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2,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下一页
信所依止之三宝
信己
信分(二)
信心(二)
信根(二)
信力(二)
信所依止之根本及三宝
信己(二)
十信位
信佛
信法
信己(三)
信他
信分(三)
佛类词典(续上)
所信之事理因果信所依止之三宝
信己
信分(二)
信心(二)
信根(二)
信力(二)
信所依止之根本及三宝
信己(二)
十信位
信佛
信法
信己(三)
信他
信分(三)
所信之事理因果
【佛学次第统编】
小乘之人,信有世间。信此世间,是大苦聚。信有其道,可以出此世间。信出世间后,有清净之涅槃可得。兹分二条说明之:
第一、用四句说之:
一、信苦 信世间一切是苦。
二、信集 信苦因于烦恼所集。
三、信灭 信脱苦宜取寂灭。
四、信道 信入灭须修正道。
第二、用三句说之:
一、信知生死须了(信世间之果宜断也)。
二、信知了生死须离贪爱(信离世间之因,即出世间之因也)。
三、信知灭尽为所归趣(信出世间之果也)。
【佛学次第统编】
大乘之人,信世间种种差别之现相,其本体一如平等,无二无别,不变不异。虽本平等,然随种种殊缘,能成一切差别之相。故此平等恒一,即是差别万殊;差别万殊,不异平等恒一。总而言之,皆是一心,皆是一心万用而已。大乘之人,信得此理,对相不背真,对真不舍相,不偏不执,恒行中道。此大乘之大略也。
小乘之人,信有世间。信此世间,是大苦聚。信有其道,可以出此世间。信出世间后,有清净之涅槃可得。兹分二条说明之:
第一、用四句说之:
一、信苦 信世间一切是苦。
二、信集 信苦因于烦恼所集。
三、信灭 信脱苦宜取寂灭。
四、信道 信入灭须修正道。
第二、用三句说之:
一、信知生死须了(信世间之果宜断也)。
二、信知了生死须离贪爱(信离世间之因,即出世间之因也)。
三、信知灭尽为所归趣(信出世间之果也)。
【佛学次第统编】
大乘之人,信世间种种差别之现相,其本体一如平等,无二无别,不变不异。虽本平等,然随种种殊缘,能成一切差别之相。故此平等恒一,即是差别万殊;差别万殊,不异平等恒一。总而言之,皆是一心,皆是一心万用而已。大乘之人,信得此理,对相不背真,对真不舍相,不偏不执,恒行中道。此大乘之大略也。
信所依止之三宝
【佛学次第统编】
信三宝者:
一、信佛 信佛为大导师,堪作依止,不信其馀邪师。
二、信法 信法可依之修行,不信其馀邪法。
三、信僧 信僧可为同行师友,不信其馀外道邪众。
信三宝者:
一、信佛 信佛为大导师,堪作依止,不信其馀邪师。
二、信法 信法可依之修行,不信其馀邪法。
三、信僧 信僧可为同行师友,不信其馀外道邪众。
信己
【佛学次第统编】
信己若修道,能离苦浊之世,而得涅槃。
信己若修道,能离苦浊之世,而得涅槃。
信分(二)
【佛学次第统编】
信者信受,一切佛法,起原于信。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又曰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故信为入佛法之首要也。信之义若深究之,甚广甚大,兹所举者,对解行證各分,举其纲要耳。
信者信受,一切佛法,起原于信。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又曰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故信为入佛法之首要也。信之义若深究之,甚广甚大,兹所举者,对解行證各分,举其纲要耳。
信心(二)
【佛学次第统编】
信心者,信受所闻所解之法无疑心也。能深信乐诸法实体,三宝净德,世出世之善根,使心澄静,谓之信心。学道之人,必须具有信心,乃克成办。
信心者,信受所闻所解之法无疑心也。能深信乐诸法实体,三宝净德,世出世之善根,使心澄静,谓之信心。学道之人,必须具有信心,乃克成办。
信根(二)
【佛学次第统编】
信根者,由信而能增长也。信一切善法,使善萌增长而不退坏,是名信根。学道之人,非有信根,不能进益。
信根者,由信而能增长也。信一切善法,使善萌增长而不退坏,是名信根。学道之人,非有信根,不能进益。
信力(二)
【佛学次第统编】
信力者,谓由信而有势力也。信根增长,破诸邪信,不为偏小所动,故名信力。学道之人,非有信力,不能精进。
信力者,谓由信而有势力也。信根增长,破诸邪信,不为偏小所动,故名信力。学道之人,非有信力,不能精进。
信所依止之根本及三宝
【佛学次第统编】
大乘起信论云:略说信心有四种,云何为四:
一者、信根本 所谓乐念真如法故。
二者、信佛 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
三者、信法 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密故。
四者、信僧 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
大乘起信论云:略说信心有四种,云何为四:
一者、信根本 所谓乐念真如法故。
二者、信佛 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
三者、信法 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密故。
四者、信僧 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
信己(二)
【佛学次第统编】
信己略说为三:
一、信己不异于佛。所谓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證得。
二、信己修即成佛。所谓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皆得现前。
三、信己本来是佛。所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亦众生,亦复如是。
信己略说为三:
一、信己不异于佛。所谓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證得。
二、信己修即成佛。所谓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皆得现前。
三、信己本来是佛。所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亦众生,亦复如是。
十信位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十信者,乃三贤之首,万行之先。然欲从凡入圣,必以信为先导。始自信心,终至愿心,总为十信,以作菩萨真修之方便也。」
一、信心 谓心与理冥,决了无疑,妙信纯真,恒住中道。经云:「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馀,中道纯真,名曰信心。」
二、念心 谓真信明了过去未来劫中,出生入死,忆念无忘。经云:「无数劫中,舍身受身,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曰念心。」
三、精进心 不杂曰精,无间名进,谓唯以念心精明,进趣真净之地。经云:「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四、慧心 善入佛法,造心分别为慧,谓精进之心,即已现前,则纯真之慧,自然发显。经云:「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曰慧心。」
五、定心 谓念虑皆忘,寂用无心,则慧性明彻,湛然不动。经云:「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曰定心。」
六、不退心 谓定光显发,慧心明彻,知道不远,进修无懈。经云:「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七、护法心 谓心进无退,则能保护任持一切佛法,而佛之气分,与己相接。经云:「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八、回向心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以护法心微妙之力,感佛之光来照,又复回光,以向于佛,犹如双镜交照,光辉互现也。经云:「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名回向心。」
九、戒心 谓心回向佛,则于净戒,安住不失。经云:「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曰戒心。」
十、愿心 谓由心住净戒,而得自在,故能遍游十方世界,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皆满足。经云:「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曰愿心。」
三藏法数云:「十信者,乃三贤之首,万行之先。然欲从凡入圣,必以信为先导。始自信心,终至愿心,总为十信,以作菩萨真修之方便也。」
一、信心 谓心与理冥,决了无疑,妙信纯真,恒住中道。经云:「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馀,中道纯真,名曰信心。」
二、念心 谓真信明了过去未来劫中,出生入死,忆念无忘。经云:「无数劫中,舍身受身,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曰念心。」
三、精进心 不杂曰精,无间名进,谓唯以念心精明,进趣真净之地。经云:「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四、慧心 善入佛法,造心分别为慧,谓精进之心,即已现前,则纯真之慧,自然发显。经云:「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曰慧心。」
五、定心 谓念虑皆忘,寂用无心,则慧性明彻,湛然不动。经云:「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曰定心。」
六、不退心 谓定光显发,慧心明彻,知道不远,进修无懈。经云:「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七、护法心 谓心进无退,则能保护任持一切佛法,而佛之气分,与己相接。经云:「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八、回向心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以护法心微妙之力,感佛之光来照,又复回光,以向于佛,犹如双镜交照,光辉互现也。经云:「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名回向心。」
九、戒心 谓心回向佛,则于净戒,安住不失。经云:「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曰戒心。」
十、愿心 谓由心住净戒,而得自在,故能遍游十方世界,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皆满足。经云:「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曰愿心。」
信佛
【佛学次第统编】
信大日如来,心王觉体,遍一切处,即一切处无非大日。
【三藏法数】
谓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求一切智,故云信佛。
信大日如来,心王觉体,遍一切处,即一切处无非大日。
【三藏法数】
谓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求一切智,故云信佛。
信法
【佛学次第统编】
一、信一切法不离体相用三义。
二、信一切无非六大所造。
【三藏法数】
谓信受诸佛所说之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故云信法。
一、信一切法不离体相用三义。
二、信一切无非六大所造。
【三藏法数】
谓信受诸佛所说之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故云信法。
信己(三)
【佛学次第统编】
信即身成佛。
信即身成佛。
信他
【佛学次第统编】
信心色是一,情与无情,同成佛道。
信心色是一,情与无情,同成佛道。
信分(三)
【佛学次第统编】
信善恶因果业报。
一、信善恶 信善恶二途,善应为恶不应为。
二、信因果 信因果之理,真实不虚。
三、信业报 信业报之事,不能或违。
四、信苦乐 信善恶之业为因,乐苦之报为果,乐由善因,苦为恶果。
信善恶因果业报。
一、信善恶 信善恶二途,善应为恶不应为。
二、信因果 信因果之理,真实不虚。
三、信业报 信业报之事,不能或违。
四、信苦乐 信善恶之业为因,乐苦之报为果,乐由善因,苦为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