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漳州长泰人。宁宗嘉定四年特奏名。以文学行诣为学者师。调监新会盐场,为人清介不阿。有《散翁集》。
全宋诗
黄子信,长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特奏名,调监新会盐场。有《散翁集》,已佚。事见清乾隆《长泰县志》卷八、九。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六四○九
黄子信,漳州长泰(今福建长泰)人。以文章履行为学者师。嘉定四年特奏名第二人,调监广州新会盐场。广东帅以其老而心轻之,遂拂衣而归,以吟咏山水自娱,不复出仕。著有《散翁集》。见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八九《陈经传》附传,《宋诗纪事》卷六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杨祖尧,字述甫,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三○)。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为秘书郎,除著作佐郎,次年,迁秘书丞。十五年,知信州(《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2—1255 【介绍】: 宋福州人,初名自诚,字信之,一字行之,号毅斋。宁宗嘉定元年进士第一。历知赣州、隆兴、建宁府。理宗端平元年,召为吏部侍郎,奏请开言路,肃朝纲。嘉熙元年,累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建请冲要之处增守备。后加观文殿学士致仕。卒谥文定。
全宋诗
郑性之(一一七二~一二五五),初名自诚,字信之,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调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三一)。六年,除校书郎。九年,出知袁州。十三年,除吏部员外郎,累迁起居郎,出知赣州。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隆兴府(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三年,再知赣州。绍定六年(一二三三),知建宁府。端平元年(一二三四),除吏部侍郎,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宝祐三年卒,年八十四。有《端平奏议》等,已佚。《宋史》卷四一九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六九七七
郑性之(一一七二——一二五五),初名自诚,字信之,一字行之,号毅斋,福州(治今福建福州)人。嘉定元年进士第一,历官知赣州,改知隆兴府。端平元年,为吏部侍郎,擢左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三年,拜参知政事。嘉熙元年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后加观文殿学士,致仕。宝祐三年卒,年八十四。见刘克庄《毅肃郑观文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七),《宋史》卷四一九本传。
方信儒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元年(1208)任韶州知州。嘉定九年(1216)任静江府知府兼安抚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6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初名一龙,字君锡。宁宗庆元五年进士第一。历给事中,兼直学士院。嘉定六年进对,上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为湖南安抚使,抚安峒民,威惠并行,兴学养士,湘人立石纪之。理宗时,累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枢密使督视江淮、荆襄军马。
全宋诗
曾从龙(一一七五~?),初名一龙,字君锡,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除秘书省正字。开禧初,出知信州。嘉定二年(一二○九),除起居郎。三年,为中书舍人兼国子祭酒。四年,擢给事中,寻权刑部尚书。七年,签书枢密院事,改参知政事,寻提举洞霄宫。起知建宁府。理宗宝庆初,为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改知隆兴府。端平元年(一二三四),除沿江制置使兼知建康府。二年,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督视江淮荆襄军马,寻卒。事见《宋历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九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六九一五
曾从龙(一一七五——一二三五),初名一龙,字君锡,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四世从孙。庆元五年,擢进士第一,赐今名。授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听公事。迁兵部员外郎、左司郎中、起居舍人兼太子右谕德。开禧间知信州。召为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累迁权刑部尚书。嘉定八年,自礼部尚书除签书枢密院事。端平元年,授资政殿大学士、沿江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拜参知政事。次年三月,兼同知枢密院事。十一月,除枢密使,督视江淮军马。十二月卒。见《宋史》卷四一九本传、卷四二《理宗纪》二及《宰辅表》,《宋历科状元录》卷七。

人物简介

中州集
行中,字信甫,莒州日照人。祖莘,镇西军节度副使。父炜,御史大夫,以武安军节度致仕。兄行,简易无体榜第一人。信甫,大定二十八年进士。卫绍王朝虎贼,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得复用,信甫言其必反。及弑逆,自为太师、尚书令、泽王。信甫时为礼部尚书,人谓必为所杀,甚危之。一日,虎下礼部铸监国宝,信甫持不可,虎虽怒,然亦竟不能杀也。宣宗即位,授参知政事。丞相高琪专权用事,声势焰焰,人莫敢仰视,议论之际,唯信甫与之抗,朝廷称焉。所居拙轩,有为作铭者,其引用发凶竖未形之谋,则先识者以为明;犯强臣不测之威,则疾恶者以为刚。盖实录云:元光末,出为静难军节度使。哀宗即位,首命召之,迁尚书左丞。后二年致政,卒于崧山之崇福宫。信甫家世儒素,虽位宰相,而奉养如寒士,日书经史五百字为课,寒暑不废者四五十年。故于书所不读,诗殊有古意也。
赵逢龙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6—1263 【介绍】: 宋庆元鄞县人,字应甫。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历知兴国、信、衢、衡、袁五州,提举广东、湖南、福建常平。居官以吏理民彝为言,尤究心荒政,以羡余为平粜本。后拜宗正少卿兼侍讲,屡有奏疏。居家讲道,四方名士皆从之游。
赵希錧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6—1233 【介绍】: 原名希哲。宋宗室,字君锡,号畤隐居士。受业于陈傅良、徐谊。宁宗庆元二年进士。调汀州司户,击败峒民李元砺军。调主管夔州路转运司帐司,疏论大宁盐井利病,又论四蜀铨科举之弊,为宁宗所纳。擢大理寺丞。理宗时进潭州观察使、安德军节度使,封信安郡公。
全宋文·卷七○四○
赵希錧(一一七六——一二三三),原名希哲,字君锡,宗室,燕王房八世孙。登庆元二年进士第,调汀州司户,破峒寇李元砺,升州推官。调主管夔州路转运司帐司,改知玉山县,未行,改授大理寺丞,迁大宗正丞,权工部郎官。换授吉州刺史,提举佑神观。授成州团练使,进和州防禦使。理宗即位,进潭州观察使,又进安德军承宣使。绍定六年卒,年五十八,追封信安郡王。见魏了翁《赵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一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7—1222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孚若,号好庵。方崧卿子。有隽材。以父荫补番禺尉。时韩侂胄开边衅,假信孺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累知真州,因北山匮水,筑石堤二十里。后金兵来攻,守将决水退敌。坐言事责降三秩,奉祠,稍复官卒。性豪爽,挥金如土。营居室于岩窦,自放于诗酒。有《好庵游戏》、《诗境集》。
全宋诗
方信孺(一一七七~一二二三),字孚若,号好庵,自号柴帽山人,莆田(今属福建)人。以父荫补番禺尉。秩满改萧山丞,兼淮东随军转运属官。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以荐假朝奉郎充枢密院参谋官使金议和。使还,忤韩侂胄,斥临江军居住。嘉定元年(一二○八),通判肇庆府。三年,知韶州。五年,知道州。六年,提点广西刑狱。迁提点淮东刑狱兼知真州。十二年,以建议规复山东,罢。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卒,年四十六。著作大多已佚,今存《南海百咏》一卷,《两宋名贤小集》中收有《观我轩集》一卷。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六《宝谟寺丞诗境方公行状》、《南海百咏》附清吴兰修书后,《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方信孺诗,《南海百咏》以《琳琅秘室丛书》所收影元钞本为底本,校以《宛委别藏》本,编为第一卷。《观我轩集》及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卷。
全宋文·卷七○三八
方信孺(一一七七——一二二二),字孚若,号好庵,又号诗境甫,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崧卿子。有隽材,以荫补番禺县尉。韩侂胄开边衅,假信孺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寻知韶州,累迁淮东转运判官兼提刑。嘉定十五年卒,年四十六。著有《好庵游戏》、《诗境集》等。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六六《宝谟寺丞诗境方公行状》,《宋史》卷三九五本传。
周居信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八年(1215)任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9—1243 【介绍】: 宋开封人,居婺州,字季蕃,号花翁。光宗时辞官隐居西湖。多闻旧事,善雅谈,尤工长短句。有《花翁集》。
全宋诗
孙惟信(一一七九~一二四三),字季蕃,号花翁,原籍开封(今属河南),居婺州(今浙江金华)。以荫入仕,光宗时弃官隐居西湖。与赵师秀、刘克庄等交游甚密。理宗淳祐三年卒,年六十五。有《花翁集》,已佚。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孙花翁墓志铭》。今录诗九首。
词学图录
孙惟信(1179-1243) 字季蕃,号花翁。开封人。不仕,闻名于江湖,多闻旧事,善雅谈。有《花翁集》、《花翁词》。
程信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十三年(1220)任利州知州。
侯忠信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十五年(1222)任海州知州。
孙叔谨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漳州龙溪人,字信之。孙昭先孙。以恩补官。迁大理评事,持法守正,指陈时事皆切当。宁宗嘉定十年进士。为大理正,廷对以正心持久为言。出知潮州,知民利病,即事兴革,以羡钱二万缗代民役,邦人多受其惠。
全宋文·卷七四七五
孙叔谨,字信之,龙溪(今福建漳州)人。以恩补官,除大理评事。嘉定十年登进士丙科,堂除知莆田县,通判泉州。迁大理丞,再迁大理正,出知潮州。见嘉靖《龙溪县志》卷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杨梦信,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炎正从弟。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进士。累官国子监丞。理宗绍定六年(一二三三),出知兴化军。事见《诚斋集》卷七六《静庵记》,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有传。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