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四施
(1).向四周散布。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止。”文选·扬雄〈甘泉赋〉:“樵蒸昆上,配藜四施。” 李善 注:“言燔燎之盛,故樵蒸之光同上,而披离四布也。”
(2).佛教语。僧徒修习的四种布施:笔施、墨施、经施、说法施。见《菩萨戒经》
《漢語大詞典》:礼园(禮園)
指修习礼仪之处。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脩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徵调曲六》:“黎人耕植于义圃,君子翱翔于礼园。”
《漢語大詞典》:懋修
勤勉修习。 明 陆采 《怀香记·绣阁怀香》:“簪缨贵胤儔,青年懋修。”
分類:勤勉修习
《漢語大詞典》:缘力(緣力)
佛教语。助缘之力,对“因力”而言。如夙世有修习正法的善因,今生更听闻正法,助其善因之发动,谓之“缘力”;而夙世之善因,谓之“因力”。若无“因力”,虽有“缘力”,亦无裨益。《无量寿经》卷下:“因力缘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
《国语辞典》:主修  拼音:zhǔ xiū
在专科以上学校中主要的修习课目,相对于辅修而言。如:「他决定主修中国文学,辅修企业管理。」
《漢語大詞典》:谨脩(謹脩)
亦作“ 谨修 ”。
1.谓敬慎修习、守持。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脩其法而审行之。”韩非子·扬权:“谨脩所事,待命於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 明 章懋 《方母贞节传》:“其教子 廷仪 ,则崇俭朴,去华靡,谨修乡行,不为市道。”
2.敬谨撰写。 宋 毕仲游 《贺门下相公启》:“谨修前啟通贺,兼布悰诚万一。”
《漢語大詞典》:谨修(謹修,謹脩)
(1).谓敬慎修习、守持。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脩其法而审行之。”韩非子·扬权:“谨脩所事,待命於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 明 章懋 《方母贞节传》:“其教子 廷仪 ,则崇俭朴,去华靡,谨修乡行,不为市道。”
(2).敬谨撰写。 宋 毕仲游《贺门下相公启》:“谨修前啟通贺,兼布悰诚万一。”
《漢語大詞典》:熏禅(熏禪)
谓修习禅业。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大士熏禪所憩,独在高巖。”熏,一本作“ 薰 ”。
分類:修习
《國語辭典》:八正道  拼音:bā zhèng dào
佛教用语。梵语aṣṭāṅga-mārga的意译。指八种通往解脱的正确途径。八正道为:一、正见,具有正确的主张──四谛的见解。二、正思惟,做正确的抉择。三、正语,不做一切非理的言谈。四、正业,清净的行为。五、正命,正当的谋生方式。六、正精进,努力勤修正法。七、正念,随时都清楚地知道当下的心念。八、正定,修习四禅八定。《杂阿含经》卷六:「云何有身灭道迹?谓八正道。」也称为「八圣道」。
《國語辭典》:勇猛精进(勇猛精進)  拼音:yǒng měng jīng jìn
佛教谓积极努力的修行。《无量寿经。卷上》:「勇猛精进,志愿无惓,专求清白之法,以慧利群生。」
《国语辞典》:共同科目  拼音:gòng tóng kē mù
大专一年级课程中,不分科系均须修习的科目,如国文、英文等。
《国语辞典》:菩提道灯论(菩提道灯论)  拼音:pú tí dào dēng lùn
书名。阿底峡撰。阐述佛教修习次第,依上士、中士、下士之三士道循序渐进,著重在发菩提心、持戒、修观,并强调显教的修持,是修行密续的基础。后有仲敦巴等人专弘其说,形成西藏佛教噶当派的特色,对西藏佛教有广大影响。
《国语辞典》:演武修文  拼音:yǎn wǔ xiū wén
操练武技,修习文教。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那其间教训成人,演武修文,重掌三军。」
《国语辞典》:一心三观(一心三观)  拼音:yī xīn sān guān
中国佛教天台宗的修行方法之一。谓在修习襌观时,能于一念心中对所襌观的对象同时观察它是假有、空无实性以及非空非假的性质。《摩诃止观。卷五上》:「即中论所说,不可思议一心三观。」
《国语辞典》:挡修(挡修)  拼音:dǎng xiū
因某项学科成绩不及格,以致相关学科无法修习。如:「他因两门必修课遭挡修而延长毕业年限。」
《国语辞典》:学分费(学分费)  拼音:xué fēn fèi
修习学分所须缴纳的费用。如:「大学推广部的课程不用学费,只需缴交学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