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德报随侯(德报随侯)
搜神记随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岁馀衔明珠以报之其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随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王奉圭明珠赋是则文鱼谢恩将我酬于汉室灵蛇报德将我答于随侯
分类:
《漢語大詞典》:大小夏侯
指 汉 今文尚书学者 夏侯胜 、 夏侯建 。 汉 初, 伏生 以尚书授 济南 张生 及 欧阳生 。 夏侯胜 之先 夏侯 都尉从 张生 受尚书,以传族子 始昌 , 始昌 传 胜 。 胜 传从兄子 建 , 建 又事 欧阳高 。由是尚书有大小 夏侯 之学。见汉书·儒林传·夏侯胜汉书·艺文志《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
分類:学者
《漢語大詞典》:大夏侯
指 汉 经学家 夏侯胜 。汉书·儒林传·周堪:“﹝ 堪 ﹞与 孔霸 俱事 大夏侯胜 ……由是 大夏侯 有 孔许 之学。”后汉书·儒林传上·孙期:“ 始昌 传族子 胜 ,为 大夏侯氏 学; 胜 传从兄子 建 , 建 别为 小夏侯氏 学。”参见“ 大小夏侯 ”。
分類:经学
《漢語大詞典》:大小夏侯
指 汉 今文尚书学者 夏侯胜 、 夏侯建 。 汉 初, 伏生 以尚书授 济南 张生 及 欧阳生 。 夏侯胜 之先 夏侯 都尉从 张生 受尚书,以传族子 始昌 , 始昌 传 胜 。 胜 传从兄子 建 , 建 又事 欧阳高 。由是尚书有大小 夏侯 之学。见汉书·儒林传·夏侯胜汉书·艺文志《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
分類:学者
《漢語大詞典》:弛侯
废射侯。《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弛侯,廷道不除。” 范宁 注:“弛,废也。侯,射侯也。废侯不燕射。”
《漢語大詞典》:七贵五侯(七貴五侯)
泛指权贵显宦。 清 丘逢甲 《岁暮杂感》诗:“七贵五侯金穴富,白山黑水铁车忙。”
《漢語大詞典》: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庄子·胠箧:“彼窃鉤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史记·游侠列传序:“故 伯夷 丑 周 ,饿死 首阳山 ,而 文 武 不以其故贬王; 跖 蹻 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鉤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后遂以“窃鉤者诛,窃国者侯”讥刺旧社会小盗被杀、大盗得国的反常现象。亦省作“ 窃钩盗国 ”。 廖仲恺 《有感》诗:“窃钩盗国将谁咎?扃鐍缄縢只自欺。”
《漢語大詞典》:秦侯瓜
(1). 秦 东陵侯 召平 所种的瓜。史记·萧相国世家:“ 召平 者,故 秦 东陵侯 。 秦 破,为布衣,贫,种瓜於 长安 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 召平 以为名也。”
(2).泛指甜美之瓜。 郭沫若 《蜩螗集·董老行》:“传食共分 秦侯 瓜,延年自有 安期 枣。”
《漢語大詞典》:青门故侯(青門故侯)
故 秦 东陵侯 召平 ,曾于 汉 初种瓜于 长安 青门 外。后因以“青门故侯”谓前朝遗民。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私葬》:“立箇墓臺新碣,写出青门故侯。”参见“ 青门瓜 ”。
《漢語大詞典》:青门瓜(青門瓜)
汉 初,故 秦 东陵侯 召平 种瓜于 长安 城东 青门 。瓜美,世称“东陵瓜”,又名“青门瓜”。见《三辅黄图》卷一。 南朝 梁 何逊 《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诗:“目想 平陵 柏,心忆 青门 瓜。” 唐 陈子昂 《卧疾家园》诗:“寧知 白社 客,不厌 青门 瓜。”
《分类字锦》:耦不异侯(耦不异侯)
仪礼大射仪司射西面誓之曰公射大侯大夫射参士射干射者非其侯中之不获卑者与尊者为耦不异侯贾疏宾与君为耦同射大侯士与大夫为耦同射参侯以其既与尊者为耦不可使之别侯别侯者则非耦类故也
《漢語大詞典》:欧侯(歐侯)
复姓。 汉 有 欧侯氏 。见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
分類:复姓
《漢語大詞典》:偏侯
边远之地的诸侯。国语·晋语一:“今 晋国 之方,偏侯也。” 韦昭 注:“偏,偏方也;乃甸内偏方诸侯也。”
分類:边远诸侯
《漢語大詞典》:婆侯伎
见“ 婆猴伎 ”。
《漢語大詞典》:婆猴伎
亦作“ 婆侯伎 ”。 杂技名。相传 周成王 时南方有 扶娄国 ,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后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 晋 王嘉 拾遗记·周
《骈字类编》:沛侯
史记高祖纪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又吕后纪封吕种为沛侯
《漢語大詞典》:槃固侯
对太湖石的戏称。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三:“ 平江府 朱勔 造巨舰,载太湖石一块至京,以千人舁进…… 勔 遂为威远军节度使,而封石为磐固侯。”
《漢語大詞典》:十二诸侯(十二諸侯)
(1).指 春秋 时 鲁 、 齐 、 晋 、 秦 、 楚 、 宋 、 卫 、 陈 、 蔡 、 曹 、 郑 、 燕 十二诸侯国。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记 共和 元年(公元前841年)到 周敬王 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间 周 、 吴 与十二国的纪年及大事。因 周 为天子, 吴 到 春秋 后期才兴起,故 周 吴 不在十二诸侯之列。
(2).指 战国 时 梁 、 楚 、 齐 、 赵 、 韩 、 鲁 、 卫 、 曹 、 宋 、 郑 、 陈 、 许 十二国的君主。战国策·秦策五:“ 梁 君伐 楚 ,胜 齐 ,制 赵 、 韩 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於 孟津 。” 高诱 注:“ 梁 君, 梁惠王 也,伐 楚 、 齐 ,胜之,制御 赵 、 韩 之兵,驱使十二诸侯 鲁 、 卫 、 曹 、 宋 、 郑 、 陈 、 许 之君朝天子於 孟津 。”
(3).泛指各诸侯国。史记·天官书“匡卫十二星” 唐 张守节 正义:“ 太微宫垣 十星,在 翼 、 軫 地,天子之宫庭, 五帝 之坐,十二诸侯之府也。”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十二诸侯:“《史天官书》 太微 宫垣 有匡衡(卫)十二星,註,《正义》云‘十二诸侯之府也’,乃知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也;地有十二州,王侯之所国也。举十二州以该天下之诸侯,非谓十二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