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66,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下一页
修观却魔
事中修一心精进
理中修一心精进
真实修行
不实修行
修多罗藏
共修三昧
常修
我修
无常修
无我修
百劫顶寂定中修诸三昧
勤修梵行
脩罗道
佛类词典(续上)
修止却魔修观却魔
事中修一心精进
理中修一心精进
真实修行
不实修行
修多罗藏
共修三昧
常修
我修
无常修
无我修
百劫顶寂定中修诸三昧
勤修梵行
脩罗道
修止却魔
【三藏法数】
谓坐禅之人,修定之时,或见父母、兄弟、诸佛形像,一切可爱之境,令人乐著;或见师子、虎狼、罗刹,一切可畏之形,令人怖惧。即当了达,此是诸魔惑乱之相,悉皆虚诳,不喜不怖。而唯息心寂静,则彼当自灭;是为修止却魔。(梵语罗刹,华言速疾鬼。)
谓坐禅之人,修定之时,或见父母、兄弟、诸佛形像,一切可爱之境,令人乐著;或见师子、虎狼、罗刹,一切可畏之形,令人怖惧。即当了达,此是诸魔惑乱之相,悉皆虚诳,不喜不怖。而唯息心寂静,则彼当自灭;是为修止却魔。(梵语罗刹,华言速疾鬼。)
修观却魔
【三藏法数】
谓坐禅之人,修定之时,于诸魔境,修止却之不去。即当反观能见之心,无有处所,彼何所恼。如是观时,寻当谢灭。若迟迟不去,但当正心,勿喜勿惧,则正定现前,彼当自灭;是为修观却魔。
谓坐禅之人,修定之时,于诸魔境,修止却之不去。即当反观能见之心,无有处所,彼何所恼。如是观时,寻当谢灭。若迟迟不去,但当正心,勿喜勿惧,则正定现前,彼当自灭;是为修观却魔。
事中修一心精进
【三藏法数】
谓行人于道场三七日中,行仪纯备。当礼佛时,一心虔恳,观想金容端严殊妙,俨然在目,心不异缘,乃至忏悔、行道、诵经、坐禅,悉皆一心,令与行法相应,无有懈怠,是名事中修一心精进。
谓行人于道场三七日中,行仪纯备。当礼佛时,一心虔恳,观想金容端严殊妙,俨然在目,心不异缘,乃至忏悔、行道、诵经、坐禅,悉皆一心,令与行法相应,无有懈怠,是名事中修一心精进。
理中修一心精进
【三藏法数】
谓行人初入道场,乃至三七日满,于其中间,所作行仪,常当照了一心寂静。如礼佛时,即知能礼所礼本性空寂,虽曰空寂,而自然感应道交,不可思议。盖由理体平等,生、佛不二。虽无能礼之人,而有我身礼诸佛前;虽无所礼之佛,而有诸佛随心显现。如是念念,无有懈怠,是名理中修一心精进。(生、佛者,众生诸佛也。)
谓行人初入道场,乃至三七日满,于其中间,所作行仪,常当照了一心寂静。如礼佛时,即知能礼所礼本性空寂,虽曰空寂,而自然感应道交,不可思议。盖由理体平等,生、佛不二。虽无能礼之人,而有我身礼诸佛前;虽无所礼之佛,而有诸佛随心显现。如是念念,无有懈怠,是名理中修一心精进。(生、佛者,众生诸佛也。)
真实修行
【三藏法数】
谓依佛所说,能知涅槃、佛性等相而修诸行,是名真实修行。(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谓依佛所说,能知涅槃、佛性等相而修诸行,是名真实修行。(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不实修行
【三藏法数】
谓不知涅槃、佛性等相,而修诸行,是名不实修行。
谓不知涅槃、佛性等相,而修诸行,是名不实修行。
修多罗藏
【三藏法数】
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合也。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名契经也。
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合也。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名契经也。
共修三昧
【三藏法数】
谓修定亦兼修慧,修慧亦兼修定,是名共修三昧。
谓修定亦兼修慧,修慧亦兼修定,是名共修三昧。
常修
【三藏法数】
常即不迁不变之谓也。盖菩萨了知法身之体,本来常住,无灭无生,以破声闻之人,不应于诸法中执为无常,是名常修。
常即不迁不变之谓也。盖菩萨了知法身之体,本来常住,无灭无生,以破声闻之人,不应于诸法中执为无常,是名常修。
我修
【三藏法数】
我即自在无碍之谓也。盖菩萨了知无我法中而有真我,得大自在,无有障碍,以破声闻之人,不应于诸法中执为无我、无我所,是名我修。(我所者,谓五阴之身及资生等物也。)
我即自在无碍之谓也。盖菩萨了知无我法中而有真我,得大自在,无有障碍,以破声闻之人,不应于诸法中执为无我、无我所,是名我修。(我所者,谓五阴之身及资生等物也。)
无常修
【三藏法数】
谓声闻之人,不知法身常住之理,而观三界一切有为之法,皆悉生灭无常,是名无常修。(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谓声闻之人,不知法身常住之理,而观三界一切有为之法,皆悉生灭无常,是名无常修。(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无我修
【三藏法数】
谓声闻之人,不知自在无碍之真我,而观五阴等法皆空、无我、无我所,是名无我修。(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谓声闻之人,不知自在无碍之真我,而观五阴等法皆空、无我、无我所,是名无我修。(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百劫顶寂定中修诸三昧
【三藏法数】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三昧,华言正定。顶寂定者,在众定之上,故名顶也。谓等觉菩萨住顶寂定,以大愿力,住寿百劫,修一切三昧已,入金刚三昧,与一切法性相应相冥而得一合相也。(等觉者,去佛之位一等也。金刚三昧者,金刚最坚至利,谓入此三昧,则一切诸惑无不断也。)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三昧,华言正定。顶寂定者,在众定之上,故名顶也。谓等觉菩萨住顶寂定,以大愿力,住寿百劫,修一切三昧已,入金刚三昧,与一切法性相应相冥而得一合相也。(等觉者,去佛之位一等也。金刚三昧者,金刚最坚至利,谓入此三昧,则一切诸惑无不断也。)
勤修梵行
【三藏法数】
谓南洲之人,于诸清净梵行,则能精勤修习,期證道果;其馀三洲,则不能然,所以胜之也。
谓南洲之人,于诸清净梵行,则能精勤修习,期證道果;其馀三洲,则不能然,所以胜之也。
脩罗道
【三藏法数】
梵语阿脩罗,华言无酒。谓虽行五常,欲胜他故,行下品十善,得生其中,是名脩罗道;亦名仙道者,以脩罗一道摄属不定故也。(无酒者,脩罗于四天下采花酝于大海,鱼龙业力,其味不变,遂瞋妒,誓断酒,故名无酒。)
梵语阿脩罗,华言无酒。谓虽行五常,欲胜他故,行下品十善,得生其中,是名脩罗道;亦名仙道者,以脩罗一道摄属不定故也。(无酒者,脩罗于四天下采花酝于大海,鱼龙业力,其味不变,遂瞋妒,誓断酒,故名无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