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05,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7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真俗不二
真俗中三谛
唯识俗诠
胜得世俗谛
胜义世俗谛
道俗
道俗业经
僧俗
演道俗业经
还俗
覆俗谛
归俗
證得世俗谛
僧不僧,俗不俗
世间世俗
真俗不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别教,华严终教以上,真如随缘为诸法,诸法即真如也。是云真俗不二。然是就诸法之实法真如边,得言不二者。于诸法之当相,不得言真如,故非真不二。天台之圆教或真言之如,性具十界三千之诸法而为真如之诸法,是乃真不二也。
【佛学常见辞汇】
真谛诠空,俗谛诠有,性空不乖相有,相有也不离性空,理事无碍,故不二。
真俗中三谛
【佛学大辞典】
(名数)空假中之三谛也。
唯识俗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明释明昱应王肯堂之请,因将成唯识论随讲随录而集成之。顾起元曾为之序云:师以宇泰先生(即王肯堂)之请,诠释此论。批却导窾。曲畅旁通。开卷粲然,了无疑滞。云云。
胜得世俗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谛中四种世俗谛之第三。(参见:谛)
胜义世俗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谛中四种世俗之第四。(参见:谛)
道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家之人曰道,在家之人日俗。智度论十曰:「佛弟子七众:比丘、比丘尼、学戒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优婆夷是居家,馀五众是出家。」注维摩经二曰:「肇曰:大士美恶齐旨,道俗一观故。终日凡夫而终日道法也。」中论疏一曰:「道俗者。智度论云:声闻法中未说生死即涅槃。众生则是佛,故二乘不能一道俗也。道则涅槃,俗则生死。」
【佛学常见辞汇】
道与俗。出家的人叫做道;在家的人叫做俗。
道俗业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演道俗业经之略名。
僧俗
【佛学大辞典】
(杂语)出家与在家。
演道俗业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演道俗业经,一卷。乞伏秦圣坚译。佛为给孤独长者说在家之三财与出家之三业者。
还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僧道犯罪归家,谓之还俗。自愿止僧道,谓之归俗。居家必携吏学指南篇曰:「还俗,谓道犯罪归家者。归俗,谓僧道无罪自愿归家也。」【又】还俗归俗一也。宝积经八十八曰:「五百比丘曰:我等不能精进,恐不能消信施,请乞还俗。文殊赞曰:若不能消信施,宁可一日数百归俗,不应一日破戒受人信施也。」
【佛学常见辞汇】
出家人犯罪归家叫做还俗,若是自愿脱离出家人的生活,则叫做归俗。
【俗语佛源】
在家谓之「俗」,出家修行谓之「僧尼」。佛制:听任僧尼自愿舍去大戒。又僧尼犯重戒,依律逐出僧团。以上两种情况,均称为还俗。另有一说,还俗仅指僧尼犯戒还家。自愿离开僧团,谓之「归俗」。《宝积经》卷八八载:「五百比丘曰:『我等不能精进,恐不能消信施,请乞还俗。』文殊赞曰:『若不能消信施,宁可一日数百归俗,不应一日破戒,受人信施也。』」按经义,出家人不能守戒、精进,宁可还俗。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卷三载:宾国(在今克什米尔地方)王子求那跋摩二十岁时出家,精通藏经。后来国王驾崩,无人继位。众人议请跋摩「还俗,以绍国位」。跋摩不从,隐居山林,又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弘法。宋文帝元嘉八年,跋摩来到中国的建业(今南京),译经数十部。又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记载:「(杭僧思聪)挟琴游梁,日登中贵人之门,久之,遂还俗,为御前使臣。」可见思聪是个心未出家、热衷名利的人。(李明权)
覆俗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世俗谛,新曰覆俗谛。覆者覆真之义,覆真理之世俗事相也。寄归传四曰:「覆俗谛者,旧云世俗谛,义不尽也。意道俗事覆他真理,色本非瓶,妄为瓶解。声无歌曲,漫作歌心。(中略)由此覆真,名为覆俗矣。此据覆即俗,名为覆俗,或可但云真谛覆谛。」
归俗
【佛学大辞典】
(杂语)弃僧而复归于俗生活也。象器笺十二曰:「居家必用吏学指南篇云:还俗,谓僧道犯罪归家者。归俗,谓僧道无罪,自愿归家也。」
證得世俗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谛)附录。
僧不僧,俗不俗
【俗语佛源】
佛家称出家人为「僧」,在家人为「俗」。僧人剃除须发,披上僧服,受了大戒以后,从形貌服侍到起居作息,都与俗人有很大的区别。俗语中形容某人的穿著打扮或行为不伦不类,谓之「僧不僧,俗不俗」。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我经文也不会谈,逃禅也懒去参……别的都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也作「僧不僧,道不道。」「道」,指道士。道士与僧人的形象与作为也有很大区别。如鲁迅《呐喊·风波》:「现在的长毛,只是剪人家的辫子,僧不僧,道不道。」也比喻办事不按常规,不合情理。如《红楼梦》第六三回:「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也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李明权)
世间世俗
【三藏法数】
俗即习俗,谓世间众生安立舍宅及治生等种种之事,皆悉虚假不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