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9—569 【介绍】: 即拘那罗陀。南朝陈时僧。西天竺优禅尼国人。以通三藏知名,特精世亲法相唯识之学。历游诸国。梁武帝太清二年至建康,帝深加敬礼,将事传译。会侯景乱起,潜行南归,随方传译不辍。法相唯识之学乃传中国。后入南海卒。译有《摄大乘论》、《唯识论》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亲依。或云波罗末陀。华言真谛。西天竺优禅尼国人。梁武皇帝盛昌三宝大同中直后张汜等。送扶南贡使返国。且使请求名德三藏。彼国乃以谛应诏。而并赍至大乘论诸杂华经等。大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达南海。大清二年八月。届京师。帝顶礼于宝云殿。即欲传翻。属寇羯凭陵弗果谛亦漫游东土。檀越富春。令陆元哲。招延。与沙门宝琼等二十馀人。翻十七地论。昉五卷。太宝三年。侯景徵还供养。元帝启祚。止金陵正观寺偕愿禅师等二十馀人。翻金光明经。后随方传译。靡宁厥止。心欲汎舶往楞伽脩国。道俗结誓留之。遂停南越。重覈所翻。文帝天嘉四年。杨都建元寺沙门僧宗法准僧忍律师等。钦渴新闻。远承芳问。谛感其意。乃为翻摄大乘等论。旋至梁安。将返西国。而业风飘舶。还广州。刺史穆公頠。延住制旨寺。与沙门慧恺等。翻广义法门经及唯识论等。穆公薨。世子纥为檀越。仍事传译。然其神思通幽。非世所测。尝居绝岛。纥往候之。波涛𭰔涌。未即渡。谛望见。因敷坐具水上。跏坐。绝流达岸。而坐具略不沾。湿或折荷叶乘之。不少倾侧。 至光太二年六月。入南海北山。将捐身命。慧恺闻之。辍讲奔赴。刺史稽颡请留。群众遮挽。三日乃已。因是迎致王园寺。议还建邺。会有忌者。沮于上。乃止。大建元年。正月十一日。遘疾迁化。年七十有一。所译经论。僧宗法准等。奉还匡山。 谛虽广出众经。偏宗摄论。故随处翻传。亲流疏解。后疏则僧宗所释也。宗恺则穷括教源。诠题义旨。每面扬阐。情理无伏。 谛一日喟然长叹。而谓恺曰。君等实副参传。而遇非其时。则奈何。恺泣数行下。因跪启曰。法被中国。群生垢重。致是扰攘。必何时而可定耶。谛指西北。且曰。此方有大大国。非久当盛弘吾教。但恨君等不及睹耳。呜呼其亦有待于今日乎。 谛自梁武之末。陈宣之初。二十三载。所出经传记。六十四部。合二百七十八卷。 于时有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那首华言高空。以魏元象中。于邺城司徒公孙腾第。出僧伽吒经三部七卷。沙门僧昉笔受。属齐受禅。南抵金陵。大同间。译大乘顶王经一部。梁武诏那。总监外国诸使。大清二年。遇于阗沙门求那跋陀。华言德贤。赍胜天王般若梵本至。那从祈请得之。适丁侯景之乱。未暇翻传。陈天嘉乙酉岁。始译于江州兴业寺沙门智昕笔受。
续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初
拘那罗陀。陈言亲依。或云波罗末陀。译云真谛。并梵文之名字也。本西天竺优禅尼国人焉。景行澄明器宇清肃。风神爽拔悠然自远。群藏广部罔不厝怀。艺术异能偏素谙练。虽遵融佛理。而以通道知名。远涉艰关无惮夷险。历游诸国。随机利见。梁武皇帝。德加四域盛唱三宝。大同中。敕直后张泛等。送扶南献使返国。仍请名德三藏大乘诸论杂华经等。真谛远闻行化仪轨圣贤。搜选名匠惠益民品。彼国乃屈真谛并赍经论。恭膺帝旨。既素蓄在心涣然闻命。以大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达于南海。沿路所经。乃停两载。以太清二年闰八月。始届京邑。武皇面申顶礼。于宝云殿竭诚供养。谛欲传翻经教不羡秦时。更出新文有逾齐日。属道销梁季寇羯凭陵。法为时崩不果宣述。乃步入东土。又往富春令陆元哲。创奉问津将事传译。招延英秀沙门宝琼等二十馀人。翻十七地论。适得五卷。而国难未静。侧附通传。至天保三年。为侯景请。还在台供养。于斯时也。兵饥相接。法几颓焉。会元帝启祚承圣清夷。乃止于金陵正观寺。与愿禅师等二十馀人。翻金光明经。三年二月。还返豫章。又往新吴始兴。后隋萧太保。度岭至于南康。并随方翻译。栖遑靡托。逮陈武永定二年七月。还返豫章。又止临川晋安诸郡。真谛虽传经论。道缺情离本意不申。更观机壤。遂欲汎舶往楞伽修国。道俗虔请结誓留之。不免物议遂停南越。便与前梁旧齿。重覆所翻。其有文旨乖竞者。皆镕冶成范始末伦通。至文帝天嘉四年。扬都建元寺沙门僧宗法准僧忍律师等。并建业标领。钦闻新教。故使远浮江表亲承劳问。谛欣其来意。乃为翻摄大乘等论。首尾两载覆疏宗旨。而飘寓投委无心宁寄。又汎小舶至梁安郡。更装大舶欲返西国。学徒追逐相续留连。太守王方奢。述众元情重申邀请。谛又且修人事。权止海隅。伺旅束装未思安堵。至三年九月。发自梁安汎舶西引。业风赋命飘还广州。十二月中上南海岸。刺史欧阳穆公頠。延住制旨寺。请翻新文。谛顾此业缘。西还无措乃对沙门慧恺等。翻广义法门经及唯识论等。后穆公薨没。世子纥重为檀越。开传经论。时又许焉。而神思幽通量非情测。尝居别所四绝水洲。纥往造之。岭峻涛涌未敢淩犯。谛乃铺舒坐具。在于水上加坐其内如乘舟焉。浮波达岸。既登接对而坐具不湿。依常敷置。有时或以荷叶。拓水乘之而度。如斯神异其例甚众。至光太二年六月。谛厌世浮杂情弊形骸。未若佩理资神早生胜壤。遂入南海北山将捐身命。时智恺正讲俱舍。闻告驰往。道俗奔赴相继山川。刺史又遣使人。伺卫防遏。躬自稽颡致留三日。方纡本情。因尔迎还止于王园寺。时宗恺诸僧。欲延还建业。会杨辇硕望。恐夺时荣乃奏曰。岭表所译众部。多明无尘唯识。言乖治术有蔽国风。不隶诸华可流荒服。帝然之。故南海新文有藏陈世。以太建元年遘疾。少时遗诀。严正勖示因果。书传累纸。其文付弟子智休。至正月十一日午时迁化。时年七十有一。明日于潮亭焚身起塔。十三日僧宗法准等。各赍经论还返匡山。自谛来东夏。虽广出众经。偏宗摄论。故讨寻教旨者。通览所译。则彼此相发绮缋辅显。故随处翻传亲注疏解。依心胜相。后疏并是僧宗所陈。躬对本师重为释旨。增减或异大义无亏。宗公别著行状。广行于世。且谛之梁时逢丧乱。感竭运终道津静济。流离弘化随方卷行。至于部帙或分译人时别。今总历二代共通数之。故始梁武之末。至陈宣即位。凡二十三载。所出经论记传。六十四部。合二百七十八卷。微附华饰盛显隋唐。见曹毗别历及唐贞观内典录。馀有未译梵本书并多罗树叶。凡有二百四十甲。若依陈纸翻之。则列二万馀卷。今见译讫。止是数甲之文。并在广州制旨王园两寺。是知法宝弘博。定在中天。识量玼琐。诚归东夏。何以明之。见译藏经减三千卷。生便弃掷习学全希。用此量情情可知矣。初谛传度摄论。宗恺归心。穷括教源铨题义旨。游心既久怀敞相承。谛又面对阐扬情理无伏。一日气属严冬。衣服单疏。忍噤通霄门人侧席。恺等终夜静立奉侍。咨询言久情諠有时眠寐。恺密以衣被覆之。谛潜觉知。便曳之于地。其节俭知足如此。恺如先奉侍。逾久逾亲。谛以他日便喟然愤气冲口者三。恺问其故。答曰。君等款诚正法实副参传。但恨弘法非时。有阻来意耳。恺闻之如噎。良久声泪俱发。跪而启曰。大法绝尘远通赤县。群生无感可遂埋耶。谛以手指西北曰。此方有大国。非近非远。吾等没后当盛弘之。但不睹其兴。以为太息耳。即验往隔。今统敷扬有宗。传者以为神用不同。妄生异执。惟识不识其识不无慨然。时有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陈言高空。游化东魏。生知俊朗体悟幽微。专学佛经尤精义理。洞晓音韵兼善方言。译僧伽吒经等三部七卷。以魏元象年中。于邺城司徒公孙腾第出。沙门僧昉笔受。属齐受魏禅。蕃客任情。那请还乡。事流博观。承金陵弘法道声远肃。以梁武大同年辞齐南度。既达彼国仍被留住。因译大乘顶王经一部。有敕令那总监外国往还使命。至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僧求那跋陀。陈言德贤。赍胜天王般若梵本。那因期请乞愿弘通。嘉其雅操豁然授与。那得保持用为希遇。属侯景作乱。未暇翻传。携负东西讽持供养。至陈天嘉乙酉之岁。始于江州兴业寺译之。沙门智昕笔受陈文。凡六十日。覆疏陶练勘阅俱了。江州刺史黄法𣰰为檀越。僧正释惠恭等监掌。具经后序。那后不知所终。时又有扶南国僧须菩提。陈言善吉。于扬都城内至敬寺。为陈主译大乘宝云经八卷。与梁世曼陀罗所出七卷者同。少有差耳。并见隋代三宝录。
宇文赞 朝代:南北朝

人物简介

简介
宇文赞(560年-581年),字乾依。周武帝宇文邕的第二子,母亲李娥姿。周宣帝胞弟。
刘依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康定二年庆历元年(1041)任郢州知州。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知和庵主(?~一一二五),俗姓张,苏州玉峰(今上海嘉定)人。哲宗元符间,抵雪窦中峰、栖云两庵,后住庆元府二灵。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应乾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七年卒。《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一
释知和,姓张氏,昆山人。从南岳辨游,丛林以为饱参。元符间,住雪窦中峰栖雪两庵。山之前曰“妙高台”,有石突出,下临无地,其旁古藤一枝,覃施而叶莫莫。和攀厥柔条,盘屈成龛,常偃坐其中,名曰“藤龛”。独处二十年。初与普交同参泐潭,盟曰:“他日吾二人,当踞孤峰绝顶,目视霄汉,为世外人。不可若今时藉名官府,屈节自污。”及交开法天童,访旧至山,和竟不接。和虽绝物,然有志于道者,多往见之。主雪窦者嫉其名出己上,郡守尝询和于主者,主者曰:“常僧耳。”和遂题偈于壁,徙居伏锡山。偈曰:“竹笕两三升野水,窗前五七片间云。老僧浩计只如此,留与人间作见闻。”其二曰:“十方世界眼前宽,抛却云庵过别山。三事衲衣穿处补,一条藜杖伴清间。”其三曰:“自从南岳来雪窦,二十馀年不下山。两处住庵身已老,更寻幽谷养衰残。”其四曰:“黄皮裹骨一常僧,坏衲蒙头百虑澄。年老懒能频对客,攀萝又上一崚赠。”后又迁二灵,《传镫录》称和住二灵三十年,恐非。盖其去雪窦时,已年近衰残,读题偈可知。宣和七年四月十二日示寂。闻和栖藤龛时,常有二虎扰侧。元大德间,栖云庵毁,虎为人患。至元二年,复建庵祀和,其患顿息。或谓妙高台有伏虎洞,为虎在雪窦之證,而《传镫录》谓在二灵,但以为知和故事,不必辨其何山,其言似是。岂知虎为和驯,自有神异,和能往,虎亦能往,二灵之有驯虎又何足疑。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号依和庵主,昆山人。隐居雪窦,终二灵山。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依中,江宁人。任吴县主簿遂家于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0—1359 【介绍】: 元僧。绍兴人,俗姓李,字季蘅,号浮休,又号若耶。九岁能通《春秋》,十五岁受具戒。历主兴化教、园通、天竺灵山等寺。后退居云门,为云门三高之一。善诗,为文雄健有法,赵孟頫称之为僧中御史。有《内外集》。
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第一 解义篇第二之一
释允若字季蘅号浮休因云门之傍有若耶溪后又号若耶。郡之相里人。年九岁能通春秋大义。父母钟爱之。稍长翛然有绝尘之趣。遂依云门元和尚。十五祝发为大僧。随渡涛江。首谒大山恢法师于杭之兴福。山授以天台四教仪金錍十不二门指要钞诸书。一览而知大旨。闻湛堂主南竺往依焉。凡法智所结立阴观别理随缘六即蛣蜣理毒性具等文靡不精究。至于思清之兼业昭圆之异说齐润之党邪仁岳之背正。亦皆察其非是。于是湛堂甚器重之俾司宾客。元至治初湛堂奉诏入燕都校大藏。因奏若之行业锡以慈光圆照之号。即命出住昌源净圣院。其院颇颓弊。乃力为经度。田芜者辟之。室圮者葺之。三年遂成巨刹。湛堂复招之。徕归命居第一座摄众规范。泰定中复出主杭之兴化。时与天岸济我庵无玉庭罕三公。道望并峙湖上。世称为钱塘四依。未几退居越之云门。又与断江恩休耕逸。临风吟咏不知夕阳在树。世又称为云门三高。至正住越之圆通迁上竺。其山旧有缨络泉涸久。若至持锡叩岩祷曰。苟吾缘在是泉当为我一来。不然则涸如故。言讫泉涌出渊冷渐盈。时户部尚书贡师泰称比慈云之重荣桧。命之曰再来泉。复退隐云门。筑精舍专修法华三昧为暮年净业。会天下大乱干戈纷扰。众欲拥若避去。若斥曰。难可苟免乎。吾对将至。待以酬之。众遁若独危坐。贼众入其舍。若毅然不为屈。辞色俱厉。贼首知为有道者约退。一贼独怒直前挥刃中之。白乳溢出于地。实元至正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也。世寿八十僧腊六十有五。贼退众归荼毗。舍利如菽无算。若平生风度简远不妄言笑。赵孟頫称为僧中御史。得法弟子集庆友奎演福良谨延庆如莹隆德法让净圣圆證等若干人。所著内外集黄溍为叙。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允若。字季蘅。自号浮休子。族相里氏。越人也。代为簪缨。师生有绝尘之趣。初为童子。给侍云门元上人。十五圆具。为大僧。至虎林。谒恢大山于兴福。自是习天台教。湛堂澄公。主南天竺。师与焉。声入心通。知解日至。湛堂甚器之。既出世净圣矣。湛堂念之弗置。招之徕归。请居第一座。摄众千馀人。持规峻整。经其指示。多所悟入。泰定中。行宣政院。请主兴化。当是时。倡道杭之南北两山者。若天岸济。我庵无。玉庭罕。与师皆有重望。人称为佛海会中四天王。居亡何退居云门。视荣名利养。恬不屑意。翱翔岩壑间。时同断江恩师休耕逸师。临风笑咏。不知夕阳之在树。君子又目之。为云门三高师。前后凡四座道场。教雨所及。如甘露醍醐。饮者心泰然。终以云门为归。筑深居精舍。以法华观慧三昧。为暮年净行。会天下大乱。于戈纷扰。法师与之。遇胁以白刃。毅然不为屈。辞色俱厉。因遇害。白乳溢出于地。寿八十。腊六十有五。兵退阇维之。获舍利如菽者无算。瘗于云门山之麓。师风度简远。暮年神气完固。刘伯温。称其诗文古雅峻洁。而有奇风。故一时名。公卿咸倾倒焉。师素履之美。虽不获考。终命而定业所制。在古贤圣或未免。初无伤乎道德之崇高也。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允若,字季蘅,号浮休,因云门之傍有若耶溪,后又号若耶,郡之相里人。年九岁,能通《春秋》大义,父母钟爱之。稍长,翛然有绝尘之趣,遂依云门元。十五祝发为大僧,随渡涛江,首谒大山恢于杭之福山,授以《天台四教仪》、《金錍》、《十不二门指要钞》诸书,一览而知大旨。闻湛堂主南竺,往依焉。凡法智所结,《立阴观别理》、《随缘六即》、《蛣𧏙理毒性具》等文,靡不精究。至于恩清之兼业,昭圆之异说,齐润之党邪,仁岳之背正,亦皆察其非是。于是,湛堂甚器重之,俾司宾客。元至治初,湛堂奉诏入燕都校大藏,因奏若之行业,锡以“慈光圆照”之号,即命出住昌源净圣院。其院颇颓弊,乃力为经度,田芜者辟之,室圯者葺之,三年遂成巨刹。湛堂复招之徕归,命居首座,摄众规范。泰定中,复出主杭之兴化,时与天岸济、我庵无、玉庭罕三师道望,并峙湖上,世称为钱塘四依。未几,退居越之云门,又与断江恩、休耕逸,临风吟咏,不知夕阳在树,又称为云门三高。至正,住越之圆通,迁上竺,其山旧有缨络泉,涸久。若至,持锡叩岩,祷曰:“茍吾缘在是,泉当为我一来,不然则涸如故。”言讫,泉涌出,渊泠渐盈。时户部尚书贡师泰,称比慈云之重荣桧,命之曰“再来泉”。后退隐云门,筑精舍,专脩法华三昧,为暮年净业。会天下大乱,干戈纷扰,众欲拥若,避去。若斥曰:“难可茍免乎,吾对将至,待以酬之。”众遁,若独危坐,贼众入其舍,若毅然不为屈,辞色俱厉,贼首知为有道者,约退。一贼独怒,直前挥刃中之,白乳溢出于地,实元至正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也。世寿八十,僧腊六十有五。贼退,众归,荼毗舍利,如菽无算。若平生风度简远,不妄言笑,赵孟頫称为僧中御史。得法弟子集庆、友奎、演福、良谨、延庆、如莹、隆德、法让、净圣、圆證十人。所著《内外集》,黄溍为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青田人,字洛夫,初号太鹤山人,复自号亢惕子、依树老人。弘治中由贡生官庐江县教谕。久而落拓不得志,佯狂恣肆,荡然于礼法之外。有《居学馀情》。
周京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周京(1509年—?),字子依,号慎斋,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军籍。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顺天府乡试第七十一名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联捷癸丑科三甲第八名进士。吏部观政,授山西潞安府推官,三十八年(1559年)九月起复选授南京礼科给事中。四十三年二月升湖广右参议,迁贵州按察司副使,隆庆三年(1569年)六月升陕西行太仆寺卿,五年正月考察去职。
任士凭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任士凭(1521年—1571年),字可依,号思亭,山东济南府平原县人。山东乡试第二十一名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二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八十月改礼部祠祭司主事,调吏部文选司,历文选司署郎中,四十二年(1563年)九月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十二月升通政使司右通政、提督誊黄,四十四年八月升光禄寺卿。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任顺天府府尹。十月升南京工部右侍郎,十一月改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隆庆元年(1567年)十月御史凌儒弹劾其不职,调南京别衙门用,予告归,隆庆四年(1570年)七月起为南京刑部右侍郎,因病不能赴任,仍乞赐告归,次年卒,赐祭葬,祀乡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镇江府丹徒人。俗姓杨,字幻依,号麓亭。性深沉,不贪世俗繁华。入龙蟠山出家。后游少室、伏牛,遍访诸高行,尽得清凉宗旨。住镇江万寿寺,演华严大钞。万历间住苏州莲华峰下。预示寂期而终。王世贞为之作铭。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祖住字幻依麓亭其号也。丹徒人。姓杨氏。母朱氏梦。梵比丘入其室。觉而诞师。少沈密不贪世缘。喜作佛事。年十三父母舍入龙蟠山。依朝阳和尚受法华华严诸大部经。十七薙染十九受具。通晓诸经大义。自谓。觉识所依非关真际。遂担簦游少室。依大章和尚五载复至伏牛依高安十二夏。先后所得二师印可。次游都下谒松秀二法师。尽得清凉宗旨。淮安胡给事延住钵池山。造大藏经作水陆无遮会。至南京访无极法师居第二座。犍槌之暇即入众作务。事竣往京口万寿寺演华严大钞。至入法界品地震天雨甘露宝华。时无极率徒与焉。妙峰承印二禅衲亦居座下。自是道价郁跂丛林倾挹。师智崇礼卑如常不轻。提奖唱诱孜孜不倦。所至皆成宝坊。师演四十八愿时。有异人顶白冠。冠有蛇。四足来听说法。人怪问之。对曰。吾乃法冠而乃境观。忽不见。万历甲申憩锡苏之莲华峰下。建精舍居之。丁亥九月忽示疾。语众曰。二十二日不作离散。便可再展华严。但老僧不得曲徇人情。至日晨起沐浴。跏趺说偈曰。虚空无面目。无位强安排。话头不话头。处处是如来。又曰。今年六十六。不知做甚么。咦诸人著眼。看这个消息。佛祖到来也。用他不著。言讫而逝。异香积时不散。奉全身三日。颜色自若生。荼毗敛遗骨塔于莲华峰之阴。寿六十有六腊五十有四。王世贞作铭。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字幻依。丹徒人姓杨。母朱氏。梦梵比丘入其室。觉而诞师。少沉密。喜作佛事。年十三。父母舍龙蟠山。依朝阳和尚。受法华华严诸大部经。十七薙染。十九受具。通晓诸经大义。自谓觉识所依。非关真际。遂担簦游少室。依大章和尚。五载复至伏牛。依高安。十二夏。先后所得。二师印可。次游都下。谒松秀二法师。尽得清凉宗旨。淮安胡给事。延住钵池山。造大藏经。作水陆无遮会。至南京访无极法师。居第二座。犍搥之暇。即入众作务。事竣。往京口万寿寺。演华严大钞。至入法界品。地震。天雨甘露宝华。时无极率徒与焉。妙峰承印二禅衲。亦居座下。自是道价郁跂。丛林倾挹。提奖唱诱。孜孜不倦。所至皆成宝坊。师演四十八愿。时有异人。顶白冠冠。有蛇四足。来听说法。忽不见。万历甲申憩锡苏之莲华峰下。建精舍居之。丁亥九月忽示疾。至二十二日。晨起沐浴。跏趺说偈曰。虚空无面目。无位强安排。话头不话头。处处是如来。言讫而逝。异香积时不散。茶毗。敛遗骨。塔于莲华峰之阴。寿六十有六。腊五十有四。王世贞作铭。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祖住。字幻依。𪋤亭其别号也。生丹徒杨氏。沉密不贪。世缘十七。从剃染。十九领具戒。通晓诸经大义。走少室依大章。入伏牛依高安。凡经十二夏。次至都下。谒松秀二师。至南京。谒无极老人。为西堂。犍槌之暇。即入作务。昼夜不休。寻演华严钞于京口万寿寺。缁白听者。日以千数。老人率其徒观焉。既而谓众曰。吾殆不如也。虽然有不如我者一。吾向者。彼上人为我西堂。今西堂有彼上人者否。自是道价郁跂丛林倾挹。师智崇礼卑。如常不轻。提奖唱诱。孜孜不倦。前后登法座者。以十指数。能使所至立成宝坊。然而三衣之外。一衲周身。齑粥仅延。犹存五观。其诸衬施。不以挂眼。且奉律精严。纤过无犯。以万历之甲申。入吴山之莲华峰。登支道林讲座。山林隐秀。有终焉意。未几迁化。茶毗。敛灵骨。塔于本山。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祖住,字幻依,麓亭其号也。姓杨氏,丹徒人。母朱氏,梦梵比丘入其室,觉而诞。住少沈密,不贪世缘,喜作佛事。年十三,父母舍入龙蟠山,依朝阳受《法华》、《华严》诸大部经。年十七薙染,逾年受具,通晓诸经大义,自谓觉识所依,非关真际。遂担簦游少室,依大章五载,复至伏牛依高安十二夏,先后所得,二师印可。次游都下谒松秀二法师,尽得清凉宗旨。淮安胡给事延住钵池山,造大藏经,作水陆无遮会。至南京访无极法师,居第二座,犍搥之暇,即入众作苦事。后径京口万寿寺,演《华严大钞》至《入法界品》,地震天雨甘露宝华,时无极率徒与焉,妙峰、承印二禅衲亦居座下,自是道价郁跂,丛林倾挹。住智崇礼卑,如常不轻,提奖唱诱,孜孜不倦,所至皆成宝坊。住演四十八愿,时有异人顶白冠,冠有蛇四足来听说法,人方怪问之,对曰:“吾乃法冠,而乃境观。”忽不见。万历甲申,憩锡苏之莲华峰下,建精舍居之。丁亥九月,忽示疾,语众曰:“二十二日不作离散,便可再展《华严》,但老僧不得曲徇人情。”至日晨起沐浴,跏趺说偈曰:“虚空无面目,无位强安排。话头不话头,处处见如来。”又曰:“今年六十六,不知做甚么。咦!诸人著眼看,这个消息,佛祖到来,也用他不著。”言讫而逝,异香积时不散,三日颜色若生。茶毗敛遗骨,塔于莲华峰阴,寿六十有六,腊五十有四,王世贞作铭。
令诸兽依附
【三藏法数】
谓如来以无畏力,宣说正法,为欲开示一切邪见众生,悉令正信,不为外道所惑。犹师子震吼,能令诸兽,离彼窟穴,悉来依附也。
依法
【三藏法数】
谓出家之人,或于道场中经行,或于聚落内乞食,当须行步徐缓,遵其法则也。
依次
【三藏法数】
谓出家之人,于大众中,当依戒腊,资次而坐,勿令搀越。梵网经云: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是也。(已上威仪四事。)
非所依位烦恼现行
【三藏法数】
谓如幼少之人,于一切境,不知好恶,起诸放逸,相续不舍,故名非所依位烦恼现行。
所依位烦恼现行
【三藏法数】
谓修行根熟之人,依于正行之位,断诸烦恼,而能断之心,相续不舍,故名所依位烦恼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