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旃延说法没尽偈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之略名。是亦佛灭后迦旃延说佛法没尽之相者。
(经名)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之略名。是亦佛灭后迦旃延说佛法没尽之相者。
后出阿弥陀佛偈
【佛学大辞典】
(经名)后汉失译。有十四偈。赞往生净土之胜妙。贞元录曰:「后出阿弥陀偈经一卷(或无经字),一纸(后汉失译两译一失)。」日本未知此偈为何人所造,别云一切经中弥陀偈,令人取信。
(经名)后汉失译。有十四偈。赞往生净土之胜妙。贞元录曰:「后出阿弥陀偈经一卷(或无经字),一纸(后汉失译两译一失)。」日本未知此偈为何人所造,别云一切经中弥陀偈,令人取信。
枯木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传灯录曰:「大海山法禅师有偈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术语)传灯录曰:「大海山法禅师有偈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破地狱偈文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宗镜录九曰:「纂灵记云:京兆人,姓王失其名。原无戒行,曾未修善因,患病致死。为二人引至地狱,于地狱门前见一僧,云是地藏菩萨,乃使诵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夜摩天宫品,觉林菩萨之偈)。菩萨授经已,谓之曰:诵得此偈,能破地狱之苦。其人诵已,遂入见王。王问此人有何功德?答云:唯受得一四句偈。具说如上。王遂放逸,诵此偈时,当声至处,受苦之人,皆得解脱。」又谓无量寿经之「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文。汉朝玄通律师,破戒到阎魔厅。诵此文,阎魔礼拜。又法华经譬喻品之「如来已离,三界火宅。寂然闲居,安处林野。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又寿量品之「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为破地狱之文。又密咒圆因往生集有智炬如来心破地狱咒。陀罗尼也。
(术语)宗镜录九曰:「纂灵记云:京兆人,姓王失其名。原无戒行,曾未修善因,患病致死。为二人引至地狱,于地狱门前见一僧,云是地藏菩萨,乃使诵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夜摩天宫品,觉林菩萨之偈)。菩萨授经已,谓之曰:诵得此偈,能破地狱之苦。其人诵已,遂入见王。王问此人有何功德?答云:唯受得一四句偈。具说如上。王遂放逸,诵此偈时,当声至处,受苦之人,皆得解脱。」又谓无量寿经之「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文。汉朝玄通律师,破戒到阎魔厅。诵此文,阎魔礼拜。又法华经譬喻品之「如来已离,三界火宅。寂然闲居,安处林野。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又寿量品之「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为破地狱之文。又密咒圆因往生集有智炬如来心破地狱咒。陀罗尼也。
雪山偈
【佛学大辞典】
(杂名)诸行无常之四句偈也,雪山大士于雪山闻此偈,故有是名。辅行五曰:「兴皇以雪山偈消不生生,是诸行无常。」(参见:雪山大士)
(杂名)诸行无常之四句偈也,雪山大士于雪山闻此偈,故有是名。辅行五曰:「兴皇以雪山偈消不生生,是诸行无常。」(参见:雪山大士)
雪山大士
【佛学大辞典】
(本生)又曰雪山童子。释尊在过去世修菩萨道时,于雪山苦行,谓之雪山大士,或曰雪山童子。涅槃经十四曰:「善男子!过去之世,佛日未出。我于尔时作婆罗门,修菩萨行。(中略)我于尔时住于雪山。其山清净,流泉浴池,树林药木,充满其地。(中略)我于尔时独处其中,唯食诸果。食已,系心思惟坐禅,经无量岁。」止观二曰:「雪山大士绝形深涧,不涉人间,结草为庵,被鹿皮衣。」
(本生)又曰雪山童子。释尊在过去世修菩萨道时,于雪山苦行,谓之雪山大士,或曰雪山童子。涅槃经十四曰:「善男子!过去之世,佛日未出。我于尔时作婆罗门,修菩萨行。(中略)我于尔时住于雪山。其山清净,流泉浴池,树林药木,充满其地。(中略)我于尔时独处其中,唯食诸果。食已,系心思惟坐禅,经无量岁。」止观二曰:「雪山大士绝形深涧,不涉人间,结草为庵,被鹿皮衣。」
雪山大士半偈杀身
【佛学大辞典】
(本生)涅槃经十四曰:「我住雪山天帝释为试我变其身为罗刹,说过去佛所说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我于尔时闻半偈心生欢喜,四顾唯见罗刹。乃言:善哉大士若能说馀半偈,吾终身为汝弟子。罗刹云:我今实饥,不能说。我即告曰:但汝说之,我当以身奉大士。罗刹于是说后半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闻此偈已,于若石、若壁、若树、若道、书写此偈,即时升高树上投身于地,尔时罗刹复帝释形,接取吾身。依此功德超越十二劫。」
(本生)涅槃经十四曰:「我住雪山天帝释为试我变其身为罗刹,说过去佛所说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我于尔时闻半偈心生欢喜,四顾唯见罗刹。乃言:善哉大士若能说馀半偈,吾终身为汝弟子。罗刹云:我今实饥,不能说。我即告曰:但汝说之,我当以身奉大士。罗刹于是说后半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闻此偈已,于若石、若壁、若树、若道、书写此偈,即时升高树上投身于地,尔时罗刹复帝释形,接取吾身。依此功德超越十二劫。」
雪山半偈
【佛学大辞典】
(本生)雪山童子为半偈舍身也。(参见:雪山大士)
(本生)雪山童子为半偈舍身也。(参见:雪山大士)
雪山大士
【佛学大辞典】
(本生)又曰雪山童子。释尊在过去世修菩萨道时,于雪山苦行,谓之雪山大士,或曰雪山童子。涅槃经十四曰:「善男子!过去之世,佛日未出。我于尔时作婆罗门,修菩萨行。(中略)我于尔时住于雪山。其山清净,流泉浴池,树林药木,充满其地。(中略)我于尔时独处其中,唯食诸果。食已,系心思惟坐禅,经无量岁。」止观二曰:「雪山大士绝形深涧,不涉人间,结草为庵,被鹿皮衣。」
(本生)又曰雪山童子。释尊在过去世修菩萨道时,于雪山苦行,谓之雪山大士,或曰雪山童子。涅槃经十四曰:「善男子!过去之世,佛日未出。我于尔时作婆罗门,修菩萨行。(中略)我于尔时住于雪山。其山清净,流泉浴池,树林药木,充满其地。(中略)我于尔时独处其中,唯食诸果。食已,系心思惟坐禅,经无量岁。」止观二曰:「雪山大士绝形深涧,不涉人间,结草为庵,被鹿皮衣。」
通戒偈
【佛学大辞典】
(术语)通戒之四句偈也。(参见:通戒)
(术语)通戒之四句偈也。(参见:通戒)
通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略戒:「诸恶莫作,众(或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之偈颂也。是过去七佛所通说,又为通于一切大小乘之戒经,故谓之通戒。七佛各有通戒。(参见:七佛通戒)
【佛学常见辞汇】
1。又名略戒,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偈颂是,因它不但是过去七佛之所通说,而且也是通于一切大小乘的戒经。2。即三聚净戒。(参见:三聚净戒)
(术语)又云略戒:「诸恶莫作,众(或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之偈颂也。是过去七佛所通说,又为通于一切大小乘之戒经,故谓之通戒。七佛各有通戒。(参见:七佛通戒)
【佛学常见辞汇】
1。又名略戒,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偈颂是,因它不但是过去七佛之所通说,而且也是通于一切大小乘的戒经。2。即三聚净戒。(参见:三聚净戒)
通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论经之长行与偈颂但数文字至三十二字者谓之通偈。是数经之法也。百论疏上曰:「偈有二种:一者通偈,二者别偈。别偈者谓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皆以四句而成。目之为偈,谓别偈也。二者通偈,谓首卢偈。释道安云:盖是胡人数经法也。莫问长行与偈,但令三十二字满即便名偈,谓通偈也。」
(术语)不论经之长行与偈颂但数文字至三十二字者谓之通偈。是数经之法也。百论疏上曰:「偈有二种:一者通偈,二者别偈。别偈者谓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皆以四句而成。目之为偈,谓别偈也。二者通偈,谓首卢偈。释道安云:盖是胡人数经法也。莫问长行与偈,但令三十二字满即便名偈,谓通偈也。」
偈
【佛学大辞典】
(术语)Ga%tha%,译曰颂。定字数结四句者。不问三言四言乃至多言,要必四句。颂者,美歌。伽陀者,联美辞而歌颂之者,故译曰颂。(参见:伽陀)。又偈训为竭,竭也。摄尽其义之意。天台仁王经疏中曰:「偈者,竭也。摄义尽,故名为偈。」
【佛学常见辞汇】
偈他的简称,华译为颂,即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通常以四句为一偈。
【俗语佛源】
「偈」,梵语Gatha(偈陀或伽他)的省音译,意译为讽颂、重颂,或音义并译为偈颂,通常由固定的字数和音节组成。佛经在用散文(长行)叙述以后,往往又用韵文(偈)概括地复述一遍,以加强读者的印象。「偈」这种体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曾起到有利的影响,形成了一种韵白交替而为人们喜爱的说唱文学。后来有些僧人、文士也喜欢作偈。这种偈实际上是一种简短活泼、寓意深刻的诗歌。《涅槃经·圣行品》上说,释迦牟尼过去世在雪山修道时,曾为了听到「半偈」而舍身。这「半偈」是「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陀说法「善巧」,有时能以一句演无量法。半偈虽短,但概括了佛教的全部旨趣。南朝陈·徐陵《傅大士碑》:「割身奉鬼,闻半偈于《涅槃》。」即指为半偈舍身之事。(李明权)
(术语)Ga%tha%,译曰颂。定字数结四句者。不问三言四言乃至多言,要必四句。颂者,美歌。伽陀者,联美辞而歌颂之者,故译曰颂。(参见:伽陀)。又偈训为竭,竭也。摄尽其义之意。天台仁王经疏中曰:「偈者,竭也。摄义尽,故名为偈。」
【佛学常见辞汇】
偈他的简称,华译为颂,即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通常以四句为一偈。
【俗语佛源】
「偈」,梵语Gatha(偈陀或伽他)的省音译,意译为讽颂、重颂,或音义并译为偈颂,通常由固定的字数和音节组成。佛经在用散文(长行)叙述以后,往往又用韵文(偈)概括地复述一遍,以加强读者的印象。「偈」这种体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曾起到有利的影响,形成了一种韵白交替而为人们喜爱的说唱文学。后来有些僧人、文士也喜欢作偈。这种偈实际上是一种简短活泼、寓意深刻的诗歌。《涅槃经·圣行品》上说,释迦牟尼过去世在雪山修道时,曾为了听到「半偈」而舍身。这「半偈」是「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陀说法「善巧」,有时能以一句演无量法。半偈虽短,但概括了佛教的全部旨趣。南朝陈·徐陵《傅大士碑》:「割身奉鬼,闻半偈于《涅槃》。」即指为半偈舍身之事。(李明权)
伽陀
【佛学大辞典】
(饮食)Agada,阿伽陀之略,药名。六十华严经十曰:「譬如伽陀药,消灭一切毒。」探玄记六曰:「伽陀此云良药。」(参见:何伽陀)。【又】(术语)Ga%tha%,又作伽他。译曰句颂、孤起颂、不重颂。凡伽陀有二种:一通,不论颂文与散文(长行),凡经文之文字数至三十二字者,谓之为首卢伽陀S/loka。二别,必以四句而文义具备者,不问三言乃至八言等必要四句,是谓之结句伽陀。伽陀有此通别二种,因而通之伽陀,单译为句,别之伽陀,译为颂。次,结句伽陀之中又有二种:一单独结句以演法义,又赞叹佛德者,于十二部经中称之为伽陀,译为孤起颂,或不重颂。二前说之散文经义重结于伽陀者,于十二部经中称之为祇夜Geya,谓为应颂,或重颂。故伽陀之言,有二重之通别。嘉祥法华义疏三曰:「偈有二种:一首卢偈,凡三十二字。盖是外国数经之法,数经之法者,莫问长行与偈,但具三十二字,便名一首卢偈也。」净土论注曰:「偈是句数义。」(此首卢伽陀之释)。法华玄赞二曰:「梵云伽陀,此翻为颂,颂者美也、歌也,颂中文句极美丽故,歌颂之故,讹略云偈。」西域记三曰:「旧曰偈,梵文略也。或曰偈陀,梵音讹也。今从正音,宜云伽陀。伽陀唐言颂,颂三十二言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伽陀此方当颂,或言摄,言诸圣人所作,不问重颂字之多少。四句为颂者,皆名伽陀。案西国数经之法,皆以三十二字,为一伽陀,或言伽他,讹也。旧言偈者,亦伽陀之讹也。」(已上结句伽陀之总释)。大乘义章一曰:「伽陀此翻名为不重颂偈,直以偈言显示诸法,故名伽陀。」玄义一下曰:「孤起偈,说世界阴入等事,是名伽陀。」同六上曰:「伽陀者,一切四言五言七九等偈,不重颂者,皆名伽陀也。」法华玄论六之一曰:「伽陀此云不重颂,亦略云偈耳,四句为颂,如此间诗颂也。」(已上结句伽陀之别释)。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或名不颂颂,谓不颂长行也;或名直颂,谓直以偈说法也。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谓不颂长行之文,但直说偈句,如金光明经中空品等是也。亦名孤起。如楞严经中,阿难赞佛偈云:妙湛总持不动尊。等是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谓不颂长行之文,直说偈句。如金光明经中空品等是也。亦名孤起,如楞严经中阿难赞佛偈云:妙湛总持不动尊等是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谓不颂长行,直说偈句。如金光明经中空品等是也。
(饮食)Agada,阿伽陀之略,药名。六十华严经十曰:「譬如伽陀药,消灭一切毒。」探玄记六曰:「伽陀此云良药。」(参见:何伽陀)。【又】(术语)Ga%tha%,又作伽他。译曰句颂、孤起颂、不重颂。凡伽陀有二种:一通,不论颂文与散文(长行),凡经文之文字数至三十二字者,谓之为首卢伽陀S/loka。二别,必以四句而文义具备者,不问三言乃至八言等必要四句,是谓之结句伽陀。伽陀有此通别二种,因而通之伽陀,单译为句,别之伽陀,译为颂。次,结句伽陀之中又有二种:一单独结句以演法义,又赞叹佛德者,于十二部经中称之为伽陀,译为孤起颂,或不重颂。二前说之散文经义重结于伽陀者,于十二部经中称之为祇夜Geya,谓为应颂,或重颂。故伽陀之言,有二重之通别。嘉祥法华义疏三曰:「偈有二种:一首卢偈,凡三十二字。盖是外国数经之法,数经之法者,莫问长行与偈,但具三十二字,便名一首卢偈也。」净土论注曰:「偈是句数义。」(此首卢伽陀之释)。法华玄赞二曰:「梵云伽陀,此翻为颂,颂者美也、歌也,颂中文句极美丽故,歌颂之故,讹略云偈。」西域记三曰:「旧曰偈,梵文略也。或曰偈陀,梵音讹也。今从正音,宜云伽陀。伽陀唐言颂,颂三十二言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伽陀此方当颂,或言摄,言诸圣人所作,不问重颂字之多少。四句为颂者,皆名伽陀。案西国数经之法,皆以三十二字,为一伽陀,或言伽他,讹也。旧言偈者,亦伽陀之讹也。」(已上结句伽陀之总释)。大乘义章一曰:「伽陀此翻名为不重颂偈,直以偈言显示诸法,故名伽陀。」玄义一下曰:「孤起偈,说世界阴入等事,是名伽陀。」同六上曰:「伽陀者,一切四言五言七九等偈,不重颂者,皆名伽陀也。」法华玄论六之一曰:「伽陀此云不重颂,亦略云偈耳,四句为颂,如此间诗颂也。」(已上结句伽陀之别释)。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或名不颂颂,谓不颂长行也;或名直颂,谓直以偈说法也。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谓不颂长行之文,但直说偈句,如金光明经中空品等是也。亦名孤起。如楞严经中,阿难赞佛偈云:妙湛总持不动尊。等是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谓不颂长行之文,直说偈句。如金光明经中空品等是也。亦名孤起,如楞严经中阿难赞佛偈云:妙湛总持不动尊等是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谓不颂长行,直说偈句。如金光明经中空品等是也。
二种偈
【佛学大辞典】
(名数)偈有二种:一通偈,二别偈。别偈者,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皆以四句成之。通偈者即首卢偈也,不问长行与偈,但以三十二字名偈,是竺人数经之法也。见百论疏上。
(名数)偈有二种:一通偈,二别偈。别偈者,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皆以四句成之。通偈者即首卢偈也,不问长行与偈,但以三十二字名偈,是竺人数经之法也。见百论疏上。
五种偈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短句,二字乃至五字为一句,四句为一偈。二前句,六字或七字为一句,四句为一偈。三中句,八字为一句,四句为一偈。四后句,九字乃至二十六字为一句。五长句,二十六字以上为一句。
(名数)一短句,二字乃至五字为一句,四句为一偈。二前句,六字或七字为一句,四句为一偈。三中句,八字为一句,四句为一偈。四后句,九字乃至二十六字为一句。五长句,二十六字以上为一句。
偈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偈之文句。南山戒疏一上曰:「彼叶一偈三十二字,唯此方言多少无准,或三四字,或五六七,节以声言用为偈句。」
(术语)偈之文句。南山戒疏一上曰:「彼叶一偈三十二字,唯此方言多少无准,或三四字,或五六七,节以声言用为偈句。」
偈他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译曰颂。(参见:伽陀)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偈)
(术语)译曰颂。(参见:伽陀)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偈)
伽陀
【佛学大辞典】
(饮食)Agada,阿伽陀之略,药名。六十华严经十曰:「譬如伽陀药,消灭一切毒。」探玄记六曰:「伽陀此云良药。」(参见:何伽陀)。【又】(术语)Ga%tha%,又作伽他。译曰句颂、孤起颂、不重颂。凡伽陀有二种:一通,不论颂文与散文(长行),凡经文之文字数至三十二字者,谓之为首卢伽陀S/loka。二别,必以四句而文义具备者,不问三言乃至八言等必要四句,是谓之结句伽陀。伽陀有此通别二种,因而通之伽陀,单译为句,别之伽陀,译为颂。次,结句伽陀之中又有二种:一单独结句以演法义,又赞叹佛德者,于十二部经中称之为伽陀,译为孤起颂,或不重颂。二前说之散文经义重结于伽陀者,于十二部经中称之为祇夜Geya,谓为应颂,或重颂。故伽陀之言,有二重之通别。嘉祥法华义疏三曰:「偈有二种:一首卢偈,凡三十二字。盖是外国数经之法,数经之法者,莫问长行与偈,但具三十二字,便名一首卢偈也。」净土论注曰:「偈是句数义。」(此首卢伽陀之释)。法华玄赞二曰:「梵云伽陀,此翻为颂,颂者美也、歌也,颂中文句极美丽故,歌颂之故,讹略云偈。」西域记三曰:「旧曰偈,梵文略也。或曰偈陀,梵音讹也。今从正音,宜云伽陀。伽陀唐言颂,颂三十二言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伽陀此方当颂,或言摄,言诸圣人所作,不问重颂字之多少。四句为颂者,皆名伽陀。案西国数经之法,皆以三十二字,为一伽陀,或言伽他,讹也。旧言偈者,亦伽陀之讹也。」(已上结句伽陀之总释)。大乘义章一曰:「伽陀此翻名为不重颂偈,直以偈言显示诸法,故名伽陀。」玄义一下曰:「孤起偈,说世界阴入等事,是名伽陀。」同六上曰:「伽陀者,一切四言五言七九等偈,不重颂者,皆名伽陀也。」法华玄论六之一曰:「伽陀此云不重颂,亦略云偈耳,四句为颂,如此间诗颂也。」(已上结句伽陀之别释)。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或名不颂颂,谓不颂长行也;或名直颂,谓直以偈说法也。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谓不颂长行之文,但直说偈句,如金光明经中空品等是也。亦名孤起。如楞严经中,阿难赞佛偈云:妙湛总持不动尊。等是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谓不颂长行之文,直说偈句。如金光明经中空品等是也。亦名孤起,如楞严经中阿难赞佛偈云:妙湛总持不动尊等是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谓不颂长行,直说偈句。如金光明经中空品等是也。
(饮食)Agada,阿伽陀之略,药名。六十华严经十曰:「譬如伽陀药,消灭一切毒。」探玄记六曰:「伽陀此云良药。」(参见:何伽陀)。【又】(术语)Ga%tha%,又作伽他。译曰句颂、孤起颂、不重颂。凡伽陀有二种:一通,不论颂文与散文(长行),凡经文之文字数至三十二字者,谓之为首卢伽陀S/loka。二别,必以四句而文义具备者,不问三言乃至八言等必要四句,是谓之结句伽陀。伽陀有此通别二种,因而通之伽陀,单译为句,别之伽陀,译为颂。次,结句伽陀之中又有二种:一单独结句以演法义,又赞叹佛德者,于十二部经中称之为伽陀,译为孤起颂,或不重颂。二前说之散文经义重结于伽陀者,于十二部经中称之为祇夜Geya,谓为应颂,或重颂。故伽陀之言,有二重之通别。嘉祥法华义疏三曰:「偈有二种:一首卢偈,凡三十二字。盖是外国数经之法,数经之法者,莫问长行与偈,但具三十二字,便名一首卢偈也。」净土论注曰:「偈是句数义。」(此首卢伽陀之释)。法华玄赞二曰:「梵云伽陀,此翻为颂,颂者美也、歌也,颂中文句极美丽故,歌颂之故,讹略云偈。」西域记三曰:「旧曰偈,梵文略也。或曰偈陀,梵音讹也。今从正音,宜云伽陀。伽陀唐言颂,颂三十二言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伽陀此方当颂,或言摄,言诸圣人所作,不问重颂字之多少。四句为颂者,皆名伽陀。案西国数经之法,皆以三十二字,为一伽陀,或言伽他,讹也。旧言偈者,亦伽陀之讹也。」(已上结句伽陀之总释)。大乘义章一曰:「伽陀此翻名为不重颂偈,直以偈言显示诸法,故名伽陀。」玄义一下曰:「孤起偈,说世界阴入等事,是名伽陀。」同六上曰:「伽陀者,一切四言五言七九等偈,不重颂者,皆名伽陀也。」法华玄论六之一曰:「伽陀此云不重颂,亦略云偈耳,四句为颂,如此间诗颂也。」(已上结句伽陀之别释)。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或名不颂颂,谓不颂长行也;或名直颂,谓直以偈说法也。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谓不颂长行之文,但直说偈句,如金光明经中空品等是也。亦名孤起。如楞严经中,阿难赞佛偈云:妙湛总持不动尊。等是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谓不颂长行之文,直说偈句。如金光明经中空品等是也。亦名孤起,如楞严经中阿难赞佛偈云:妙湛总持不动尊等是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谓不颂长行,直说偈句。如金光明经中空品等是也。
偈
【佛学大辞典】
(术语)Ga%tha%,译曰颂。定字数结四句者。不问三言四言乃至多言,要必四句。颂者,美歌。伽陀者,联美辞而歌颂之者,故译曰颂。(参见:伽陀)。又偈训为竭,竭也。摄尽其义之意。天台仁王经疏中曰:「偈者,竭也。摄义尽,故名为偈。」
【佛学常见辞汇】
偈他的简称,华译为颂,即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通常以四句为一偈。
【俗语佛源】
「偈」,梵语Gatha(偈陀或伽他)的省音译,意译为讽颂、重颂,或音义并译为偈颂,通常由固定的字数和音节组成。佛经在用散文(长行)叙述以后,往往又用韵文(偈)概括地复述一遍,以加强读者的印象。「偈」这种体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曾起到有利的影响,形成了一种韵白交替而为人们喜爱的说唱文学。后来有些僧人、文士也喜欢作偈。这种偈实际上是一种简短活泼、寓意深刻的诗歌。《涅槃经·圣行品》上说,释迦牟尼过去世在雪山修道时,曾为了听到「半偈」而舍身。这「半偈」是「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陀说法「善巧」,有时能以一句演无量法。半偈虽短,但概括了佛教的全部旨趣。南朝陈·徐陵《傅大士碑》:「割身奉鬼,闻半偈于《涅槃》。」即指为半偈舍身之事。(李明权)
(术语)Ga%tha%,译曰颂。定字数结四句者。不问三言四言乃至多言,要必四句。颂者,美歌。伽陀者,联美辞而歌颂之者,故译曰颂。(参见:伽陀)。又偈训为竭,竭也。摄尽其义之意。天台仁王经疏中曰:「偈者,竭也。摄义尽,故名为偈。」
【佛学常见辞汇】
偈他的简称,华译为颂,即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通常以四句为一偈。
【俗语佛源】
「偈」,梵语Gatha(偈陀或伽他)的省音译,意译为讽颂、重颂,或音义并译为偈颂,通常由固定的字数和音节组成。佛经在用散文(长行)叙述以后,往往又用韵文(偈)概括地复述一遍,以加强读者的印象。「偈」这种体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曾起到有利的影响,形成了一种韵白交替而为人们喜爱的说唱文学。后来有些僧人、文士也喜欢作偈。这种偈实际上是一种简短活泼、寓意深刻的诗歌。《涅槃经·圣行品》上说,释迦牟尼过去世在雪山修道时,曾为了听到「半偈」而舍身。这「半偈」是「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陀说法「善巧」,有时能以一句演无量法。半偈虽短,但概括了佛教的全部旨趣。南朝陈·徐陵《傅大士碑》:「割身奉鬼,闻半偈于《涅槃》。」即指为半偈舍身之事。(李明权)
偈莂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家诗文之称。佛家作诗曰偈。作文曰莂。
(杂语)佛家诗文之称。佛家作诗曰偈。作文曰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