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10,分334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僧智一(别称 白猿梵 )
僧周
释宝公( 宝 )
释宝林
释宝通
释超辩( 张 )
释道房( 张 )
释道高
释道海
释道荣
释道挻
释道韶( 凡 )
释道俨
释道渊( 寇 刘 )
其它辞典(续上)
僧隐( 李 )僧智一(别称 白猿梵 )
僧周
释宝公( 宝 )
释宝林
释宝通
释超辩( 张 )
释道房( 张 )
释道高
释道海
释道荣
释道挻
释道韶( 凡 )
释道俨
释道渊( 寇 刘 )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出李氏。秦州陇西人也。八岁弃家。十二为沙门。通十诵。诵维摩法华。从西凉玄高法师。究明禅慧。而深晓律要。复西游巴蜀。还止江陵琵琶寺。且咨业于慧彻。声被荆楚。时山阳王刘休佑为州将。张岱为长史。皆禀戒法。巴陵王休若。建平王景素。税驾问道。及病。问日早晚。曰已中。乃索水盥漱。泊然而化。高僧传·卷第十一 明律
释僧隐。姓李。秦州陇西人。家世正信。隐年八岁出家便能长斋。至十二蔬食。及受具戒执操弥坚。常游心律苑妙通十诵。诵法华维摩。闻西凉州有玄高法师禅慧兼举。乃负笈从之。于是学尽禅门深解律要。高公化后。复西游巴蜀专任弘通。顷之东下止江陵琵琶寺。咨业于慧彻。彻名重当时。道扇方外。隐研访少时。备穷经律。禅慧之风被于荆楚。州将山阳王刘休祐及长史张岱。并咨禀戒法。后刺史巴陵王休若及建平王景素。皆税驾禅房屈膝恭礼。后卧疾少时。问侍者。日中未。答云。已中。乃索水漱口。颜貌怡然忽尔从化。春秋八十矣。时江陵上明寺复有成具律师。亦善十诵及杂心毗昙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居钱塘灵隐寺,精守戒范。善长啸,听者悲凉,谓之哀松梵。于涧边养一白猿,有时逸去,呼之即至,时称白猿梵,称智一为猿父。后群猿继至,每众僧斋讫,敛饭送猿台所,后人名为饭猿台。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居灵隐山中。标致高洁。翛然有出尘韵。望之知其为世外士也。姿性善啸。引声一发。窅眇入云。抑杨纵翕。殊合律吕。飕飗凄切。听者生哀。谓之哀松梵。养一白猿。远放林壑。伫立呼之。调极清婉。猿则随至。谓之白猿梵。众因以猿父目之。若乃像前赞咏。塔下歌谣。或呗起经筵。或颂流斋会。使物类感之。则此心之虚灵。进于善矣。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智一者。不详何许人也。居灵隐寺之半峰。精守戒范而善长啸。啸终乃牵曳其声。杳入云际。如吹笳叶若揭游丝。徐举徐扬载哀载咽。飕飗凄切听者悲凉。谓之哀松之梵。颇生物善。或在像前赞咏流靡。于灵山涧边养一白猿。有时蓦山踰涧久而不还。一乃吮吻张喉作梵呼之则猿至矣。时人谓之白猿梵。召一公为猿父。犹狙公也。其后涧边群狙聚焉。每至众僧斋讫。歛生饭送猿台所。后令山童呼三二声。则群猿竞至。洎乎唐武宗废教。伊寺毁除焉。鞠为茂草之墟饭猿于台。事皆堙灭一师不详所终。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不知何许人。有高行。痛自韬晦。住嵩山石室。魏道武之灭佛法也。周前知之。与诸沙门。隐长安寒山。后道武以疾寻悔。即族崔浩𡨥谦之等。而佛法复兴。闻周名。遣使徵请。周固辞以老病。而弟子僧亮代行。亮既行。周于是夕入火光三昧而化。塔其骨山中。亮至都。永昌王郊迎之。为说法关中。脩完精舍。广度沙门亮劝之也。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
释僧周。不知何人。性高烈有奇志操。而韬光晦迹人莫能知。常在嵩高山头陀坐禅。魏虏将灭佛法。周谓门人曰。大难将至。乃与眷属数十人共入寒山。山在长安西南四百里。溪谷险阻非军兵所至。遂卜居焉。俄而魏虏肆暴停者悉毙。其后寻悔诛灭崔氏更兴佛法。伪永昌王镇长安。奉旨将更修立访求沙门。时有说寒山有僧德业非凡。王即遣使徵请。周辞以老疾。令弟子僧亮应命出山。周后将殂。告弟子曰。吾将去矣。其夕见火从绳床后出烧身。经三日方尽。烟焰涨天而房不烬。弟子收遗灰架以塼塔。弟子僧亮。姓李。长安人。受业于僧周。初永昌王请僧无敢应者。咸以言佛法初兴疑有不测之虑。亮曰。像运寄人正在今日。若被诛剪自身当之。如其获全则道有更振之期。又僧周加劝。于是随使至长安。未至之顷。王及民人扫洒街巷比室候迎。王亲自抂道接足致敬。亮为陈诫祸福训示因果。言约理诣和而且切。听者悲憙各不自胜。于是修复故寺延请沙门。关中大法更兴。亮之力也。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三
沙门宝公者。嵩山高栖士也。旦从林虑向白鹿山。因迷失道。日将隅中。忽闻钟声。寻响而进。岩岫重阻登陟而趋。乃见一寺。独据深林三门正南赫奕辉焕。前至门所。看额云灵隐之寺。门外五六犬。其大如牛。白毛黑啄或踊或卧。回眸盻宝。宝怖将返。须臾见胡僧外来。宝唤不应。亦不回。顾直入门内犬亦随。入良久宝见。人渐次入。门屋宇四周房门并。闭进至讲堂唯见床榻高座俨然。宝入西南隅床上坐。久之忽闻东间有声。仰视见开孔如井大比丘前后从孔飞下。遂至五六十人。依位坐讫自相借问。今日斋时何处食来。或言豫章成都长安陇右蓟北岭南五天竺等。无处不至。动即千万馀里。末后一僧从空而下。诸人竞问。来何太迟。答曰。今日相州城东彼岸寺鉴禅师讲会。各各竖义。有一后生聪俊难问。词音锋起殊为可观。不觉遂晚。宝本事鉴为和尚。既闻此语望得参话。因整衣而起白诸僧曰。鉴是宝和尚。诸僧直视宝。顷之已失灵隐寺所在。宝但独坐于柞木之下。一无所见。唯睹岩谷。禽鸟翔集喧乱。及出山以问尚统法师。尚曰。此寺石赵时佛图澄法师所造。年岁久远贤圣居之。非凡所住。或沈或隐迁徙无定。今山行者犹闻钟声。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十四
宝林,京师龙光寺沙门,时人号曰游玄生。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二
僧宝通。梵行精修长诵法华经陀罗尼品。稍有灵异。时杨桥村有赵氏家妻为神所魅。请通持咒。通既至。神即现形。通告曰。神在村中合当兴福。如何反魅于人。神曰。非弟子事。此乃下部小鬼耳。遂呼小鬼至前责罚。赵妻因此得差。续后赵妻之病仍发歌吟竟夕又告通。通又去见所责鬼在病床前。通曰。前已诫治那得再来。汝若不去吾当诵咒令汝头作七分。如阿梨树枝也。鬼叩头求哀云。不烦咒也。从此病差。鬼不复至矣。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二 诵经
释超辩。姓张。燉煌人。幼而神悟孤发履操深沈。诵法华金刚波若。闻京师盛于佛法。乃越自西河。路由巴楚。达于建业。顷之东适吴越观瞩山水。停山阴城傍寺少时。后还都止定林上寺。闲居养素毕命山门。诵法华日限一遍。心敏口从。恒有馀力礼千佛凡一百五十馀万拜。足不出门三十馀载。以齐永明十年终于山寺。春秋七十有三。葬于寺南。沙门僧祐为造碑墓所。东苋刘协制文。时有灵根释法明。祇洹释僧志。益州释法定。并诵经十馀万言。蔬苦有至德。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一 明律
释道房。姓张。广汉五城人。道行清贞少善律学。止广汉长乐寺。每礼佛烧香。香烟直入佛顶。又勤诲门人改恶行善。其不改者乃为之流泣。后卒于所住。春秋一百二十岁矣。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有沙门道房者。生张氏。广汉五城人。有律学。殁寿一百二十岁。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十三
道高,交州法师。
人物简介
名僧传抄
江陵人也。厉行勤修。少长一节。安贫守约。不改其操。尝于长沙寺。冬齐将讫。时诸僧共作无量寿齐。海素空磬。无以从众。乃发愤增厉。然二指以供养。因遂顿问。殆将仆绝。时诸师僧云。但归命观世音菩萨。可得痛愈。于是锻心正念。俄尔便愈。后日暮出塔下经行。因便危笃。至明日将夕曰。今有胜人在空中。遥来迎之。从公室宅。犹尚卑陋。将是福业未积。因明称报应。诲诱其功。言讫安卧。[怡-台+雇]然而尽(云云)。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又释道荣者。不知何许人。有律学。住问心寺讲授。殁寿八十三。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十二
道挻,北凉沙门,终于宋。
人物简介
名僧传抄
本姓凡。燉煌人也。少出家。勤道业。读诵大乘。披览戒律。备学诸禅。头陀为事业。披服弊衣。或冢间而坐。年过知命。操节愈明。每至独处山林。单行兽窟。遍入诸门。历观生死。尝夜坐树下。忽雷电霹礰。折树甫枝。猛虎群号。转石奔落。韶端然不动。禅嘿无异。明村人献供。问路泥深浅。村人云不雨久。方悟鬼神所为焉。其日中晡。又见索甲弥山。舟旗竟野。俄而有人。来问韶曰。沙门何故。夺仆所住。韶答曰。本来相就。欲以道变俗。谓君是善神。共求胜果。不虞见怪。神有恧焉。韶刚正质直。少长一槩。独处山间。三十馀载。时遇恶魔。多类此也。后于房中坐禅。举身皆冷。唯心下微温。眷属皆悲。谓已迁灭。经四日乃起。问其故。自说见阎罗王投其手。觉身便冷。谓韶曰。君今来此。当案行地狱。指示罪人。此皆不信正法。造三恶业。君命尚延。可教化人间。韶曰。世间有佛经。善教犹不遵修。况我常人言岂生信。阎罗王曰。当为君现證。令人信也。因投右臂。牵使长八寸。而左手如故。及起右臂果长。于是精勤有倍恒日。劝导道俗。讲说经戒。每中食。辄得舍利。诸有起塔者。皆给与之。自尔以后。气力康胜。复得十年。年至六十馀。卒竹林寺。释智绍昔至抱罕。亲见臂有短长(云云)。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一 明律
释道俨。雍丘小黄人。少有戒行善于毗尼。精研四部融会众家。又以律部东传梵汉异音文颇左右。恐后人咨访无所。乃会其旨归。名曰决正四部毗尼论。后游于彭城弘通律藏。遂卒于彼。春秋七十有五。时栖玄寺又有释慧曜者。亦善十诵。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生寇氏。不知何许人。出家。止京师东安寺。善经论。潜光隐德。世莫知之。后开讲。使学者积滞冰释。移止彭城寺。宋文帝特师敬焉。没寿七十有八。弟子慧琳。通内外典。诽谐好谈笑。长于制作。然诞傲矜伐。颇为清议所黜。宋世祖雅重之。家见常升独榻。一日渊诣傅亮。而琳先在座。不为渊礼。坐自如。渊怒见于色。亮杖琳二十乃已。后琳著黑白论达性论。皆诋诃释教。颜𮞅之宗炳駮之。各万馀言。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道渊。姓寇。不知何许人。出家止京师东安寺。少持律捡长习义宗。众经数论靡不通达。而潜光隐德世莫之知。后于东安寺开讲。剖析玄微洞尽幽赜。使终古积滞涣然冰解。于是学徒改观翕然附德。后移止彭城寺。宋文帝以渊行为物轨。敕居寺住。后卒于所住。春秋七十有八。渊弟子慧琳。本姓刘。秦郡人。善诸经及庄老。排谐好语笑。长于制作。故集有十卷。而为性傲诞颇自矜伐。渊尝诣傅亮。琳先在坐。及渊至琳不为致礼。渊怒之彰色。亮遂罚琳杖二十。宋世祖雅重琳。引见常升独榻。颜延之每以致讥。帝辄不悦。后著白黑论乖于佛理。衡阳太守何承天与琳比狎雅相击扬。著达性论。并拘滞一方诋呵释教。颜延之及宗炳。捡驳二论。各万馀言。琳既自毁其法被斥交州。世云渊公见麻星者。即其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