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8,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保昌
内保
保子
保识
保右
保鄣
保吉
保成
保艾
保常
举保
保山
保躯
团保
保相
《分类字锦》:保昌
册府元龟:开元十五年端午,宴群臣于武成殿,帝亲自赋诗曰: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续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特赐宰臣李元纮及兵部尚书萧嵩金章紫绶以宠之。
分类:燕飨
《韵府拾遗 皓韵》:内保
宋书后妃传:太宗留心后房,拟外百官,备位置内职内保铨人士。
《國語辭典》:保子  拼音:bǎo zǐ
1.婴儿、赤子。《大戴礼记。主言》:「上之亲下也,如腹心;则下之亲上也,如保子之见慈母也。」
2.象棋中属于防御性的战斗技巧,以一子保护另一个即将被捉的子。
分類:襁褓婴儿
《漢語大詞典》:保识(保識)
谓署名担保某一将被擢用者的品行。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逾旬,以前衔除大理评事,取告身面授。旧制:大理寺官初上,召寺僚或在朝五品以上清资保识。 王氏 本耕田,宗无故旧,復邀 回 言之, 回 问:‘有状乎?’对曰:‘无。’又曰:‘有纸乎?’曰:‘无。’‘袖中何物?’曰:‘告身。’即取告身署曰: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平章事 李回 识,仍谓曹长曰:‘此亦五品以上清资也。’”
《漢語大詞典》:保右
见“ 保佑 ”。
《國語辭典》:保佑  拼音:bǎo yòu
保护帮助。《礼记。中庸》:「保佑命之,自天申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若见满城都摆的香花灯烛,他就只当是一年到头都是如此,就喜欢这些人好善,就肯保佑人。」也作「保右」、「保祐」。
《分类字锦》:保鄣
国语: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鄣乎?简子曰:保鄣哉。
分类:能政
《韵府拾遗 质韵》:保吉
许衡读易私言:离乃四阳,处近君而能保其吉者,以其冇才而敬慎故也。
《国语辞典》:保成  拼音:bǎo chéng
保护成全。《书经。酒诰》:「自成汤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汉。孔安国。传:「从汤至帝乙,中间之王,犹保成其王道,畏敬辅相之臣,不敢为非。」
《漢語大詞典》:保艾
犹言养育。《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毛 传:“艾,养;保,安也。”
见“ 保乂 ”。
分類:养育
《漢語大詞典》:保乂
(1).亦作“ 保艾 ”。治理使之安定太平。书·君奭:“率惟兹有陈,保乂 有殷 。” 孔 传:“以安治 有殷 。”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对扬天命,保乂王家。” 明 方孝孺 《身修思永堂记》:“近之如圣上之所传,篤志力行,以保艾王家之丕基,私窃有望焉。”
(2).养育安定。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皆宜膺受多福,保乂子孙。”
《韵府拾遗 阳韵》:保常
易需于郊。注:居需之时。最远于难。能抑其进以远险待时。虽不应机。可以保常也。
《国语辞典》:举保(举保)  拼音:jǔ bǎo
推荐担保。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哥哥可有甚么好亲事举保?将来就劳哥哥主婚,成就这门亲事。」元。无名氏《符金锭》第三折:「小官来举保一庄亲事来。」
《國語辭典》:保山  拼音:bǎo shān
1.对他人行为或财力负责担保的人。《红楼梦》第一一九回:「况且还有舅舅做保山。他们都是一气,姑娘一个人那里说得过呢。」也称为「保见人。」
2.媒人。《金瓶梅》第七回:「婆子听见,便道:『阿呀,保山!你如何不先来说声?』」《红楼梦》第五七回:「邢夫人想了一想,薛家根基不错,且现今大富;薛蝌生得又好;且贾母硬作保山,将计就计便应了。」
3.县名。参见「保山县」条。
分類:媒人固守
《韵府拾遗 虞韵》:保躯(保躯)
王逢诗:勿辞贫贱善保躯。
《漢語大詞典》:团保(團保)
编组民户,使相互监督、担保。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二年:“又乞检责所在实户,据口团保。” 胡三省 注:“团保者,团结户口,使之互相保识。”
《漢語大詞典》:保相
指护持辅佐君王。《晋书·齐王攸传》:“夫亲仁者功成,邇佞者国倾,故保相之材,必择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