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常语(常語)  拼音:cháng yǔ
日常使用的语词。唐。韩愈记梦〉诗:「壮非少者哦七言,六字常语一字难。」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一一。王荆公诗》:「山谷但知奇语之为诗,不知常语亦诗也。」
《漢語大詞典》:常话(常話)
犹俗话。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虽然不好明説他丈夫丑陋,只把嫁鸡逐鸡的常话劝诲他一番便了。”
分類:俗话
《漢語大詞典》:口头话(口頭話)
(1).犹口语。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曲·拜月亭:“予最爱《绣襦记》《鹅毛雪》一折,皆乞儿家常口头话,鎔铸浑成,不见斧凿痕跡,可与古诗‘孔雀东南飞’、‘唧唧復唧唧’并驱。”参见“ 口语 ”。
(2).指常挂在嘴边的话。 孙中山 《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他们的口头话是说他的祖宗有团结力,有武力。”
(3).指俗话。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这地方流传有一句口头话:‘招了女婿当长工。’”
《國語辭典》:口语(口語)  拼音:kǒu yǔ
1.专指谈话所用的语言。唐。刘知几《史通。卷六。言语》:「而后来作者,通无远识,记其当世口语,罕能从实而书。」
2.议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口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3.诽谤。汉。杨恽 报孙会宗书:「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
4.诉讼关系人受审时,与案情有关的陈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知县录了口语,喝退胡阿虎,便叫周四上前来问。」也称为「口供」、「口词」。
《漢語大詞典》:全相
旧时通俗话本、演义等绘有人物绣像及每回故事内容者,称“全相”。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元明传来之讲史上》:“ 日本 内阁文库藏 元 至治 (1321至1323年)间 新安 虞氏 刊本全相(犹今所谓绣像全图)平话五种。”
《國語辭典》:外话(外話)  拼音:wài huà
1.市井粗俗的言语,称为「外话」。
2.客气见外的话。《红楼梦》第四二回:「平儿笑道:『休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我才这样,你放心收了罢。』」
《國語辭典》:出粗  拼音:chū cū
说粗俗、难听的话。《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跟随的人又不少,个个奉承得他好,有些不到之处,口里就出粗,哩嗹啰嗹的骂人。」
《漢語大詞典》:有道是
犹常言道;俗话说。 魏晨旭 《三打祝家庄》:“有道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啊!”《人民戏剧》1978年第4期:“对,有道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国语辞典》:制服警察  拼音:zhì fú jǐng chá
制服警察是相对于便服警察的通俗话。泛指依规定每天穿著警察制服出勤的警察。
《國語辭典》:妈妈论儿(媽媽論兒)  拼音:mā ma lùn ér
啰嗦、麻烦的规矩。常为涉及迷信的俗说或俗谚。也称为「妈妈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