及證心法。化行闽越间。贞元七年。作滕家道场于会稽。八年作回向道场于鄱阳。十三年。止少林寺。二十一年止卫国寺。明年徙天宫寺。僧问。如何是道。宽答云。大好山。进云。学人问道。师何以言好山。答云。汝只识好山。且不识道。问云。狗子还有佛性否。答云有。进云和尚还有么。答云我无。进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甚么和尚独无。答云。我非众生。进云。既非众生。是佛否。答云。不是佛。进云。究竟是何物。答云。亦不知是何物。进云。可见可思否。答云。思之不及。议之不得。故云不可思议。元和四年。诏迎至安国寺。五年入麟德殿。上躬问道。其年以法复灵泉于不空三藏久涸之池。侍郎白居易。尝诣宽问曰。禅无言说。师以禅道自居。如何说法。宽曰。无上菩提。被于身为律。宣于口为教。得之于心为禅。应用有三。其致一也。云何于中妄起分别。又问曰。既无分别。何以修心。答曰。心本无垢净。毕竟何用修。若去垢取净。是名金屑翳。又问曰。若无修證。何异凡夫。答曰。凡夫无明。二乘执著。离此二病。是名真修。有僧问曰。道在何处。答曰在目前。进曰。我何不见。答曰。汝有我故。所以不见。进曰我有我故即不见。和尚见否。答曰。有汝有我。展转不见。进曰。无汝无我。还见否。答曰。无汝无我。教阿谁见。十二年二月晦。升座别众讫。奄然顺化。报龄六十三。僧腊三十九。葬灞陵西原。谥大彻。塔号元和正真。弟子千馀人。得其指者。三十九人。入室受付嘱者。曰义崇圆照。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惟宽。姓祝氏。衢州信安人也。祖曰安。考曰皎。生十三岁。见杀生者衋然不忍食。退而出家求剪发于僧昙。受尸罗于僧崇。学毗尼于僧如。證大乘法于止观。成最上乘于大寂道一。贞元六年始行化于闽越间。岁馀而回心改服者百数。七年伏猛虎于会稽。作滕家道场。八年与山神受归戒于鄱阳。作回向道场。十三年感非人于少林寺。二十一年作有为功德于卫国寺。明年施无为功德于天宫寺。元和四年宪宗章武皇帝。诏于安国寺。五年问道于麟德殿。其年复灵泉于不空三藏池。十二年二月晦。大说于传法堂讫奄然而化。报龄六十三。僧夏三十九。归葬于[灞-雨+襾]陵西原。诏谥曰大彻禅师。塔号元和正真。初宽说心要法三十年。度黑白众殆及百千万。应病授药安可既乎。白乐天为宫赞时。遇宽四诣法堂。每来垂一问。宽答如流。白君以师事之。门弟子殆千馀。得法者三十九。入室受遗寄者曰义崇圆照焉唐罗浮山释宝修。俗姓周。资州人也。从师于纯德寺志求玄理。于蕲州忍大师法裔决了重疑。后爱罗浮山石室安止。檀越为造梵宇蔚成大寺。一日告门人曰。因缘相偪。愀然不乐众咸莫测。顺宗皇帝。深重佛宗。知修之名。诏入京与三藏击问。并答翻译之意。朗畅如流。乃留居辇下三年。终于京寺云。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德宗贞元间僧人。二十一年(805)在台州,送日僧最澄归国。最澄《显戒论缘起》卷上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杭州灵隐寺僧也。素以持诵秘祝。获效于世。故其所居之院。有印沙床照佛鉴等法器。浙江之潮。视天下尤险壮。秋高气盛。则波涛湍激。至败堤防。冒城郭。为生民患。于是达祷禳之。忽夜见伟人玄冠朱衣。拥徒从造前。谓达曰。弟子盖吴之伍员也。昔以复仇雪耻之志。寓愤怒于天地间。以隳凌品汇。则其获谴诃于善类多矣。兹赖师以慈悯悲悼之诚。使患解脱缠盖。则庶几以升济矣。言讫而隐。后西岸果沙涨。人谓达所感致焉。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宝达者。不知何许人也。遁是名山高乎道望。号刹利法师。以持密咒为恒务。其院中有印沙床照佛鉴。往者浙江也。惊涛巨浪为害实深。其潮大至则激射今湖上诸山焉。达哀其桑麻之地悉变为江。遂诵咒止涛神之患。一夜江涛中有伟人。玄冠朱衣导从甚繁而至。谓达曰。弟子是吴伍员。复仇雪耻者。非他人也。师慈心为物。员已闻命矣言讫而灭。明日寺僧怪问。昨夜车马之喧为谁。具言其事。其冥感神理多此类也。自尔西岸沙涨弥年。还为百姓殖利。时所推称翕然敷化。后罔知所终。 系曰。印沙床者何。通曰。有道之士居山必非宝器。疑其范筑江沙巧成坐榻欤。照佛鉴者何。通曰。即鉴灯耳。以其陆鸿渐贞元中多游是山述记。记达师节俭而明心之调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