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92,分120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误信
通信
不足信
鱼信
彰信
倚信
孚信
信邪
信疑
真信
敦信
成信
偏信
德信
公信
《漢語大詞典》:误信
错误地相信。例如:误信谗言。
分類:错误相信
《國語辭典》:通信  拼音:tōng xìn
1.用书信与人互通消息。如:「自从别后,久未通信问候。」《文明小史》第四五回:「到了美国约克,到了香港,还时时通信给他。」
2.由一人或一地传达任何消息(语言、文字、符号、图片、映像)至另一人或一地的方法,但不包括直接晤谈。
《高级汉语词典》:不足信  拼音:bù zú xìn
不值得信任
《國語辭典》:鱼信(魚信)  拼音:yú xìn
书信。古人常将书信放入鱼形的木板中寄出,故以鱼信代指书信。
分類:书信
《國語辭典》:鱼书(魚書)  拼音:yú shū
1.书信。宋。晏殊〈无题〉诗:「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清。宋凌云 偶成诗:「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2.唐时用作凭信的鱼形符节,以木或铜制成。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刺史停替,须待鱼书。」也称为「鱼符」。
《分类字锦》:彰信
书:克宽克仁,彰信兆民。
《漢語大詞典》:倚信
倚重信任。新唐书·李吉甫传:“﹝ 吉甫 ﹞又建言:‘州刺史不得擅见本道使……军国大事以宝书易墨詔。’由是帝愈倚信。” 明 李贽 《寄答京友书》:“故非自己德望过人,才学冠世,为当事者所倚信,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 钱基博 《辛亥南北议和别纪》:“ 孙文 之为大总统也,以 黄兴 故旧,任为陆军总长,颇倚信之。”
分類:倚重信任
《漢語大詞典》:孚信
信用;信誉。《易·中孚》“有孚挛如” 唐 孔颖达 疏:“处於尊位,为羣物之主,恒须以中诚交物,孚信何可暂舍。”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讲学日久,孚信渐博。”
分類:信用信誉
《漢語大詞典》:信邪
对邪门歪道的事很信服。例如:他很信邪。
分類:信服
《韵府拾遗 支韵》:信疑
汲冢周书胜:大患在合人心,殃毒在信疑。
《漢語大詞典》:真信
犹真诚。 唐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诗:“为道既真信,处名犹謇諤。”真,一本作“ 贞 ”。
分類:真诚
《漢語大詞典》:敦信
(1).犹笃信。逸周书·太子晋:“君有广德,分任诸侯而敦信。”
(2).尊重信义。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雄州 奏 辽 改筑 新城 。帝谓辅臣曰:‘ 景德 誓书有无创修城池之约,今此何也?’ 陈尧叟 曰:‘彼先违誓修城,亦此之利也。’帝曰:‘岂若遗利而敦信乎?宜令边臣詰其违约,止之。’”
《韵府拾遗 震韵》:成信
蜀志注:魏咸熙元年,成都得璧、玉、卬各一枚,文似成信字。孙盛曰:昔公孙自以起成都,号曰成氏。二玉之文,殆述所作乎。
《漢語大詞典》:偏信
相信一方。 汉 王符 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所以闇者,偏信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观天下书未徧,不得妄下雌黄,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
分類:相信
《漢語大詞典》:德信
恩德与威信。《汉书·晁错传》:“ 错 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羣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 吴 ,亡臣子礼,大逆无道。”后汉书·耿纯传:“大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閒兄弟称王,而德信不闻於士民,功劳未施於百姓。”
分類:恩德威信
《漢語大詞典》:公信
公众的凭信;公家的信用。慎子·威德:“故蓍龟所以立公识也,权衡所以立公正也,书契所以立公信也,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凡立公所以弃私也。”《人民日报》1951.9.30:“基层单位应将交款者的姓名,交款数目及银行所发给的收款单据全部公布,以昭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