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浸使
持节
若使
倘有
忽若
比及
或若
诚令
遮么
竟使遇哨
《漢語大詞典》:浸使
假使。 鲁迅 《伪自由书·战略关系》:“首都《救国日报》上有句名言:‘浸使为战略关系,须暂时放弃 北平 ……应严厉责成 张学良 ,以武力制止反对运动。’”
分類:假使
《國語辭典》:持节(持節)  拼音:chí jié
1.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證,故称出使为「持节」。如:「持节守志」。唐。韩愈 送殷员外序:「丞相其选宗室四品一人,持节往赐君长,告之朕意。」
2.固守节操。
《國語辭典》:若使  拼音:ruò shǐ
倘使、假使。《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今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伤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分類:假使假如
《国语辞典》:倘有  拼音:tǎng yǒu
如果有、假使有。如:「我倘有违背誓言,愿遭天打雷劈。」《金瓶梅》第一七回:「倘有小人指戳,拔树寻根,你我身家不保。」
分类:假使
《漢語大詞典》:忽若
(1).恍若,好像。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於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於是逍遥暇豫,忽若忘归。”
(2).倘或,假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冥迹:“其子听之感慟,因自誓:忽若作人,当再为 顾 家子。”《敦煌变文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可中修善到诸天,居处生涯一切全……忽若共君生那里,寻常自在免忧煎。” 蒋礼鸿 通释:“这段文章,‘可中’和‘忽若’并用,都是‘倘或’的意思。”《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伏愿世尊慈悲,少借威光,忽若得见慈亲,生死不辜恩德。”
《國語辭典》:比及  拼音:bì jí
1.等到。《论语。先进》:「比及三年,可使有勇。」《薛仁贵征辽事略》:「比及二人到山,帝归凤凰城去了!」
2.与其。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比及你在花街里留意,且去你那功名上用心。」《水浒传》第一七回:「比及今日寻个死处,不如日后等他拿得著时,却再理会。」
3.如果、假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请夫人小姐拈香。比及夫人未来,先请张生拈香。」
4.既然。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比及你这等贫呵,把这小的与了人家可不好?」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比及姐夫想他每兄弟呵,可著他回去了罢!」
《漢語大詞典》:或若
假使,倘或。《敦煌变文集·前汉刘家太子传》:“汝缘年少,或若治国不得,有人夺其社稷者,汝但避投 南阳郡 。”《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 王陵 只是不知,或若 王陵 知了,星夜倍程入 楚 ,救其慈母。”
《漢語大詞典》:诚令(誠令)
假使,如果。资治通鉴·汉景帝前三年:“﹝ 袁盎 ﹞对曰:‘ 吴 铜盐之利则有之,安得豪杰而诱之!诚令 吴 得豪杰,亦且辅而为谊,不反矣。’”资治通鉴·汉顺帝阳嘉二年:“诚令隄防坏漏,心腹有疾,虽无水旱之灾,天下固可以忧矣。” 宋 王安石 《寄赠胡先生》诗:“先生不试乃能尔,诚令得志如何哉!”
分類:假使
《漢語大詞典》:遮么(遮麽)
假使,假如。《水浒传》第二四回:“解使三重门内女,遮么九级殿中仙。”
分類:假使假如
《漢語大詞典》:竟使遇哨
假使碰上哨兵。
分類:假使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