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前合后偃(前合后偃)  拼音:qián hé hòu yǎn
身体前后俯仰晃动,站立不稳的样子。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元。张寿卿《红梨花》第四折:「又道我是鬼魂儿在眼边,唬的他对面无言,有似风颠,惊急力前合后偃。」
《国语辞典》:武偃文修  拼音:wǔ yǎn wén xiū
文治已施行,武备已休止。形容天下升平无事。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五一出:「正此引奏,前日先生看定状元试卷,蒙圣旨武偃文修,今其时矣!」也作「文修武偃」。
《国语辞典》:偃兵息甲  拼音:yǎn bīng xí jiǎ
停战收兵。如:「好不容易才偃兵息甲,若又蓄意挑衅;一旦重燃战火,必定兵连祸结,民不聊生。」北魏。高允〈征士颂〉:「于是偃兵息甲,脩立文学。」
分类:停战征士
《国语辞典》:偃蹇困穷(偃蹇困穷)  拼音:yǎn jiǎn kùn qióng
艰难困顿。多指命运坎坷。如:「少时意气风发的他,步入中年后竟然偃蹇困穷,流落街头。」
《国语辞典》:偃鼠饮河(偃鼠饮河)  拼音:yǎn shǔ yǐn hé
鼹鼠只喝一些河水就够了。比喻所求不多。《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国语辞典》:卧鼓偃旗(卧鼓偃旗)  拼音:wò gǔ yǎn qí
放倒军旗,停敲战鼓。指军队肃静,不暴露行踪。《周书。卷一八。王思政传》:「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仪同刘丰生等,率步骑十万来攻颍川。城内卧鼓偃旗,若无人者。」也作「偃旗息鼓」。
《韵府拾遗 阮韵》:左偃
全唐诗左偃南唐人不仕居金陵能诗有钟山集一卷
《国语辞典》:鼻偃齿露(鼻偃齿露)  拼音:bí yǎn chǐ lù
鼻子扁塌,鼻孔上仰,牙齿暴露于外。形容人面貌十分丑陋。《三国演义》第六○回:「其人生得额钁头尖,鼻偃齿露。」
《国语辞典》:草偃风从(草偃风从)  拼音:cǎo yǎn fēng cóng
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参见「风行草偃」条。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上之化下,草偃风从。」
《国语辞典》:草偃风行(草偃风行)  拼音:cǎo yǎn fēng xíng
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参见「风行草偃」条。《陈书。卷五。宣帝纪》:「草偃风行,冀以变俗。」《官场现形记》第二○回:「所以到来任之后,事事以节俭为先。现在几个月下来,居然上行下效,草偃风行。」
《國語辭典》:风行草偃(風行草偃)  拼音:fēng xíng cǎo yǎn
语本《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三国志。卷五三。吴书。张纮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平定三郡,风行草偃,加以忠敬款诚,乃心王室。」唐。刘禹锡〈为淮南杜相公谢兵马使朱郑等官表〉:「遂使感激之士,希勇爵以捐驱,猖狂之徒,耹圣泽而悛性,风行草偃,其势必然。」也作「风行草靡」、「风行草从」、「草靡风行」、「草偃风行」、「草偃风从」。
《漢語大詞典》:化若偃草
谓教化推行如风吹草伏。形容教化之易推行。语本《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晋书·潘尼传》:“学犹蒔苗,化若偃草。博我以文,弘我以道。万邦蝉蜕,矧乃俊造。”
《分类字锦》:鹤头偃波(鹤头偃波)
墨薮鹤头偃波书诏版所用汉尺一之简是也
分类:宸翰
《漢語大詞典》:兵销革偃(兵銷革偃)
销毁兵器,放下甲盾。谓太平无战事。 前蜀 杜光庭 《本命醮南斗词》:“垂廻凶度厄之慈,开輟死上生之路,使一境之兵销革偃,四时之雨顺风调。”
《分类字锦》:背偃沟深(背偃沟深)
见上注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