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10,分334页显示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3  34  35  36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王僧辩(世称 巴马子 君才 永宁郡公、长宁县公 )
僧慧皎
赵善(僧庆 )
僧真谛(别称 拘那罗陀、波罗末陀、亲依 )
姚僧垣(法卫 长寿县公、太医下大夫、北绛郡公 )
僧林
释僧昉
胡虔(僧敬 安阳县侯 宣 )
江僧宝
僧法
僧建
释僧顺
释尚圆( 陈 )
王僧崇
虞僧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5 【介绍】: 南朝梁太原祁县人,字君才。王神念子。父仕北魏,梁武帝天监中随父归梁,为湘东王萧绎中兵参军。侯景之乱,任大都督,从绎讨景。简文帝大宝三年,率军与陈霸先克建康,侯景东逃,僧辩纵兵烧掠,甚于侯景。萧绎即位称元帝,封永宁郡公,以太尉、车骑大将军出镇石头城。元帝死,与陈霸先共立萧方智为梁王,后为北齐主高洋所胁,迎立萧渊明,终为陈霸先袭杀。
全梁文·卷六十三
僧辩字君才,太原祁人。天监中随父神念归国,为湘东王国左常侍,随府转丹阳尹参军,会稽中兵,荆州中兵、武宁平二郡太守,还为王府中录事,随府入为护军司马,除江州司马,临安陆,历新蔡太守。又随府除荆州咨议参军,历竟陵太守。太清末进领军将军,以平河东王誉及守巴陵功进征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封长宁县公,以复郧州功加侍中尚书令征东大将军。承圣初,以平侯景功进镇卫将军司徒扬州刺史,改封永宁郡公,以平陆破武陆王纪及齐寇功加太尉车骑大将军,寻为大都督荆州刺史。敬帝即位,进骠骑大将军、中书监、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寻纳贞阳侯,为陈霸先所袭,遇害。(案僧辩劝进梁元帝三表,《艺文类聚》《文苑英华》以为沈炯作,《英华》别有《僧辩答贞阳侯》二书,误以为徐陵作,既改列梁阙名中,而以《梁书》所载二启及陈书彻览所载,姑编入僧辩文,俟改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7—554 【介绍】: 南朝梁僧。会稽上虞人。学通内外,博习经律。住嘉祥寺,每年春夏弘法,秋冬撰述。撰《涅槃义疏》、《梵网经疏》等。后又以宝唱所撰《名僧传》颇多浮沉,乃著《高僧传》十四卷,通称《梁高僧传》,今本《隋书·经籍志》误题释僧祐撰。
全梁文·卷七十三
慧皎,氏族未详,会稽上虞人,住郡嘉祥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未详姓氏。会稽上虞人。住嘉祥寺。好学。春夏讲演。秋冬著述。撰涅槃义疏十卷。及梵网经疏。行于世。又尝以唱公所撰名僧传。黜隐遁。而取荣显。诚非吾释割亲逃禄。薙染本指。于是作高僧传十四卷。且曰。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录。后不知所终。
续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二
释慧皎。未详氏族。会稽上虞人。学通内外博训经律。住嘉祥寺。春夏弘法秋冬著述。撰涅槃义疏十卷及梵网经疏行世。又以唱公所撰名僧颇多浮沈。因遂开例成广。著高僧传一十四卷。其序略云。前之作者。或嫌以繁广删减其事。而抗迹之奇多所遗削。谓出家之士处国宾王。不应励然自远高蹈独绝寻辞荣弃爱本以异俗为贤。若此而不论竟何所纪。又云。自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本实之宾也。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若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录。故省名音代以高字。传成通国传之。实为龟镜。文义明约即世崇重。后不知所终。江表多有裴子野高僧传一帙十卷。文极省约未极通鉴。故其差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魏天水南安人,字僧庆。北魏末,为尔朱天光主簿、长史,从镇压邢杲、万俟丑奴起事。累官至东雍州刺史。天光死,为贺拔岳长史。岳死,拥宇文泰,从平侯莫陈悦。魏孝武帝西迁,为尚书右仆射。西魏文帝大统三年,封左仆射,兼侍中,领太子詹事。从战邙山,被俘,死于东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9—569 【介绍】: 即拘那罗陀。南朝陈时僧。西天竺优禅尼国人。以通三藏知名,特精世亲法相唯识之学。历游诸国。梁武帝太清二年至建康,帝深加敬礼,将事传译。会侯景乱起,潜行南归,随方传译不辍。法相唯识之学乃传中国。后入南海卒。译有《摄大乘论》、《唯识论》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亲依。或云波罗末陀。华言真谛。西天竺优禅尼国人。梁武皇帝盛昌三宝大同中直后张汜等。送扶南贡使返国。且使请求名德三藏。彼国乃以谛应诏。而并赍至大乘论诸杂华经等。大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达南海。大清二年八月。届京师。帝顶礼于宝云殿。即欲传翻。属寇羯凭陵弗果谛亦漫游东土。檀越富春。令陆元哲。招延。与沙门宝琼等二十馀人。翻十七地论。昉五卷。太宝三年。侯景徵还供养。元帝启祚。止金陵正观寺偕愿禅师等二十馀人。翻金光明经。后随方传译。靡宁厥止。心欲汎舶往楞伽脩国。道俗结誓留之。遂停南越。重覈所翻。文帝天嘉四年。杨都建元寺沙门僧宗法准僧忍律师等。钦渴新闻。远承芳问。谛感其意。乃为翻摄大乘等论。旋至梁安。将返西国。而业风飘舶。还广州。刺史穆公頠。延住制旨寺。与沙门慧恺等。翻广义法门经及唯识论等。穆公薨。世子纥为檀越。仍事传译。然其神思通幽。非世所测。尝居绝岛。纥往候之。波涛𭰔涌。未即渡。谛望见。因敷坐具水上。跏坐。绝流达岸。而坐具略不沾。湿或折荷叶乘之。不少倾侧。 至光太二年六月。入南海北山。将捐身命。慧恺闻之。辍讲奔赴。刺史稽颡请留。群众遮挽。三日乃已。因是迎致王园寺。议还建邺。会有忌者。沮于上。乃止。大建元年。正月十一日。遘疾迁化。年七十有一。所译经论。僧宗法准等。奉还匡山。 谛虽广出众经。偏宗摄论。故随处翻传。亲流疏解。后疏则僧宗所释也。宗恺则穷括教源。诠题义旨。每面扬阐。情理无伏。 谛一日喟然长叹。而谓恺曰。君等实副参传。而遇非其时。则奈何。恺泣数行下。因跪启曰。法被中国。群生垢重。致是扰攘。必何时而可定耶。谛指西北。且曰。此方有大大国。非久当盛弘吾教。但恨君等不及睹耳。呜呼其亦有待于今日乎。 谛自梁武之末。陈宣之初。二十三载。所出经传记。六十四部。合二百七十八卷。 于时有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那首华言高空。以魏元象中。于邺城司徒公孙腾第。出僧伽吒经三部七卷。沙门僧昉笔受。属齐受禅。南抵金陵。大同间。译大乘顶王经一部。梁武诏那。总监外国诸使。大清二年。遇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华言德贤。赍胜天王般若梵本至。那从祈请得之。适丁侯景之乱。未暇翻传。陈天嘉乙酉岁。始译于江州兴业寺沙门智昕笔受。
续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初
拘那罗陀。陈言亲依。或云波罗末陀。译云真谛。并梵文之名字也。本西天竺优禅尼国人焉。景行澄明器宇清肃。风神爽拔悠然自远。群藏广部罔不厝怀。艺术异能偏素谙练。虽遵融佛理。而以通道知名。远涉艰关无惮夷险。历游诸国。随机利见。梁武皇帝。德加四域盛唱三宝。大同中。敕直后张泛等。送扶南献使返国。仍请名德三藏大乘诸论杂华经等。真谛远闻行化仪轨圣贤。搜选名匠惠益民品。彼国乃屈真谛并赍经论。恭膺帝旨。既素蓄在心涣然闻命。以大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达于南海。沿路所经。乃停两载。以太清二年闰八月。始届京邑。武皇面申顶礼。于宝云殿竭诚供养。谛欲传翻经教不羡秦时。更出新文有逾齐日。属道销梁季寇羯凭陵。法为时崩不果宣述。乃步入东土。又往富春令陆元哲。创奉问津将事传译。招延英秀沙门宝琼等二十馀人。翻十七地论。适得五卷。而国难未静。侧附通传。至天保三年。为侯景请。还在台供养。于斯时也。兵饥相接。法几颓焉。会元帝启祚承圣清夷。乃止于金陵正观寺。与愿禅师等二十馀人。翻金光明经。三年二月。还返豫章。又往新吴始兴。后隋萧太保。度岭至于南康。并随方翻译。栖遑靡托。逮陈武永定二年七月。还返豫章。又止临川晋安诸郡。真谛虽传经论。道缺情离本意不申。更观机壤。遂欲汎舶往楞伽修国。道俗虔请结誓留之。不免物议遂停南越。便与前梁旧齿。重覆所翻。其有文旨乖竞者。皆镕冶成范始末伦通。至文帝天嘉四年。扬都建元寺沙门僧宗法准僧忍律师等。并建业标领。钦闻新教。故使远浮江表亲承劳问。谛欣其来意。乃为翻摄大乘等论。首尾两载覆疏宗旨。而飘寓投委无心宁寄。又汎小舶至梁安郡。更装大舶欲返西国。学徒追逐相续留连。太守王方奢。述众元情重申邀请。谛又且修人事。权止海隅。伺旅束装未思安堵。至三年九月。发自梁安汎舶西引。业风赋命飘还广州。十二月中上南海岸。刺史欧阳穆公頠。延住制旨寺。请翻新文。谛顾此业缘。西还无措乃对沙门慧恺等。翻广义法门经及唯识论等。后穆公薨没。世子纥重为檀越。开传经论。时又许焉。而神思幽通量非情测。尝居别所四绝水洲。纥往造之。岭峻涛涌未敢淩犯。谛乃铺舒坐具。在于水上加坐其内如乘舟焉。浮波达岸。既登接对而坐具不湿。依常敷置。有时或以荷叶。拓水乘之而度。如斯神异其例甚众。至光太二年六月。谛厌世浮杂情弊形骸。未若佩理资神早生胜壤。遂入南海北山将捐身命。时智恺正讲俱舍。闻告驰往。道俗奔赴相继山川。刺史又遣使人。伺卫防遏。躬自稽颡致留三日。方纡本情。因尔迎还止于王园寺。时宗恺诸僧。欲延还建业。会杨辇硕望。恐夺时荣乃奏曰。岭表所译众部。多明无尘唯识。言乖治术有蔽国风。不隶诸华可流荒服。帝然之。故南海新文有藏陈世。以太建元年遘疾。少时遗诀。严正勖示因果。书传累纸。其文付弟子智休。至正月十一日午时迁化。时年七十有一。明日于潮亭焚身起塔。十三日僧宗法准等。各赍经论还返匡山。自谛来东夏。虽广出众经。偏宗摄论。故讨寻教旨者。通览所译。则彼此相发绮缋辅显。故随处翻传亲注疏解。依心胜相。后疏并是僧宗所陈。躬对本师重为释旨。增减或异大义无亏。宗公别著行状。广行于世。且谛之梁时逢丧乱。感竭运终道津静济。流离弘化随方卷行。至于部帙或分译人时别。今总历二代共通数之。故始梁武之末。至陈宣即位。凡二十三载。所出经论记传。六十四部。合二百七十八卷。微附华饰盛显隋唐。见曹毗别历及唐贞观内典录。馀有未译梵本书并多罗树叶。凡有二百四十甲。若依陈纸翻之。则列二万馀卷。今见译讫。止是数甲之文。并在广州制旨王园两寺。是知法宝弘博。定在中天。识量玼琐。诚归东夏。何以明之。见译藏经减三千卷。生便弃掷习学全希。用此量情情可知矣。初谛传度摄论。宗恺归心。穷括教源铨题义旨。游心既久怀敞相承。谛又面对阐扬情理无伏。一日气属严冬。衣服单疏。忍噤通霄门人侧席。恺等终夜静立奉侍。咨询言久情諠有时眠寐。恺密以衣被覆之。谛潜觉知。便曳之于地。其节俭知足如此。恺如先奉侍。逾久逾亲。谛以他日便喟然愤气冲口者三。恺问其故。答曰。君等款诚正法实副参传。但恨弘法非时。有阻来意耳。恺闻之如噎。良久声泪俱发。跪而启曰。大法绝尘远通赤县。群生无感可遂埋耶。谛以手指西北曰。此方有大国。非近非远。吾等没后当盛弘之。但不睹其兴。以为太息耳。即验往隔。今统敷扬有宗。传者以为神用不同。妄生异执。惟识不识其识不无慨然。时有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陈言高空。游化东魏。生知俊朗体悟幽微。专学佛经尤精义理。洞晓音韵兼善方言。译僧伽吒经等三部七卷。以魏元象年中。于邺城司徒公孙腾第出。沙门僧昉笔受。属齐受魏禅。蕃客任情。那请还乡。事流博观。承金陵弘法道声远肃。以梁武大同年辞齐南度。既达彼国仍被留住。因译大乘顶王经一部。有敕令那总监外国往还使命。至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赍胜天王般若梵本。那因期请乞愿弘通。嘉其雅操豁然授与。那得保持用为希遇。属侯景作乱。未暇翻传。携负东西讽持供养。至陈天嘉乙酉之岁。始于江州兴业寺译之。沙门智昕笔受陈文。凡六十日。覆疏陶练勘阅俱了。江州刺史黄法𣰰为檀越。僧正释惠恭等监掌。具经后序。那后不知所终。时又有扶南国僧须菩提。陈言善吉。于扬都城内至敬寺。为陈主译大乘宝云经八卷。与梁世曼陀罗所出七卷者同。少有差耳。并见隋代三宝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9—583 【介绍】: 北周吴兴武康人,字法卫。精医术。梁武帝大通六年,解褐临川嗣王国左常侍;十一年领太医正,加文德主帅、直閤将军。太清元年转湘东王府中记室参军。梁简文帝时,以本官兼中书舍人。后以大黄治愈梁元帝。随于谨至长安,为宇文泰所留,以医术事勋贵,为当世所推,诸蕃外服,咸请托之。累官至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封长寿县公、太医下大夫。隋开皇初,进爵北绛郡公。遗命以白帢入棺。有《集验方》、《行记》。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吴人。大同中。游蜀至潼州。居豆圌山神祠中。山西北。去城百四十里。神尤灵异。民所祭谒。林每禅默。一日有巨蟒。蟠屈绳床前。举首俯仰。如揖让状。林为受三归已。即去。自尔稍加构辟安帖。卒无他。 蜀山多猿。独此山之北。涪水之阳。素无有。及林居之。俄两猿不知何许来。栖托久不去。岁月淹迈。孚乳既繁。数盈百十。偶林出山。则群送至龙门口。又伫望其回。物情之感慕如此。未几宿留赤水。岩而旧居屋宇尽倾摧。归因露坐丛薄中。虎踞前。视林若有所待。林为说法乃去。竟卒于潼。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僧林。吴人。深有德素。行能动物。梁大同中。上蜀至潼州。城西北百四十里有豆圌山上有神祠。土民敬之。每往祭谒。林往居之禅默累日。忽有大蟒萦绳床前。举头如揖让者。林为授三归。受已便去。因尔安怗卒无灾异。其山北涪水之阳。素来无猿。自林栖托已来。便有两头依林而住。有初见者云度水来。及后林出山门。猿还洄度。如此非一。年月淹久孚乳产生。乃有数十。有时送林至龙门口。伫望而返。后往赤水岩故寺中。屋宇并摧止有丛林。便即露坐。有虎蹲于林前。低目视林。乃为说法。良久便去。尔后孤游雄悍不避恶狩。常行仁济。感化极多。末卒于潼部。
神僧传·卷第四
释僧林。吴人。深有德素行能动物。梁大同中上蜀。至潼州城西北百四十里有豆图山。上有神祠。土民敬之。每往祭谒。林往居之。禅默累日。忽有大蟒。萦绳床前。举头如揖让者。林为授三归。受已便去。自尔安帖卒无灾异。其山北涪水之阳素来无猿。自林栖托已来便有两头。依林而住。有初见者云度水来。及后林出山门。猿还泅渡。如此非一。年月淹久孚乳产生。乃有数十。有时送林至龙门口。伫望而返。后住赤水岩故寺中。屋宇并摧止有丛林。便即露坐。有虎蹲于林前低目视林。乃为说法。良久便去。尔后孤游雄悍不避恶兽。常行仁济感化极多。末卒于潼郡。
释僧昉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全后魏文·卷六十
昉,兴和中邺城沙门。
胡虔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安定临泾人,字僧敬。元叉废胡太后,虔为千牛备身,欲杀叉,事发,坐远徙。胡太后再临朝,征为吏部郎中。出为泾州刺史,封安阳县侯。东魏孝静帝兴和三年以帝元舅超迁司空公。卒谥宣。
江僧宝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人。善画人物。
僧法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京其先太原孙氏也。后徙江陵。母方娠。梦身入莲华池中。得一端正童子。将娩复梦。乘白狮子。游戏空际。七岁出家。于长沙寺。年十三。升座说法。无滞其同学智渊年虽长。不及也。于是信施云委山积。育王瑞像殿。小大之宇。千五百间。一新修治。皆自京出。寺之耆宿。尝梦人告曰。京前身盖寺檀越也。今以愿力再来耳。后梁俾为其境内僧正。未几。有疾危甚。因请僧于像前。行道者七日。沙间。法泰。梦像至京所居房。净人远志。则见像出京房中。而返于殿。顷之病愈。不久而卒。春秋七十六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僧。清河人。初在魏,少时即俊慧出群。好谈名理,与法员俱有名于时。讲听者常逾千人,悦其硕学而有新致。后入梁,住江阴何园寺。
释僧顺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全梁文·卷七十四
僧顺,未详。(案,《宏明集》编于刘协《灭惑论》后。)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姓陈氏。广汉洛人。平生以祝术。利益生物。时武陵王纪。宫中美人女子。皆为鬼所崇。或歌或哭。纷纭不能宁谧。鬼忽现形。王令善射者射之。鬼即接取其箭。还掷射者。辄皆中伤。如是久之莫止。乃诣圆持祝宫中。初至则见龙蛇狼虎。哮吼驰骤。出没隐显。变怪杂前。圆安坐告曰。汝小家鬼耳。何敢妄入王宫。汝谓能有所变耶。苟能使我身变者。乃可谓变。然变自身。虽至万种。秪是小鬼。非鬼之大者也。汝令且住。听我一言。诸鬼则合掌而立。圆因唱曰。南无佛陀。诸鬼一时皆失所在。武帝闻之。大加赏遇。后终于所住之冶城。寿八十一。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释尚圆。姓陈。广汉洛人。出家以咒术救物。梁武陵王萧纪。宫中鬼怪魅诸婇女。或歌或哭纷然乱举。王乃令善射者控弦拟之。鬼乃现形。即放箭射。鬼便遥接。还返掷人。久而不已。闻圆持咒。请入宫中。诸鬼竞前作诸变现。龙蛇百兽倏忽前后。在空在地怪变多端。圆安坐告曰。汝小家鬼。何因敢入王宫。能变我身。则可自变万种。秖是小鬼。可住听我一言。诸鬼合掌住立。圆始发云。南无佛陀。鬼皆失所。自尔安静。武帝闻召。大蒙赏遇。值梁覆扰。圆行至蜀。所有痛恼因之护卫。年八十一终所住。治城今已摩灭。
神僧传·卷第四
释尚圆。姓陈氏。广汉人。出家以咒术救物。梁武陵王萧纪宫中鬼怪魅诸婇女。或歌或哭纷然乱举。王乃令善射者控弦拟之。鬼乃现形。即放箭射鬼便遥接还返掷人。久而不已。闻圆持咒。请入宫中诸鬼竞作诸变现龙蛇百兽。倏忽前后在空在地怪变多端。圆安坐告曰。汝小家鬼何因敢入王宫。能变我身则可自变万种。秖是小鬼可住听我一言。诸鬼合掌住立。圆始发云。南无佛陀。鬼皆失所在。自尔安静。武帝闻召大蒙赏遇。年八十一终所住城。
王僧崇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全梁文·卷五十二
僧崇,爵里未详。
虞僧诞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会稽馀姚人。为国子助教,教授《左氏传》,听者数百人。时国子博士崔灵恩聚徒讲授,用《左传》服氏解,不为江东所好,乃改说杜预义,每文句常申服以难杜。僧诞精杜学,作《申杜难服》以答之。后世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