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4,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候簿
安候
保候
神候
徼候
假候
谢候
凶候
堂候官
指候
征候
徵候
致候
野候
尺候
《漢語大詞典》:候簿
天文观测记录簿。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 熙寧 中,予领太史,令 卫朴 造历,气朔已正,但五星未有候簿可验。”
《漢語大詞典》:安候
请安问候。《天雨花》第四回:“併同小姐与公子,上前安候老夫人。”《天雨花》第七回:“却好 桓夫人 也到,尽皆安候老夫人。”
分類:请安问候
《漢語大詞典》:保候
谓把犯人保出,在家等候官府传讯。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过不多时,兵道行个牌到府,说是奉旨犯人,把 闻参将 收拾在府狱中去了。 闻俊卿 自把生员出名去递投诉,就求保候父亲。”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父亲 闻参将 已因兵道陞去,保候在外了。”
《漢語大詞典》:神候
神情;气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大将军 称其儿云:‘其神候似欲可。’”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 王雅宜 ﹞议论英发,音吐如鐘,仪状标举,神候鲜令。”
分類:神情气宇
《漢語大詞典》:徼候
巡察守候。《周礼·天官·宫伯》“授八次八舍之职事” 汉 郑玄 注:“卫王宫者必居四角四中,於徼候便也。” 贾公彦 疏:“必於八所以为次舍者,相徼察来往,候望皆便,故次舍皆八也。”
分類:巡察守候
《漢語大詞典》:假候
古代对边境县人民实行军事编制,设伍、里、连、邑四级,一邑之长称假候。《汉书·晁错传》:“臣又闻古之制边县以备敌也,使五家为伍,伍有长;十长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十连一邑,邑有假候,皆择其邑之贤材有护,习地形知民心者。”假候,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作“假侯”。
《漢語大詞典》:谢候(謝候)
答报致谢。红楼梦第九一回:“过几天,他感奶奶的情,他自然要谢候奶奶。”
分類:致谢
《漢語大詞典》:凶候
指死亡的征兆。 晋 傅玄 《挽歌》:“人生尠能百,哀情数万端。不幸婴篤病,凶候形素颜。”
分類:征兆
《國語辭典》:堂候官  拼音:táng hòu guān
古时候供高级官员差使的小吏。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自家王庆,在这赵廉访老相公府内做著个堂候官。」《喻世明言。卷九。斐晋公义还原配》:「密地分付堂候官,备下资装千贯。」也作「堂后官」。
《韵府拾遗 宥韵》:指候
嫏嬛记:雷威斲琴无为山中,以指候之,五音未正。忽一老者在傍指示曰:上短一分,头丰腰杀,已日施漆,戊日安弦,则庶可鼓矣。自后如法斲之,无不佳绝,世称雷公琴。
《國語辭典》:徵候  拼音:zhēng hòu
事物发生前所显示的各种迹象、徵兆。如:「咳嗽、发烧往往是感冒的徵候。」也作「徵兆」。
《漢語大詞典》:徵候
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 郁达夫 《迷羊》五:“电灯亮起来了,远远传来的旅馆前厅的杂沓声,大约是开晚饭的征候。”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一章:“敌人对我 白云岭 战略要点展开大规模进攻的征候越来越明显了。”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瓦斯灯苗发了红,不似先前那么雪亮了,这是天明的征候。”
《漢語大詞典》:致候
表示问候。多用于书信中。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 斐君兄 均此致候不另。”
《漢語大詞典》:野候
古代为迎宾客在野外路旁所设的房舍, 周 曰庐, 汉 曰候。周礼·地官·遗人“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 汉 郑玄 注:“庐,若今野候,徒有庌也。” 贾公彦 疏:“ 汉 时野路候迎宾客之处,皆有庌舍,与庐相似。”
《骈字类编》:尺候
素问:帝曰:尺候何如?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