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92,分120页显示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66 67 68 69 下一页
信不退
信外轻毛
信仰
信伏
信行
信衣
信向
信成就
信成就发心
信佛功德经
信忍
信戒
信受难
信受奉行
佛类词典(续上)
信水信不退
信外轻毛
信仰
信伏
信行
信衣
信向
信成就
信成就发心
信佛功德经
信忍
信戒
信受难
信受奉行
信水
【佛学大辞典】
(譬喻)譬信心之澄净似清水,故云信水。又信心之水,能洗除疑念之垢,故称之曰信水。演密钞三曰:「若先习垢深则不染诸法界之法,若以信水浣令洁白则堪受染。」
(譬喻)譬信心之澄净似清水,故云信水。又信心之水,能洗除疑念之垢,故称之曰信水。演密钞三曰:「若先习垢深则不染诸法界之法,若以信水浣令洁白则堪受染。」
信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不退之一。(参见:不退)
【佛学常见辞汇】
三不退之一。
【三藏法数】
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术语)三不退之一。(参见:不退)
【佛学常见辞汇】
三不退之一。
【三藏法数】
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曰阿毗跋致Avinivartaniya,又Avaivartika,译曰不退。功德善根,愈增进而无退失退转也。如不退之土,不退之位等,又不退转,言勤行修习也。如不退之念佛,不退之勤行等。
【佛学常见辞汇】
不再退转的意思。有三种的不退,即一、位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信位,破了见惑,进入圣人的境界,便永远不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地位;二、行不退,證到圆教的十信位,破了思惑与尘沙惑,此时专门济度一切众生,永远不会再退回到以前二乘的地位;三、念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住位,不但證悟了自己的灵性,而且得到无生法忍,此时的心便安住在这种真实智慧的念头上,永远不会再退失。
(术语)梵语曰阿毗跋致Avinivartaniya,又Avaivartika,译曰不退。功德善根,愈增进而无退失退转也。如不退之土,不退之位等,又不退转,言勤行修习也。如不退之念佛,不退之勤行等。
【佛学常见辞汇】
不再退转的意思。有三种的不退,即一、位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信位,破了见惑,进入圣人的境界,便永远不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地位;二、行不退,證到圆教的十信位,破了思惑与尘沙惑,此时专门济度一切众生,永远不会再退回到以前二乘的地位;三、念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住位,不但證悟了自己的灵性,而且得到无生法忍,此时的心便安住在这种真实智慧的念头上,永远不会再退失。
信外轻毛
【佛学大辞典】
(譬喻)信心摇动而不决定。譬如轻毛也。本是十信位之菩萨,非信外之凡夫,而信内之人现为轻毛,则信外更如轻毛,故云信外轻毛。观经玄义分曰:「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
【佛学常见辞汇】
(喻)信心动摇就好像轻毛一样飘忽不定。
(譬喻)信心摇动而不决定。譬如轻毛也。本是十信位之菩萨,非信外之凡夫,而信内之人现为轻毛,则信外更如轻毛,故云信外轻毛。观经玄义分曰:「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
【佛学常见辞汇】
(喻)信心动摇就好像轻毛一样飘忽不定。
信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信三宝不疑而钦仰之也。唐华严经十四曰:「人天等类同信仰。」唐僧传(慧琎传)曰:「亲欣其信仰。」
【俗语佛源】
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梵语sraddha译作信心、信解、信仰。《法苑珠林》卷九四:「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谓对佛、法、僧三宝的崇信钦仰。佛教强调修行之初,须立坚固的信心,令不动摇。如「信、解、行、證」,「信、愿、行」等。后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或榜样。如周恩来《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要以耐心说服诱导的精神,争取官兵和人民的信仰,团结他们在革命主义与政纲的领导下而坚决奋斗。」(文贤)
(术语)信三宝不疑而钦仰之也。唐华严经十四曰:「人天等类同信仰。」唐僧传(慧琎传)曰:「亲欣其信仰。」
【俗语佛源】
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梵语sraddha译作信心、信解、信仰。《法苑珠林》卷九四:「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谓对佛、法、僧三宝的崇信钦仰。佛教强调修行之初,须立坚固的信心,令不动摇。如「信、解、行、證」,「信、愿、行」等。后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或榜样。如周恩来《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要以耐心说服诱导的精神,争取官兵和人民的信仰,团结他们在革命主义与政纲的领导下而坚决奋斗。」(文贤)
信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信其法或其人而伏从之也。楞严经四曰:「恐汝诚心未信伏。」梁僧传法曰:「与安公相值,忽然信伏。」
(术语)信其法或其人而伏从之也。楞严经四曰:「恐汝诚心未信伏。」梁僧传法曰:「与安公相值,忽然信伏。」
信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法行而言,自依圣法而行,谓之法行,信他教而行,谓之信行。信行者为钝根而成闻慧,法行者为利根而成思慧。玄义十曰:「教门为信行人,观门为法行人。」
(术语)对于法行而言,自依圣法而行,谓之法行,信他教而行,谓之信行。信行者为钝根而成闻慧,法行者为利根而成思慧。玄义十曰:「教门为信行人,观门为法行人。」
信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佛家传授之衣也。五灯会元,二十五祖曰:「师子尊者难未起时,密授我信衣法偈,以显师承。」六祖坛经曰:「祖复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信之。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
(衣服)佛家传授之衣也。五灯会元,二十五祖曰:「师子尊者难未起时,密授我信衣法偈,以显师承。」六祖坛经曰:「祖复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信之。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
信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信三宝不疑而归向之也。随愿往生经曰:「信向者少,邪习者多。」
【佛学常见辞汇】
信仰三宝和归向三宝。
(术语)信三宝不疑而归向之也。随愿往生经曰:「信向者少,邪习者多。」
【佛学常见辞汇】
信仰三宝和归向三宝。
信成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成就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六成就之一。
【三藏法数】
信即如是也。言如是者,乃诸经之法体也。大智度论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者言是事如是,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谓如是之法,是佛所说,信受不疑,故名信成就。
(术语)六成就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六成就之一。
【三藏法数】
信即如是也。言如是者,乃诸经之法体也。大智度论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者言是事如是,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谓如是之法,是佛所说,信受不疑,故名信成就。
信成就发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起信论所说三种发心之一。(参见:三种发心)
【三藏法数】
谓十信行满,信心成就,入十住位中,初发心住,故名信成就发心。(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
(术语)起信论所说三种发心之一。(参见:三种发心)
【三藏法数】
谓十信行满,信心成就,入十住位中,初发心住,故名信成就发心。(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
信佛功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说信佛之功德。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说信佛之功德。
信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忍五忍六忍之中各有信忍。(参见:忍)
【三藏法数】
信者,随顺不疑也。谓初地、二地、三地菩萨,得无漏信,故名信忍。(初地即十地中初欢喜地,二地即离垢地,三地即发光地。)
【三藏法数】
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悉空寂,能于空法,忍可忍證,故名信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术语)三忍五忍六忍之中各有信忍。(参见:忍)
【三藏法数】
信者,随顺不疑也。谓初地、二地、三地菩萨,得无漏信,故名信忍。(初地即十地中初欢喜地,二地即离垢地,三地即发光地。)
【三藏法数】
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悉空寂,能于空法,忍可忍證,故名信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Ks!a%nti,忍耐也。忍耐违逆之境而不起瞋心也;又安忍也,安住于道理而不动心也。瑜伽论曰:「云何名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故名忍。」唯识论九曰:「忍,以无瞋精进审慧及彼所起三业处性。」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同十一曰:「于法实相安住为忍。」三藏法数五曰:「忍,即忍耐,亦安忍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忍耐的意思,忍耐不如意的环境而不生瞋恚的心。2。安忍的意思,即心安住于理而不动摇。
(术语)Ks!a%nti,忍耐也。忍耐违逆之境而不起瞋心也;又安忍也,安住于道理而不动心也。瑜伽论曰:「云何名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故名忍。」唯识论九曰:「忍,以无瞋精进审慧及彼所起三业处性。」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同十一曰:「于法实相安住为忍。」三藏法数五曰:「忍,即忍耐,亦安忍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忍耐的意思,忍耐不如意的环境而不生瞋恚的心。2。安忍的意思,即心安住于理而不动摇。
信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宝及戒之四證净法总收于信戒之二种。盖三宝净者,以信为体,戒净即为戒也。俱舍论二十五曰:「由所信别故名有四,应知实事唯有二。谓于佛等三种證净以信为体,圣戒證净以戒为体,故唯有二。」药师经曰:「坏君臣法,毁于信戒。」
(术语)三宝及戒之四證净法总收于信戒之二种。盖三宝净者,以信为体,戒净即为戒也。俱舍论二十五曰:「由所信别故名有四,应知实事唯有二。谓于佛等三种證净以信为体,圣戒證净以戒为体,故唯有二。」药师经曰:「坏君臣法,毁于信戒。」
信受难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难之一。
【三藏法数】
谓一乘圆顿之法,唯谈中道实相之理,乃是果佛所證;非彼三乘所知。然如来出世,直欲人人信受此法,以致四十馀年,渐次调停。后至法华会上,佛初为上根之人作法说,唯身子得悟;次为中根之人作譬喻说,唯四大弟子得悟;又次为下根之人作宿世因缘说,千二百声闻方始得悟。故经云: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此举信受难也。(法说者,作三乘一乘而说。譬喻说者,作三车一车而说。故文句云:上根已悟,中下未了。故须作喻,还譬上法也。宿世因缘者,如为陈如明系珠缘而领解;阿难引空王缘而授记之类。四大弟子,即须菩提、迦旃延、迦叶、目犍连也。)
(术语)四难之一。
【三藏法数】
谓一乘圆顿之法,唯谈中道实相之理,乃是果佛所證;非彼三乘所知。然如来出世,直欲人人信受此法,以致四十馀年,渐次调停。后至法华会上,佛初为上根之人作法说,唯身子得悟;次为中根之人作譬喻说,唯四大弟子得悟;又次为下根之人作宿世因缘说,千二百声闻方始得悟。故经云: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此举信受难也。(法说者,作三乘一乘而说。譬喻说者,作三车一车而说。故文句云:上根已悟,中下未了。故须作喻,还譬上法也。宿世因缘者,如为陈如明系珠缘而领解;阿难引空王缘而授记之类。四大弟子,即须菩提、迦旃延、迦叶、目犍连也。)
信受奉行
【佛学大辞典】
(杂语)信受如来所说之法而奉行之也。诸经之终多有斯语。(参见:奉行)
【佛学常见辞汇】
信受如来所说的法和切实奉行如来所说的法。
(杂语)信受如来所说之法而奉行之也。诸经之终多有斯语。(参见:奉行)
【佛学常见辞汇】
信受如来所说的法和切实奉行如来所说的法。
奉行
【佛学大辞典】
(杂语)奉承行持教命也。仁王经末曰:「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胜鬘经末曰:「闻佛所说,欢喜奉行。」维摩经末曰:「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往生论注下曰:「经始称如是,彰信为能入,末言奉行,表服膺事已。」
(杂语)奉承行持教命也。仁王经末曰:「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胜鬘经末曰:「闻佛所说,欢喜奉行。」维摩经末曰:「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往生论注下曰:「经始称如是,彰信为能入,末言奉行,表服膺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