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安信
国语:晋国饥,公问于箕郑曰:救饥何以?对曰:信。公曰:安信。对曰:信于君心,信于名,信于令,信于事。又唐书地理志:霸州静戎郡县安信。
《漢語大詞典》:信足
犹漫步。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自后不乐人间,遂不食五穀,信足而行。” 宋 苏轼 《书李伯时山庄图后》:“ 龙眠居士 作《山庄图》,使后来入山者,信足而行,自得道路,如见所梦,如悟前世。”
分類:漫步
《骈字类编》:南信
宋书张畅传:孝伯言太尉镇军,久阙南信,殊当忧邑。若遣信,当为护送。畅曰:此方间路甚多,使命日夕往来。不复以此劳魏主。南史梁元帝纪帝:于伎术无所不该。尝不得南信,筮之,遇剥之艮,曰:南信已至,今当遣左右季心往看。果如所说,宾客咸惊其妙。
《骈字类编》:履信
易系辞傅: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
《漢語大詞典》:起信
(1).兴信。起而申说。《书·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 孙星衍 疏:“起者, 高诱 注《吕氏春秋》云:‘兴也。’……言羣臣讙言拒善,而兴信邪险肤传之语。” 周秉钧 易解:“起,兴起;信,古伸字……言汝拒善自用,起而伸説危害肤浅之言。”
(2).佛教语。谓产生相信正法之心。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修净土院记》:“呜呼!有能求无生之生者,知舟筏之存乎是,遂以《天台十疑论》书于墻宇,使观者起信焉。” 周作人 《知堂回想录·五年间的回顾》:“十二月初九日,至 延龄巷 ‘金陵刻经处’买得佛经两本,记得一本是《投身饲饿虎经》,还有一本是《经指示说》,初学最好看这个,乃是《起信论》的纂注。其实我根本是个‘少信’的人,无从起信,所以看了始终‘不入’。”
(3).泛指产生信仰或信任。 许地山 《危巢坠简·东野先生》:“所以你第一步的预备便是号召同志,使人起信,是不是?”
(4).佛书《大乘起信论》的省称。 唐 李邕 《大照禅师塔铭》:“遂听《法华经》、《唯识》、《起信》等论。”
(5).犹起汛,潮汛始发。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浙江胜迹》:“一月之间,生明、生魄,潮亦再盛焉。生明之潮,则自前月二十六长水,谓之起信,歷晦、朔至月三日,谓之大信。”
(2).佛教语。谓产生相信正法之心。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修净土院记》:“呜呼!有能求无生之生者,知舟筏之存乎是,遂以《天台十疑论》书于墻宇,使观者起信焉。” 周作人 《知堂回想录·五年间的回顾》:“十二月初九日,至 延龄巷 ‘金陵刻经处’买得佛经两本,记得一本是《投身饲饿虎经》,还有一本是《经指示说》,初学最好看这个,乃是《起信论》的纂注。其实我根本是个‘少信’的人,无从起信,所以看了始终‘不入’。”
(3).泛指产生信仰或信任。 许地山 《危巢坠简·东野先生》:“所以你第一步的预备便是号召同志,使人起信,是不是?”
(4).佛书《大乘起信论》的省称。 唐 李邕 《大照禅师塔铭》:“遂听《法华经》、《唯识》、《起信》等论。”
(5).犹起汛,潮汛始发。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浙江胜迹》:“一月之间,生明、生魄,潮亦再盛焉。生明之潮,则自前月二十六长水,谓之起信,歷晦、朔至月三日,谓之大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