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10,分334页显示 上一页 125 126 127 128 129 131 132 133 134 下一页
僧义楚( 裴 )
释遇安(别称 之安楞严 )
僧契抚
释惠昕
释慧研
释乾康
释庆深
释善慧( 宣秘大师 )
释省澄( 阮 真觉禅师 )
释守贤( 丘 )
释遇贤( 林 )
释省念( 省念 狄 )
僧义通(字 惟远 尹 )
僧法安( 法安 慧济禅师 )
其它辞典(续上)
僧文遂( 陆 )僧义楚( 裴 )
释遇安(别称 之安楞严 )
僧契抚
释惠昕
释慧研
释乾康
释庆深
释善慧( 宣秘大师 )
释省澄( 阮 真觉禅师 )
释守贤( 丘 )
释遇贤( 林 )
释省念( 省念 狄 )
僧义通(字 惟远 尹 )
僧法安( 法安 慧济禅师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杭州人,俗姓陆。少徙家宣城,于池州落发。年十六,观方禅教,习究《首楞严经》,并为注释文句。后参法眼文益,服膺事之,尽焚旧注。初住吉州止观。南唐李煜乾德二年,延住金陵长庆院,迁清凉院,终住报慈道场,署雷音觉海大导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安阳人。俗姓裴。七岁至历下,后该览《大藏》。拟白乐天《六帖》,纂《释氏庶事群品》,以类相从,建其门目,凡四百四十门。始从法王利见部,终狮子兽类部,物类检括。后周世宗显德初进呈,世宗敕付史馆,加号“明教大师”。宋太祖开宝中卒,年七十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遇安(九二四~九九五),福州(今属福建)人。住温州瑞鹿寺。青原下十世,天台韶国师法嗣。太宗至道元年卒,年七十二。事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六、《新续高僧传》卷三。今录诗二首。补续高僧传·读诵篇
前是。有破句读楞严得悟。曰遇安者。福州人。居瑞鹿上方。道德著闻。颇为一方宗仰。其死生之际。脱然自在。与师若出一手。一日将示灭。唤弟子蕴仁侍立。停棺于侧。说偈曰。不是岭头携得去。岂从鸡足付将来。逐自入棺。安详整顿。命蕴仁阖钉。经三日。门人起棺。见师右胁而卧。众哀恸。师遂起。如梦醒状。命挝鼓。升堂说法。诃责垂戒曰。此度更起吾棺。非吾徒也。言讫复入棺而化。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遇安者,闽之福州人也,其姓字不详。初出家时习天台教。一日读《首楞严经》,至“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忽焉有省,谓此当以“知见立”读,“知即无明本”为句,“知见无”读,“见斯即涅槃”为句。盖以知见为入道之始,知见无为證果之终。理想圆通,超然无碍,时称之安楞严,谓于此经别有悟处也。已而往天台礼韶国师,韶便叩曰:“闻公常课《首楞严经》,是否?”安曰:“是。”韶曰:“是则是,是则非是,更须体究始得。”安曰:“道是假名,佛亦妄立,十二部教亦是接物利生,一切是妄,何以为真?”韶云:“唯有妄故,将真对妄,推穷妄性本空,真亦何有?故知妄真总是虚名,二字对治都无实体,穷其根本,一切皆空。”安曰:“既言一切是妄,妄亦同真,真妄无殊,复是何物?”韶云:“若言何物,亦是虚妄,无相亦无,语言道断。”安于言下大悟,乃呈偈曰:“推真真无物,穷妄妄无形。反观真与妄,真妄亦虚名。”遂获印可,后住锡仙岩,任卓庵于大罗之垠坑,所谓白云庵也。相传安居此山,每骑虎出入,至溪畔且属之曰:“女且隐伏,以俟我归。”或饷之以食,跨而登山,由是风闻四方,从者如归。尝有仙子三人,同来访安曰:“闻师宣扬正法眼藏,度脱迷流,远来造请,愿示津梁。”安云:“有道不离寸步,便到家乡,早已涉程途了也。”仙子三人,从兹领悟,欣然礼谢,退于岩际,牵臂入潭,隐而不见。宋至道元年春,将示疾,呼嗣法蕴仁示之偈曰:“不是岭头携得事,岂从鸡足付将来。自古圣贤皆若此,非吾今日为君栽。”付已,沐浴更衣,令舁棺至室,良久自入棺。三日,门人启棺视之,见安右胁吉祥而卧,四众哀恸,安乃再起,诃责垂诫,且云:“梦幻俱空,空所何有?此度更启吾棺者,非吾弟子。”言讫,入棺长往。安生于后唐庄宗甲申八月十三日,寂于宋至道元年乙未三月三日,世寿七十有二云。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二
惠昕,宋初邕州罗秀山惠进禅院沙门。乾德中以六祖《坛经》古本文繁,不便披览,乃删定为二卷,为现存《坛经》古本之一。(按学者或以为惠昕乃唐末人,《坛经序》作于后梁开平元年,与本序所题月日干支不合,非是。)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九
慧研,乾德中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永州零陵人。后梁时,往长沙谒诗僧齐己于道林寺,其诗甚为齐己所称。宋太祖乾德中,左补阙王伸出知永州。乾康时已耆年,仍献诗求见。伸见其老丑,命赋雪诗。诗成,伸待以殊礼。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五代时诗僧。零陵(今湖南永州)人。后梁时,往长沙道林寺谒诗僧齐己,其诗甚为齐己所称。宋太祖乾德中,左补阙王伸出知永州,乃献诗求见。王见其老丑,命赋雪诗。诗成,王待以殊礼。卒年不详。事迹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一一引《零陵总记》。《全唐诗》存诗3首。全宋诗
释乾康,零陵(今属湖南)人。以善诗为齐己所称。太祖乾德中,尝奉诗见永州守王伸(《诗话总龟》前集卷一一)。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
庆深,乾德间僧人。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善慧。崞邑霍氏子。儿时聪慧。有神彩。好弄泥土作浮屠。采花献供为戏。父见而叹曰。此儿释家子。吾失望矣。既长。恐其逸强婚之。居三载。无触染也。父母叱之。师叹曰。生死业轮。欲为其本。三界劳生。爱为其根。无始汩没。吾安能复袭斯愆耶。父母知其志不可夺。听其出家。礼清凉寺成大德为师。成曰。吾家麒麟儿也。教以经典。过目成诵。孜孜为学无或怠。久之。成以三门土木事命诸徒。师曰。幻影浮光。须臾交谢。己躬下事未办。吾安能为他閒事。长无明耶。幸师置我度外可也。乾德间。有司以德行闻。赐号宣秘大师。视篆掌教门事。命下不可辞。勉而就职。僧庶怀来。法林穆肃。临终谓弟子曰。昔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墟。非轻生乐死。知义有所重于身也。吾二十年来。己事未纯。为僧务累。殉轻而遗重。其德亏矣。尔曹勉之。勿踵吾陋迹也。言讫而逝。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出泉州永春丘氏。少聪敏。即依师披剪于吉祥院。后游学云门。得心法。既匡众衡阳之大圣寺。其操守愈益孤峻。一布衣。虽屡更寒暑。未尝变。一藤状昼夜禅坐。如株杌。有问者。酬答无小滞。乾德中。忽告众曰。吾今兹且将偿宿愿矣。明日径入南窑山。诸子弟辈。初莫之知也。有求之者。得双胫骨草石间。然后信其委身于豺虎矣。阇维收舍利起塔。寿七十四。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遗身篇第七
释守贤。姓丘氏。泉州永春人也。少而聪达渊懿沈厚。誓投吉祥院从师披剪焉。后游学栖云门禅师道场明了心决。趋彼衡阳众推说法。纳衣练若之人。若百州之会于朝夕池矣。贤不衣缯纩布衣皮裤而已。度伏腊必无更易。胁不著席。唯坐藤床瞑目通宵。除有问者。随其启发雍容自持。乾德中告众曰。吾有债愿未酬心终不了。明日入南窑山投身饲虎。弟子辈去寻见双胫皮裤缠且存耳。收阇维之得舍利无数。报龄七十四。今小浮图藏遗体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省念(九二六~九九三),俗姓狄,莱州(今属山东)人。受业于本部南禅院。初往汝州首山,为第一世开堂。太宗淳化四年卒,年六十八。《景德传灯录》卷一三有传。今录偈二首。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6—993 【介绍】: 宋僧。莱州人,俗姓狄。受业于本郡南禅寺,常密诵《法华经》,人称为“念法华”。法嗣风穴沼禅师。历住首山、广教、宝应。禅林僧宝传·卷第三
禅师讳省念。生狄氏。莱州人也。幼弃家。得度于南禅寺。为人简重。有精识。专修头陀行。诵法华经。丛林畏敬之。目以为念法华。至风穴。随众作止。无所参扣。然终疑教外有别传之法。不言也。风穴每念。大仰有谶。临济一宗。至风而止。惧当之。熟视座下。堪任法道。无如念者。一日升座曰。世尊以青莲目。顾迦叶。正当是时。且道个什么。若言不说。而说又成埋没先圣。语未卒。念便下去。侍者进曰。念法华无所言。而去何也。风穴曰渠会也。明日念与真上座。俱诣方丈。风穴问真曰。如何是世尊不说说。对曰。勃姑树头鸣。风穴曰。汝作许多痴福何用。乃顾念曰。何如。对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风穴谓真曰。何不看渠语。又一日升座。顾视大众。念便下去。风穴即归方丈。自是声名重诸方。首山在汝城之外。荒远处。而念居之将终身焉。登其门者。皆丛林精练衲子。念必勘验之。留者才二十馀辈。然天下称法席之冠。必指首山。尝问僧。不从人荐得底事。试道看。僧便喝。曰好好相借问。恶发作么。僧又喝。念曰。今日放过即不可。僧拟议。念喝之。又问僧。近离何处。曰襄州。曰夏在何处。曰洞山。念曰还我洞山鼻孔来。僧曰不会。念曰却是老僧罪过。又问僧。近离何处。对曰广慧。曰穿云不渡水。渡水不穿云。离此二途。速道。曰昨夜宿长桥。念曰。与么则合吃首山棒也。曰尚未参堂。曰两重公案。僧曰恰是。念曰耶耶。又问僧。近离何处。对曰襄州。曰有事相借问。得么。对曰便请。念曰鹞子过新罗。僧入室。念便喝。其僧礼拜。便打之。僧曰。如何是不生不灭法。曰新罗人吃冷淘。夜有僧入室。念曰谁。僧不对。曰识得汝也。僧笑。念曰。更莫是别人么。因作偈曰。轻轻踏地恐人知。语笑分明更莫疑。知者只今猛提取。莫待天明失却鸡。尝谓众曰。佛法无多子。只是汝辈。自信不及。若能自信。千圣出头来。无奈汝何。何故如此。为向汝面。前无开口处。祇为汝自信不及。向外驰求。所以到这里。假如便是释迦佛。也与汝三十棒。然虽如是。初机后学。凭个什么道理。且问汝辈。还得与么也未。良久曰。若得与么。方名无事。又曰。诸上座。不得胡喝乱喝。寻常向汝道。宾即始终宾。主即始终主。宾无二宾。主无二主。若有二宾二主。即是两个瞎汉。又曰。我若立。汝须坐。我若坐。汝须立。坐即共汝坐。立即共汝立。虽然如是。到这里。著眼始得。若也定动中间。即千里万里。何故如此。如隔窗见马骑相似。既然如此。直须子细。不得掠虚好。他时后日。赚著汝。有事近前。无事珍重。因举。临济曰。今日更不用如何若何。便须单刀直入。还有出来。对众證据者么。时有僧出。礼拜起便喝。临济亦喝。僧又喝。临济亦喝。僧礼拜。临济曰。须是这僧即得。若是别人。三十棒。一棒校不得。为这僧会宾主句。他一喝不作一喝用。且道前一喝是。后一喝是。那个是宾。那个是主。所以老僧寻常向汝道。这里一喝不作一喝用。有时以喝作问行。有时作探竿影草。有时作踞地师子。有时作金刚王宝剑。若作问行来时。须急著眼始得。若作探竿影草时。你诸人合作么生。若作踞地师子时。野干须屎尿出始得。若作金刚王宝剑用时。天王也须脑裂。只与么横喝竖喝。总唤作好道理商量。却既知如此。也须亲近上流。博问先知。自己亲證始得。莫与么掠虚。过却平生。他时后日。因果历然。僧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曰阇梨在老僧会。多少时。对曰已经冬夏。曰莫错举似人。乃曰。若论此事。寔不挂一元字脚。便下座。尝作纲宗偈曰。咄哉拙郎君(汾阳注曰。素洁条然)。巧妙无人识(运机非面目)。打破凤林关(荡尽玲珑性)。著靴水上立(尘泥自异)。咄哉巧女儿(汾阳曰。妙智埋圆融)。撺梭不解织(无间功不立)。看他斗鸡人(旁观审腾距。争功不自伤)。水牛也不识(全力能负。不露头角)。念道被天下。移宝安山广教院。众不过四十辈。老于宝应。淳化三年十二月初四日。留僧过岁。作偈曰。吾今年迈六十七。老病相依且过日。今年记取明年事。明年记著今年日。至明年十二月初四日。升座辞众曰。诸子谩波波。过却几恒河。观音指弥勒。文殊不奈何。良久曰。白银世界金色身。情与无情共一真。明暗尽时都不照。日轮午后示全身。午后泊然而化。阇维得五色舍利。塔于首山。嫡嗣昭禅师。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首山省念禅师。莱州狄□子。幼弃家。得度于南禅寺。为人简重有精识。尝诵法华经。众目为念法华。晚于风穴会中。充知客。随众作止。无所参扣。然终疑教外有别传之妙不言也。风穴。每念大仰谶临济法道有遇风则止之语。惧身当之。注意于念。一日升座曰。世尊以青莲华目。顾迦叶。正当是时。且道个甚么。若言不说而说。又成埋没先圣。语未卒。念便下去。侍者进曰。念法华。无言而去。何也。穴曰。渠会也。明日念与真园头。同上问讯。穴问真曰。如何是世尊不说说。对曰。鹁鸠树头鸣。穴曰。汝作许多痴福何用。因问师。师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穴谓真曰。看渠下语。穴一日又升座。顾视大众。师便下去。穴即归方丈。自是声名重诸方。一日白兆楚和上。至汝州宣化。穴令师往传语。才相见。提起坐具便问。展即是不展即是。兆曰。自家看取。师便喝。兆曰。我曾亲近知识来。未尝辄敢如此造次。师曰。草贼大败。兆曰。来日若见风穴。待一一举似。师曰。一任一任。不得忘却。师乃先还。举似穴。穴曰。今日又被汝收下一员草贼也。师曰。好手不张名。兆次日见穴。举前话。穴曰。非但昨日。今日和赃捉败。师后开法首山。为第一世。登其门者。皆丛林精练衲子。然天下称法席之冠。必指首山。尝谓众曰。佛法无多子。只是汝辈自信不及。若能自信。千圣出头来。无奈汝何。何故如此。为向汝面前。无开口处。祇为汝自信不及。向外驰求。所以到这里。假如便是释迦佛。也与汝三十棒。然虽如是。初机后学。凭个什么道理。且问汝辈还得与么也未。良久曰。若得与么。方名无事。僧问。临济喝。德山棒。未审明什么边事。师曰。汝试道看。僧便喝。师曰瞎。僧又喝。师曰。这瞎汉。只管乱喝作么。僧礼拜。师打之。因曰。诸上座。不得胡喝乱喝。寻常向汝道。宾则始终宾。主则始终主。宾无二宾。主无二主。若有二宾二主。即是两个瞎汉。所以我若立汝须坐。我若坐汝须立。坐则共汝坐。立则共汝立。虽然如是。也须著眼始得。师道被天下。移宝安山广教院。众不过四十辈。老于宝应。淳化三年十二月四日。留僧过岁。作偈曰。吾今年迈六十七。老病相依且过日。今年记取来年事。来年记著今朝日。至明年是月是日。升座辞众曰。白银世界金色身。情与无情共一真。明暗尽时都不照。日轮午后示全身。言讫安坐。日将昳而逝。茶毗得五色舍利。塔于首山。 系曰。当大仰为谶时。沩山固问之。仰良久曰。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即有越俎代庖之意。故首山即大仰后身无疑也。伸脚在缩脚里。又何怪沩仰之后寥寥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7—988 【介绍】: 宋僧。高丽国人,字惟远。俗姓尹。后晋时来中国,初学《华严经》,后至天台,谒螺溪羲寂,受一心三观之教。学成,将欲回国,四明郡守钱惟治等固留之,遂不归。宋初,主宝云寺,敷扬教观,几二十年,受业者不可胜纪。后世尊为天台宗十六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吉州太和人。初住曹山。嗣法眼文益。南唐国主请住金陵报恩院,赐号慧济禅师。开堂授众。李煜时卒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