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92,分120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从信
鹤信
爱信
信因
信经
信地
咸信
直信
诎信
结信
宽信
信衣
信守
信符
信待
《漢語大詞典》:从信(從信)
信从,信奉。 清 梅曾亮 《陈石士学士授经图记》:“若夫抱遗经,守师説,而自废於荒江穷巷之中者,又不为人所从信。”
分類:信从信奉
《漢語大詞典》:鹤信(鶴信)
修道者的消息。 唐 罗隐 《寄程尊师》诗:“鹤信虽然到五湖,烟波迢递路崎嶇。” 唐 李洞 《赠王凤二山人》诗:“山兄望鹤信,山弟听乌占。” 清 全祖望 《同馆出为外吏者率以书诉困悴戏答三绝》之三:“清虚只合謫 蓬莱 ,岂有 扬州 鹤信来。”
《骈字类编》:爱信(爱信)
后汉书陈忠傅:帝爱信阿母王圣。封为野王君曰。又韩非子齐伐鲁。索谗鼎。鲁人以其赝往。齐人赝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子。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
《韵府拾遗 真韵》:信因
梁武帝断酒肉文:凡出家人,所以异于外道者,正以信因信果,信经所明,信是佛说。
《漢語大詞典》:信经
包含有教会的信条或信仰表白的书。例如:正教的信经。
不是通过客观的相似之处有意识的替换,而是通过无意识的联想表示受压抑情绪的对象或行为
《漢語大詞典》:信地
军队驻扎和管辖的地区。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四折:“这 黄芦荡 就是 屠世雄 时常屯扎的信地,因此不曾另拨巡视的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冤狱:“指挥 张国维 奉兵部令司游徼,而信地内盗戕国戚,惧且受谴,驰往求盗不得。”明史·宦官传二·高淮:“吏部尚书 李戴 、刑部尚书 萧大亨 皆劾 淮 擅离信地,挟兵潜住京师,乃数百年未有之事。”
《韵府拾遗 震韵》:咸信
周书李弼传:弼密通使太祖,许背悦来降。弼乃勒所部云:侯莫陈公欲还秦州,汝等何不束装?弼妻,悦之姨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
《漢語大詞典》:直信
正直诚实。礼记·郊特牲:“告之以直信;信,事人也;信,妇德也。” 清 刘大櫆 《徐崑山文序》:“ 崑山 直信温恭,於古之人几可以无愧。”
《漢語大詞典》:诎信(詘信)
同“ 屈伸 ”。
(1).弯曲和伸直。荀子·乐论:“曷以知舞之意?曰:目不自见,耳不自闻也,然而治俯仰、詘信、进退、迟速莫不廉制。”汉书·王褒传:“何必偃卬詘信若 彭祖 ,呴嘘呼吸如 侨松 。” 颜师古 注:“信读曰伸。” 王先谦 补注引 沈钦韩 曰:“偃卬屈信者,熊经鸟伸,若五禽之戏也。”泛指行动。 明 张居正 《徐存斋七十寿序》:“天道无心,詘信皆仁。”
(2).指进退、出处随时、势而变化。管子·戒:“臣闻之消息盈虚,与百姓詘信,然后能以国寧勿已者, 朋 其可乎?”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下:“身所以行道也,道之詘信,係吾身也,岂有身詘而道信者乎?” 明 黄淳耀 《唐宗鲁先生寿序》:“乃慨然屏去儒业,居物於家,视其时之詘信,而操其奇赢。不十年,竟復其产且加廓焉。”
《分类字锦》:结信(结信)
周礼: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
分类:市廛
《漢語大詞典》:宽信(寬信)
宽大守信;宽厚诚信。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六:“﹝ 马援 ﹞以郡新復,务开宽信,举大体而已。”新唐书·柳璟传:“ 璟 为人宽信,好接士,称人之长,游其门者它日皆显於世。”
《國語辭典》:信衣  拼音:xìn yī
中国禅宗传授的法衣。象徵师父认可弟子对其教法的證悟,因法衣有證明的作用,故称「信衣」。《景德传灯录。卷二。婆舍斯多》:「我师难未起时,密授我信衣法偈以显师承。」
《國語辭典》:信守  拼音:xìn shǒu
忠实的遵守。如:「为了信守诺言,我决定帮助他。」
《漢語大詞典》:信符
用作凭证的符节。墨子·旗帜:“门二人守之,非有信符勿行,不从令者斩。”明史·云南土司传三:“九年, 老挝 贡使还,恐道中为他部所阻,给信符,敕 孟艮 、 车里 诸部遣人护之。”清史稿·世祖纪一:“庚子,收故摄政王信符,贮内库。”
《漢語大詞典》:信待
信任。宋书·恩倖传·阮佃夫:“ 永光 中, 太宗 又请为世子师,甚见信待。”北齐书·孙腾传:“ 腾 早依附 高祖 ,契阔艰危,勤力恭谨,深见信待。”新唐书·浑瑊传:“天性忠谨,功高而志益下,世方之 金日磾 ,故帝终始信待。”
分類: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