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烟花债(煙花債)
犹言风流债。指男女私情产生的纠葛。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未能了得烟花债,空坐蒲团二十年。”
《國語辭典》:逃债台(逃債臺)  拼音:táo zhài tái
位于河南省洛阳县境的古台。因周赧王曾避债于此,故称为「逃债台」。《太平御览。卷一七七。居处部五。台》引《帝王世纪》:「周赧王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逼,与家人无异。贳于民,无以归之,乃上台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台曰逃债台。故洛阳南宫簃台是也。」也称为「謻台」。
《漢語大詞典》:逃责(逃責)
逃避罪责。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四海之议,於何逃责。”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王闻震怒,欲置严刑。弟曰:‘不敢逃责,愿开金函。’”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三月“宗维不许”自注引 宋 王若冲 《北狩行录》:“某之罪失,固不可逃责。”
逃避债务。陈书·高祖纪上:“却桉下髻,求哀之路莫从;窃鈇逃责,容身之地无所。”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又自古王室虽微,天命未改,故臺名逃责,尚曰 周王 ;君未繫颈,且云 秦国 。” 章炳麟 《訄书·客帝匡谬》:“及夫陵夷积弱,处逃责之臺,被窃鈇之言,大枋既失,埶儕於家人,寧奉表以臣敌国,而犹岿然自谓尊於玄圣之裔,岂不忸哉!”
《漢語大詞典》:背债(背債)
欠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外面看着虽似阔绰,其实他穿的戴的,十个有九个是租来的,而且没有一个不背债。” 茅盾 《故乡杂记》三:“怎么你就只够吃到立夏边呢?而且你又新背了几十块钱债?”
分類:欠债
《漢語大詞典》:质债(質債)
抵债。《唐律疏议·杂律·良人为奴婢质债》:“诸妄以良人为奴婢,用质债者,各减自相卖买三等。”
分類:抵债
《韵府拾遗 卦韵》:众债(众债)
齐书郁林王纪凡逋三调及众债在今年七月三十日前悉同蠲除
《高级汉语词典》:佣债
受雇于人,从事劳役以取酬劳
《漢語大詞典》:遗债(遺債)
积欠;前人遗留的债务。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其寡者或贫无立锥,復多遗债。”
《國語辭典》:债权(債權)  拼音:zhài quán
对于特定的人,依法要求其以金钱或劳力偿还债务之权利。
《漢語大詞典》:冤孽债(冤孽債)
谓风流罪过。 清 洪升 《长生殿·冥追》:“翠红乡欢娱事过,粉香丛冤孽债多,一霎做雷光石火。”川剧《柳荫记》第七场:“前生欠的冤孽债,实实难舍 祝英台 。”
分類:七场
《國語辭典》:逼债(逼債)  拼音:bī zhài
逼迫他人还债。如:「自从父亲生意失败后,家里就天天有人上门逼债!」《清史稿。卷四七九。循吏列传四。孙葆田列传》:「调合肥,大学士李鸿章弟子之傔人横于乡,以逼债殴人死。葆田检验尸伤,观者数万人,恐县令为豪强迫胁验不实。」
《國語辭典》:躲债(躲債)  拼音:duǒ zhài
欠债不还,避开债主。《红楼梦》第五○回:「那姑子必是来送年疏,或要年例香例银子,老祖宗年下的事也多,一定是躲债来了。」
《漢語大詞典》:告债(告債)
犹借债。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他把和告债的人谈话,当做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享受。”
分類:借债
《國語辭典》:脓血债(膿血債)  拼音:nóng xiě zhài
形容受烤打或杖责之苦。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挨了些脓血债,受彻了牢狱灾。」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你后来要还我这脓血债,倚仗著你那有官有势,忒欺负我无依无挨。」
分類:杖责痛苦
《漢語大詞典》:解债(解債)
还债。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太尉掾汝南范滂》:“父字 叔矩 ,遭母忧,既葬之后,饘粥不赡……因将人客於 九江 ,田种蓄牧,多所收获,以解债,负土成冢,立祀。”
分類:还债
《國語辭典》:赖债(賴債)  拼音:lài zhài
欠债却不承认或延宕不还。如:「本以为老林老实可靠,却没想到他竟然赖债不还。」也作「赖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