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79,分406页显示  上一页  128  129  130  131  132  134  135  136  137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辨机
释道生(别称 栴达罗提婆 )
释法周(曲池十智 )
释海云
释惠诞
释慧壁( 弘 )
释慧璧
释慧常
释慧聪( 王 )
释慧显
释慧胄( 王 )
释静迈
释明度
释明槩
释清迈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七
辨机。贞观时人。年十五。出家大总持寺。为萨婆多部道岳法师弟子。
释道生 朝代: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道生法师者。并州人也。梵名栴达罗提婆(唐云月天)以贞观末年从吐蕃路。往游中国。到菩提寺礼制底讫。在那烂陀学为童子。王深所礼遇。复向此寺东行十二驿有王寺。全是小乘。于其寺内停住多载。学小乘三藏精顺正理。多赍经像言归本国。行至泥波罗遘疾而卒。可在知命之年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史失其乡里姓氏。学于涅槃摄论。尤究心戮力。游京师住曲池之静觉寺。地有泉石竹树之胜。时与同志。笑谭其间。由是德益蓄而名益起矣。仁寿奉诏送舍利于韩州修寂寺塔焉。周于唐贞观初。以疾卒。时年八十矣。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下
释法周。不知何许人。状相长伟言语高大。涅槃摄论是所留神。稠会胜集每预登践。身相孤拔多或顾问。由是振名者。复系于德矣。初住曲池之静觉寺。林竹丛萃莲沼槃游。纵达一方用为自得。京华时偶形相义举。如周者可有十人。同气相求数来欢聚。偃仰茂林赋咏风月。时即号之为曲池十智也。仁寿建塔。下敕送舍利于韩州修寂寺。初造石函。忽有一鸽飞入函内。自然驯狎经久乃去。寺有塼塔四枚。形状高伟。各有四塔镇以角隅。青瓷作之上图本事。舍利到夜各放光明。如焰上冲。四方众皆一时同见。数数放光。至于未入空中。如绛长三丈许。诸佛圣僧众相非一。皆列其中。周后复往大禅定寺。唐运初基。为僧景晖于仁寿坊置胜业寺。召周经始。敕知寺任。又改坊名。还符寺号。初晖同诸僧侣住在长安。晚又变改常度形同俗服。栖泊寺宇不舍戒业。言语隐伏时符谶记。高祖昔任岐州。登有前识。既承大宝。追忆往言图像立庙。爰彰徽号。自周积年处任。不事奢华。房宇趣充。僧事仅足贞观之始以疾而终。八十馀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四
海云。贞观时沙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始𢹂弟子守节。游五台。历揽圣迹。遂于南台之侧。峰峦峭拔。林谷深僻之地。居焉。其刻厉清苦。人所不堪。而相从者。舍节之外。殆不可复得。节。高力士子。生长富贵中。而能如此。其操行何如哉。云尝语节曰。吾闻上都有卧轮禅师者。虽云隐晦。而实阐扬曹溪六祖心印。汝往依之。毋自滞。久之轮告节曰。汝师入灭。当趣归。后节遂踵云化风。 或曰。云盖普贤化身。与文殊相宾主。而节亦未容以凡陋测也。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海云。未详氏族乡里。来游圣迹。始于南台侧选峭绝峰峦幽僻林谷而特居之。其刻苦玩道俭而难遵。从其游者寡而无众。迨其入灭。门人守节淘洒舍利。起塔焉。昔传云是普贤菩萨应身也。门人守节即高力士之子也。从师墨俭。有进无退。云示之曰。上都有卧伦禅师者。虽云隐晦而实阐扬六祖印持。一时难测。化导之方若尸鸠之七子均养也。汝急去从之。及见伦扣击未几。告云。汝师海云入灭已。节禀听斯言荼蓼情苦。遂奔赴如其言矣。乃继武接迹盛化相耒。迨将示灭。愁云郁结鬼神悲号。有塔存焉。 系曰。海云是普贤应身非耶。通曰。菩萨下化弗拘定相。应以比丘即现说法。若然何乱文殊境使主伴不分乎。通曰。若如所问凡夫分矣。圣人岂以我所求乎。
释惠诞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雍州人也。夙从昙延法师。听涅槃摄论遂得其旨。讲授之际。有可观者。初住延兴寺。仁寿奉诏送舍利于杭州天竺寺坎而置塔。得一古函。安葬其中。略无所歉。诞后以唐之贞观初。卒于所住寺焉。

人物简介

续高僧传·卷第十三 义解篇九
释慧壁。姓弘。苏州嘉兴人。爰初胎孕。母绝辛鯹。及诞育后生嫌臭味。故始自孩婴至于七岁。菜蔬饱腹诸绝希求。出家依法流水寺岩师明教。随顺修奉。冠肇已后。周游访道无择夷险。四论三经咨询赏要。学既明达还延旧居。四远承风咸来请谒。门人来去常数百人。晓夕诲诱乐说无倦。背不著席四十馀年。老无久力时抚弯几。贞观之末年。七十馀。伊人不远词状罕传。四远称扬但云不可思议大德也。至于登机对晤述作宪章。高轨莫闻。恐埋诸古。惜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生苏州嘉兴弘氏。七岁依流水寺出家。剃具之后。访道四方无惮夷险。三经四论。咨询老复。靡所底滞。乃归乡里。以勖来学。常坐不卧。四十馀年。老凭曲几。门徒数百。诲诱未尝见惓色。贞观末。七十馀卒。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京兆人。住日严寺。其为梵呗。能却嚩弄响。使声发喉中而唇舌不动。与人并立。非素所识者。诚莫之推捡也。自文皇逮炀帝。虽法事之隆一致。而呗学则有家风之异。不相推许。至于常。则推心丧胆。称善而已。众有欲效之者。率莫能及。晚入东都。玄感之叛。强常为主齐。会玄感败走。匿关陕间。或谓其尝非斥国家。诏捕得械送东都。至莎栅。客止之曰。毋往且见戮。常谢曰。宿债可逃邪。竟就死。年四十馀 又有道英神爽者。道英喉颡伟壮。词气雄远。若夫数万众中。犹能以音吐高出。兴善殿基阔十亩。窗棂门扇。高大厚重。不易动摇。英引众绕旋。馀响所至。皆为震撼。 爽工游嚩。联绵曲折。奢促惬心。并居兴善寺 贞观中。豫州照机寺昙宝禅师者。辟谷练形。戒行无玷。年六十许。帝讲观音经开导士俗。而韵调欢亮。特异凡伦。每静夜。于寺塔基上赞礼。其语言文字周三十里。闻者历历可辨。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
释慧常。京兆人。以梵呗之工。住日严寺。尤能却啭哢响飞扬。长引滔滔清流不竭。然其声发喉中。唇口不动。与人并立推检莫知。自非素识方明其作。时隋文兴法。炀帝倍隆。四海辐凑同归帝室。至于梵导赞叙各重家风闻常一梵飒然倾耳。皆推心丧胆。如饥渴焉。佥曰。若此声梵。有心闻之何得不善也。众虽效学风骨时参。至于用与牵挽。皆不及矣。晚入东都。枭感作乱。斋梵总任咸共委常。及平殄后复还关壤。时有僣帝曰。逆贼建福。言涉国家并可收之。因即募觅。常被固送。行次莎[打-丁+册]。逃贼留曰。往必被戮。可于此止。常曰。债负久作。终须偿了。遂至东都。果如言焉。年四十馀矣。时京师兴善有道英神爽者。亦以声梵驰名。道英喉颡伟壮词气雄远。大众一聚其数万馀声调棱棱高超众外。兴善大殿铺基十亩。棂扇高大非卒摇鼓。及英引众绕旋行次窗门。声聒冲击皆为动振。神爽唱梵弥工长引。游啭联绵周流内外。临机赊捉惬洽众心。贞观年中。豫州治下照机寺昙宝禅师者。断谷练形戒行无点。年六十许。常讲观音导引士俗。而声调超挺特异人伦。寺有塔基。至于静夜于上赞礼。声响飞冲周三十里。四远所闻无不惊仰。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姓王氏。住益州福化寺。素业讲诵。手不释卷。自云法华经常不轻菩萨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四众。尚得六根清净。我何为于诸佛世尊而不礼敬哉。即于别院。闭门依经唱礼万五千佛。寺僧尝于壁隙。窥之。见聪方拜西龙天八部皆环立卫侍随其俯仰。数数非一。或入其院。莫不心战而出。恒闻异香蔚然。贞观中卒。院自尔绝人来往迹。而夜则每有礼拜行道弹指声。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释慧聪。姓王。出家已后游行斋讲。手不释卷。寻经旨趣心自欣跃。苦形节食行知足行。自云。法华经。常不轻菩萨。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四众。尚得六根清净。我何为不礼诸佛世尊。即于别院闭门。常礼万五千佛。依经自唱。一一礼之。寺僧怪其所作。于壁隙伺之。见礼拜头下天龙八部等亦头下。数数非一。诸人来其院者。无不心战走出。恒闻异香蔚蔚尔。及死在。贞观年中院绝人往。每夜常闻弹指礼拜行道等相。
释慧显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百济国人。少诵法华。讲三论。皆精诣有师法。住其国之北部脩德寺。或讲或诵。无常时。四远闻风而至。显厌其喧扰。而迁于南方之达拿山。深险夐僻。终岁无来人。显因得以专业其中。及卒时年五十八。于是同学舁尸。置石窟中。以待豺虎已而啖之。骨肉并尽。惟馀髑髅与舌在尔。逮更三寒暑。而舌色愈鲜赤柔软。不变坏。后忽紫硬如石。众共建塔。缄瘗之。当今之贞观初也。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读诵篇第八
释慧显。伯济国人也。少出家。苦心精专。以诵法华为业。祈福请愿。所遂者多。闻讲三论便从听受。法一染神弥增其绪。初住本国北部修德寺有众则讲无便清诵。四远闻风造山諠接。便往南方达拿山。山极深险重隒岩固。纵有往展登陟艰危。显静坐其中专业如故。遂终于彼。同学舆尸置石窟中。虎啖身骨并尽。惟馀髅舌存焉。经于三周其舌弥红赤。柔软胜常。过后方变紫鞕如石。道俗怪而敬焉。俱缄闭于石塔。时年五十有八。即贞观之初年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生蒲州之蒲坂王氏。幼年入道。乐崇福业。受具之后。即习僧祇。逮于立年。且禅且诵。然于法华尤重。住京邑之清禅寺。纪纲众务。馀四十年。初未尝告倦。故使园圃周绕。竹树森繁。水陆庄田。库藏充牣。时至耳顺。便尔间居。众虽以其久劳。而听其燕逸。然事有掣肘。亦必咨询。而后敢治。则其机智之断如此。寺多净人。择其能旋转呼吸者二十人。使之习乐。候节日。作之像前。以效西域声伎之盛。夸于俗里。未几疾剧。谓其徒曰。吾有小罪。而加之重病者。以其营造凿掘故也。预知卒日。趣汤沐跏趺而坐曰。吾酬债毕矣。遂瞋。寿六十九。时则贞观初也。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兴福篇第九
释慧胄。姓王。蒲州蒲坂人。少在道门乐崇福事。受具已后师表僧祇。及至立年又专禅诵。晓夕相继偏重法华。后住京邑清禅寺。草创基构并用相委。四十馀年初不告倦。故使九级浮空重廊远摄。堂殿院宇众事圆成。所以竹树森繁园圃周绕。水陆庄田仓廪碾硙。库藏盈满莫匪由焉。京师殷有无过此寺。终始监护功实一人。年至耳顺便辞僧任。众以勤劬经久。且令权替。及于临机断决。并用咨询。寺足净人无可役者。乃选取二十头。令学鼓舞。每至节日设乐像前。四远问观以为欣庆。故家人子弟接踵传风。声伎之最高于俗里。遇患极困自然知卒。香汤沐浴正理衣襟。曰吾有小罪须加重病。事由营造掘凿故也。至于终晨。言气不昧。告弟子曰。酬债了矣。吾其去矣。寻声而卒。春秋六十有九。即贞观初年也。乃露骸收葬。为起方坟。就而铭之。时京邑会昌有沙门法素者。倜傥不伦。操业奇卓。雅为众怪。本师智顗专行劝福。昔在江表。游适所至皆设万人大会。夜告才竟明即成办。此例非一。隋末东都婴城自固。肌骨相望有若块焉。寺有金像二躯各长一丈。素不忍见斯穷厄。取一融破籴米作糜喂诸饿者。须臾米尽。又取欲坏。时沙门辩相。与诸僧等拒诤不与。素曰。诸大德未知至理也。昔如来因地为诸众生。尚不惜头目髓脑。或生作肉山。或死作大鱼。以济饥喂。如何成果。复更贪惜化形。必不然矣。素今身肉堪者亦所不惜。大德须知。今此一像若不惠给众生城破之后亦必从毁。则坠陷多人。何如素今一身当也。众不许之。及伪郑降日。像先分散。如其言焉。然其言行谲诡。险而难遵。其例不一。后入京室。卒会昌寺。
释静迈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五
静迈。贞观中玉华宫寺译经沙门。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住并州之石壁寺。平生专以金刚般若经。为正脩。贞元之季。有鸽巢于檐间。及春产二雏于内寺。晨鬻度每以哺之辄祝曰。乘我诵经之力。必使有成也。俄学飞堕地死。旬馀。度梦见二小儿曰。儿本卵生兹蒙上人回向功德。转生人道。自此东去十里。某家者是也。度觉即书之壁。以识之。且以其梦审之往来者。皆以为信。满十月乃造其家。果率二子因使其母抱之以出呼之鸽儿。遽颔首而笑。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
释明度。未知何许人也。经论步学三业恪勤。诵金刚般若。资为净分。慈济为心。迨贞观末有鸽巢于屋楹乳养二雏。度每以馀粥就窠哺之。复咒之曰。乘我经力羽翼速成。忽早学飞堕地偕殒。度乃瘗之。旬馀梦二小儿曰。儿等本受卵生小类。蒙上人为养育诵持回向。今转生人道。距此寺东十里间。某家是也。度默志之。至十月满往访此家。男妇果孪生二子。入视之。数日遂呼曰鸽儿。一时回头应诺。岁馀能言。皆得成长。度未知终所。
释明槩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四
明槩。贞观初沙门。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蜀之梓潼人。少游京师。贞观中玄奘三藏回自西域。诏造广福寺。为太穆后追度。且就以翻译。其所须吏力。悉与玄龄商量。务令优给。仍召诸方大德。谙练大小乘经论。为时所尊尚者。十一人。为證义员。而迈寔与其选。同居慈恩寺。有译经图纪四卷。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