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66,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瞿修罗
杂修
杂修静虑
断恶修善
罗睺阿修罗
释迦三僧祇修行
护摩八千薰修
修法供物
观练薰修
事修
阿修罗战
修因
修德
理修
佛类词典(续上)
薰修瞿修罗
杂修
杂修静虑
断恶修善
罗睺阿修罗
释迦三僧祇修行
护摩八千薰修
修法供物
观练薰修
事修
阿修罗战
修因
修德
理修
薰修
【佛学大辞典】
(术语)薰为薰习,如薰香于衣也。修者修行。以德薰身修行也。观无量寿经曰:「戒香薰修。」八十华严经二十五曰:「恒普薰修一切善法。」
【佛学常见辞汇】
薰是薰习,修是修行,即以德薰身而修行的意思。
(术语)薰为薰习,如薰香于衣也。修者修行。以德薰身修行也。观无量寿经曰:「戒香薰修。」八十华严经二十五曰:「恒普薰修一切善法。」
【佛学常见辞汇】
薰是薰习,修是修行,即以德薰身而修行的意思。
瞿修罗
【佛学大辞典】
(衣服)衣名。圌衣。比丘尼之裙。(参见:俱苏洛迦)
(衣服)衣名。圌衣。比丘尼之裙。(参见:俱苏洛迦)
杂修
【佛学大辞典】
(术语)杂修异类之行业也。俱舍论二十四,名有漏定与无漏定相杂而修,为杂修定。文曰:「如是有漏,中间刹那前后刹那无漏杂,故名杂修定。」又唐善导于往生净土之行,分别五种之正行与五种之杂行,正行中第四之念佛为正业,他为助业,念佛之一行,杂糅他之助业及杂行,名为杂业。修杂业,谓之杂修。往生礼赞曰:「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希得一二,千时希得三五。」又曰:「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日本见真大师便甄别杂行杂修之二。念佛兼杂行为杂行。念佛兼前三后一之助业为杂修。是日本真宗之特色也。净土文类化土卷曰:「杂行杂修,其言一而其意惟异。」又曰:「诸善兼行故曰杂行,助正兼行故曰杂修。」
(术语)杂修异类之行业也。俱舍论二十四,名有漏定与无漏定相杂而修,为杂修定。文曰:「如是有漏,中间刹那前后刹那无漏杂,故名杂修定。」又唐善导于往生净土之行,分别五种之正行与五种之杂行,正行中第四之念佛为正业,他为助业,念佛之一行,杂糅他之助业及杂行,名为杂业。修杂业,谓之杂修。往生礼赞曰:「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希得一二,千时希得三五。」又曰:「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日本见真大师便甄别杂行杂修之二。念佛兼杂行为杂行。念佛兼前三后一之助业为杂修。是日本真宗之特色也。净土文类化土卷曰:「杂行杂修,其言一而其意惟异。」又曰:「诸善兼行故曰杂行,助正兼行故曰杂修。」
杂修静虑
【佛学大辞典】
(术语)杂修有漏无漏之禅定也。杂修者以无漏之力,资有漏之定力也。五净居天为纯圣之依处,但第四禅之有漏定,不得感其果,必须以无漏定之薰力,资助有漏定也。俱舍论二十四曰:「先杂修第四,成由一念杂,为受生现乐,及遮烦恼退。」
(术语)杂修有漏无漏之禅定也。杂修者以无漏之力,资有漏之定力也。五净居天为纯圣之依处,但第四禅之有漏定,不得感其果,必须以无漏定之薰力,资助有漏定也。俱舍论二十四曰:「先杂修第四,成由一念杂,为受生现乐,及遮烦恼退。」
断恶修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十心)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昔因恣纵身口意业,造作诸恶,不计昼夜;今则策励不休,断诸恶行,修功补过,无善不为,以此翻破三业造罪之心也。
(术语)(参见:十心)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昔因恣纵身口意业,造作诸恶,不计昼夜;今则策励不休,断诸恶行,修功补过,无善不为,以此翻破三业造罪之心也。
十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众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为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于生死也。二、外加恶友。谓诸众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三、善不随从,谓诸众生内外恶缘既具,即内灭善心外灭善事,又于他人所作之善事,不生随喜之心,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四、三业造恶。谓诸众生恣纵身口意三业,起杀盗淫妄贪瞋等过,无恶不作,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五、恶心遍布,谓诸众生所造恶事虽不广,而作恶之心,遍布一切处以所欲恼害人,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六、恶心相续。谓诸众生唯起恶心,增长恶事,昼夜相续,无有间断,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七、覆讳过失。谓诸众生所作之恶行,忌讳人知,不自发露,无改悔之心,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八、不畏恶道。谓诸众生心性阴很,不知戒律,于杀盗淫妄种种恶事,无不作之,于恶道怙然不畏,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九、无惭无愧。谓诸众生为愚痴所覆造诸恶业,上不惭天,下不愧人,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十、舍无因果。谓诸众生不具正信之心,但生邪恶之见,于一切善恶因缘果报悉皆舍而为无,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出止观四之一。(二)逆流十心:一、深信因果。谓修行之人先信善恶果报,不生疑惑,以是翻破拨无因果之心也。二、生重惭愧。谓修行之人,剋责往昔,我无羞无耻,弃舍净行,习诸恶行,天见我之隐罪,是故惭于天,人知我之显过,是故愧于人,以是翻破无惭无愧之心也。三、生大怖畏。谓修行之人自念人命无常,一息不续,千载永往,幽途绵邈,无有资粮,苦海悠深,那得不怖,由是苦切忏悔不惜身命,以是翻破不畏恶道之心也。四、发露忏悔。修行之人所有过失,不自隐覆,发露忏悔,以是翻破覆讳过失之心也。五、断相续心。谓修行之人所作恶行,既忏悔已,即更决定不作恶事,以是翻破恶念相续之心也。六、发菩提心。谓修行之人往昔专起恶念恼人,今则广起救济之心,遍于虚空界,利益众生,以是翻破遍布之恶心也。七、断恶修善。谓修行之人前恣身口意,造作诸恶,不计昼夜,今则策励不休,断诸恶行,修功补过,无善不为,以是翻破三业造恶之心也。八、守护正法。谓修行之人昔自灭善,见他人行善,亦生嫉妒无随喜之心,今则守护正法方便增广益法,以是翻破善不随喜之心也。九、念十方佛。谓修行之人昔亲狎恶友,信受其言,起诸邪见,今则念十方佛有大福德,能救援我,以是翻破随顺恶友之心也。十、观罪性空。谓修行之人,无始以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作诸恶,今则了知贪瞋等一切恶行,起于妄念,妄念起于颠倒,颠倒起于人我之见,今既了达我心本空,则罪性无依处,以是观破无明昏闇之心也。出止观四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1。指顺流十心,即无明昏暗、外加恶友、善不随从、三业造恶、恶心遍布、恶心相续、覆讳过失、不畏恶道、无惭无愧、拨无因果。2。指逆流十心,即深信因果、生重惭愧、生大怖畏、发露忏悔、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守护正法、念十方佛、观罪性空。
(名数)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众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为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于生死也。二、外加恶友。谓诸众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三、善不随从,谓诸众生内外恶缘既具,即内灭善心外灭善事,又于他人所作之善事,不生随喜之心,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四、三业造恶。谓诸众生恣纵身口意三业,起杀盗淫妄贪瞋等过,无恶不作,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五、恶心遍布,谓诸众生所造恶事虽不广,而作恶之心,遍布一切处以所欲恼害人,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六、恶心相续。谓诸众生唯起恶心,增长恶事,昼夜相续,无有间断,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七、覆讳过失。谓诸众生所作之恶行,忌讳人知,不自发露,无改悔之心,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八、不畏恶道。谓诸众生心性阴很,不知戒律,于杀盗淫妄种种恶事,无不作之,于恶道怙然不畏,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九、无惭无愧。谓诸众生为愚痴所覆造诸恶业,上不惭天,下不愧人,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十、舍无因果。谓诸众生不具正信之心,但生邪恶之见,于一切善恶因缘果报悉皆舍而为无,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出止观四之一。(二)逆流十心:一、深信因果。谓修行之人先信善恶果报,不生疑惑,以是翻破拨无因果之心也。二、生重惭愧。谓修行之人,剋责往昔,我无羞无耻,弃舍净行,习诸恶行,天见我之隐罪,是故惭于天,人知我之显过,是故愧于人,以是翻破无惭无愧之心也。三、生大怖畏。谓修行之人自念人命无常,一息不续,千载永往,幽途绵邈,无有资粮,苦海悠深,那得不怖,由是苦切忏悔不惜身命,以是翻破不畏恶道之心也。四、发露忏悔。修行之人所有过失,不自隐覆,发露忏悔,以是翻破覆讳过失之心也。五、断相续心。谓修行之人所作恶行,既忏悔已,即更决定不作恶事,以是翻破恶念相续之心也。六、发菩提心。谓修行之人往昔专起恶念恼人,今则广起救济之心,遍于虚空界,利益众生,以是翻破遍布之恶心也。七、断恶修善。谓修行之人前恣身口意,造作诸恶,不计昼夜,今则策励不休,断诸恶行,修功补过,无善不为,以是翻破三业造恶之心也。八、守护正法。谓修行之人昔自灭善,见他人行善,亦生嫉妒无随喜之心,今则守护正法方便增广益法,以是翻破善不随喜之心也。九、念十方佛。谓修行之人昔亲狎恶友,信受其言,起诸邪见,今则念十方佛有大福德,能救援我,以是翻破随顺恶友之心也。十、观罪性空。谓修行之人,无始以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作诸恶,今则了知贪瞋等一切恶行,起于妄念,妄念起于颠倒,颠倒起于人我之见,今既了达我心本空,则罪性无依处,以是观破无明昏闇之心也。出止观四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1。指顺流十心,即无明昏暗、外加恶友、善不随从、三业造恶、恶心遍布、恶心相续、覆讳过失、不畏恶道、无惭无愧、拨无因果。2。指逆流十心,即深信因果、生重惭愧、生大怖畏、发露忏悔、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守护正法、念十方佛、观罪性空。
罗睺阿修罗
【佛学大辞典】
(异类)Ra%huasura,具曰罗睺罗阿修罗。四种阿修罗王之一。罗睺罗译执月。此阿修罗王与帝释战时,能以其手执日月,障蔽其光,故名。法华文句二曰:「罗睺者,此云覆障,障持日月者也。」法华嘉祥疏二曰:「罗睺者,此云障持,又云吸气。(中略)问何故修罗手障月?答:婆沙云:月是帝释军前锋,故以手障之而欲食月。正法念经云:日月放光障修罗眼令不见,故以手障之。」智度论十曰:「一时罗睺罗阿修罗王欲啖月,月天子怖,疾到佛所说偈:大智精进佛世尊,我今归命稽首礼。是罗睺罗恼乱我,愿佛怜悯见救护。佛与罗睺罗而说偈言:月能照暗而清凉,是虚空中天灯明。其色白净有千光,汝莫吞月疾放去。是时罗睺罗怖懅流汗,即疾放月波梨。」法华玄赞二曰:「罗睺此云执日,非天(阿修罗)与天斗时,将四天王天先与其战,日月天子放盛光明射非天之眼。此为非天之前锋,以手执日障蔽其光,故云执日。」
(异类)Ra%huasura,具曰罗睺罗阿修罗。四种阿修罗王之一。罗睺罗译执月。此阿修罗王与帝释战时,能以其手执日月,障蔽其光,故名。法华文句二曰:「罗睺者,此云覆障,障持日月者也。」法华嘉祥疏二曰:「罗睺者,此云障持,又云吸气。(中略)问何故修罗手障月?答:婆沙云:月是帝释军前锋,故以手障之而欲食月。正法念经云:日月放光障修罗眼令不见,故以手障之。」智度论十曰:「一时罗睺罗阿修罗王欲啖月,月天子怖,疾到佛所说偈:大智精进佛世尊,我今归命稽首礼。是罗睺罗恼乱我,愿佛怜悯见救护。佛与罗睺罗而说偈言:月能照暗而清凉,是虚空中天灯明。其色白净有千光,汝莫吞月疾放去。是时罗睺罗怖懅流汗,即疾放月波梨。」法华玄赞二曰:「罗睺此云执日,非天(阿修罗)与天斗时,将四天王天先与其战,日月天子放盛光明射非天之眼。此为非天之前锋,以手执日障蔽其光,故云执日。」
释迦三僧祇修行
【佛学大辞典】
(本生)智度论四云:「菩萨过一阿僧祇,还从一起,初阿僧祇中心不自知我当作佛不作佛。二阿僧祇中心能知我必当作佛,口不称我当作佛。三阿僧祇中心了了自知得作佛,口自发言,无所畏难,言我于来世当得作佛。释迦文佛,自过去释迦文佛至罽那尸弃佛为初阿僧祇,其中菩萨永离女人身,自罽那尸弃佛至然灯佛为二阿僧祇,其中菩萨以七茎青莲华供养然灯佛,敷鹿皮衣,布发掩泥,是时然灯佛便授记,汝当于来世作佛,名释迦牟尼。自然灯佛至毗婆尸佛为第三阿僧祇,若过三阿僧祇劫,则是时种三十二相业因缘。」俱舍论十八曰:「最初发心位所逢之佛,名释迦牟尼,从此供养七万五千佛,其最后之佛名宝髻(即上之罽那尸弃),是为第一祇劫满。从此供养七万六千佛,其最后之佛名然灯,是为第二祇劫满。从此供养七万七千佛,其最后之佛名胜观(即上之毗婆尸),是为第三祇劫满。」此外小乘为感三十二相说百劫之修行。【又】依优婆塞戒经一之说,则往昔于释迦牟尼佛所初发心,于宝顶佛所满第一阿僧祇劫,于然灯佛所满第二阿僧祇劫(此与上同),于迦叶佛所满第三阿僧祇劫,是大乘于三祇外不别立百劫,总摄之于第三祇劫。
(本生)智度论四云:「菩萨过一阿僧祇,还从一起,初阿僧祇中心不自知我当作佛不作佛。二阿僧祇中心能知我必当作佛,口不称我当作佛。三阿僧祇中心了了自知得作佛,口自发言,无所畏难,言我于来世当得作佛。释迦文佛,自过去释迦文佛至罽那尸弃佛为初阿僧祇,其中菩萨永离女人身,自罽那尸弃佛至然灯佛为二阿僧祇,其中菩萨以七茎青莲华供养然灯佛,敷鹿皮衣,布发掩泥,是时然灯佛便授记,汝当于来世作佛,名释迦牟尼。自然灯佛至毗婆尸佛为第三阿僧祇,若过三阿僧祇劫,则是时种三十二相业因缘。」俱舍论十八曰:「最初发心位所逢之佛,名释迦牟尼,从此供养七万五千佛,其最后之佛名宝髻(即上之罽那尸弃),是为第一祇劫满。从此供养七万六千佛,其最后之佛名然灯,是为第二祇劫满。从此供养七万七千佛,其最后之佛名胜观(即上之毗婆尸),是为第三祇劫满。」此外小乘为感三十二相说百劫之修行。【又】依优婆塞戒经一之说,则往昔于释迦牟尼佛所初发心,于宝顶佛所满第一阿僧祇劫,于然灯佛所满第二阿僧祇劫(此与上同),于迦叶佛所满第三阿僧祇劫,是大乘于三祇外不别立百劫,总摄之于第三祇劫。
护摩八千薰修
【佛学大辞典】
(修法)修不动护摩,烧乳木八千枚也。立印轨曰:「作护摩事业,应以苦练木,两头揾酥烧,八千枚为限。」
(修法)修不动护摩,烧乳木八千枚也。立印轨曰:「作护摩事业,应以苦练木,两头揾酥烧,八千枚为限。」
修法供物
【佛学大辞典】
(修法)毗那夜迦法曰:「当取一升清细麻油以净铜器盛之,用上咒文咒油一百八遍,即煖其油。然后将像放著油中,安置坛内,用净铜匙铜杓等挛油,灌其二像顶身,一百八遍。(中略)正灌油之时,数数发愿,复用苏蜜和面作团,及萝卜根,并酒一盏,及欢喜团。时新华果等,如是日别取新者供养。
(修法)毗那夜迦法曰:「当取一升清细麻油以净铜器盛之,用上咒文咒油一百八遍,即煖其油。然后将像放著油中,安置坛内,用净铜匙铜杓等挛油,灌其二像顶身,一百八遍。(中略)正灌油之时,数数发愿,复用苏蜜和面作团,及萝卜根,并酒一盏,及欢喜团。时新华果等,如是日别取新者供养。
观练薰修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禅中第二出世间禅之四种:一、观禅,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也。此四通观法相,故名观禅。二、练禅,四禅四空灭尽定之九次第定也。于上之观禅,虽得色无色之八定,而入于此,则有垢滓之间离,今欲纯熟而自初浅至后深,次第而入,中间无有垢滓之间杂,使不次第而为次第,故名次第。亦是练无漏有漏而除诸间秽,故名练禅。三、熏禅,狮子奋迅三昧也。于前之九次第定,虽得入次第无间,而不能出逆次无间,今入次第无间,亦能出于无间,因能除粗间味禅法爱之念,犹如狮子之能进能却而奋诸尘土。行者入出于此法,而能遍薰诸禅,悉使通利,转变自在,如薰皮使熟,随意作物。故名薰禅。四、修禅,超越三昧也。是更修得前之九次第定而使精妙,因得近远(如自初禅入三禅,近也,又如自初禅入灭尽定,远也)超入,近远超出,近远超住自在,故名修禅。是功德最深,故又名顶禅。复次,以八背舍观四念处,名观禅,以九次第定练四念处,名练禅,以奋迅三昧薰习四念处,名薰禅,以超越三昧修四念处,名修禅。法华玄签讲述四上曰:「私记四本云观练薰修,名由何处检?今谓义出大品,名始南岳。此是一字相传禅法,不必求名出处可也。净名疏四云:观练薰修四出大品,此南岳所出。」
(术语)三种禅中第二出世间禅之四种:一、观禅,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也。此四通观法相,故名观禅。二、练禅,四禅四空灭尽定之九次第定也。于上之观禅,虽得色无色之八定,而入于此,则有垢滓之间离,今欲纯熟而自初浅至后深,次第而入,中间无有垢滓之间杂,使不次第而为次第,故名次第。亦是练无漏有漏而除诸间秽,故名练禅。三、熏禅,狮子奋迅三昧也。于前之九次第定,虽得入次第无间,而不能出逆次无间,今入次第无间,亦能出于无间,因能除粗间味禅法爱之念,犹如狮子之能进能却而奋诸尘土。行者入出于此法,而能遍薰诸禅,悉使通利,转变自在,如薰皮使熟,随意作物。故名薰禅。四、修禅,超越三昧也。是更修得前之九次第定而使精妙,因得近远(如自初禅入三禅,近也,又如自初禅入灭尽定,远也)超入,近远超出,近远超住自在,故名修禅。是功德最深,故又名顶禅。复次,以八背舍观四念处,名观禅,以九次第定练四念处,名练禅,以奋迅三昧薰习四念处,名薰禅,以超越三昧修四念处,名修禅。法华玄签讲述四上曰:「私记四本云观练薰修,名由何处检?今谓义出大品,名始南岳。此是一字相传禅法,不必求名出处可也。净名疏四云:观练薰修四出大品,此南岳所出。」
事修
【佛学常见辞汇】
执著事相的修,如将所做善事念念于心是。
执著事相的修,如将所做善事念念于心是。
阿修罗战
【佛学常见辞汇】
阿修罗王与帝释的战斗。修罗有美女,无好食,诸天有好食,无美女,于是互相憎嫉,时常战斗。
阿修罗王与帝释的战斗。修罗有美女,无好食,诸天有好食,无美女,于是互相憎嫉,时常战斗。
修因
【佛学常见辞汇】
修成佛的因,修了成佛的因,才能结成佛的果。
修成佛的因,修了成佛的因,才能结成佛的果。
修德
【佛学常见辞汇】
用功修来的德,为二德之一。
用功修来的德,为二德之一。
理修
【佛学常见辞汇】
依真理而修,如将所作善事,以三轮体空作观,不著人、我、法相是。
依真理而修,如将所作善事,以三轮体空作观,不著人、我、法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