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79,分406页显示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80  81  82  83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道朗
释僧翼
释昙翼( 昙翼 姚 )
释光静( 胡道婢 )
释普照( 董悲 )
僧彻( 王 )
释道囧( 马 )
僧昙迁( 支 )
僧肇( 张 )
房崇吉( 僧达 )
刘僧利
柳崇(僧生 )
僧道辩( 大法尊王 )
僧洪宝
僧灵询( 傅 )
释道朗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十二
道朗,北凉玄始中沙门。
释僧翼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三 兴福
释僧翼。本吴兴馀杭人。少而信悟。早有绝尘之操。初出家止庐山寺依慧远修学。蔬素苦节见重门人。晚适关中。复师罗什。经律数论。并皆参涉。又诵法华一部。以晋义熙十三年与同志昙学沙门俱游会稽履访山水。至秦望西北见五岫骈峰有耆阇之状。乃结草成庵。称曰法华精舍。太守孟顗富人陈载。并倾心挹德赞助成功。翼蔬食涧饮三十馀年。以宋元嘉二十七年卒。春秋七十。立碑山寺旌其遗德。会稽孔逭制文。翼同游昙学沙门。后移卜秦望之北。号曰乐林精舍。有韶相灌茜。并东岳望僧咸共憩焉。时有释道敬者。本琅琊胄族。晋右将军王羲之曾孙。避世出家。情爱丘壑栖于若耶山。立悬溜精舍。敬后为供养众僧。乃舍具足。专精十戒云。
释昙翼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馀杭人。有卓行。初为沙门。依庐山慧远。又诣关中。依鸠摩罗什。后东归。结庵秦望西北峰。涧饮诵法华。感普贤现女子身。以筠笼盛白豕持二蒜。至前曰。妾以事入山。将归而夕。豺狼当道。柰何。愿托一宿。翼坚却之。女哀求尤苦。遂宿之檐外。夜半号呼谓腹疼。请翼按摩。翼不可。请不已。乃以布裹杖头。遥为摩之。逮旦忽祥云四合。其豕为象。蒜为莲华。凌空谓翼曰。我观汝心。如水中月。清净无染。不久当归我众矣。是时会稽大守孟顗。方晨坐堂上视事。忽见光射庭际。隐然金石丝竹之声。访而知之。遂以翼道行闻于朝。敕以法华精舍。为法华寺。初翼以雉听沙门法志诵法华。阅七年而命终。志瘗之。夜梦童子拜曰。今因经力。获生山前王氏家。一日王氏设斋。召志。志方踵门。儿曰。我和尚来也。志使解衣视腋下。果有雉毳三茎。遂依志出家。名昙翼云。宋元嘉二十七年卒。祷七十。翼同游昙学者。有庵号乐林精舍。与翼庵不远。又有道敬者。王右军之后也。有道学。严于持律。操行尤清厉。
名僧传抄
本姓姚。生羌土中。年十六。师事道安。善辞大乘。弥精三藏。才识明俊。虽不逮安。而节行清苦。门人莫竞。晋长沙大守荆洲胜舍。钦安风德。欲远相迎请。舍宅为寺。告安求一僧为寺主。安顾谓翼曰。荆楚士庶始欲归宗。成其美者。非尔谁欤。尔其行也。翼贞锡南佂。至即缔构。一年功毕。名长沙寺。后游盖部。刺史毛璩一遇相重。便饷米千斛。为设中食。饭内得一粒谷。即择取先啖。璩叹曰。此沙门岂弃人供养者邪。遂厚加赠遗。寻归荆洲。及丘贼入境。抄掠汉南。江陵阖境。避难上明。翼又于上明造东寺。后还长沙寺。复加开祐造大塔。并丈六金像。未有舍利。祈请累年。忽尔而得。即集僧尼五百人。烧香赞唱。请一钵水。以汎舍利。舍利右旋。五色光耀。清彻满室。因往巳陵君山伐木。山海经谓阔廷山者也。上有幽穴。潜通吴之苞山。山既神异。行者惮之。上人说。桓玄闻山有白雉兔。乃往求之。迷路累日。望船甚近。而不得至。翼至见白蛇数十断道。翼为说法。蛇乃避路。夜得梦云。林木是所惜。既营佛塔辄给。但莫命部曲非法取也。人力皆是借倩。遂有所窃。至江陵。翼杖巳。上饫木未取。为军人御夺。改先小塔。更立大塔。又铸丈六金像。先契二匠。便设大会。愿无鲠妨。四辈闻知。皆乐随憙。所获铜𩿊过足周用。因以所馀更造灵仪。举香七尺。翼德被䧅服。学徒归凑。每叹寺足众僧。形像尚少。尝闻阿育王多造佛像。随缘流布。而独不至此。岂非精诚未诣邪。于是弥致恳恻。永和十九年二月八日夜。忽有像现城北。身光照夜。明若晨曦。阖洲惊骚。远近云集。时白马寺遣迎百人。展力折不能动。翼曰。此必阿育王像当往长沙寺。非强力所能移。佥曰请效甚验。翼乃稽首致敬。命弟子擎捧。裁有五人。飘然轻举。四众推伏。请问其故。翼笑曰。昔有诚愿。推理谓尔后耳。罽宾禅师僧伽难陁。从蜀下入寺礼拜。云是外国像。寻觅铭题佛光。果有胡书。读曰阿育王造也。年八十二。义照中卒(云云)。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光静。本姓胡。名道婢。吴兴东迁人也。幼出家随师住广陵中寺。静少而励行长而习禅思。不食甘肥。将受大戒绝谷饵松。具足之后积十五年。虽心识鲜明而体力羸惫。祈诚慊到。每辄感劳。动经晦朔。沙门释法成谓曰。服食非佛盛事。静闻之还食粳粮。倍加勇猛精学不倦。从学观行者常百许人。元嘉十八年五月患疾曰。我厌苦此身其来久矣。于是牵病忏悔不离心口。情理恬明神气怡悦。至十九年岁旦饮粒皆绝。属念兜率心心相续。如是不断。至四月十八日夜。殊香异相满虚空中。其夜命过焉。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普照。本姓董。名悲。勃海安陵人也。少秉节概。十七出家。住南皮张国寺。后从师游学广陵建熙精舍。率心奉法阖众嘉之。及师慧孜亡。杜于庆吊而苦行绝伦。宋元嘉十八年十二月。因感劳疾虽剧。而笃情深信初自不改。专意祈诚不舍日夜。不能下地。枕上叩头忏悔时息如常。诵法华经一日三卷。到十九年二月中忽然而绝。两食顷苏云。向西行中道有一塔。塔中有一僧。闭眼思惟惊问何来。答以其事。即问僧曰。此处去某甲寺几里。答曰。五千万里。路上有草及行人。皆无所识。时风云高靡区墟严净。西面尤明。意欲前进。僧乃不许。因尔回还豁然醒悟。后七日而卒。时年二十五也。
僧彻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出王氏。太原人。初客寄襄阳。年十六。造庐山远公。公异之。问曰。宁有出家志邪。对曰。远尘离俗。是其本心。成就法器。当烦匠者。远笑曰。种性已能无畏。它日其可量哉。于是落发。以精究经论。文学有称于时。尝至山南。拊寒松而舒啸。谷风远至。山鸟和鸣。超然自得。因而问远。律禁丝管。绝歌舞。固也。若乃一吟一啸。可得为乎。远曰。以散乱言之。皆谓违法。于是终身不妄谈笑。远使讲小品。辨倾辈流。难者不能折。南游止江陵五层寺。为彭城王义康所敬。元嘉二十九年没。寿七十。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僧彻。姓王。本太原晋阳人。少孤兄弟二人寓居襄阳。彻年十六入庐山造远公。远见而异之。问曰。宁有出家意耶。对曰。远尘离俗固其本心。绳墨镕钧更唯匠者。远曰。君能入道当得无畏法门。于是投簪委质从远受业。遍学众经尤精波若。又以问道之暇亦厝怀篇牍。至若一赋一咏辄落笔成章。尝至山南攀松而啸。于是清风远集众鸟和鸣。超然有胜气。退还咨远。律制管弦戒绝歌舞。一吟一啸可得为乎。远曰。以散乱言之皆为违法。由是乃止。至年二十四远令讲小品。时辈未之许。及登座词旨明析。听者无以折其锋。远谓之曰。向者勍敌并无遗力。汝城隍严固攻者丧师。反轸能尔。良为未易。由是门人推服焉。远亡后南游荆州止江陵城内五层寺。晚移琵琶寺。彭城王义康仪同萧思话等。并从受戒法。筵请设斋。穷自下馔。宋元嘉二十九年卒。春秋七十。刺史南谯王刘义宣为造坟圹。时荆州上明有释僧庄者。亦善涅槃及数论。宋孝武初被敕下都。称疾不赴。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生马氏。扶风人。为沙门。师事道懿法师。懿疾。遣囧等弟子四人。至霍山持炬入深穴。采钟乳。而行里许。遇巨涧。其三人竟以渡水死。囧独诵法华。及存念观音。见一光如萤。追之出穴。乃获免。南游上京。止南涧寺。常业般舟。夜定中见有御车至者。掖囧登车。俄至郡后沈桥。见一人盛服据胡床。侍卫数百人。皆惊起。囧曰。吾坐禅者耳。据胡床者。顾语左右曰。向欲令知法师处而已。何必屈至耶。于是礼足送还。囧至寺而门犹闭。扣之良久。方开。宋元嘉二十年。没于广陵。
高僧传·卷第十二 诵经
释道囧。姓马。扶风人。初出家为道懿弟子。懿病尝遣囧等四人至河南霍山采钟乳。入穴数里。跨木渡水三人溺死。炬火又亡。囧判无济理。囧素诵法华唯凭诚此业。又存念观音。有顷见一光如萤火。追之不及。遂得出穴。于是进修禅业节行弥新。频作数过普贤斋。并有瑞应。或见梵僧入坐。或见骑马人至。并未及暄凉。倏忽不见。后与同学四人。南游上京观瞩风化。夜乘冰度河。中道冰破三人没死。囧又归诚观音。乃觉脚下如有一物自𢼨。复见赤光在前。乘光至岸。达都止南涧寺。常以般舟为业。尝中夜入禅。忽见四人御车至房。呼令上乘。囧欻不自觉。已见身在郡。后沈桥见一人在路坐胡床。侍者数百人。见囧惊起。曰坐禅人耳。彼人因谓左右曰。向止令知处而已。何忽劳屈法师。于是礼拜执别。令人送囧还寺。扣门良久。方开入寺见房犹闭。众咸莫测其然。宋元嘉二十年。临川康王义庆携往广陵。终于彼矣。
僧昙迁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4—482 【介绍】: 南朝宋僧。月支国人。本姓支,寓居建康。游心佛义,善谈老庄。工楷书,常布施题经。与范晔、王昙首等友善。住乌衣寺。及范晔被诛,知交无敢近。迁乃货衣物,悉力营葬。宋孝武帝闻而叹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生建康支氏。少出家。游心竺义。兼通孔老。善辞章。研究十地。尝注之。以行世。巧于转读。梵声清婉。特拔终古。与彭城王义康。范晔王昙首游。初居祗洹寺。后徙乌衣寺。终始一节。不为世俗变也。范晔既被诛。合门十二。丧莫敢举。迁货衣钵。营葬焉。孝武闻而义之。谓徐爰曰。卿著宋书。慎勿遗此士也。建元四年卒。寿九十九。
高僧传·卷第十三 经师
释昙迁。姓支。本月支人。寓居建康。笃好玄儒。游心佛义。善谈庄老。并注十地。又工正书。常布施题经。巧于转读有无穷声韵。梵制新奇特拔终古。彭城王义康范晔王昙首。并皆游狎。迁初止祇洹寺。后移乌依寺。及范晔被诛。门有十二丧。无敢近者。迁抽货衣物悉营葬送。孝武闻而叹赏。谓徐爰曰。卿著宋书勿遗此士。王僧虔为湘州及三吴。并携共同游。齐建元四年卒。年九十九。时有道场寺释法畅。瓦官寺释道琰。并富声哀婉。虽不竞迁等。抑亦次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4—414 【介绍】: 十六国时僧。京兆人,俗姓张。少年为人佣书,历观经史典籍,尤善《老》、《庄》,及读《维摩诘经》,遂出家。以擅长般若学著称,名振关辅。为鸠摩罗什主要弟子之一,先后在姑臧和长安从师译经。撰有《般若无知论》,《物不迁论》、《不真空论》等,并注《维摩诘经》。
全晋文
肇,京兆人,以庸书为业。后为僧,师事鸠摩罗什于姑臧。寻从入长安,住逍遥园。弘始中为姚兴所害,有集一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京兆人。史不书氏。家贫为人佣书。遂博观经史子集。尤善庄老。年十二。为沙门。名震三辅。罗什在姑臧。往从之。什与语。惊曰法中龙象也。于是携以归关中。居逍遥园。详定经论。四方学者辐辏。设难交攻。而肇迎刃而解。众皆厌服。时有道生道融僧睿。皆师罗什。号童寿之门四圣。肇初著般若无知论。什见之曰。吾解不谢子。文当相挹。刘遗民得之。以呈远公。远公搏髀叹。以为未尝有也。后又著不真空论。物不迁论。注维摩经。什化去追悼之。又著涅槃无名论。皆妙造精微。姚兴敬重其笔札。使颁传。义熙十年殁。寿三十二。
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三
释僧肇。京兆人。家贫以佣书为业。遂因缮写。乃历观经史备尽坟籍。爱好玄微。每以庄老为心要。尝读老子德章。乃叹曰。美则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也。后见旧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乃言。始知所归矣。因此出家。学善方等兼通三藏及在冠年而名振关辅。时竞誉之徒莫不猜其早达。或千里趍负入关抗辩。肇既才思幽玄又善谈说。承机挫锐曾不流滞。时京兆宿儒及关外英彦。莫不挹其锋辩负气摧䘐。后罗什至姑臧。肇自远从之。什嗟赏无极。及什适长安。肇亦随返。姚兴命肇与僧睿等入逍遥园助详定经论。肇以去圣久远文义多杂。先旧所解时有乖谬。及见什咨禀所悟更多。因出大品之后。肇便著波若无知论凡二千馀言。竟以呈什。什读之称善。乃谓肇曰。吾解不谢子。辞当相挹。时庐山隐士刘遗民见肇此论。乃叹曰。不意方袍复有平叔。因以呈远公。远乃抚机叹曰。未常有也。因共披寻玩味更存往复。遗民乃致书肇曰。顷餐徽问有怀遥仰。岁末寒严体中何如。音寄壅隔增用悒蕴。弟子沈痾草泽常有弊瘁。愿彼大众康和外国法师休悆不。去年夏末见上人波若无知论。才运清俊旨中沈允。推步圣文婉然有归。披味慇勤不能释手。真可谓浴心方等之渊。悟怀绝冥之肆。穷尽精巧无所间然。但闇者难晓犹有馀疑。今辄条之如左。愿从容之暇粗为释之。肇答书曰。不面在昔伫想用劳。得前疏并问。披寻反覆欣若暂对。凉风戒节顷常何如。贫道劳疾每不佳。即此大众寻常什师休胜。秦主道性自然天机迈俗。城堑三宝弘道是务。由使异典胜僧自远而至。灵鹫之风萃乎兹土。领公远举。乃是千载之津梁。于西域还得方等新经二百馀部。什师于大寺出新至诸经。法藏渊旷日有异闻。禅师于瓦官寺教习禅道。门徒数百日夜匪懈。邕邕肃肃致自欣乐。三藏法师于中寺出律部。本末精悉若睹初制。毗婆沙法师于石羊寺出舍利弗毗昙。梵本虽未及译。时问中事发言新奇。贫道一生猥参嘉运遇兹盛化。自恨不睹释迦泥洹之集。馀复何恨。但恨不得与道胜君子同斯法集耳。称咏既深聊复委及。然来问婉切难为郢人。贫道思不关微兼拙于华语。且至趣无言。言则乖旨。云云不已竟何所辩。聊以狂言示詶来旨也。肇后又著不真空论物不迁论等。并注维摩。及制诸经论序。并传于世。及什之亡后。追悼永往翘思弥厉。乃著涅槃无名论。其辞曰。经称有馀无馀涅槃。涅槃秦言无为。亦名灭度。无为者取乎虚无寂寞妙绝于有为。灭度者言乎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斯盖镜像之所归。绝称之幽宅也。而曰有馀无馀者。盖是出处之异号。应物之假名。余尝试言之。夫涅槃之为道也。寂寥虚旷。不可以形名得。微妙无相。不可以有心知。超群有以幽升。量太虚而永久随之弗得其踪。迎之罔眺其首。六趣不能摄其生。力负无以化其体。眇渀惚恍若存若往。五目莫睹其容。二听不闻其响。窈窈冥冥谁见谁晓。弥伦靡所不在。而独曳于有无之表。然则言之者失其真。知之者返其愚。有之者乖其性。无之者伤其躯。所以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梵乃绝听而雨花。斯皆理为神御。故口为之缄默。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也。经曰。真解脱者离于言数。寂灭永安无终无始。不晦不明不寒不暑。湛若虚空无名无證。论曰。涅槃非有亦复非无。言语路绝心行处灭。寻夫经论之作也。岂虚构哉。果有其所以不有。故不可得而有。有其所以不无。故不可得而无耳。何者本之有境则五阴永灭。推之无乡则幽灵不竭。幽灵不竭则抱一湛然。五阴永灭则万累都捐。万累都捐。故与道通同。抱一湛然。故神而无功。神而无功。故至功常在。与道通同。故冲而不改。冲而不改。不可为有。至功常在。不可为无。然则有无绝于内。称谓沦于外。视听之所不暨。四空之所昏昧。恬兮而夷。泊焉而泰。九流于是乎交归。众圣于此乎冥会。斯乃希夷之境。太玄之乡而欲以有无题榜其方域而语神道者。不亦邈哉。其后十演九折。凡数千言。文多不载。论成之后上表于姚兴曰。肇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君王得一以治天下。伏惟。陛下睿哲钦明道与神会。妙契环中理无不晓。故能游刃万机弘道终日。依被苍生垂文作范。所以域中有四大王居一焉。涅槃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眇茫希夷。绝视听之域。幽致虚玄。非群情之所测。肇以微躯猥蒙国恩。得闲居学肆。在付公门下十有馀年。虽众经殊趣胜致非一。涅槃一义常为听习先。但肇才识闇短。虽屡蒙诲喻。犹怀漠漠。为竭愚不已。亦如似有解。然未经高胜先唱。不敢自决。不幸什公去世。咨参无所。以为永恨。而陛下圣德不孤。独与什公神契目击道存。决其方寸。故能振彼玄风以启末俗。一日遇蒙答安成侯嵩问无为宗极。颇涉涅槃无名之义。今辄作涅槃无名论。有十演九折。博采众经托證成喻。以仰述陛下无名之致。岂曰开诣神心穷究远当。聊以拟议玄门班喻学徒耳。若少参圣旨愿敕存记。如其有差伏承旨授。兴答旨慇勤。备加赞述。即敕令缮写班诸子侄。其为时所重如此。晋义熙十年卒于长安。春秋三十有一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清河绎幕人。房法寿从弟。少骁勇。初在宋为青州刺史沈文秀中兵参军,历官并州刺史,领太原太守,戍升城。后降魏,为归安县令。以与崔道固有宿憾,未几乞解官。停京师半岁,复南奔,剃发为沙门,改名僧达。寻卒。
刘僧利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彭城人。刘芳族兄。为人轻财通侠。孝文帝至徐州,见而善之,拜徐州别驾,迁沛郡太守。后不乐为官,居乡里十余年,朝议虑其有二志,征拜羽林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河东解人,字僧生。有学行。举秀才,射策高第。释褐太尉主簿、尚书右外兵郎中。时河东、河北二郡争境,公私朋竞,纷嚣台府。孝文帝令崇检断,民官息讼。又诏崇持节与州郡经略慰喻荆郢新附边民。迁太子洗马、散骑侍郎、司空司马。出为河北太守,善断狱。卒官,年五十六。
僧道辩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北朝时北魏僧人。范阳人,俗姓田。天性疏朗,才术高超。初住北台,后随南迁。孝文帝尝召见之。时有《大法尊王经》盛行于世,辩执读知伪,集而焚之。有《维摩经注释》等。
续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二
释道辩。姓田氏。范阳人。有别记云。著纳擎锡入于母胎。因而生焉。天性疏朗才术高世。虽曰耳聋。及对孝文不爽帝旨。由是荣观显美远近钦兹。剖定邪正开释封滞。是所长也。初住北台后随南迁道光河洛。魏国有经。号大法尊王。八十馀卷。盛行于世辩执读知伪。集而焚之。将欲广注众经用通释典。笔置听架鸟遂衔飞。见此异徵便寝斯作。但注维摩胜鬘金刚般若。小乘义章六卷大乘义五十章及申玄照等行世。有弟子昙永亡名二人。永潜遁自守隐黄龙山。撰搜神论。隐士仪式。名文笔雄健负才傲俗。辩杖之而徙于黄龙。初无恨想而晨夕遥礼云。
僧洪宝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全后魏文·卷六十
洪宝,东魏务圣寺沙门。
僧灵询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僧人。渔阳人,俗姓傅。少年出家,博学群籍。善文章,工书画。魏末,为并州僧统。北齐初,卒于晋阳,年六十九。有《成实论注释》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生渔阳傅氏。童丱出家。无所师授。即能以成实论涅槃经删注行世。后依光公十馀载。研究备至。而微旨密意。罔有凝滞。虽博通群籍。而擅业维摩。兼有疏记。至迁京漳邺。游历燕赵。化沾四众。然尤爱书画篇什文笔之华。美容貌。善风仪。辞辨雅净。听者无倦。初为国都统。末为并州僧统。齐初卒于晋阳。时年六十九矣。
续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篇四
释灵询。姓傅氏。渔阳人也。少年入道。学成实论并涅槃经。穷其幽府。又于论中删要两卷注而释之。盛行于世。后弃小道崇仰光公。晓夕研寻十有馀载。纤旨秘教备知通塞。虽博知群籍。而擅出维摩。兼有疏记。至迁京漳邺。游历燕赵化沾四众。邪正分焉。而书画有工颇爱篇什。文笔之华时所推举。美客貌善风仪。词辩雅净听者无挠。初为国都。魏末为并州僧统。齐初卒于晋阳。时年六十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