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四部众同。僧是众义,不问出家在家凡多人集合皆曰僧。
(名数)与四部众同。僧是众义,不问出家在家凡多人集合皆曰僧。
四部僧始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中本起经之别名。
(经名)中本起经之别名。
四朝僧传
【佛学大辞典】
(杂语)唐国四朝之高僧传也。
(杂语)唐国四朝之高僧传也。
四种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哑羊僧,愚痴之比丘,不知善恶持犯,不知随所犯之罪而悔除,犹如哑羊至死无声者。二无羞僧,虽知善恶持犯,而内无羞耻之心,不作悔除者。三有羞僧,识持犯知悔除者。四真实僧,具见道以上圣德者。见智度论三。【又】一胜义僧,与智度论之真实僧同。二世俗僧,与智度论之有羞僧同。三哑羊僧,与智度论之哑羊僧同。四无惭愧僧,与智度论之无羞僧同。见地藏十轮经五。
【三藏法数】
(出十轮经)
〔一、胜义僧〕,谓诸佛世尊及诸菩萨、缘觉、声闻等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通达无碍,而得自在,是名胜义僧。
〔二、世俗僧〕,谓剃除须发,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威仪,能持佛之禁戒,是名世俗僧。
〔三、哑羊僧〕,谓愚痴鲁钝,不能了知根本等罪犯与不犯,及于微小之罪,不能发露忏悔,是名哑羊僧。(根本等罪,即杀盗淫妄也。)
〔四、无惭愧僧〕,谓若有人投佛出家,得出家已,于所受持佛之禁戒一切毁犯,无惭无愧,不畏后世苦果,是名无惭愧僧。
(名数)(参见: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哑羊僧,愚痴之比丘,不知善恶持犯,不知随所犯之罪而悔除,犹如哑羊至死无声者。二无羞僧,虽知善恶持犯,而内无羞耻之心,不作悔除者。三有羞僧,识持犯知悔除者。四真实僧,具见道以上圣德者。见智度论三。【又】一胜义僧,与智度论之真实僧同。二世俗僧,与智度论之有羞僧同。三哑羊僧,与智度论之哑羊僧同。四无惭愧僧,与智度论之无羞僧同。见地藏十轮经五。
【三藏法数】
(出十轮经)
〔一、胜义僧〕,谓诸佛世尊及诸菩萨、缘觉、声闻等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通达无碍,而得自在,是名胜义僧。
〔二、世俗僧〕,谓剃除须发,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威仪,能持佛之禁戒,是名世俗僧。
〔三、哑羊僧〕,谓愚痴鲁钝,不能了知根本等罪犯与不犯,及于微小之罪,不能发露忏悔,是名哑羊僧。(根本等罪,即杀盗淫妄也。)
〔四、无惭愧僧〕,谓若有人投佛出家,得出家已,于所受持佛之禁戒一切毁犯,无惭无愧,不畏后世苦果,是名无惭愧僧。
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僧伽Sam%gha之略。译曰和或众。四人已上之比丘和而为众。新译家以为三人已上。智度论三曰:「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僧非可名一人之上。寄归传三曰:「凡有书疏往还,题云求寂某乙、小苾刍某乙,(中略)不可言僧某乙。僧是僧伽,目乎大众,宁容一己辄道四人,西方无此法也。」虽然,僧之一分,则言僧亦无害。僧史略下曰:「若单曰僧,则四人已上方得称之。今谓分称为僧,理亦无爽。如万二千五百人为军,或单己一人亦称军也,僧亦同之。」大乘义章十曰:「僧者外国正音名曰僧伽,此方翻译名和合,众行德不乖名之为和,和者非人目之为众。」行事钞曰:「四人已上,能御圣法办得前事名之为僧。僧以和合为义,言和合者有二义:一理和谓證择灭故。二事和。此别有六义:一戒和同修,二见和同解,三身和同住,四利和同均(均供养之利),五口和无诤,六意和同悦。」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四曰:「和有六:戒见利三名体和,身口意三名相和。又初果以后名理和,所證同故。内凡以还名事和,即六和也。」义林章六本曰:「三人已上是僧体也,从多论议故。彼国之法:一名为一,二名为身,自三已上皆名为多。如办法事,四人方成。一人白言,大德僧听,所和三人得名僧故。若四是僧,岂能白者而自白耶?欲显和合从多人故,自三已上皆得名僧。」僧伽之比丘最少数,得为羯磨之最少限僧数也。
【佛学常见辞汇】
僧伽的简称,于义为众。集受具足戒的比丘,三人或四人以上,方得称僧。(参见:僧伽)
【俗语佛源】
全称为僧伽Sangha音译「合」、「众」、「和和众」、「法众」,即僧团,一般四人以上方可称为「僧伽」。普通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为「出家四众」(四僧伽);广义上也包括在家男女居士,称「七众」(七僧伽。包括式叉摩罗尼,即学法女)。据《南山钞》,构成僧伽有两个条件:一、「理和」:遵循佛教教义,以涅槃解脱为目的;二、「事和」,有六个方面: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口和无诤、义和同悦、利和同均。僧为弘扬、住持佛教者,故被尊为「三宝」(佛、法、僧)之一,谓之「僧宝」。与僧相关联之词语甚多,如与僧人住处相关者有僧寺、僧房、僧坊、僧宇、僧户、僧籍、僧庵、僧庐、僧院、僧舍、僧窗;与僧人服侍相关者有僧衣、僧袍、僧巾、僧鞋、僧帽;与僧人职位相关者有僧官、僧正、僧统、僧纲、僧主、僧王;与僧人称呼相关者有僧徒、僧侣、僧众、僧衲、僧家、贫僧。可见僧已成为佛教出家人统称。各别的僧人亦称为僧。有时为了与女性出家人相区别,俗称比丘、沙弥为僧或大僧,比丘尼、沙弥尼为尼或二僧。随著「僧」词的广泛运用,它也常被用来泛指宗教职业者。(常正)
(术语)僧伽Sam%gha之略。译曰和或众。四人已上之比丘和而为众。新译家以为三人已上。智度论三曰:「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僧非可名一人之上。寄归传三曰:「凡有书疏往还,题云求寂某乙、小苾刍某乙,(中略)不可言僧某乙。僧是僧伽,目乎大众,宁容一己辄道四人,西方无此法也。」虽然,僧之一分,则言僧亦无害。僧史略下曰:「若单曰僧,则四人已上方得称之。今谓分称为僧,理亦无爽。如万二千五百人为军,或单己一人亦称军也,僧亦同之。」大乘义章十曰:「僧者外国正音名曰僧伽,此方翻译名和合,众行德不乖名之为和,和者非人目之为众。」行事钞曰:「四人已上,能御圣法办得前事名之为僧。僧以和合为义,言和合者有二义:一理和谓證择灭故。二事和。此别有六义:一戒和同修,二见和同解,三身和同住,四利和同均(均供养之利),五口和无诤,六意和同悦。」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四曰:「和有六:戒见利三名体和,身口意三名相和。又初果以后名理和,所證同故。内凡以还名事和,即六和也。」义林章六本曰:「三人已上是僧体也,从多论议故。彼国之法:一名为一,二名为身,自三已上皆名为多。如办法事,四人方成。一人白言,大德僧听,所和三人得名僧故。若四是僧,岂能白者而自白耶?欲显和合从多人故,自三已上皆得名僧。」僧伽之比丘最少数,得为羯磨之最少限僧数也。
【佛学常见辞汇】
僧伽的简称,于义为众。集受具足戒的比丘,三人或四人以上,方得称僧。(参见:僧伽)
【俗语佛源】
全称为僧伽Sangha音译「合」、「众」、「和和众」、「法众」,即僧团,一般四人以上方可称为「僧伽」。普通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为「出家四众」(四僧伽);广义上也包括在家男女居士,称「七众」(七僧伽。包括式叉摩罗尼,即学法女)。据《南山钞》,构成僧伽有两个条件:一、「理和」:遵循佛教教义,以涅槃解脱为目的;二、「事和」,有六个方面: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口和无诤、义和同悦、利和同均。僧为弘扬、住持佛教者,故被尊为「三宝」(佛、法、僧)之一,谓之「僧宝」。与僧相关联之词语甚多,如与僧人住处相关者有僧寺、僧房、僧坊、僧宇、僧户、僧籍、僧庵、僧庐、僧院、僧舍、僧窗;与僧人服侍相关者有僧衣、僧袍、僧巾、僧鞋、僧帽;与僧人职位相关者有僧官、僧正、僧统、僧纲、僧主、僧王;与僧人称呼相关者有僧徒、僧侣、僧众、僧衲、僧家、贫僧。可见僧已成为佛教出家人统称。各别的僧人亦称为僧。有时为了与女性出家人相区别,俗称比丘、沙弥为僧或大僧,比丘尼、沙弥尼为尼或二僧。随著「僧」词的广泛运用,它也常被用来泛指宗教职业者。(常正)
四种僧物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四种常住:一,常住常住,众僧之厨库寺舍众具华果树林田园仆畜等也。是永定住于一处,非可分判者,故为常住物中之常住物也。二,十方常住,如日日供僧之常食,是取前常住常住,而入当日之常食者,是为属十方僧之僧物,故云十方常住。简言之,即十方僧之常住物也。三,现前现前,各比丘所属之私物也。是为现前僧之现前物。四,十方现前,如亡僧所遗之经物。是为可分与十方僧为各比丘之现所属者,故谓之十方现前。见行事钞中之一。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常住常住僧物,又曰局限常住僧物。约于界限而不通于馀寺。恒供别住之僧之僧物也。二,十方常住僧物,又曰四方常住僧物。义通十方,事限坊中之僧物。三,现前现前僧物,又曰当分现前僧物。比丘各自供身之资具。四,十方现前僧物,又曰四方现前僧物。情通十方内外,立共法,而遮分与十方僧,独施与现前僧者。即如五众轻少之遗物。
(名数)又曰四种常住:一,常住常住,众僧之厨库寺舍众具华果树林田园仆畜等也。是永定住于一处,非可分判者,故为常住物中之常住物也。二,十方常住,如日日供僧之常食,是取前常住常住,而入当日之常食者,是为属十方僧之僧物,故云十方常住。简言之,即十方僧之常住物也。三,现前现前,各比丘所属之私物也。是为现前僧之现前物。四,十方现前,如亡僧所遗之经物。是为可分与十方僧为各比丘之现所属者,故谓之十方现前。见行事钞中之一。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常住常住僧物,又曰局限常住僧物。约于界限而不通于馀寺。恒供别住之僧之僧物也。二,十方常住僧物,又曰四方常住僧物。义通十方,事限坊中之僧物。三,现前现前僧物,又曰当分现前僧物。比丘各自供身之资具。四,十方现前僧物,又曰四方现前僧物。情通十方内外,立共法,而遮分与十方僧,独施与现前僧者。即如五众轻少之遗物。
尼僧正
【佛学大辞典】
(杂名)「南宋文帝元嘉十二年敕尼宝贤为尼僧正。」见释书二十七。
(杂名)「南宋文帝元嘉十二年敕尼宝贤为尼僧正。」见释书二十七。
立僧首座
【佛学大辞典】
(职位)立僧者,说法而成立众僧之义也。无一定之人。首座头首之外,别于西堂或前堂及诸耆宿中选有道博达之人而敦请之,使为众开法,或请大方之尊宿充之,其任极重。代前堂首座之住持说法者,更难其人。如名德首座,则于前堂中择稍有德者为之,得其人不难也。见象器笺。
【佛学大辞典】
(职位)立僧者,开导成立众僧之义也。无一定之人,别于首座,头首外于西堂或前堂及诸耆宿中择有道博达之人,垦请为众开法。或请大方之尊宿充之。其任极重。见象器笺六。
(职位)立僧者,说法而成立众僧之义也。无一定之人。首座头首之外,别于西堂或前堂及诸耆宿中选有道博达之人而敦请之,使为众开法,或请大方之尊宿充之,其任极重。代前堂首座之住持说法者,更难其人。如名德首座,则于前堂中择稍有德者为之,得其人不难也。见象器笺。
【佛学大辞典】
(职位)立僧者,开导成立众僧之义也。无一定之人,别于首座,头首外于西堂或前堂及诸耆宿中择有道博达之人,垦请为众开法。或请大方之尊宿充之。其任极重。见象器笺六。
旦过僧
【佛学大辞典】
(杂名)宿泊于旦过寮之僧。谓行脚之禅僧也。
(杂名)宿泊于旦过寮之僧。谓行脚之禅僧也。
老僧
【佛学大辞典】
(杂语)老年之僧。
(杂语)老年之僧。
西域求法高僧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名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唐义净撰。总有五十六人。外有四人。
(书名)具名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唐义净撰。总有五十六人。外有四人。
百僧
【佛学大辞典】
(仪式)法华讲等大法会,七僧要讲师读师等七役,外加伴僧为一百四,是为百僧。
(仪式)法华讲等大法会,七僧要讲师读师等七役,外加伴僧为一百四,是为百僧。
百僧供
【佛学大辞典】
(仪式)请百僧而供斋也。
(仪式)请百僧而供斋也。
羊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哑羊僧也。四种僧之一。(参见:四种僧)
(术语)哑羊僧也。四种僧之一。(参见:四种僧)
因缘僧护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因缘僧护经,失译,一卷。五百商人入海时,请僧护为说法者。迨至海中,龙王乞僧护去授四龙子以四阿含经。商人还时,僧护自海出同还。途中相失。见地狱中五十六事。次至五百仙人处一宿济度之。来见佛,问因缘。佛一一答之。
(经名)佛说因缘僧护经,失译,一卷。五百商人入海时,请僧护为说法者。迨至海中,龙王乞僧护去授四龙子以四阿含经。商人还时,僧护自海出同还。途中相失。见地狱中五十六事。次至五百仙人处一宿济度之。来见佛,问因缘。佛一一答之。
戍婆揭罗僧诃
【佛学大辞典】
(人名)S/ubhakarasim%ha译曰净师子。义翻曰善无畏。(参见:善无畏)
(人名)S/ubhakarasim%ha译曰净师子。义翻曰善无畏。(参见:善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