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10,分334页显示  上一页  145  146  147  148  149  151  152  153  154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矿师(圣僧 )
释来复
释了常
释了朴(慈航 )
释了睿
释了悟(笑庵 )
释了心
释了信
释了演(谁庵 )
释了赟(稠岩 )
释礼(宣秘 )
释良策(慧炬 )
释良范(唯庵 )
释良雅
释琳( 邓 )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福州海坛县。戍卒之子。出家居楞伽院。八岁即嗜野菜。凡经锄𣃁。皆以为杀伤物命。每见庖治毛鳞则投沙灰其中。使不可食。及薙落。顶有香气。如爇沈檀。谓人曰。开元寺塔。我于隋朝所造者。其说往事。殊有徵验可信。时号圣僧侍御史皇甫政为郡留后。请就府供养。以一素锤子。杂百肉锤子。以进。矿独取素者馀尽挥去。政惊叹。年十三卒。盖亦其自所记云。
神僧传·卷第九
矿师者。海坛戍卒之子。自七八岁不喜鱼肉甘嗜野菜。每见家厨烹燀(音阐)毛鳞。则手掬沙灰投于爨镬。贵其不食。自言开元寺塔隋朝中我造也。多说未萌事后皆契合。便请出家。因披法服。顶有香气如爇沈檀。时号为圣僧。侍御史皇甫政请入府署。因作肉锤子百数。惟一是素者。盘器交杂悉陈于前。意验之凡圣耳。矿临筵径拈素者啖之。馀者手拂而作。皇甫部曲一皆惊叹。自言寿止十三当定归灭至是果终。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来复,与苏轼同时(《西湖游览志》卷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了常,住抚州疏山寺。为南岳下十四世,兜率悦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了朴,号慈航,福州人。住庆元府天童寺。为南岳下十六世,育王无示介谌禅师法嗣。有《慈航朴和尚语》一卷,收入《续古尊宿语要》卷四。《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九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了睿。秀人。亦有道士思溪王氏。屈睿为亡女咒食。适河冰船不可渡。乃遣人报。令设座于斛前。即船上遥为咒愿。事已。忽一女至船。礼足为谢云。已得超往。因留物为记。忽不见。次日王君至船。见物惊曰。此亡女入敛时。所御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了悟,号笑庵。为南岳下十八世,密庵咸杰禅师法嗣。事见《续藏经·续古尊宿语要》卷四。今录诗七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了心,住镇江金山寺。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又了信者,南岳高台寺主僧也。有诗名,张南轩游岳读其集,题曰:“萧然僧榻碧云端,细读君诗夜未阑。门外苍松霜雪里,比君佳处让高寒。”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了演,号谁庵。住临安府灵隐寺。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有《谁庵演禅师语》一卷,收入《续古尊宿语要》卷五。《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二十八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了赟,号稠岩。住婺州义乌寺,为南岳下十六世,何山佛灯守珣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礼,号宣秘。住扬州石塔。为南岳下十五世,明招文慧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良策,字慧炬,福人。得法云秀,初见六合牧,稍有发明。诣圆通会下,顿释疑滞,阐发华藏。次迁钟山,一日上堂:“雪消残,分外寒,向火易暖,涉道艰难。好是和衣打睡,任他日上阑干。祖师雪没腰臂,吾徒莫作等閒。光阴荏苒,人事多端。这边绿水,那边青山。难、难!百年三万六千日,看看便是鬓毛斑。山僧与么说䛡,未免拖泥带水。虽然如是,养子方知父母恩。”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良范,号唯庵。住安吉州乌回寺。为南岳下十五世,长灵守卓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良雅,青原下八世,洞山初禅师法嗣。住潭州(今湖南长沙)福严寺。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
全宋文·卷二八六六
良雅,与文准为佛门昆仲,尝述《禅本草》,文准和之以《炮炙论》。见《佛祖纲目》卷三七。
释琳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琳公。曲江都渚人。姓邓氏。少学儒。能谈王伯大略。已而学佛。诵经得度。以诗自雄。往来江淮间。博览广记。推为文章僧。徐而知非。一扫前习。参宝师于洞山。一见已心大器之。久之。遂付心印。因南还。结庵于旧山之白莲。学者闻其名。自远至者无算。州以众状请出世。师遁大洞中累月。众求不已。得之黾勉从赴。自是缙绅缁素。途经江浒。无不舣舟造室。师高论自嘉。致人人有得而返。四方衲子。奔走于路。一言之下达心要。为人师者数十人。晚年避喧退居西堂。诸方因称西堂琳公。宝林山为六祖道场。诏择名德。锡殊名命服以居之。漕台以为举。固辞不行。乃即庵自甓寿藏曰。吾归骨于此矣。地旧为月华山招提朗弘法处也。朗殁众散。寺亦随废。至师复大兴。佥谓后身。余襄公靖铭其藏曰。湛然性相本无为。涉于形器有持隳。他年幻质此于归。尝言无佛良遣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