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79,分406页显示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7  48  49  5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小和尚念经
姑子死和尚
烟薰的佛像挂墙上
和尚跟著月亮走
见了和尚骂贼秃
悲天院
盗仙草
大悲忏
做佛事
做功果
儭钱
判斛
白毫之赐
造像记
三阶教
《国语辞典》:小和尚念经(小和尚念经)  拼音:xiǎo hé shàng niàn jīng
(歇后语)有口无心。诵经时,小和尚只是跟著念,而不明白其中含意。用以比喻人心直口快而无恶意。如:「我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您可千万别介意。」
《国语辞典》:姑子死和尚  拼音:gū zi sǐ hé shàng
(歇后语)大家没。因旧时常戏谑尼姑与和尚有关系,和尚一死,就没有了男人。所以用来表示大家都没有好处,占不到便宜。《醒世姻缘传》第八七回:「人说和尚死老婆大家没,我合那小妇臭蹄子,姑子死和尚,也是大家没。」
《国语辞典》:烟薰的佛像挂墙上(烟薰的佛像挂墙上)  拼音:yān xūn de fó xiàng guà qiáng shàng
(歇后语)有恁施主,有恁和尚。佛像本应位在佛座上,却不居本位而挂在墙上,是不敬佛的行为,而不敬佛的和尚,才有不敬佛的施主来供奉他。即有什么样的主人,就有什么样的奴才。《金瓶梅》第四六回:「一来主子烟薰的佛像挂在墙上──有恁施主,有恁和尚?」
《国语辞典》:和尚跟著月亮走  拼音:hé shàng gēn zhe yuè liàng zǒu
(歇后语)借他点光儿。因为和尚的光头,照了月光会更亮,故用以指沾光。《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你是什么口头,有这么打自得儿没有,有一个答道,这就叫秃子当和尚,将就材料儿,又叫和尚跟著月亮走──也借他点光儿。」
《国语辞典》:见了和尚骂贼秃(见了和尚骂贼秃)  拼音:jiàn le hé shàng mà zéi tū
(谚语)和尚也是秃头,所以虽明著批评秃头,实际上是暗地里批评和尚。如:「你少在那儿见了和尚骂贼秃,谁不晓得你的用意!」
《国语辞典》:悲天院  拼音:bēi tiān yuàn
本是佛教僧人收养老弱残疾者的地方,后引申为乞丐收容所。参见「悲田院」条。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遥望著死囚牢,恰离了悲天院。」
《国语辞典》:盗仙草(盗仙草)  拼音:dào xiān cǎo
戏曲剧目。宋代故事戏。叙述金山寺和尚法海,告诉许仙白素贞是蛇妖所变成。到端阳节时,许仙劝白素贞饮下雄黄酒,白素贞遂现出原形,许仙因而惊死。白素贞于是潜入昆崙山,欲盗取灵芝仙草以救活许仙,但无法战胜鹤鹿二童,南极仙翁怜悯,乃赠以灵芝,救活许仙的故事。
《国语辞典》:大悲忏(大悲忏)  拼音:dà bēi chàn
根据大悲咒而作的忏法。最早是宋朝僧人知礼编制,清初高僧读体再重编,是诸忏法中最流行的一种。《红楼梦》第一三回:「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
《漢語大詞典》:做佛事
延请和尚礼佛诵经。 郭沫若 《孔雀胆的故事》:“第二天, 梁王 又邀 段功 到东寺去做佛事,一说是做寿,便令番将在 通济桥 头把他暗杀了。”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一章二:“一二十个和尚,平时靠常住田租米过日子,加上替本乡死人念倒头经,做佛事,得一点衬钱。”
《國語辭典》:做功果  拼音:zuò gōng guǒ
指僧尼诵经持咒追荐亡灵。《水浒传》第六○回:「宋江依吴学究之言,守住山寨居丧。每日修设好事,只做功果,追荐晁盖。」《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晨昏随著净悟做功果,稽首佛前,心里就默祷祈求报应。」
《国语辞典》:儭钱(儭钱)  拼音:chèn qián
供养僧人的钱。也作「衬钱」。
分类:供养
《国语辞典》:判斛  拼音:pàn hú
判施斛食。分别施予斛钵食物。多用于和尚祭悼亡魂时,将面食分散给鬼魂。《水浒传》第四五回:「两个又戏笑了一回,和尚自出去判斛送亡。」
《国语辞典》:白毫之赐(白毫之赐)  拼音:bái háo zhī sì
僧人的饮食、衣物。僧侣沾佛陀无量福德之光,得以充备无忧,因此称其享用的物品为「白毫之赐」。
《国语辞典》:造像记(造像记)  拼音:zào xiàng jì
古代僧人或信徒在镌造佛像时,题记于其旁或下方的文字。字体介于隶楷之间,始于北魏,流行于唐代。如杨大眼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
《国语辞典》:三阶教(三阶教)  拼音:sān jiē jiào
隋朝僧人信行禅师所创立的佛教宗派,流行于隋唐二代。三阶教将佛法依时、处、人各分为三阶。时的三阶指佛灭后初五百年为第一阶,次五百年为第二阶,其后为第三阶;处的三阶是净土世界为第一阶,凡圣三乘共住的五浊世界为第二阶,只有凡夫众生所住的五浊世界为第三阶;人的三阶是最利根一乘为第一阶,数利根正见成就的三乘为第二阶,执持颠倒见的众生是第三阶。本宗派即依此立名。三阶教认为斯时、斯处、斯人都是第三阶,不易解脱;其修行主张以苦行、忍辱为主,在路上见人不论男女,一概礼拜,提倡布施,死后林葬。反对礼敬佛像及念阿弥陀佛。与当时佛教理论和修行方法很不协调。隋开皇二十年、武周證圣元年、圣历三年、唐开元十三年都曾诏令禁止该教。终唐之世,遂无所闻。近世敦煌残卷出土,此宗教义始复为世人所知。也称为「普法宗」、「第三阶宗」、「三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