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保存  拼音:bǎo cún
保管收存,使事物、性质、意义、作风等继续维持下去,不受损害或发生变化。《南史。卷二六。袁湛传》:「自念负罪私门,阶荣望绝,保存性命,以为幸甚,不谓叨窃宠灵,一至于此。」
《漢語大詞典》:存本
(1).指存续国家正统。后汉书·荀彧传:“今鑾驾旋軫, 东京 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
(2).谓保全根本。南史·隐逸传上·顾欢:“今佛既东流,道亦西迈,故知俗有精粗,教有文质。然则道教执本以领末,佛教救末以存本。”
《漢語大詞典》:全济(全濟)
保全,救活。后汉书·献帝纪:“詔曰:‘未忍致 汶 于理,可杖五十。’自是之后,多得全济。”周书·艺术传论:“ 姚僧垣 诊候精审,名冠於一代,其所全济,固亦多焉。”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持法》:“死家诉於主司,往往召 履霜 详究,多所全济。”
分類:保全救活
《漢語大詞典》:全宥
宽赦过错或罪行,保全其生命。后汉书·方术传下·华陀:“ 佗 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元年:“若命有司穷究,则 廷美 罪不容诛。朕止令居守 西洛 ,而 廷美 益怨望,出不逊语,始命迁 房陵 以全宥之。”
《漢語大詞典》:全交
谓保全、维护交谊或友情。礼记·曲礼上:“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孔颖达 疏:“若使彼罄尽,则交结之道不全,若不竭尽,交乃全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或人曰:‘敢问全交之道,可得闻乎?’”
《漢語大詞典》:全物
(1).完整的食物。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
(2).保全物类的生命。 唐 杜甫 《麂》诗:“乱世轻全物,微声及祸枢。” 仇兆鳌 注:“乱世重杀物而轻全物,全乃全活之全。”
《漢語大詞典》:全养(全養)
保全,养成。 宋 苏轼 《乞罢税务岁终赏格状》:“若朝廷悯救风俗,全养士节,即乞尽罢上件岁终支赏条贯。”
分類:保全养成
《漢語大詞典》:存志
(1).保全志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滍水:“学道遭难逢危,终无悔心,可以牢神存志。”
(2).寄托志向。 唐 韩愈 《荆潭裴均杨凭唱和诗序》:“乃能存志乎诗书,寓辞乎咏歌,往復循环,有唱斯和。”
《漢語大詞典》:拥全(擁全)
护卫保全。三国志·魏志·陈矫传“ 景初 元年薨,謚曰 贞侯 ”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矫 本 刘氏 子,出嗣舅氏而婚于本族。 徐宣 每非之,庭议其闕。 太祖 惜 矫 才量,欲拥全之。”
分類:护卫保全
《漢語大詞典》:养全(養全)
抚养保全。《汉书·陈汤传》:“中国与夷狄有羈縻不絶之义,今既养全其子十年,德泽甚厚。”
分類:抚养保全
《漢語大詞典》:全和
谓保全儒家中和的道德修养。 唐 柳宗元 《送萧炼登第后南归序》:“吾兄先觉而守道,独立而全和,贞确端懿,雅不羈俗,君子之素也。”
《漢語大詞典》:完身
保全自身。庄子·让王:“帝王之功,圣人之餘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吕氏春秋·执一:“凡能全国完身者,其唯知长短赢絀之化邪!”
《漢語大詞典》:完安
(1).得到保全而平安无事。管子·法法:“是以三军之众,皆得保其首领,父母妻子,完安於内。”汉书·匈奴传下:“ 匈奴 骨肉相攻,国几絶,蒙中国大恩,危亡復续,妻子完安,累世相继,宜有以报厚恩。”新唐书·张俭传:“大教民营田,岁收穀数十万斛。虽霜旱,劝百姓相振赡,免飢殍,州以完安。”
(2).安全稳固。汉书·沟洫志:“今据坚地作石隄,势必完安。”
《漢語大詞典》:存政
谓使国家得以穏定保全的政治措施。《淮南子·兵略训》:“地广人众,不足以为强;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为存政者,虽小必存;为亡政者,虽大必亡。”
《漢語大詞典》:婴臼(嬰臼)
春秋 时 程婴 与 公孙杵臼 二人合谋保全 赵 氏遗孤,事见史记·赵世家。后以“婴臼”喻指危难时可托孤的人。 明 徐渭 《桐乡冯母》诗之一:“自古男儿 婴 臼 少,谁家嫠妇帝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