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3,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俗僧
法兄
寒衲
经忏
法岁
释儒
咒龙
髡缁
枯木堂
济颠
神空
僧格
谈僧
影身
伫锡
《漢語大詞典》:俗僧
凡庸的僧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俗僧之学经律,何异世人之学?”
分類:凡庸
《国语辞典》:法兄  拼音:fǎ xiōng
1.和尚称先己受业者为「法兄」。
2.对他人的尊称。《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山妻眼拙,不识法兄,切望恕罪。」
《漢語大詞典》:寒衲
(1).单薄的僧衣。 唐 寒山 《诗》之一九七:“不学白云巖下客,一条寒衲是生涯。”
(2).代指贫苦僧人。 清 姚鼐 《同禹卿拙斋登木末楼》诗:“故交纵荡情忘老,寒衲逢迎语亦稀。”
《國語辭典》:经忏(經懺)  拼音:jīng chàn
佛教或道教信徒诵读经文和修习忏悔法门。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漢語大詞典》:法岁(法歲)
佛教语。出家受戒后的僧人,每年夏天安居三月。安居毕,即增加一年的“法岁”。因以“法岁”称僧人出家的年资。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 宋 时僧家以四月十五日结制,安居刹院,不敢起单云游。建楞严会,每日诵经脩懺。朝廷降赐金帛,檀信随喜,施助无虚日。至七月十五日设斋解制,谓之法岁周圆。”
《漢語大詞典》:释儒(釋儒)
指僧人和儒生。 清 魏源 《江南吟》之九:“呜呼,胡不尽颁离宫赐释儒!”
分類:儒生
《分类字锦》:咒龙(咒龙)
晋书僧涉传:僧涉者,西域人也,不知何姓,少为沙门,苻坚时入长安,能以秘祝下神龙。每旱,坚常使之咒龙请雨。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坚及群臣亲就钵观之。
分类:
《漢語大詞典》:髡缁(髡緇)
亦作“髠緇”。 指僧尼。僧人穿黑衣,故称。 明 徐渭 《〈逃禅集〉序》:“今之詆佛者,动以吾佛律之,甚至於不究其宗祖之要眇,而责诸其髠緇之末流。”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六·建文君:“﹝ 明太祖 ﹞且见 建文 头颅颇偏,匣髠緇之具,戒曰:‘必婴大难,乃发。’” 清 陈大章 《王文成纪功碑》诗:“深谋豁达格神鬼,苦心退託随髠緇。”
《漢語大詞典》:枯木堂
和尚参禅打坐处。因如枯木寂然不动,故称。源于 唐 末 石霜 禅师。见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卷十二。 元 关汉卿 《普天乐·崔张十六事》曲:“梵王宫月轮高,枯木堂香烟罩。”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也不要香积厨,枯木堂。”参见“ 枯木众 ”。
《漢語大詞典》:枯木众(枯木衆)
喻指一心参禅的僧众。景德传灯录·圆智禅师法嗣:“师止 石霜山 二十年间,学众有长坐不卧,屹若株杌,天下谓之枯木众也。”
《國語辭典》:济颠(濟顛)  拼音:jì diān
宋代的高僧,俗名李心远,台州(今浙江临海境内)人。初于杭州灵隐寺出家,后移居净慈寺。传说已證得阿罗汉果,常以神通示化众人,救人苦难,人称他为「济公活佛」。平日嗜食酒肉,不守戒律,举止如痴似狂,故称为「济颠」。
《漢語大詞典》:神空
埋葬和尚、尼姑而不建墓塔的坟墓。 唐 代有《大唐济度寺故大德比丘尼惠源和上神空志铭》。 清 钱大昕 《〈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浮屠之法,焚骨而瘞之于塔,此独云神空者,盖墓而不塔也。”
《漢語大詞典》:僧格
(1).指僧人风格、格调。 唐 薛能 《赠源寂禅师》诗:“门禪从 北祖 ,僧格似 南朝 。”
(2).僧阁,僧楼。格,通“ 阁 ”。 前蜀 贯休 《题灵溪畅公墅》诗:“境清僧格冷,新斩古林开。”
《漢語大詞典》:谈僧(談僧)
善于言谈的僧人。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雪逕抵樵叟,风廊折谈僧。”
分類:言谈
《國語辭典》:影身  拼音:yǐng shēn
遮掩身子。《水浒传》第六五回:「张顺戴上头巾,遮尘暖笠影身。」
《漢語大詞典》:伫锡(佇錫)
谓僧人留居某地或某寺。锡指锡杖。 明 陈子龙 《游云栖寺作》诗:“昔圣开宝地,佇锡此何年。”参见“ 住锡 ”。
《漢語大詞典》:住锡(住錫)
谓僧人在某地居留。锡,锡杖。 明 汪廷讷 《狮吼记·住锡》:“远远望见一座寺,倘清净可居,老僧在此住锡。” 明 汪廷讷 《狮吼记·住锡》:“精舍何缘得暂过,禪师住锡爱烟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