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2,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归依佛
归依法
归依僧
四依法
皈依
转一切境依无相
转受依空
转爱见依无我
转烦恼依菩提
转染依净
离一切苦依究竟乐
转业报依解脱
转生死依涅槃
十界依正
佛类词典(续上)
归依归依佛
归依法
归依僧
四依法
皈依
转一切境依无相
转受依空
转爱见依无我
转烦恼依菩提
转染依净
离一切苦依究竟乐
转业报依解脱
转生死依涅槃
十界依正
归依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胜者归投依伏也。大乘义章十曰:「归投依伏故曰归依。归投之相,如子归父。依伏之义,如民依王。如怯依勇。」法界次第上之上曰:「归以反还为义,依者凭也。」义林章四本曰:「归依者,归敬依投之义。」胜鬘经曰:「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
【佛学常见辞汇】
归投依靠的意思。
(术语)于胜者归投依伏也。大乘义章十曰:「归投依伏故曰归依。归投之相,如子归父。依伏之义,如民依王。如怯依勇。」法界次第上之上曰:「归以反还为义,依者凭也。」义林章四本曰:「归依者,归敬依投之义。」胜鬘经曰:「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
【佛学常见辞汇】
归投依靠的意思。
归依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舍邪师而事正师也。大乘义章十曰:「依佛为师,故名归佛。」
【佛学常见辞汇】
归投依靠佛陀的指示而追求真理的意思。
【三藏法数】
梵语佛陀,华言觉。自觉、觉他,故名佛也。归者,反还之义。谓反邪师,还事正师也。依者,凭也。凭佛大觉,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故经云:归依于佛,终不更归依其馀外道、天神也。(三途者,刀途、血途、火途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术语)舍邪师而事正师也。大乘义章十曰:「依佛为师,故名归佛。」
【佛学常见辞汇】
归投依靠佛陀的指示而追求真理的意思。
【三藏法数】
梵语佛陀,华言觉。自觉、觉他,故名佛也。归者,反还之义。谓反邪师,还事正师也。依者,凭也。凭佛大觉,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故经云:归依于佛,终不更归依其馀外道、天神也。(三途者,刀途、血途、火途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归依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舍邪法而修正法也。大乘义章十曰:「凭法为药。故名归法。」
【佛学常见辞汇】
归投依靠教义而求得真理的意思。
【三藏法数】
法即轨则之义。谓佛所说,若教若理,可为众生修行轨则,故言法也。归者,反邪法,还修正法也。依者,凭佛所说教法,得出三涂及三界生死。故经云:归依于法者,永离于杀害也。
(术语)舍邪法而修正法也。大乘义章十曰:「凭法为药。故名归法。」
【佛学常见辞汇】
归投依靠教义而求得真理的意思。
【三藏法数】
法即轨则之义。谓佛所说,若教若理,可为众生修行轨则,故言法也。归者,反邪法,还修正法也。依者,凭佛所说教法,得出三涂及三界生死。故经云:归依于法者,永离于杀害也。
归依僧
【佛学大辞典】
(术语)舍邪友而伴正友也。大乘义章十曰:「依僧为友,故称归僧。」
【佛学常见辞汇】
归投依靠僧伽的引导而正信佛教的意思。
【三藏法数】
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出家三乘之人,其心与佛所说事理之法和合,故名僧也。归者,反外道邪行之侣,归心出家三乘正行之伴也;依者,凭信出家正行之伴,得出三涂及三界生死。故经云:归依于僧者,永不复更归依其馀外道也。
(术语)舍邪友而伴正友也。大乘义章十曰:「依僧为友,故称归僧。」
【佛学常见辞汇】
归投依靠僧伽的引导而正信佛教的意思。
【三藏法数】
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出家三乘之人,其心与佛所说事理之法和合,故名僧也。归者,反外道邪行之侣,归心出家三乘正行之伴也;依者,凭信出家正行之伴,得出三涂及三界生死。故经云:归依于僧者,永不复更归依其馀外道也。
四依法
【佛学常见辞汇】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皈依
【佛学常见辞汇】
皈向、依靠、救度之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叫做皈依三宝,也叫做三皈依。
皈向、依靠、救度之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叫做皈依三宝,也叫做三皈依。
转一切境依无相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三境,兹明无相。即谓一切诸境,皆由妄生,分别而有。了其虚幻,则诸境自空,一切法空,观男女一异等相,实不可得。若能如是通达诸法无相,即得自在,是为转境依无相。
前言三境,兹明无相。即谓一切诸境,皆由妄生,分别而有。了其虚幻,则诸境自空,一切法空,观男女一异等相,实不可得。若能如是通达诸法无相,即得自在,是为转境依无相。
转受依空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三受,兹明依空。盖领纳诸境而成受,原生于妄而为系缚。如识其妄,即此系缚,皆是其空。空者谓因缘所生之法,究竟无实体,故谓之空。观一切法,从因缘和合生,自性本空,无我我所。如是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故须转受依空也。
前言三受,兹明依空。盖领纳诸境而成受,原生于妄而为系缚。如识其妄,即此系缚,皆是其空。空者谓因缘所生之法,究竟无实体,故谓之空。观一切法,从因缘和合生,自性本空,无我我所。如是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故须转受依空也。
转爱见依无我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世间,不出爱见,兹言出世。须依无我,一切妄惑,皆由爱见二种执我而起,故除妄惑,当除爱见。除爱见者,即离执我,故须转于爱见,而依无我。
前言世间,不出爱见,兹言出世。须依无我,一切妄惑,皆由爱见二种执我而起,故除妄惑,当除爱见。除爱见者,即离执我,故须转于爱见,而依无我。
转烦恼依菩提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一切妄念,须知凡属妄念,皆是烦恼。因此烦恼,遂造一切诸业。故修道人,断此烦恼,依于菩提。菩提者觉也,烦恼皆是不觉之过,依止于觉,烦恼自除。
【三藏法数】
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即一切众生无明妄惑也。梵语菩提,华言道,即一切诸佛所悟所證之道也。然菩提、烦恼,其性是一,但由迷悟,不分而分。众生迷故,即转菩提而为烦恼;诸佛悟故,即转烦恼而为菩提。若能了达烦恼即是菩提,念念修习,是名转烦恼依菩提也。
前言一切妄念,须知凡属妄念,皆是烦恼。因此烦恼,遂造一切诸业。故修道人,断此烦恼,依于菩提。菩提者觉也,烦恼皆是不觉之过,依止于觉,烦恼自除。
【三藏法数】
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即一切众生无明妄惑也。梵语菩提,华言道,即一切诸佛所悟所證之道也。然菩提、烦恼,其性是一,但由迷悟,不分而分。众生迷故,即转菩提而为烦恼;诸佛悟故,即转烦恼而为菩提。若能了达烦恼即是菩提,念念修习,是名转烦恼依菩提也。
转染依净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世间,皆由业造。而一切业,皆是染污,兹明出世。须明清净,清净非他,不染即得。故须转染,实依于净。所言染者,染垢染污,不洁不净,是谓之染。净者清净离垢,是谓之净。即爱著之念,及所爱著之法,曰染。解脱之念,及所解脱之法,曰净。
前言世间,皆由业造。而一切业,皆是染污,兹明出世。须明清净,清净非他,不染即得。故须转染,实依于净。所言染者,染垢染污,不洁不净,是谓之染。净者清净离垢,是谓之净。即爱著之念,及所爱著之法,曰染。解脱之念,及所解脱之法,曰净。
离一切苦依究竟乐
【佛学次第统编】
就世间分别比较,善道乐,恶道苦。但如实言之,生死之果报皆苦也。所谓三界火宅,谁得而安是也。惟有出世,乃得真乐。所谓究竟之乐,非一切苦乐比较之乐也。依此究竟之乐,须离一切之苦。
就世间分别比较,善道乐,恶道苦。但如实言之,生死之果报皆苦也。所谓三界火宅,谁得而安是也。惟有出世,乃得真乐。所谓究竟之乐,非一切苦乐比较之乐也。依此究竟之乐,须离一切之苦。
转业报依解脱
【佛学次第统编】
凡夫所受报得,皆是业报,业报谓业果也。由过去之业因,招现在之果报。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皆是苦缚,不得解脱。解脱者,梵语木底木乂,译作解脱,即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也。故须转其业报,以依解脱。
凡夫所受报得,皆是业报,业报谓业果也。由过去之业因,招现在之果报。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皆是苦缚,不得解脱。解脱者,梵语木底木乂,译作解脱,即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也。故须转其业报,以依解脱。
转生死依涅槃
【佛学次第统编】
众生虚妄生灭,是为生死。诸圣涅槃境界,不为生死之所流转。涅槃梵语,又作泥日、泥洹、泥畔、涅槃那。旧译诸师,译作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作圆寂。灭者为灭生死因果之义,灭度者为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为无为空寂安隐之义,灭为灭除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为生死之苦果再不生也。无为者,为无惑业之因缘造作也。安乐者,为安稳快乐也。解脱者,为离众苦也。
【三藏法数】
生死者,一切众生虚妄生灭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一切诸佛所悟所證之果也。然生死涅槃,性元是一,但由迷悟,不分而分。众生迷故,即转涅槃而为生死;诸佛悟故,即转生死而为涅槃。若能了达生死即是涅槃,念念證入,是名转生死依涅槃也。
众生虚妄生灭,是为生死。诸圣涅槃境界,不为生死之所流转。涅槃梵语,又作泥日、泥洹、泥畔、涅槃那。旧译诸师,译作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作圆寂。灭者为灭生死因果之义,灭度者为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为无为空寂安隐之义,灭为灭除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为生死之苦果再不生也。无为者,为无惑业之因缘造作也。安乐者,为安稳快乐也。解脱者,为离众苦也。
【三藏法数】
生死者,一切众生虚妄生灭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一切诸佛所悟所證之果也。然生死涅槃,性元是一,但由迷悟,不分而分。众生迷故,即转涅槃而为生死;诸佛悟故,即转生死而为涅槃。若能了达生死即是涅槃,念念證入,是名转生死依涅槃也。
十界依正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世间,明一切心造,兹言出世,以明心造有染净之不同。
前言世间,明一切心造,兹言出世,以明心造有染净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