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30,分196页显示  上一页  139  140  141  142  143  145  146  147  14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高适(达夫、仲武、字仲武 渤海县侯、丘尉 世称 高常侍 行第 三十五 )
萧昕(中明 晋陵郡公、晋陵侯 )
侯希逸
侯令仪
李泌(长源 邺侯、邺县侯 )
任氏(别称 侯继图妻 )
侯上卿
侯冕
夏侯审(世称 大历十才子 )
侯继
李吉甫(弘宪、宏宪 赵国公、赞皇县侯 行第 忠懿、敬宪 )
李鄘(建侯 肃 )
张弘靖(元理 别称 张宏靖 高平县侯 )
侯喜(行第 十一 )
黄子野(仲侯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00—765 【介绍】: 唐渤海蓨人,字达夫,一字仲武。少贫寒,游长安,失意归,客居梁、宋间。后游河西,入哥舒翰幕为书记。历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曾三度出塞,以边塞诗著称,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卒谥忠,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0?—765,有生于699、701、702、706等说 字达夫,一说字仲武,则是与编《中兴间气集》之高仲武郡望相同而致误。排行三十五。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晚年曾任左散骑常侍,后人因称“高常侍”。20岁时游长安求仕不果,此后长期客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玄宗天宝八载(749)有道科及第,授封丘尉。天宝十二载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充掌书记。安史乱起,曾先后任左拾遗、淮南节度使、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广德二年(764)召还长安,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次年正月卒于长安,赠礼部尚书,谥忠。新、旧《唐书》有传。年谱多种,今人周勋初《高适年谱》较为翔实。有明人辑《高常侍集》传世,存诗200余首,多作于显达之前,题材广泛,思想内容较深广。高适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有边塞诗40余首,代表其诗歌创作之最高成就,《燕歌行》尤称杰作。唐殷璠谓“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河岳英灵集》卷上)。杜甫誉其诗“方驾曹刘不啻过”(《奉寄高常侍》)。清翁方纲云“高之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石洲诗话》卷一)。高适与岑参并为盛唐边塞诗派之代表人物,但二人诗风各异,清刘熙载概括为“岑超高实”(《艺概》卷二)。今人刘开扬有《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孙钦善有《高适集校注》。《全唐诗》编其诗为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2首,断句4。
唐诗汇评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早年随父旅居岭南。开元中曾求仕长安,又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后寓居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家贫,浪迹渔樵,与李白、杜甫等交游。天宝八载,因睢阳太守张九皋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十二载,入哥舒翰河西幕,官左骁卫兵曹、掌书记。安史礼起,助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奔行在,擢谏议大夫,迁淮南节度使。左除太子少詹事,分司东都,历彭、蜀二州刺史。广德元年,迁剑南西川节度使。入朝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有《高运集》二十卷,已佚。后人编有《高常停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七
适字达夫。沧洲渤海人。举有道科中第。累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元宗西狩。适閒道及帝于河池。迁御史。擢谏议大夫。累除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召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评事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自远。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且余所最深爱者:“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
旧唐书·高适传
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
沧浪诗话
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吴礼部诗话
引时天彝评:高适才高,颇有雄气。其诗不习而能,虽乏小巧,终是大才。
《唐诗品》
常侍朔气纵横,壮心落落,抱瑜握瑾,浮沉闾巷之间,殆侠徒也。故其为诗,直举胸臆,模画景象,气骨琅然,而词锋华润,感赏之情,殆出常表。视诸苏卿之悲愤,陆平原之惆怅,辞节虽离,而音调不促,无以过之矣。夫诗本人情,囿风气,河洛之间,其气浑然远矣,其殆庶乎!
诗镜总论
七言古,盛于开元以后,高适当厉名手。调响气佚,颇得纵横;勾角廉折,立见涯涘。以是知李,杜之气局深矣。
诗镜总论
高达夫调响而急。
诗薮
达夫歌行、五言律,极有气骨。至七言律,虽和平婉厚,然已失盛唐雄赡,渐入中唐矣。
唐诗归
钟云:唐人如沈宋、王孟、李杜、钱刘之类,虽两人并称,皆有不能强同处。惟高、岑心手如出一人,其森秀之骨,淡远之气,既皆相敌。古诗似张九龄、宋之问一派;五言律只如说话,其极炼、极厚、极润、极活往往从欹侧历落中出,人不得以整求之,又不得学其不整。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史称达夫五十始为诗,而能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出,好事者辄传布之。且言其性磊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于博奕,才情自远。今读其七言古诸篇,感慨悲壮,气骨风度绝然建一代旗鼓托,盛唐佳品,岂能多得?
《诗源辨体》
唐人五七言古,高、岑规宗。然析而论之,高五言未得为正宗,七言乃为正宗耳。岑五言为正宗,七言始能自聘矣。五言古,高、岑俱豪荡,而高语多粗率,未尽调达;岑语虽调达,而意多显直。高平韵者多杂用律体,仄韵者多忌“鹤膝”。……七言歌行,高调合准绳,岑体多轶荡。
《诗源辨体》
五言律,高语多苍莽,岑语多藻丽,然高入录者气格似胜,岑则句意多同。
《诗源辨体》
高、岑五言不拘律法者,犹子美七言以歌行入律,沧浪所谓“古律”是也。虽是变风,然豪旷磊落,乃才大而失之于放,盖过而非不及也。
《诗辩坻》
达夫五言律多似短古,亦是风调别处。
按指唐诗归
中钟惺所论:赵伯溶云:此论
《唐诗归折衷》
甚妙,譬如临池家楷中带隶,自是高古。元美乃谓高、岑五言律俱不能佳,陈正字时入古体,亦是矫枉之过,八股遂不可学秦汉耶?此公素善论体裁,不能不失此一言。唐云:君五律本整,钟但采其不整者耳。吴敬夫云:尚气骨者竟祖高、岑,然使作意矜张,而神思未闲,体气不厚,实伤雅道,所云“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气象”也。故读王、孟者,当于幽闲之中寮其骨韵;读高、岑者,当于豪迈之外赏其风神。
《载酒园诗话又编》
钟氏曰:“……高、岑心手如出一人,其森秀之骨,澹远之气,既皆相敌”。余意亦终有别。高五言古劲浑朴厚耳;岑稍点染,遂饶秾色。高七言古最有气力,李、杜之下,即当首推;岑自肤立,然如崔季圭代魏王,虽雅望非常,真英雄尚属捉刀人也。唯短律相匹,长律亦岑不如高。
《师友诗传续录》
问:高、岑似微不同,或高优于岑乎?答:唐人齐名,如沈宋、王孟、钱刘、元白、皮陆,皆约略相似,唯李杜、高岑迥别。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钟伯敬谓高、岑诗如出一手,大谬矣。
原诗
盛唐大家,称高、岑、工、孟。高、岑相似,而高为稍优,孟则大不如王矣。高七古为胜,时见沉雄,时见冲澹,不一色,其沉雄直不减杜甫。岑七古间有杰句,苦无全篇,且起结意调往往相同,不见手笔。高、岑五七律相似,遂为后人应酬活套作俑。如高七律一首中叠用“巫峡啼猿”、“衡阳归雁”、“青枫江”、“白帝城”,岑一首中叠用“云随冯”、“雨洗兵”、“花迎盖”、“柳拂旌”,四语一意;高、岑五律如此尤多。后人行行笈中携《广舆记》一部,遂可吟咏遍九州,实高、岑培之也。总之以月白风清、鸟啼花落等字装上地头,一名日则一首诗成,可以活板印就也。
野鸿诗的
高、岑、王三家均能刻意炼句,又不伤大雅,可谓文质枨彬。
养一斋诗话
初学入手,求其笔势稳称,则王摩诘、高达夫二家乃正善学初唐荷。少陵如《洗兵马》、《古柏行》亦然,但更加雄浑耳。
一瓢诗话
前辈论诗,往往有作践古人处,如以高达夫、岑媒州五七律相似,遂为后人应酬活套,是作践高、岑语也。后人苟能师法高、岑,其应酬活套必不致如近日之恶矣。
《唐诗别裁》
李、杜外,高、岑、王、李,七言古中最矫健者。
石洲诗话
高常侍与岑嘉州不同,钟退谷之论,阮亭已早辨之。然高之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直至杜陵,遂合诸公为一手耳。
昭昧詹言
高、岑奇峭,自是有气骨,非低甲庸浅所及。然学之者亦须韵句深长,而阔远不露,乃佳;不然,恐不免短急无馀韵,仍是俗手耳。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左太冲、才力纵横,意态雄杰,妙于造语,每以俊古取致。有如河洲十月,一看思归;舍下蛩鸣,居然萧索;载酒平台,赠君干里:发端既远,研意弥新,在小谢之间居然一席。七古与岑一骨,苍放音多,排奡骋妍,自然沉郁。骈语之中,独能顿宕,启后人无限法门,当为七言不祧之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9或702—791 【介绍】: 唐河南人,祖籍南兰陵,字中明。萧恢七世孙。少补崇文进士,玄宗时二举博学宏辞,累迁宪部员外郎,为哥舒翰掌书记。肃宗时,累迁秘书监,代宗时转国子祭酒。大历初出使回鹘,有折冲之功。德宗时,朱泚乱,昕徒步至奉天从帝,迁太子少傅。贞元初,兼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9—791 字中明,河南(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开元十九年(731)首举博学宏词科,天宝初复举宏词,累迁左拾遗、宪部员外郎、起居郎,天宝十四载(755)为兵马元帅哥舒翰判官。萧宗至德年间任中书舍人,张巡亡,萧昕诔其行。迁礼部侍郎,知宝应二年、广德二年贡举。代宗永泰元、二年任国子祭酒。大历三年(768)以右散骑常侍充回鹘吊祭使。十二年迁工部尚书。德宗建中四年(783)拜太子少傅,封晋陵郡公。贞元五年(789)以太子少师致仕,七年夏卒,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懿。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五
昕字中明。河南人。少举崇文进士。再中博学宏词科。累迁左拾遗。哥舒翰为副元帅。辟掌书记。翰败。入蜀。累迁秘书监。代宗幸陕。转国子祭酒。大历初转工部尚书。封晋陵侯。德宗幸奉天。迁太子少傅。爵郡公兼礼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贞元七年卒。年九十三。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0—781 【介绍】: 唐营州人。玄宗天宝末,为平卢裨将。安禄山乱起,与战,诏授平卢、淄青节度使。肃宗宝应初,与诸军讨平史朝义,加检校工部尚书。始治军务农有状,后稍怠肆,好畋猎,佞佛,兴广祠庐,人苦之。代宗永泰元年,因与巫者夜宿于城外,部将李正己因众怨,闭城不纳,遂奔归朝廷,拜检校右仆射,知省事。德宗建中初,迁司空,未及拜,卒。
侯令仪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上谷人。侯知一子。肃宗乾元二年,自杭州刺史迁浙江西道节度使。约于代宗广德间任容管经略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2—789 【介绍】: 唐辽东襄平人,字长源。魏柱国李弼六世孙,徙居京兆。少聪颖,及长,博涉经史,善属文,尤工诗。常游嵩、华、终南山,慕神仙不死术。天宝间待诏翰林,供奉东宫,太子厚之,为杨国忠所疾。肃宗即位,入议国事,出陪舆辇,悉与谋议,为李辅国所疾,去隐衡山。代宗立,出为楚州、杭州刺史。德宗时,拜中书侍中、同平章事。出入中禁,事四君,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有谠直之风,好谈神仙诡道。封邺侯,卒赠太子太傅。有文集二十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2—789 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玄宗天宝中诣阙上书,召待诏翰林。至德元载(756)赴灵武谒肃宗,顾问国事,权逾宰相。历仕代宗、德宗。贞元三年(787)拜相,累封邺县侯。五年卒。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清杨希闵有《李邺侯年谱》。李泌7岁能文,为张九龄所知。梁肃称其“用比兴之文,行易简之道,赞事盛圣,辨章品物,疏通以尽理,闳丽而合雅。”(《丞相邺侯李泌文集序》)《全唐诗》存李泌诗4首,又断句6句,《全唐诗续拾》补断句3句。
唐诗汇评
李泌(722-789),字长源,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后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七岁能文。天宝中,玄宗召讲《老子》,待诏翰林。因赋诗讥刺杨国忠等,诏斥置蕲春郡。肃宗即位灵武,参预军国大政,拜元帅广平王行军司马,二京收复,归隐衡山。代宗朝,召还,为澧、杭二州刺史。朱泚之乱,德宗奔奉天,召泌为左散骑常侍。乱平,为陕虢观察使。贞元三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累封邺县侯,半。有《李泌集》二十卷,己佚。《全唐诗》存诗四首,或句三。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八
泌字长源。其先辽东襄平人。徙居京兆。天宝中自嵩山上书。召见。待诏翰林。为东宫供奉。肃宗北巡至灵武。泌奔赴行在。授银青光禄大夫。掌枢务。判元帅广平王军司马事。拜中书令。乞隐衡山。代宗立。召为翰林学士。德宗在奉天。授左散骑常侍。贞元三年拜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封邺县侯。五年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傅。

作品评论

梁肃《丞相邺侯李泌文集序》
用比兴之文,行易简之道,赞事盛圣,辨章品物,疏通以尽理,闳丽而合雅。
旧唐书本传
(泌)少聪敏,博涉经史,精究易象,善属文,尤工于诗,以王佐自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西川节度使崔宁妾。宁镇蜀,代宗大历三年入朝。泸州刺史杨子琳乘机攻成都,任氏素骁果,出家财十万募勇士,得千人,设部队,自帅以击之。子琳大惧,会粮尽,且大雨,败走。后赐名宁任氏,封夫人。成都有浣花夫人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约为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五代时蜀尚书侯继图之妻。未婚前居绵州,于木叶上书相思之诗,侯继图于成都大慈寺得之。后二人成婚。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一六〇引《玉溪编事》。《全唐诗》存诗1首。
侯上卿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九
上卿。代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侯冕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三
冕。大历中朝散大夫。行河中府功曹参军上柱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江东人,或说谯人。德宗建中元年,礼部侍郎令狐恒下试军谋越众科第一,释褐校书郎,又为参军,仕终侍御史。初于华山下多买田园为别墅,晚岁退居其下,讽吟颇多。以能诗著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德宗建中元年(780)中军谋越众科,授校书郎。累任参军、宁国县丞、侍御史、祠部郎中等职。事迹见《新唐书·卢纶传》、《唐会要》卷七六、《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二一、《唐才子传》卷四。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在诸人中年岁较轻。李嘉祐称其“袖中多丽句”(《送夏侯审参军游江东》)。其诗多佚。《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德宗贞元八年进士。王锷为河南尹,辟继为参谋官。韩愈尝赠以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8—814 【介绍】: 唐赵郡人,字弘宪。李栖筠子。少好学,能属文,为太常博士,尤精国朝故实。宰臣李泌、窦参推重其才。宪宗立,召为翰林学士,转中书舍人。累官至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封赵国公。吉甫连蹇外迁十余年,详闾里疾苦,患方镇贪恣,乃从容为帝言,使属郡刺史得自为政。德宗姑息藩镇,有终身不易地者,吉甫为相岁余,易三十六镇。暴病卒,赠司空。所论著述甚多,有《六代略》、《元和郡国图》、《国计簿》、《百司举要》等,皆行于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4 字弘宪,排行三,赞皇(今属河北)人。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李德裕之父。以荫补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累官至驾部员外郎。德宗贞元八年(792)出为明州长史,转忠、郴、饶三州刺史。宪宗立,征拜考功郎中、知制诰,元和二年(807)擢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次年出为淮南节度使。元和六年复入相。卒谥忠懿。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一生著述甚富,今唯《元和郡县图志》尚残存34卷。《全唐诗》存诗4首,其中3首与武元衡相唱和,语言典雅清丽。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吉甫(758—814) 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字弘宪。赵郡赞皇县(治今河北赞皇县赞皇镇)人。历官太常博士、中书舍人等职,官至宰相、淮南节度使。他修撰于唐元和年间的《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现存最早而又较为完整的一部全国性地方总志,其中对黄鹤楼的始建作了介绍,并明确写出命名的缘由——“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为后代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留下了确切的资料。
全唐文·卷五百十二
吉甫字宏宪。赵郡人。御史大夫栖筠子。宪宗朝为翰林学士。转中书舍人知制诰。元和二年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赞皇县侯。徙赵国公。出为淮南节度使。六年复入秉政。九年卒。年五十七。赠司空。谥曰敬宪。改谥忠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0 【介绍】: 唐江夏人,字建侯。李邕侄孙。举进士,又以书判高等,授秘书正字。累迁监察御史。宪宗时历官淮南节度使。顺宗即位,拜御史中丞,迁京兆尹、尚书右丞。后引疾辞职,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子少傅致仕。为政刚直无私,所至称治,然峻法少恩,物议以此少之。卒谥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0—824 【介绍】: 唐猗氏人,字元理。张延赏子,少以荫授河南参军。宪宗元和初累官刑部尚书同平章事。穆宗长庆初充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军乱,被囚,旋被释回京。帝因诏贬吉州刺史,寻迁太子宾客。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0—824 初名调,字元理。河中猗氏(今山西临猗)人。旧第在洛阳思顺里,因祖嘉贞、父延赏均位至宰相,故称“三相张家”。初以门荫授河南府参军,历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等职。宪宗元和四年(809)以中书舍下权知礼部贡举。九年拜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旋加中书侍郎平章事,封高平县侯。十一年罢为河东节度使。穆宗长庆元年(821)为幽州卢龙军节度使,以不善驭军,军乱被囚,贬抚州刺史,迁太子少师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弘靖精书法。家聚书画,与秘府侔。其孙彦远编《历代名画记》,多所取资。《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四
宏靖字元理。宰相延赏子。以荫补河南参军。累迁河中节度使。元和中拜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高平县侯。罢政。历河东宣武卢龙三节度使检校司空。贬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再贬吉州刺史。改抚州。稍迁太子少师。卒年六十五。赠太子太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叔𨑖。德宗贞元十九年进士。韩愈弟子。能古文,工诗。官终国子监主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2 字叔𨑖,一作叔起,排行十一。早年躬耕自食,农闲时读书为文。德宗贞元十九年(803)登进士第,宪宗元和七年(812)官校书郎,十一年官协律郎,终国子主簿。事迹散见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与祠部陆员外书》、《祭侯主簿文》及《唐诗纪事》卷四一。其诗深为韩愈赏识:“侯生来慰我,诗句读惊魂。属和才将竭,呻吟至日暾。”(《和侯协律咏笋》)作品多佚。韩愈诗集中《石鼎联句》录侯喜诗句10联,《全唐诗》亦载。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二
喜。贞元十九年进士。官国子主簿。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仲侯,侯官(今福建闽侯)人。13岁从父至杭州。曾救王伾于罗刹江。后折节读书,不愿为官,遂变姓名隐居方山。顺宗永贞元年(805),王伾为左散骑常侍,召之,不应而遁去。《坚瓠壬集》卷一引《榕阴新检》存黄子野事迹,并收录黄子野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