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修正  拼音:xiū zhèng
1.改正。《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成王泣金縢,改过修正,立信布德。」
2.品格端正。《汉书。卷五一。贾山传》:「举贤以自辅弼,求修正之士使直谏。」
《漢語大詞典》:脩正
(1).纠正。荀子·富国:“必先脩正其在我者,然后徐责其在人者,威乎刑罚。”
(2).遵循正道。后汉书·王符传:“今以大 汉 之广土,士民之繁庶,朝廷之清明,上下之脩正,而官无善吏,位无良臣。”
(3).指遵循正道之人。 明 何景明 《霍山辞序》:“或曰: 司农公 致为臣必不豫怀忠获疑,脩正被斥。”
《國語辭典》:修正主义(修正主義)  拼音:xiū zhèng zhǔ yì
社会主义的一派,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家与政治家伯恩斯坦(Edward Bernstein,西元1850~1932)主倡的学说。修正主义修正了马克思基本原则与社会革命论,将个人的创新与民主、社会改革结合在一起,主张以议会为中心,逐渐改变社会。
《国语辞典》:修正液  拼音:xiū zhèng yì
一种修改文书的用具。一般是白色乳状液体,含有挥发性成分。使用时将其涂在欲修改之处,待挥发性物质乾透留下一层白色物质将错误盖住,便可重新书写。也称为「立可白」。
《漢語大詞典》:刊修
修正。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四年:“四年春,正月,丙戌, 贾充 等上所刊修律令。” 宋 王禹偁 《进端拱箴表》:“官在諫垣,未甞有一言裨补;职当史笔,未甞有一字刊修。”
分類:修正
《國語辭典》:视草(視草)  拼音:shì cǎo
1.查视诏令的文稿。《汉书。卷四四。淮南厉王刘长传》:「每为报书及赐,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乃遣。」《新唐书。卷一二五。张说传》:「帝好文辞,有所为必使视草。」
2.起草诏书。《明史。卷二八八。文苑传四。焦竑传》:「仁锡当视草,持不可,其党以威劫之,毅然曰:『世自有视草者,何必我!』」
《國語辭典》:修补(修補)  拼音:xiū bǔ
修理与补充。《后汉书。卷三五。张纯等传。论曰》:「且乐非夔、襄,而新音代起,律谢皋、苏,而制令亟易,修补旧文,独何猜焉?」《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看老爹像个斯文人,因甚做这修补乐器的事?」
《漢語大詞典》:重订(重訂)
(1).谓重新订立条约、规章制度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七章第五十五条:“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客,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2).谓重新修正著作。 龙榆生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后记》:“一九四八年季春之月, 忍寒居士 书于 金陵 病榻。一九五六年三月三十一日重订付印。”
《漢語大詞典》:从正(從正)
(1).趋从正道。易·随:“《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 孔颖达 疏:“所执官守正,能随时渝变以见贞正,则往随从。” 唐 孔颖达 《毛诗正义序》:“作之者所以畅怀舒愤,闻之者足以塞违从正。”
(2).依从正体。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吾昔初看説文,蚩薄世字,从正则惧人不识,随俗则意嫌其非,略是不得下笔也。”
(3).遵循,修正。 明 唐顺之 《送陆训导序》:“昔者 孔子 患 郑 卫 之声乱於《雅》《颂》,乖剌无所从正,乃周流四方。”
《國語辭典》:补正(補正)  拼音:bǔ zhèng
补充缺漏,修正错误。《宋书。卷一二。律历志中》:「若谬有可采,庶或补正阙谬,以备万分。」
《国语辞典》:更订(更订)  拼音:gēng dìng
修正改定。如:「经过多次更订,这套书终于出版了。」也作「更定」。
分类:修正改定
《漢語大詞典》:修意
修正心志意念,谓内省自责。国语·周语上:“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 韦昭 注:“意,志意也。谓邦国之内有违闕不供日祭者,先修志意以自责也。”
《漢語大詞典》:审端(審端)
(1).检查修正。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 孔颖达 疏:“令农夫皆修理地之封疆,审正田之径路及田之沟洫,故云‘审端径术’。”
(2).详尽公正。《南齐书·明帝纪》:“食惟民天,义高 姬 载,蚕实生本,教重 轩 经,前哲盛范,后王茂则,布令审端,咸必由之。”
《漢語大詞典》:刊补(刊補)
修正补充。 唐 刘知几 史通·补注:“亦有躬为史臣,手自刊补,虽志存该博,而才闕伦叙,除烦则意有所吝,毕载则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楛,列为子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宋 王钦若 等,刊补洞真部六百二十卷,洞元部一千一十三卷。”
分類:修正补充
《漢語大詞典》:视草台(視草臺)
古代学士院起草或修正诏谕的地方。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学士院玉堂……堂中设视草臺,每草制,则具衣冠据臺而坐,今不復如此,但存空臺而已。” 元 吴师道 《次韵张仲举助教上京即事》之四:“紬书共启缄金匱,持笔行登视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