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10,分334页显示  上一页  102  103  104  105  106  108  109  110  111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僧玲幽
僧清闲
释罗僧
释亡名(中梁山、上座 )
僧利踪( 世称 神力子湖和尚 )
僧常达(文举 顾 )
僧文鉴
僧义叶
僧元础
僧元孚
释法普( 宝智大师 )
释全植( 芮 )
僧善会( 世称 夹山和尚 传明大师 )
僧允文( 执经 )
僧宗亮( 别称 月僧 )
僧玲幽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玲幽。开成中清河沙门。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诗僧。文宗开成间洛阳奉国寺僧神照之上首弟子。事迹见《白氏长庆集》卷七一《照公塔铭》。《全唐诗逸》收诗2句,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下。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罗僧者。蜀圣寺。中得果位人也。尝寝疾于五台山。同会僧人俱不测也。而瞻视之曾无怠慢。将及九旬而病愈。临诀之际曰。深感所苦而烦看视。今遂平复由师之力。我住在剑外九陇郡之茶笼山尔。异日游方无忘相访也。暮岁而至蜀。历访群峰遍讯老樵辈。且曰。未尝闻兹山名。乃叹曰。噫病禅之妄也。将回遇山童曰。某是彼岩之聚沙者。即前导而去。俄睹殿塔俨空房廊环肃。果值昔之卧病者。迎门叙故。日将暮矣。而谓之曰。兹寺非得漏尽通不能至此。尔以我宿缘一谐遘止。言寄宵乎。斯为未可尔。其克勤修證至此胡难。乃命旧童送师归去。其僧回望但见岩壁峭峻杉桧莽苍而已。则开成中也。时悟达国师知玄著传之次。得僧可思尤闲地理。命为玄作他日安茔兆之地。得景丹前峰。其山若雉堞状。虽高低起伏而中砥平。俄有里人耆老曰。古相传云。茶笼山矣。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亡名者。不知何许人也。居褒城西数十里。号中梁山。数峰回负翠碧凝空。处于厥中。行终诡异言语不常。恒见者弗惊。乍亲者可怪。平常酷嗜酒而食肉。粗重公行。又纲任众事且多折中。僧亦畏焉。号为上座。时群缁。伍一皆仿习。唯此无惧。上座察知而兴叹曰。未住净心地何敢逆行。逆行非诸人境界。且世云。金以火试。待吾一日一时试过。开成中忽作大饼招集徒众曰。与汝曹游尸陀林去。盖城外山野多坟冢。人所弃尸于此。故云也。上座踞地舒饼。裹腐烂死尸向口便啖。俊快之状颇嘉。同游诸僧皆掩鼻唾地而走。上座大叫曰。汝等能喂此肉。方可喂他肉也已。自此缁徒警悟化成精苦焉。远近归信。时右仆射柳仲郢任梁府。亲往礼重。终时云年可八九十。真影存于山寺。至今梁益三辅间止呼为兴元上座云。奇踪异迹不少。未极详焉。 系曰。上座始则尔之教矣。后则民胥效矣。曾不知果證之人。逆化于物终作佛事。用警未萌。故若归其实。乃对法论中诸大威德菩萨示现食力住故也。如有妄云得果此例而行。则如何野干鸣拟学师子吼者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0—880 【介绍】: 唐僧。澶州人,俗姓周。出家于幽州开元寺,后嗣南泉普愿。初住衢州马蹄山。文宗开成二年,迁衢州贵溪子湖岩,世称神力子湖和尚。有语录一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0—880 俗姓周,澶州(今河南内黄)人。出家于幽州开元寺。后嗣南泉普愿。初住衢州马蹄山。文宗开成二年(837)迁衢州贵溪山子湖(一作紫湖)岩,世称神力子湖和尚。《祖堂集》卷一八、《景德传灯录》卷一〇有传,《古尊宿语录》卷一二收其语录。三书存其诗偈5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1—874 【介绍】: 唐僧。海隅人,俗姓顾,字文举。游学江淮诸胜寺,专讲《南山律钞》,又通《阴符》、《老子》、《庄子》等百家之书。宣宗时居吴郡破山寺。工诗,长于元和体。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1—874 字文举,俗姓顾,海隅人。诗僧。初出家于何阳大福山,后游学江淮诸名刹。谙习佛典,兼通老庄百家之言。武宗灭佛时,退隐山间。宣宗大中间住持苏州破山寺。《宋高僧传》卷一六有传。曾以五言诗效元和体作《青山履道歌》,已逸。今存诗集1卷,收《破山山居八咏》。《全唐诗》收入时,题作《山居八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字文举。姓顾氏。世居海隅。蚤岁自河阳大福山。游学江淮诸刹。纳戒之馀。专讲南山律钞。兼治涅槃圆音法华止观。涉猎阴符老庄之书。模勒二王之笔迹。后参禅指。颇臻其妙。会武宗惑邪说。废大教。叹曰。我生不辰。有如此者。由是山栖野处。以适其变。宣宗时。佛法荐兴。伽蓝兰若。往往脩举。视乡里尤甚焉。则达畴昔之化然也。太守韦曙加敬慕。咸通十二年。合郡四众。请绍教戒。而达则啸傲坰牧。不入城府。动经数载。虽贵士单事诣门。莫得而见。工诗章。喜唱和。用元和体。著青山履道歌。十五年九月十六日。方卧疾。因绝食七日而逝。寿七十四。腊五十一。门人会清等。奉柩殡于寺东南三百步。既三年。就坟建塔焉。颍川陈言撰铭。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常达。字文举。俗姓顾。海隅人也。发迹何阳大福山。游学江淮诸胜寺。达允迪中和克完戒法。专讲南山律钞。后求涅槃圆音法华止观。复通阴符老庄百家之书。其馀分时之学尽二王之笔迹。后随方参禅诣于宗极。俄属武宗灭法。叹曰。我生不辰不自我后。由是寝默山栖。委裘遁世而无闷焉。宣宗重建法幢荐兴精舍。合境民人皆达之化导。故太守韦曙特加崇重。身不衣缯纩。室唯蒙薜萝。四众知归诸方慕化。其洁白鹤鹭如也。咸通十二年合郭。僧民请绍四众教诲。或游遨坰牧。或啸傲海壖。不出林麓动经数载。虽贵士单车诣门。莫得而见于七五言诗追用元和之体。著青山履道歌。播人唇吻。忽于自恣明辰鸠众于长廊。合掌遂申长别。辞甚刚正。因卧疾不起。绝食七日而逝。实咸通十五年九月十六日也。春秋七十四。僧腊五十一门人会清传郎奉灵柩殡于寺之东南三百步。后年即坟起塔。颖川陈言撰塔铭。邑大夫汝南周思辑为檀信。乾符四年立碑焉。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武宗会昌间苏州僧。会昌二年(842)建经幢于吴县洞庭包山。事迹见《金石萃编》卷六七。《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义叶。会昌中沙门。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会昌、大中间诗僧。段成式曾向友人诵其佳句。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七。《全唐诗》存断句4。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禅宗僧人。早年曾游天台山,又历游五岳。文宗时住宣州开元寺,许浑有诗相赠。宣宗大中间住长安左街保寿寺,以文章应制,为内供奉。作诗忆天台昔游,台州司马王谟作诗和之。又与陈陶为诗友。事迹散见《丁卯集》、《陈嵩伯诗集》、《宝刻类编》卷八、《古刻丛抄》等。《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全唐诗补逸
元孚,宣城开元寺僧,或曰楚中僧,与许浑同时。补诗一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庐江潘氏子。史不载出家落发之始。元和中。游蕲之黄国。爱其峰峦奇秀。石坛平坦。乃挂锡焉。久之附树蓬茨以容身。忽有人。援藤萝披草莱以至。见普迟回不忍去。普惊问曰。何知而至。曰某于山麓。仰见山巅。紫气盘礴。意必有异人。故至此尔。近远闻之。日益趋附。不数年。其徒殆千数。普屡辞曰。老僧独居。无可利益。君等亦无所匮乏。何相求之酷也。弟子广严卒构钜刹。得其法者。莫知其数。将终集众告曰。吾其去矣。尔曹善住珍重。肉身不坏。因涂缋之。存至今。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法普。姓潘氏。庐江人也。貌古情宽拥败纳观方元和中。因见黄岗山色奇秀其峰巉崒其林郁密中有石坛平坦而高峙。乃放囊挂锡于中班荆。久之寻附树架蓬茨。仅容身而已。未几有人自小径而至见普惊怪。问云。何缘至此。曰某本行山麓。见巅顶腾涨紫气盘纡可爱意此山有尤物。故来耳。谛视普迟回而去。山下行者闻而寻焉。禅学之徒不数年遽盈百数。普却之曰。老僧独居无物利人。君等亦无所乏。由是星居之庵多矣。弟子广严等构成大院。禅客翕如传其法者无算。一日集众辞云。吾其终矣。汝曹善住珍惜。加趺坐胡床而卒。其身不坏散。后以香泥涂缋之。至乾符中重立碑颂云。次洛京华严寺释休静。不知何许人也。属洞山禅道风行。静往造之。抉擿所疑若雷复于本位焉。北返于洛邑开演。因赴内斋。诸名公皆执经讽读。唯静并其徒俱默坐。帝宣问。胡不转经。詶答响应。仍皆属对悦可帝情。寻回平阳示灭。收舍利四处树浮图。敕谥宝智大师。塔号无为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芮。光州人。幼依州之荣光禅寺沙门大智诵习。而卒获薙染。受具后。即游洛阳禅会。洞彻心法。然后结茆于淮之都梁山。以聚徒阐化。既而太守卫文卿迎于治之长寿寺。以便瞻礼。文卿问。将来佛法。隆替若何。植曰。真实之物。振古振今。未尝败坏。有为之法。四相迁流。因当堙厄。君侯翘足可见。此盖预言武宗之毁教也。顷之终。年九十三。门人建塔立碑。会昌四年。甲子九月七日乃克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5—881 【介绍】: 唐僧。襄州襄阳人,俗姓廖。九岁于潭州出家。后至江陵习经论。嗣华亭德诚。懿宗咸通十一年,卜居澧州夹山,世称夹山和尚。从学者甚众。卒谥传明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5—881 俗姓廖,襄阳(今湖北襄樊)人。9岁于潭州出家。后至江陵习经论。嗣华亭德诚。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卜居澧州夹山,世称夹山和尚。从学者甚众。卒谥传明大师。《祖堂集》卷七、《景德传灯录》卷一五有传,并录其诗偈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5—882 【介绍】: 唐僧。苏州嘉兴人,俗姓朱,字执经。幼通《维摩》、《法华》二经。十六岁剃度。年二十三,投嵩山师远和尚,获无作法。专攻相部律宗及《中观论》。文宗大和五年南归,寻往杭州天竺寺习讲《大涅槃经》。开成元年,止越州嘉祥寺,敷讲经律。武宗会昌三年,移静林寺,专讲《涅槃》。寻被迫返俗。宣宗时复住开元寺,专讲律乘。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字执经。秀州嘉禾朱氏子。始九岁。父病且死。呼而嘱之曰。我瞑目后。汝即出家。无滞俗为也。师授维摩法华二经。阅再稔。皆通习其句读义理。或戏问所营何事。率尔而对曰。坐莲华台。作师子吼。岂非吾辈所当营者。志学之岁。乃为薙落。及登嵩山。依远和尚受具。时年已二十三矣。于是攻治律部。兼究中观论指。寒暑四更。而性宗相学。俱造根极。大和五年。归乡里。俄闻钱唐天竺寺讲涅槃经。又往听焉。开成初。东游台峤。偶止越之嘉祥寺。四众请敷经律。每加策励。或有感泣者。会昌三年。迁居静林寺。专以涅槃宣导。会沙汰诏行。因昼衣缝掖。夜服伽梨。以待时变。大中复法。获隶名开元寺。七年为寺之耆德。阐明律要。乾符三年。始览藏典。中和二年六月二十九日。疾作而逝。寿七十有八。腊五十五。其年七月十二日。葬之石奇山。不封不树。遵遗命也。文威仪严整。凡升座秉麈。其徒凛有惧色。则足以窥知其所守矣。尤好辞章。无恙日。效白太傅。自著方坟铭。藏之箧笥。门人怀益。后见而悲之。乃建小塔。以勒其铭。而置其旁。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允文。字执经。姓朱氏。今秀州嘉禾人也。权舆九岁厥父云亡。然理命舍文奉佛。师授维摩法华二经。敏速之性再稔皆通。高达之士谓之重理耳。或戏问文曰。尔出家之后拟营何事业乎。率然对曰。当陟莲华台而作师子吼。或诃诮之曰。耆宿前敢尔。或曰。志欲得大此子将来未易测也。至十六岁削顶周罗披安陀会相。次裹足西上投嵩山临坛大德远和尚边获无作法。时年二十三矣。是夏即就中京攻相部律宗并中观论。补衣分卫寒燠四周。既扣义门必入师室。玄枢律范尤见精微。大和五年为思定省忽叹归欤。既返故乡淹时寝疾。未遑讲唱。后闻钱塘天竺寺讲大涅槃经蔚为胜集。文往学焉。星岁未周锋芒且露。开成元年因游台峤。止息越之嘉祥寺。众藉清芬甄。命敷其经律。文戢约听徒颇为严毅。常训之曰。夫苾刍行非家法具足别解脱律仪众同分是其自性。于其形色精进故。怖畏故。防守故。如是方疾得道果矣。不然则弟子既堕师道徒施。闻其警策有涕泗交横悛心革行思过半矣。会昌三年移居静林寺。专以涅槃宣导。属乎武宗澄汰。例被搜扬。昼披缝掖之衣。夜著缦条之服。罔亏僧行。唯逭俗讥。大中伊始。复振空门。重整法仪。乃隶名开元寺三十人数。七年寺之耆旧命讲律乘。乾符三年丙申秋。罢讲览藏经。以中和二年壬寅六月二十九日微疾作而长逝。享龄七十有八。法腊五十五。其年七月十二日葬于石奇山之阳。遗言不许封树也。初文讲演升座学徒畏惮。暗呜之际人皆披靡。乃戒威德之若是。于嘉祥静林今大善三寺。讲相疏二十七座。大经二十五座。其为人也貌古而脩长。锐顶而皯黑。执持密致振鹭在庭。未足方其洁也。然亦猎涉儒墨慕白傅自作志。预著方坟铭藏于箧笥。门人怀益因寻阅文籍。见而悲咽。遂从先师之志建小塔焉。后门人怀肃思寂。命名德虚受增加后序。赞宁登会稽曾礼文真相。见法孙可翔苦节进修叶杜多之行。故熟其事迹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奉化人。俗姓冯。又称月僧。文宗开成中出家。宣宗大中时再造明州国宁寺,以律僧预住持。晚年专事禅寂,不出寺门,常与沙门迭为文会,结林下之交。有《岳林寺碑》及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冯,奉化(今属浙江)人。家傍月山而居,世称月僧。文宗开成间出家,熟于毗尼律戒。武宗灭佛时,隐居奉化山间。宣宗大中时,住持明州国宁寺。晚年专事禅寂,不出寺门。诗人方干曾赠其诗。卒年80岁。《宋高僧传》卷二七有传。有诗集,收诗300余首,已佚。《四明它山水利备览》、《明州阿育王寺志》收录宗亮诗4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冯氏。明州奉化人。开成中薙落。隶州之国宁寺。登戒。学毗尼。无遗行。会昌之难。遁居乡里之岩谷间。大中再造国宁。徵选名德二十八人。而亮与焉。建州太守李频。为寺碑。有曰。律僧宗亮。禅僧全祐。是也。晚年益谢世事。不出户者。动经节序。其往来若方于赠诗曰。秋水一泓常见底。涧松千尺不生枝。空门学佛知多少。净剃心尘秖有师。竟卒。春秋八十。 亮平生与贯霜择梧不吟数十人。皆秉清节。结林下交。撰岳林寺碑。集诗三百许首。并赞颂。行世。然锐心福敬二田。且为江东罗隐。安乐孙合。所钦慕旨重。及合著四明才名志。尤序其名于诸儒骏士之间。其为文士先达所加仰。如此。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宗亮。姓冯氏。奉化人也。家傍月山而居。后称月僧焉。亮开成中剃落纳法。方事毗尼循于四仪。且无遗行。而云我生不辰。属会昌之难便隐家山深岩洞穴。大中再造国宁寺。徵选清高者隶名。亮预住持。建州太守李频为寺碑云。于清心行不污者得二十八人以补其员。广住持也。律僧宗亮禅僧全祐而已。国宁经藏载加缮写。躬求正本选纸墨鸠聚嚫施。建造三门藏院诸功德廊宇。皆亮之力焉。晚年专事禅寂不出寺门。处士方干赠诗云。秋水一泓常见底。涧松千尺不生枝。空门学佛知多少。剃尽心华只有师。终于本寺。春秋八十。亮恒与沙门贯霜栖悟不吟数十人。皆秉执清奇好迭为文会。结林下之交。撰岳林寺碑。诗集三百许首赞颂。并行于代。而于福敬二田锐心弥厚焉。亮为江东生罗隐追慕。乐安孙合最加肯重。著四明郡才名志。序诸儒骏士外。独云释宗亮。多为文士先达仿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