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10,分334页显示 上一页 176 177 178 179 180 182 183 184 185 下一页
释遵式(号 圆义 顾 世称 定慧式 )
释道楷( 道楷 崔 号 定照禅师 )
释道潜( 何、王 号 参寥子 妙总大师 名 昙潜 字 参寥 )
释利俨
释悟新( 悟新 黄 号 死心叟 王 )
释从悦( 熊 )
释法演( 法演 邓 )
释灵照( 卢 )
释玄净(字 无象 徐 )
黄庭坚(世称 黄山谷、黄九、金华仙伯、在家僧 号 山谷、涪皤、涪翁、山谷道人 行第 九 字 鲁直 )
释白(别称 昭觉寺 支 )
释杲
释文政( 令狐 号 慈应大师 )
释绍慈
其它辞典(续上)
释从义( 叶 神智 )释遵式(号 圆义 顾 世称 定慧式 )
释道楷( 道楷 崔 号 定照禅师 )
释道潜( 何、王 号 参寥子 妙总大师 名 昙潜 字 参寥 )
释利俨
释悟新( 悟新 黄 号 死心叟 王 )
释从悦( 熊 )
释法演( 法演 邓 )
释灵照( 卢 )
释玄净(字 无象 徐 )
黄庭坚(世称 黄山谷、黄九、金华仙伯、在家僧 号 山谷、涪皤、涪翁、山谷道人 行第 九 字 鲁直 )
释白(别称 昭觉寺 支 )
释杲
释文政( 令狐 号 慈应大师 )
释绍慈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二一五
从义(一○四二——一○九一),俗姓叶,温州平阳(今浙江平阳)人。年十七通《法华》得度,学于天台宗山家派大师继忠,甚得教旨。出世屡迁巨刹,晚主秀州寿圣寺,大阐宗风。元祐六年卒,年五十,谥曰神智。著有《金光明经玄义顺正记》、《金光明经文句新记》、《法华三大部补注》、《摩诃止观义例纂要》、《四教仪集解》(以上存)、《往生记》、《圆通记》、《寓言》、《搜玄记》等十馀种。见《释门正统》卷五,《补续高僧传》卷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从义。温之平阳人。姓叶氏。十七通经。得度学扶宗。深得教旨。出世屡迁钜刹。晚主秀之寿圣。大阐宗风。师虽以圆顿为门。而于戒科。犹事谨笃。六时三业之间必使纤悉如法。宪使刘焘。记师行业云。端戒清白。不妄游从。寤寐三观。耽味著述。过午不食。非法不言。非右胁不卧。非滤水不饮。行步有尝。坐立如植。未尝求公卿之知。可谓贤也已矣。秀有士族。请师祷疾。师命其徒了睿侍往。及归。师正色责之曰。汝为纯厚。吾故𢹂汝往。何为俗舍左顾右盻。睿谢过而已。其处身律物。严慎如此。元祐六年春。示寂。瘗舍利于钱唐宝藏。谥曰神智。师著作十馀种数万言。皆诠释教义耳。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从义,姓叶氏,温州平阳人也。年十七,通诵《法华》得度,学扶宗,主大云五峰宝积。尝患它宗但任胸臆,于所著补注集解,处处辨明,如论贤首妄判华严,议慈恩专用唯识,辨祖承无二十八祖,判道家当摄入儒宗。词理切直,为世所信。晚居秀之寿圣,大振宗教。宋元祐六年春示疾,就榻吉祥而逝,瘗舍利于钱塘宝藏,谥曰“神智”。宪使刘焘记其行业云:“端介清白,不妄游从。寤寐三观,耽味著述。过午不食,非法不言。非右胁不卧,非滤水不饮。行步有常,坐立如植。未尝求公卿之知,可谓贤也已矣。”所著《大部补注》十四卷,释《光明文句》者也。《往生记》四卷,释《观经疏》也。《圆通记》三卷,释《不二门》也。《纂要》六卷,释《义例》也。《集解》三卷,释《四教仪》也。《寓言》四卷,释《金錍》也。《净名略记》十卷,《搜元记》三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3—1118 【介绍】: 宋僧。沂州人,俗姓崔。初学道术,能辟谷。后弃之入佛,参投子义青禅师得法。徽宗崇宁中召住京师十方院,赐紫衣,号定照禅师,辞不受,以忤旨受刑。后住东京芙蓉庵。临终书偈,有“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之语。全宋诗
释道楷(一○四三~一一一八),俗姓崔,沂州(今山东临沂)人,住东京天宁芙蓉庵。乃青原下十一世,投子青禅师法嗣。徽宗大观初赐紫方袍,号定照禅师,以拒命坐罪。政和八年卒,年七十六。《禅林僧宝传》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偈八首。全宋文·卷二二一六
道楷(一○四三——一一一八),俗姓崔,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少学神仙术,既而弃去,游京师,诣述圣院出家。熙宁七年受具戒,游历诸方,遍参名师,最后至舒州参义青,遂为法嗣,传曹洞之学,声名日盛。当世名公,多请主大道场,凡住沂州之仙洞、西京之乾元、招提、郢之大阳、随之大洪。后奉诏住东京十方净因,徙天宁、万寿。大观元年,赐号「定照禅师」,不受,坐此得罪,编管淄州。久之得复,听自便,而枢密刘奉世买芙蓉湖田筑室以延之,四方衲子归焉。政和八年卒,年七十六。著有《祗园正仪》一卷(存)、《般若心经三注》一卷(存),编述《投子义青禅师语录》一卷(存)。见《湖北金石志》卷一○《楷禅师塔铭》。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七
禅师名道楷。沂州沂水人。生崔氏。为人刚劲孤硬。自其少时。即能辟谷学道。隐伊阳山中。后游京师。籍名术台寺。试所习。得度具戒。谒青华严于淮山海会。问。佛祖言句。如家常茶饭。离此之外。别有为人言句也无。青曰。汝道寰中天子敕。还假禹汤尧舜也无。楷拟詶之。青以拂子摵之。曰。汝发意来。早有二十棒也。于是。楷悟旨于言下。再拜即去。青呼曰。且来。楷亦不顾。青曰。汝到不疑之地耶。楷以手掩耳。后掌众食。青问。厨务勾当良苦。对曰不敢。曰。汝炊饭耶。煮粥耶。对曰。人工淘米著火。行者煮粥炊饭。曰。汝作什么。对曰。和尚慈悲。放他闲去。又尝从青游园。青以拄杖付楷曰。理合与么。对曰。与和尚提鞋挈杖。不为分外。曰。有同行在。对曰。那一人不受教。青遂休去。至晚青谓曰。早来说话未尽。对曰。更请举看。青曰。卯生日戌生月。楷即点灯来曰。上来下去。总不空然。对曰。在左右。理合如此。曰。奴儿婢子。谁家屋里无。对曰。和尚尊年。阙他不可。曰与么殷勤。对曰。报恩有分。元丰五年。北还沂。闲居马鞍山。遂出世说法。初住沂州之仙洞。后迁西洛之招提龙门。又迁住郢州之大阳。隋州之大洪。皆一时名公卿。为之劝请。洞上之风大震西北。崇宁三年有 诏。住东京十方净因禅院。大观元年冬。移住天宁。差中使押入。不许辞免。俄开封尹李孝寿奏。楷道行卓冠丛林。宜有以褒显之。即赐紫伽梨。号定照禅师。楷焚香谢恩罢。上表辞之。曰。伏蒙圣慈。特差彰善阁。祗候谭祯。赐臣定照禅师号。及紫衣牒一道。臣感戴 睿恩。已即时焚香升座。仰祝 圣寿讫。伏念臣行业迂疏。道力绵薄。常发誓愿。不受利名。坚持此意。积有岁年。庶几如此传道。后来使人专意佛法。今虽蒙异恩。若遂忝冒。则臣自违素愿。何以教人。岂能仰称 陛下所以命臣住持之意。所有前件恩牒。不敢祇受。伏望圣慈察臣微悃。非敢饰词。特赐俞允臣没齿行道。上报 天恩 上闻之。以付李孝寿。躬往谕 朝廷旌善之意。而楷确然不回。开封尹具以闻。上怒收付有司。有司知楷忠诚(一本知楷疏憃)。而适犯天威。问曰。长老枯瘁有疾乎。楷曰。平日有疾。今实无。又曰。言有疾。即于法免罪谴。楷曰。岂敢侥倖称疾。而求脱罪谴乎。吏太息。于是受罚。著缝掖编管缁州。都城道俗。见者流涕。楷气色闲暇。至缁州僦屋而居。学者益亲。明年冬敕放令自便。庵于芙蓉湖中。数百人环绕坐卧。楷虑祸(或作患之)。乃日各食粥一杯。不堪者稍稍去。在者犹百许人。政和七年冬 敕赐所居庵额华严禅寺。明年五月十四日。无疾而殁。先写偈付侍者曰。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已足。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初楷在大阳。青华严遣果侍者。以大阳皮履直裰付之。楷以付襄州洞山道微。微退罢还浙东。殁于双林小寺。今取以还鹿门山。建阁藏之曰藏衣。楷偈句精深有旨法。作五偈。述其门风。一曰妙唱不干舌。偈曰。刹刹尘尘处处谭。不劳弹子善财参。空生也解通消息。花雨岩前鸟不衔。二曰死蛇惊出草。偈曰日炙风吹草里埋。触他毒气又还乖。暗地若教开死口。长安依旧绝人来。三曰解针枯骨吟。偈曰。死中活得是非常。密用他家别有长。半夜髑髅吟一曲。冰河红𦦨却清凉。四曰铁锯和三台。偈曰。不是宫商调。谁人和一场。伯牙何所措。此曲旧来长。五曰古今无间。偈曰。一法元无万法空。个中那许悟圆通。将谓少林消息断。桃花依旧笑春风。楷旧隐与虎为邻。虎尝乳四子月馀。楷阚其出。往视之。腥臭不可言。窃携其一还。虎得彘曳至。弄穴前伏地。喜见脊尾。但见三子怒。以足跑地吼。群鸟皆鸣翔其上。楷即放还之。其寄伊阳宰韩承议偈曰。老爱依山人事稀。虎驯庵畔怪来迟。寥寥石室尘埃满。不知何日是归期。又曰。数里无人到。山黄始觉秋。嵓间一觉睡。忘却百年忧。 赞曰。宗门尚继嗣。则若依彷世典礼。为之后者。为之子。远使青续洞上已坠之纲。是也。然青楷父子。任重道远。皆能刻苦。生死以之卒。勃然而兴。贤矣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3—? 【介绍】: 宋僧。杭州于潜人,俗姓何氏,号参寥子。居杭州西湖智果寺,能文章,尤善作诗,为时推重。性傲僻寡合,与苏轼、秦观、陈师道诸士人为友。轼守杭州时,尝赴智果精舍居之,相与赋诗作记。徽宗崇宁末,归老江湖。尝赐号妙总大师。有《参寥子集》。全宋诗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二一四
道潜(一○四三——?),号参寥子,俗姓何,杭州于潜(今属浙江临安)人。以童子诵《法华经》得度为比丘。初授业于治平寺,后住杭州智果寺。道潜于内外典无所不窥,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少游等为方外交,苏甚重之。后苏谪居黄州,参寥不远二千里相访。为当路所嫉,得罪返初服。建中靖国初,诏复为僧,赐号「妙总大师」。崇宁末归老于潜山。有《参寥子集》十二卷存世。见《咸淳临安志》卷七○,《补续高僧传》卷二三,苏过《斜川集》卷五《送参寥道人南归序》。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道潜。字参寥。杭于潜何氏子。幼试法华得度。于书无所弗窥。能文章。尤喜为诗。与秦太虚苏长公。为方外交。苏甚重之。以书告文与可谓。其诗句清绝。与林逋相上下。而通了大义。见之令人肃然。苏谪居齐安。师不远二千里相访。留期年。移汝海。同游庐山。复归于潜山中。及苏守钱塘。卜兆山智果精舍。率宾客十六人。各赋一诗。送入院。后南迁。师欲转海访之。苏以书固止之。当路亦捃师诗语。谓有讥刺。得罪返初服。建中靖国初。曾肇在翰院。言其非辜。诏复为僧。赐号妙总大师。崇宁末。归老于潜山。有参寥子集。行世。人谓师之诗。雅淡真率。上欲窥陶白。而下有雁行苏黄句。即未脱子瞻烟火。雅不乐与宋人同烟火。如参寥自有为参寥。非第以子瞻重也。斯言得之。 宋景濂。作育王山寺碑。谓。大觉琏日。与九峰韶公。佛国白公。参寥潜公。讲道一室。扁曰蒙堂。丛林取则焉(可入传记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利俨。黄龙南嗣也。有天悟。为黄龙所重。开法庐陵之隆庆。禅衲宗之。机锋所至。犹太阿孟劳。剸犀彻札。无留行者。时黄龙弟子。如东林总。晦堂心。罗汉祐。洞山文。皆各阐化一方。师独后出。有问。黄龙安视俨。龙曰。其视以我。盖密契如此。师倡道。自熙宁乙卯。至元祐辛未。十有七年。其法语之传者绝少。皆自痛剪苛扫。不啻卷云收潦焉。故其法化之广。不得与诸山齿。致后世几不知有师名也。惜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4—1115 【介绍】: 宋僧。韶州人,俗姓黄。气节盖众,好面折人。初诣隆兴府黄龙寺谒宝觉,谈辨得悟。自号死心悟新禅师。出住云岩,晚迁黄龙,学者云集。全宋诗
释悟新(一○四三~一一一四),俗姓黄,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初谒栖贤秀铁,自号死心叟,榜其居曰死心室。晚迁黄龙。为南岳下十三世,黄龙心禅师法嗣。徽宗政和四年卒,年七十二(《释氏疑年录》转引《五灯全书》卷三八)。《五灯会元》卷一七、《补禅林僧宝传》有传。全粤诗·卷二四
释悟新(一○四三 — 一一一四),自号死心叟,俗姓黄。韶州曲江(今韶关)人。初谒栖贤秀铁,壮依佛陀院德修,祝发进具后,游方至黄龙谒晦堂,初住云岩,次迁翠岩,晚住黄龙。为南岳下十三世,黄龙祖心禅师法嗣。卒于宋徽宗政和四年,年七十二。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七、《补禅林僧宝传》有传。诗二首。禅林僧宝传·补禅林僧宝传
禅师讳悟新。王氏。韶州曲江人。魁岸黑面。如梵僧。壮依佛陀院落发。以气节盖众。好面折人。初谒栖贤秀铁面。秀问。上座甚处人。对曰。广南韶州。又问。曾到云门否。对曰。曾到。又问。曾到灵树否。对曰。曾到。秀曰。如何是灵树枝条。对曰。长底自长。短底自短。秀曰。广南蛮。莫乱说。新曰。向北驴。只恁么。拂袖而出。秀器之。而新无留意。乃之黄龙。谒宝觉禅师。谈辩无所抵捂。宝觉曰。若之技止此耶。是固说食耳。渠能饱人乎。新窘无以进。从容白曰。悟新到此。弓折箭尽。愿和尚慈悲。指个安乐处。宝觉曰。一尘飞而翳天。一芥堕而覆地。安乐处。政忌上座许多骨董。直须死却无量劫来偷心。乃可耳。新趋出。一日默坐下板。会知事捶行者。新闻杖声。忽大悟。奋起忘纳其屦。趋方丈见宝觉。自誉曰。天下人总是学得底。某甲是悟得底。宝觉笑曰。选佛得甲科。何可当也。新自是号为死心叟。榜其居曰死心室。盖识悟也。久之去游湘西。是时哲禅师。领岳麓。新往造焉。哲问。是凡是圣。对曰。非凡非圣。哲曰。是什么。对曰。高著眼。哲曰。恁么。则南山起云。北山下雨。对曰。且道是凡是圣。哲曰。争奈头上漫漫。脚下漫漫。新仰屋作嘘声。哲曰。气急杀人。对曰。恰是。拂袖便出。谒法昌遇禅师。遇问。近离甚处。对曰。某甲自黄龙来。遇云。还见心禅师么。对曰。见。遇曰什么处见。对曰。吃粥吃饭处见。遇插火箸于炉中云。这个又作么生。新拽脱火箸。便行。新初住云岩。已而迁翠岩。翠岩旧有淫祠。乡人禳禬。酒胾汪濊无虚日。新诫知事毁之。知事辞以不敢掇祸。新怒曰。使能作祸。吾自当之。乃躬自毁拆。俄有巨蟒盘卧内。引首作吞噬之状。新叱之而遁。新安寝无他。未几再领云岩。建经藏。太史黄公庭坚为作记。有以其亲墓志。镵于碑阴者。新恚骂曰。陵侮不避祸若是。语未卒。电光翻屋。雷击自户入。折其碑阴中分之。视之已成灰烬。而藏记安然无损。晚迁住黄龙。学其云委。属疾退居晦堂。夜参竖起拂子云。看看拂子病。死心病。拂子安。死心安。拂子穿却死心。死心穿却拂子。正当恁么时。唤作拂子。又是死心。唤作死心。又是拂子。毕竟唤作什么。良久云。莫把是非来辩我。浮生穿銮不相干。有乞末后句者。新与偈云。末后一句子。直须心路绝。六根门既空。万法无生灭。于此彻其源。不须求解脱。生平爱骂人。只为长快活。政和五年十二月十三日晚。小参说偈。十五日。泊然坐逝。讣闻诸方。衲子为之呜咽流涕。荼毗得舍利五色。阅世七十二。坐四十五夏。塔于晦堂之后。 赞曰。馀阅死心悟门。政所谓渴驴奔泉。怒猊抉石者也。当其凡圣情尽。佛祖在所诋诃。况馀子乎。山谷谓。其雍雍肃肃。观者拱手。此老盖亦惮之矣。神僧传·卷第九
释悟新。姓王氏。韶州曲江人也。魁岸黑面如梵僧状。依佛陀院落发。以气节盖众好面折人。初住云岩。已而迁翠岩。旧有淫祠。乡人禳禬酒胾汪秽无虚日。新诫知事毁之。知事辞以不敢掇祸。新怒曰。使能作祸吾自当之。乃躬自毁折。俄有巨蟒蟠卧内。引首作吞噬之状。新叱之而遁。安寝无他。未几再领云岩。建经藏。太史黄公庭坚为作记。有以其亲墓志镵于碑阴者。新恚怒曰。陵侮不避祸若是。语未卒灵光翻屋雷击自户入析其碑阴中分之。视之已成灰烬。而藏记安然无损。晚还住黄龙。学者云委。属疾退居晦堂。政和五年十二月十五日泊然而逝。讣闻诸方衲子为之呜咽流涕。茶毗得舍利五色。阅世七十二。坐四十五夏。塔于晦堂之后。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4 【介绍】: 宋僧。绵州巴西人,俗姓邓。幼出家,习《百法唯识论》,后专意于禅,游方十五年。嗣白云端禅师。晚住太平寺,移蕲州五祖山东山寺开堂说法,因称“五祖法演”。在舒、蕲二州,四主巨刹。人称其能中兴临济法道。徽宗崇宁中无疾而逝,年八十余。有《黄梅东山演和尚语录》、《舒州白云山海会演和尚语录》等。全宋诗
释法演(?~一一○四),俗姓邓,绵州巴西(今四川绵阳)人。年三十五出家。后住蕲州,乃临济宗五祖,南岳十四世,白云端禅师法嗣。徽宗崇宁三年卒,年八十馀。事见《补禅林僧宝传》,《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十首。禅林僧宝传·补禅林僧宝传
禅师讳法演。绵州巴西邓氏。少落发受具。预城都讲席。习百法唯识论。窥其奥置之曰。胶柱安能鼓瑟乎。即行游方所至。无足当其意者。抵浮山谒远录公。久之无所发明。远曰。吾老矣。白云端炉鞴。不可失也。演唯诺径造。白云端曰。川藞苴汝来耶。演拜而就列。一日举。僧问南泉。摩尼珠语。以问端。端叱之。演领悟。汗流被体。乃献投机颂曰。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端颔之曰。栗棘蓬禅。属子矣。演掌磨。有僧视磨急转。指以问演。此神通耶。法尔耶。演褰衣旋磨一匝。端尝示众云。古人道。如镜铸像。像成后。镜在什么处。众下语不契。演作街坊。自外来。端举示演。演前问讯曰。也不争多。端笑曰。须是道者始得。初住四面。迁白云。上堂云。汝等诸人。见老和尚。鼓动唇舌。竖起拂子。便作胜解。及乎山禽聚集。牛动尾巴。却将作等闲。殊不知檐声不断前旬雨。电影还连后夜雷。又云。悟了同未悟。归家寻旧路。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自小不脱空。两岁学移步。湛水生莲华。一年生一度。又云。贱卖担板汉。贴秤麻三斤。百千年滞货。何处著浑身。张丞相谓。其应机接物。孤峭径直。不犯刊削。其知言耶。演出世四十馀年。晚住太平。移东山。崇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上堂辞众。时山门有土木之工。演躬自督役。诫曰。汝等好作息。吾不复来矣。归方丈。净发澡浴。旦日吉祥而逝。阇维得舍利甚夥。塔于东山之南。盖年八十馀。先是五祖遗记曰。吾灭后可留真身。吾手启而举。吾再出矣。演住山时。塑手泥涞(音来)中裂。相去容匕。众咸异之。演尝拜塔。以手指云。当时与么全身去。今日重来记得无。复云。以何为验以此为验。遂作礼。及其将亡也。山摧石陨。四十里内。岩谷震吼。得法子。曰惠勤。曰克勤。曰清远。皆知名当世云。 赞曰。临济七传而得石霜圆。圆之子。一为积翠南。一为杨歧会。南之设施。如坐四达之衢。聚珍怪百物而鬻之。遗簪堕珥。随所揬焉。骎骎末流。冒其氏者。未可以一二数也。会乃如玉人之治璠玙。珷玞废矣。故其子孙。皆光明照人。克世其家。盖碧落碑无赝本也。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灵照,姓卢氏,兰溪人。出家宝慧寺。未期月,通《法华》、《光明》二经。因往钱塘,依香岩湛学教观。久之,复之吴兴谒净觉仁岳,台宗户牖莫不通晓。元丰中主吴山解空寺,熙宁中迁华亭超果寺。每岁春首,开净业社,与者几万人,恒多获验。尝于定中见西方圣相,因跽而请曰:“愿毕生诵大乘经,期生安养。”乞示要道,一神指曰:“净土在心,有愿即生,何远之有?”又深夜诵经,感普贤示兆。遂造普贤像,诵经万部,以严净业。元祐五年冬,卧疾,谓侍者曰:“吾安养之期已至。”遂面西累足而化,阇维异香袭人,舍利流迸。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玄净,字无象,姓徐氏,于潜人也。母方孕时,客有过其舍者,曰:“嘉气上腾,当生奇男。”及净生,左肩起如袈裟条,八十一日乃没。伯祖异之,曰:“宿世沙门,必使学佛事。八十一者,殆其算与?”后果符其数。十岁出家,每见讲座,辄曰:“吾愿登此说法度人。”年十八,就学于慈云,闻明智讲《止观》“方便五缘”,顿然悟曰:“今乃知色香味触,本具第一义谛。”因泣下如雨。自是遇物无非法界,代讲十五年。杭守吕臻,请住大悲阁,严设戒律,其徒畏爱。臻为疏请,锡紫衣、“辨才”之号。七年,翰林沈遘抚杭,谓上竺本观音道场,以音声为佛事者,非禅那居,乃请净居之,凿山增室,广聚学徒,教苑之盛冠二浙。宋元丰元年,以事谢退,众亦随散。逾年,复以畀净,众更大集。赵清献,苏学士子瞻,皆与为世外交。赵公闻之乃为赞曰:“师去天竺,山空鬼哭。天竺师归,道场重辉。”东坡居士亦寄诗云:“道人出山去,山色如𣦹灰,白云不解笑,青松有馀哀,忽闻道人归,鸟语山容开。”三年,复谢去,居南山之龙井,士夫争为筑室,遂成蓝宇。六年,太守邓伯温请居南屏。越明年,复归龙井。时灵山虚席,净以慈云师祖道场,俯就众请,及月馀,于禅定中见金甲神曰:“法师于此旧无缘,不宜久住。”既奉冥告,遂还龙井。元祐四年,苏轼治杭,尝问净曰:“北山如师道行者几人?”净曰:“沙门多密行,非可尽识。”东坡生子,迨已四岁不能行,请净落发摩顶,数日即能步。及将示寂,乃入方圆庵宴坐,谢宾客,止言语饮食。招参寮告之曰:“吾净业将成,若七日无障,吾愿遂矣。”果七日吉祥而逝。时元祐六年九月晦日也。苏学士辙,为铭其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5—1105 【介绍】: 宋洪州分宁人,字鲁直,号涪翁、山谷道人。英宗治平四年进士。调叶县尉。神宗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才能为文彦博所重。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哲宗立,累进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鄂州。章惇、蔡卞劾其所修《神宗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等安置。徽宗即位,起知太平州,复谪宜州。工诗词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论诗推崇杜甫,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开创江西诗派。擅长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有《豫章黄先生文集》等。全宋诗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为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乾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系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𧦬《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系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迹、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赞、颂(其中多为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为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为第四十九卷。词学图录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宗主。宋宋四大书家之一。有《豫章集》、《山谷词》。黄鹤楼志·人物篇
黄庭坚(1045—1105) 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时为校书郎,官至著作佐郎,被贬后出知宣州、鄂州,任涪州别驾,处世泊然不以迂谪为意。其诗立意曲深喜用典,以其格调独特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为江西诗派开山祖师。其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书家。有《山谷集》《豫章黄先生词》等。元祐年间(1086—1094),多次游览黄鹤楼及南楼,曾作《鄂州南楼书事》四首等。其中“江东湖北行画图,鄂州南楼天下无”为黄鹄山南楼自宋以来见称于世的名句。黄鹤楼古碑廊现存诸可权集黄庭坚墨迹字句摹刊而成的“‘燕蝶’联语碑”。全宋文·卷二二七八
黄庭坚(一○四五——一一○五),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庶次子。英宗治平四年举进士第,调叶县尉。神宗熙宁五年除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改知吉州太和县,六年调监德州德平镇。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擢起居舍人、秘书丞等。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二年,新党谓其修《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召还,旋又以文字罪除名,羁管宜州。崇宁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一。庭坚工诗,主学杜甫,开创江西诗派。善草书、行书,列宋四大家。著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外集》、《别集》、《遗文》、《山谷老人刀笔》、《山谷琴趣外篇》等。事迹见黄㽦《山谷年谱》、《宋史》卷四四四本传。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白梓州。飞乌人。姓支氏。父谦闻道嵩山道者。以死生为戏。白衣而梵行。尝云。吾根钝。不得入圆顿。愿有子续慧命足矣。自少闻父诲。谛听沉思。有如夙习。一日过溪。忽有省。遂往峨眉山落发。父子相依游讲。通性相宗经论。去之南游。首谒太平俊公于澧州。俊谓真吾法子。付以说法大衣。白逊谢。闻黄檗道望造焉。三年未印可。操事益勤。一日胜抬头儗有言。白咄曰。这老汉。胜大笑肯之。元丰末。南康郡王。邀胜诣辇下。白侍行。会太学生上书讼博士者。语连胜。有旨放归蜀。门人星散。白独负巾钵以从。既至居昭觉。法筵之盛。犹黄檗也。胜将化成都。帅以继席主化为问。师曰。无如白者。白开法。遵南方规范。一洗律居之弊。不超性海是理事缚。不透声轮是语言缚。白上堂语也。诸方传诵。靡然向风。朝散郎冯敢。奉议郎段玘。天台山隐者宋放。唐安文士祖思昱。皆抠衣执弟子礼。元祐末。白水寺僧正阙。丞相蔡京。时帅蜀。命白往。白不乐。遂并昭觉辞之。归旧刹说法。久之示疾。颂曰。风高月冷。水远天长。出门无影。四面八方。怡然而寂。显遂嗣其法。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杲,住东京法云寺,称佛照杲禅师。早年游方,谒圆通玑禅师。后依真净,自称于哲宗绍圣三年(一○九六)悟得方寸禅。出住归宗,诏居净因。为南岳下十三世,宝峰克文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佛照杲禅师。自妙年游方。谒圆通玑公。命首众秉拂。机迟而讷。众笑之。有赧色。次日僧堂点茶。见茶瓢堕地跳跃。乃得应机三昧。后依真净。因读祖偈。豁然大悟。谓人曰。我于绍圣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悟得方寸禅。出世住归宗。寻被诏居净因。杲以力参深到。语不入时。凡示众。尝举老僧。熙宁八年。文帐在凤翔府供申。当年崩了华山四十里。压倒八十村人家。汝辈后生。茄子瓠子。几时知得。或诘曰。宝华座上。何一向谈说世谛。杲曰。痴人。佛性岂有二耶。师在归宗时。一夜脩敬罢。坐僧堂地炉边。忽见二僧入堂。一人庞眉雪顶。一人少年。皆丰姿颀然。师心喜自谓。我座下有如此僧。须臾二人出堂。师怪而尾之。见入佛殿中。师亦随入。灯影荧煌。炉中尚有火。师炷香礼佛。二僧复出。仍袭其后。至佛殿前。因失所在。自念忘却香匣在殿。回取之。见殿门扃钥。遂唤直殿行者。开门入。时见炉中香烟未散。匣在宝阶上。莫谕其故。盖杲行道精诚。冥通无碍。诚有不可思议者。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文政(一○四五~一一一三),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俗姓令狐。逾冠度为僧,持戒律以谨密称。为须城大谷山昭善崇报禅院住持,凡二十七年。赐紫,号慈应大师。徽宗政和三年卒,年六十九。有《南岳寻胜录》一卷,已佚。事见《学易集》卷六《慈应大师政公之碑》。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三五六
绍慈,元祐元年为巩县青龙山净惠罗汉院住持。见民国《巩县志》卷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