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讨债(討債)  拼音:tǎo zhài
索还欠款。《儒林外史》第五二回:「不怕该债的精穷,只怕讨债的英雄!」也作「讨帐」。
分類:讨债负欠
《國語辭典》:公债(公債)  拼音:gōng zhài
中央政府为了应付短时期的财政调度困难,或是某一特定政策,而国家财政收支不足支应时,发行债券向国民借款,称为「公债」。
《國語辭典》:债户(債戶)  拼音:zhài hù
1.欠债的人。
2.债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谁知这一家钱庄,恰在这一两天内倒闭了,于是各债户都告起来。」
《高级汉语词典》:债累
负债;债务
《國語辭典》:债券(債券)  拼音:zhài quàn
一种对于一项借款所作的书面支付承诺的有价證券。此承诺包括于何时一次或定期返还本金,以及此期间所应支付的借款利息。
《國語辭典》:揭债(揭債)  拼音:jiē zhài
举债、借钱。《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闻得众人有言,恐怕不稳,又去揭债,央本县显要士夫,写书嘱托知县相公。」
分類:举债借债
《國語辭典》:京债(京債)  拼音:jīng zhài
旧时新任命的外官在赴任之前,为置办行装,在京城借贷的债务。《旧唐书。卷一八。武宗本纪》:「又赴选官人多京债,到任填还,致其贪求,罔不由此。」《醒世姻缘传》第一回:「晁秀才选了这等美缺,那些放京债的人,每日不离门缠扰。」
《國語辭典》:国债(國債)  拼音:guó zhài
各国政府在以国家信用为保證的基础上,向本国国民或外国募集资金后所负担的债务。
分類:国家外债
《漢語大詞典》:息债(息債)
附有利息的债务。旧唐书·武宗纪:“又赴选官人多京债,到任填还,致其贪求,罔不由此。今年三銓,於前件州府得官者,许连状相保,户部各借两月加给料钱,至支时折下。所冀初官到任,不带息债,衣食稍足,可责清廉。”
《漢語大詞典》:填债(填債)
方言。犹还债。多指儿辈能尽到自己的职责。 郁达夫 《一个人在途上》:“想起来, 龙儿 实在是一个填债的儿子,是当乱离困厄的这几年中间,特来安慰我和他娘的愁闷的使者!”
《漢語大詞典》:租债
租金和债款。例如:逼还租债。
《漢語大詞典》:责债(責債)
索债。 清 侯玄涵 《夏允彝大传》:“貌狡者乃服曰:‘实与若妇奸,为同贾觉,因以责债激其夫,共杀之。’”
《國語辭典》:债务(債務)  拼音:zhài wù
1.负有以劳力或金钱偿还之义务。相对于债权而言。
2.所欠的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那陈秀才这三百两债务,卫朝奉有心要盘他这所庄房,等閒再不叫人来讨。」《红楼梦》第六九回:「皆因张华拖欠了我们的债务,追索不与,方诬赖小的主人那些个。」
《國語辭典》:抵债(抵債)  拼音:dǐ zhài
用价值相当的物品或劳力来抵偿债务。如:「他无法偿还如此庞大的债务,只好先将车子交给债主抵债。」《歧路灯》第四○回:「今日惠养民见胞兄至诚无他,手足之情,凄然有感,觉得向来夫妻夜间商量的话,全算不得一个人,一心要将银撤出来,送还家中抵债,以解胞兄燃眉之急。」
《漢語大詞典》:理债(理債)
清理债务,索债。 明 王世贞 《世说新语补·政事》:“ 苏琼 为 清河 太守,清慎无私。有沙门 道研 求謁,意在理债。 琼 每见,则谈问玄理, 道研 无由啟口……遂焚其券。”
分類:清理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