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入寂
犹圆寂。旧称佛教僧尼之死。 宋 苏轼 《请净慈法涌禅师入都疏》:“京师禪学之盛,发於 本 秀 二公。 本 既还山, 秀 復入寂。”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十章:“ 三藏 寝疾,有遗文 严正勖 示因果,以之付弟子 智休 。正月十一日午时入寂。”
《國語辭典》:斋饭(齋飯)  拼音:zhāi fàn
僧人化缘而得的饭。
《漢語大詞典》:饭钟(飯鍾)
寺庙中召唤僧尼进餐的钟声。 唐 元稹 《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因投五十韵》:“冷饮空腹杯,因成日高醉。酒醒闻饭钟,随僧受遗施。”
《國語辭典》:僧官  拼音:sēng guān
掌管僧人、寺庙的官吏。《儒林外史》第四回:「屠户拿著银子,一直走到集上庵里滕和尚家。恰好大寺里僧官慧敏也在那里坐著。」
《漢語大詞典》:冠笄
固定冠的簪子。宋史·礼志十八:“冠笄、冠朵、九翬四凤冠,各置于槃,蒙以帕。”
(1).指古代男女成年时分别举行的冠礼、笄礼。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郑玄 注:“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
(2).指成年男女。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八:“ 戴名世 大逆,法至寸磔,族皆弃市,未及冠笄者,发边。”
(3).梳头戴帽,指僧尼还俗。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卷五:“ 后主 曰:‘僧尼犯淫,使其冠笄。’乃是遂其所欲,姑令礼佛自懺。”
《國語辭典》:护身符(護身符)  拼音:hù shēn fú
1.道士或巫师所画的似字非字的图形,或念过咒的物品,据说佩带在身上,可以避邪消灾、保护生命。也称为「护符」。
2.比喻保护自己,使自己避免困难或被惩罚的人或物。《红楼梦》第七九回:「日日忙乱著,薛蟠娶过亲,自为得了护身符,自己身上分去责任,到底比这样安宁些。」《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我同了玉格带上戴勤随缘儿,再带上十三妹那张弹弓,岂不是绝好的一道护身符么?」也称为「护符」。
《國語辭典》:缁服(緇服)  拼音:zī fú
黑色衣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话说洪武年间浙江盐官会骸山中有一个老者,缁服苍颜,幅巾绳履,是个道人打扮。」
分類:僧尼
《漢語大詞典》:僧籍
指登录僧尼的册籍。 唐 刘禹锡 《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诗:“西游 长安 隶僧籍,本寺门前 曲江 碧。”
《国语辞典》:坏色衣(坏色衣)  拼音:huài sè yī
袈裟。僧尼避用红、黄、青、白、黑五种正色,因此僧衣以其他杂色染成,故称为「坏色衣」。
《國語辭典》:晚课(晚課)  拼音:wǎn kè
佛寺于下午三时到五时,全寺住众上大殿礼拜,唱诵经赞咒语的修行。
《漢語大詞典》:顺寂(順寂)
顺化圆寂。佛教称僧尼死亡。 晋 □□ 《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师以世情难割,乃制七日展哀,至期始顺寂,即 义熙 十二年八月六日也。”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禪师自识终期,欣瞻瑞应,以 建武 四年于此寺顺寂。”
《國語辭典》:归俗(歸俗)  拼音:guī sú
先前出家后再还俗。《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仍令诸州每岁造僧帐,有死亡、归俗,皆随时开落。」
《漢語大詞典》:进具(進具)
佛教语。谓僧尼受具足戒。五灯会元·六祖大鉴禅师旁出法嗣·圭峰宗密禅师:“ 唐 元和 二年将赴贡举,偶造 圆和尚 法席,欣然契会,遂求披剃,当年进具。”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附录《华严宗》:“他还没有进具,就得了允许登座讲经。”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二十章:“ 净影寺 释慧远 者……出家年满进具。”
《漢語大詞典》:髡缁(髡緇)
亦作“髠緇”。 指僧尼。僧人穿黑衣,故称。 明 徐渭 《〈逃禅集〉序》:“今之詆佛者,动以吾佛律之,甚至於不究其宗祖之要眇,而责诸其髠緇之末流。”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六·建文君:“﹝ 明太祖 ﹞且见 建文 头颅颇偏,匣髠緇之具,戒曰:‘必婴大难,乃发。’” 清 陈大章 《王文成纪功碑》诗:“深谋豁达格神鬼,苦心退託随髠緇。”
《國語辭典》:戒牒  拼音:jiè dié
僧尼受大戒的凭證,上载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等。源于唐代。也称为「度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