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3,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页
转爱见依无我
转烦恼依菩提
转染依净
离一切苦依究竟乐
转业报依解脱
转生死依涅槃
十界依正
信所依止之三宝
信所依止之根本及三宝
诸识所依所缘
诸识俱有所依
二转依果
转依位别
转依义别
佛类词典(续上)
转受依空转爱见依无我
转烦恼依菩提
转染依净
离一切苦依究竟乐
转业报依解脱
转生死依涅槃
十界依正
信所依止之三宝
信所依止之根本及三宝
诸识所依所缘
诸识俱有所依
二转依果
转依位别
转依义别
转受依空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三受,兹明依空。盖领纳诸境而成受,原生于妄而为系缚。如识其妄,即此系缚,皆是其空。空者谓因缘所生之法,究竟无实体,故谓之空。观一切法,从因缘和合生,自性本空,无我我所。如是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故须转受依空也。
前言三受,兹明依空。盖领纳诸境而成受,原生于妄而为系缚。如识其妄,即此系缚,皆是其空。空者谓因缘所生之法,究竟无实体,故谓之空。观一切法,从因缘和合生,自性本空,无我我所。如是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故须转受依空也。
转爱见依无我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世间,不出爱见,兹言出世。须依无我,一切妄惑,皆由爱见二种执我而起,故除妄惑,当除爱见。除爱见者,即离执我,故须转于爱见,而依无我。
前言世间,不出爱见,兹言出世。须依无我,一切妄惑,皆由爱见二种执我而起,故除妄惑,当除爱见。除爱见者,即离执我,故须转于爱见,而依无我。
转烦恼依菩提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一切妄念,须知凡属妄念,皆是烦恼。因此烦恼,遂造一切诸业。故修道人,断此烦恼,依于菩提。菩提者觉也,烦恼皆是不觉之过,依止于觉,烦恼自除。
【三藏法数】
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即一切众生无明妄惑也。梵语菩提,华言道,即一切诸佛所悟所證之道也。然菩提、烦恼,其性是一,但由迷悟,不分而分。众生迷故,即转菩提而为烦恼;诸佛悟故,即转烦恼而为菩提。若能了达烦恼即是菩提,念念修习,是名转烦恼依菩提也。
前言一切妄念,须知凡属妄念,皆是烦恼。因此烦恼,遂造一切诸业。故修道人,断此烦恼,依于菩提。菩提者觉也,烦恼皆是不觉之过,依止于觉,烦恼自除。
【三藏法数】
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即一切众生无明妄惑也。梵语菩提,华言道,即一切诸佛所悟所證之道也。然菩提、烦恼,其性是一,但由迷悟,不分而分。众生迷故,即转菩提而为烦恼;诸佛悟故,即转烦恼而为菩提。若能了达烦恼即是菩提,念念修习,是名转烦恼依菩提也。
转染依净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世间,皆由业造。而一切业,皆是染污,兹明出世。须明清净,清净非他,不染即得。故须转染,实依于净。所言染者,染垢染污,不洁不净,是谓之染。净者清净离垢,是谓之净。即爱著之念,及所爱著之法,曰染。解脱之念,及所解脱之法,曰净。
前言世间,皆由业造。而一切业,皆是染污,兹明出世。须明清净,清净非他,不染即得。故须转染,实依于净。所言染者,染垢染污,不洁不净,是谓之染。净者清净离垢,是谓之净。即爱著之念,及所爱著之法,曰染。解脱之念,及所解脱之法,曰净。
离一切苦依究竟乐
【佛学次第统编】
就世间分别比较,善道乐,恶道苦。但如实言之,生死之果报皆苦也。所谓三界火宅,谁得而安是也。惟有出世,乃得真乐。所谓究竟之乐,非一切苦乐比较之乐也。依此究竟之乐,须离一切之苦。
就世间分别比较,善道乐,恶道苦。但如实言之,生死之果报皆苦也。所谓三界火宅,谁得而安是也。惟有出世,乃得真乐。所谓究竟之乐,非一切苦乐比较之乐也。依此究竟之乐,须离一切之苦。
转业报依解脱
【佛学次第统编】
凡夫所受报得,皆是业报,业报谓业果也。由过去之业因,招现在之果报。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皆是苦缚,不得解脱。解脱者,梵语木底木乂,译作解脱,即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也。故须转其业报,以依解脱。
凡夫所受报得,皆是业报,业报谓业果也。由过去之业因,招现在之果报。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皆是苦缚,不得解脱。解脱者,梵语木底木乂,译作解脱,即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也。故须转其业报,以依解脱。
转生死依涅槃
【佛学次第统编】
众生虚妄生灭,是为生死。诸圣涅槃境界,不为生死之所流转。涅槃梵语,又作泥日、泥洹、泥畔、涅槃那。旧译诸师,译作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作圆寂。灭者为灭生死因果之义,灭度者为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为无为空寂安隐之义,灭为灭除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为生死之苦果再不生也。无为者,为无惑业之因缘造作也。安乐者,为安稳快乐也。解脱者,为离众苦也。
【三藏法数】
生死者,一切众生虚妄生灭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一切诸佛所悟所證之果也。然生死涅槃,性元是一,但由迷悟,不分而分。众生迷故,即转涅槃而为生死;诸佛悟故,即转生死而为涅槃。若能了达生死即是涅槃,念念證入,是名转生死依涅槃也。
众生虚妄生灭,是为生死。诸圣涅槃境界,不为生死之所流转。涅槃梵语,又作泥日、泥洹、泥畔、涅槃那。旧译诸师,译作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作圆寂。灭者为灭生死因果之义,灭度者为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为无为空寂安隐之义,灭为灭除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为生死之苦果再不生也。无为者,为无惑业之因缘造作也。安乐者,为安稳快乐也。解脱者,为离众苦也。
【三藏法数】
生死者,一切众生虚妄生灭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一切诸佛所悟所證之果也。然生死涅槃,性元是一,但由迷悟,不分而分。众生迷故,即转涅槃而为生死;诸佛悟故,即转生死而为涅槃。若能了达生死即是涅槃,念念證入,是名转生死依涅槃也。
十界依正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世间,明一切心造,兹言出世,以明心造有染净之不同。
前言世间,明一切心造,兹言出世,以明心造有染净之不同。
信所依止之三宝
【佛学次第统编】
信三宝者:
一、信佛 信佛为大导师,堪作依止,不信其馀邪师。
二、信法 信法可依之修行,不信其馀邪法。
三、信僧 信僧可为同行师友,不信其馀外道邪众。
信三宝者:
一、信佛 信佛为大导师,堪作依止,不信其馀邪师。
二、信法 信法可依之修行,不信其馀邪法。
三、信僧 信僧可为同行师友,不信其馀外道邪众。
信所依止之根本及三宝
【佛学次第统编】
大乘起信论云:略说信心有四种,云何为四:
一者、信根本 所谓乐念真如法故。
二者、信佛 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
三者、信法 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密故。
四者、信僧 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
大乘起信论云:略说信心有四种,云何为四:
一者、信根本 所谓乐念真如法故。
二者、信佛 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
三者、信法 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密故。
四者、信僧 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
诸识所依所缘
【佛学次第统编】
八识所依所缘:
一、眼识 眼根为所依,色境为所缘。
二、耳识 耳根为所依,声境为所缘。
三、鼻识 鼻根为所依,香境为所缘。
四、舌识 舌根为所依,味境为所缘。
五、身识 身根为所依,触境为所缘。
六、意识 依于末那遍缘一切处。
七、七识 依赖耶缘彼见分。
八、八识 依末那缘种子根身器界。
八识所依所缘:
一、眼识 眼根为所依,色境为所缘。
二、耳识 耳根为所依,声境为所缘。
三、鼻识 鼻根为所依,香境为所缘。
四、舌识 舌根为所依,味境为所缘。
五、身识 身根为所依,触境为所缘。
六、意识 依于末那遍缘一切处。
七、七识 依赖耶缘彼见分。
八、八识 依末那缘种子根身器界。
诸识俱有所依
【佛学次第统编】
诸识俱有所依者:
一、五识俱有所依有四:
一、同境依 谓五色根共取现境,故得此名。
二、分别依 谓第六识,与依同缘分别境故。
三、染净依 谓第七识,五识以由此识染污而成有漏,由此识净而成无漏,故得此名。
四、根本依 谓第八识,五识依此而得生故。
初不共依,馀三共依,谓彼此同依,非一识依,名为共依。唯一识依,非馀色依,名不共依。
二、第六意识俱有所依,唯有二种,谓七八识,初不共依,后是共依。
三、第七末那俱有所依,但有一种,谓第八识,是不共依。
四、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是不共依。
诸识俱有所依者:
一、五识俱有所依有四:
一、同境依 谓五色根共取现境,故得此名。
二、分别依 谓第六识,与依同缘分别境故。
三、染净依 谓第七识,五识以由此识染污而成有漏,由此识净而成无漏,故得此名。
四、根本依 谓第八识,五识依此而得生故。
初不共依,馀三共依,谓彼此同依,非一识依,名为共依。唯一识依,非馀色依,名不共依。
二、第六意识俱有所依,唯有二种,谓七八识,初不共依,后是共依。
三、第七末那俱有所依,但有一种,谓第八识,是不共依。
四、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是不共依。
二转依果
【佛学次第统编】
二转依果者,谓菩提涅槃。依谓所依,即依他起,与染净法为所依故。染谓虚妄遍计所执,净谓真实圆成实性,转谓二分转舍转得。由数修习无分别智,断本识中二障粗重,故能转舍依他起上遍计所执,及能转得依他起中圆成实性,由转烦恼得大涅槃,转所知障證无上觉。
二转依果者,谓菩提涅槃。依谓所依,即依他起,与染净法为所依故。染谓虚妄遍计所执,净谓真实圆成实性,转谓二分转舍转得。由数修习无分别智,断本识中二障粗重,故能转舍依他起上遍计所执,及能转得依他起中圆成实性,由转烦恼得大涅槃,转所知障證无上觉。
转依位别
【佛学次第统编】
转依位别,略有六种:
一、损力益能转 谓初二位,由习胜解及惭愧故,损本识中染种势力,益本识内净种功能,虽未断障种,实證转依,而渐伏现行,亦名为转。
二、通达转 谓通达位,由见道力,通达真如,断分别生二障粗重,證得一分真实转依。
三、修习转 谓修习位,由数修习十地行故,渐断俱生二障粗重,渐次證得真实转依。
四、果圆满转 谓究竟位,由三大劫阿僧企耶,修集无边难行胜行,金刚喻定,现在前时,永断本来一切粗重,顿證佛果,圆满转依,穷未来际,利乐无尽。
五、下劣转 谓二乘位,专求自利,厌苦欣寂,唯能通达生空真如,断烦恼种,證真择灭,无胜堪能,名下劣转。
六、广大转 谓大乘位,为利他故,趣大菩提,生死涅槃俱无欣厌,具能通达二空真如,双断所知烦恼障种,顿證无上菩提涅槃,有胜堪能,名广大转。
转依位别,略有六种:
一、损力益能转 谓初二位,由习胜解及惭愧故,损本识中染种势力,益本识内净种功能,虽未断障种,实證转依,而渐伏现行,亦名为转。
二、通达转 谓通达位,由见道力,通达真如,断分别生二障粗重,證得一分真实转依。
三、修习转 谓修习位,由数修习十地行故,渐断俱生二障粗重,渐次證得真实转依。
四、果圆满转 谓究竟位,由三大劫阿僧企耶,修集无边难行胜行,金刚喻定,现在前时,永断本来一切粗重,顿證佛果,圆满转依,穷未来际,利乐无尽。
五、下劣转 谓二乘位,专求自利,厌苦欣寂,唯能通达生空真如,断烦恼种,證真择灭,无胜堪能,名下劣转。
六、广大转 谓大乘位,为利他故,趣大菩提,生死涅槃俱无欣厌,具能通达二空真如,双断所知烦恼障种,顿證无上菩提涅槃,有胜堪能,名广大转。
转依义别
【佛学次第统编】
转依义别,略有四种:
一、能转道 此复有二:
一、能伏道 谓伏二障随眠势力,令不引起二障现行。
二、能断道 谓能永断二障随眠。
二、所转依 此复有二:
一、持种依 谓根本识,由此能持染净法种,与染净法,俱为所依,圣道转令舍染得净。
二、迷悟依 谓真如由此能作迷悟根本,诸染净法,依之得生,圣道转令舍染得净。
三、所转舍 此复有二:
一、所断舍 谓二障种真无间道,现在前时,障治相违,彼便断灭,永不成就。说之为舍,彼种断故,不复现行。妄执我法,所执我法,不对妄情,亦说为舍,由此名舍遍计所执。
二、所弃舍 谓馀有漏劣无漏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引极圆明纯净本识,非彼依故,皆永弃舍。彼种舍已,现有漏法,及劣无漏,毕竟不生。既永不生,亦说为舍,由此名舍生死劣法。
四、所转得 此复有二:
一、所显得 谓大涅槃。此虽本来自性清净,而由客障覆令不显,真圣道生,断彼障故,令其相显,名得涅槃。此依真如,离障施设,故体即是清净法界。
二、所生得 谓大菩提。此虽本来有能生种,而所知障,碍故不生,由圣道力,断彼障故,令从种起,名得菩提。起已相续,穷未来际,此即四智相应心品。
转依义别,略有四种:
一、能转道 此复有二:
一、能伏道 谓伏二障随眠势力,令不引起二障现行。
二、能断道 谓能永断二障随眠。
二、所转依 此复有二:
一、持种依 谓根本识,由此能持染净法种,与染净法,俱为所依,圣道转令舍染得净。
二、迷悟依 谓真如由此能作迷悟根本,诸染净法,依之得生,圣道转令舍染得净。
三、所转舍 此复有二:
一、所断舍 谓二障种真无间道,现在前时,障治相违,彼便断灭,永不成就。说之为舍,彼种断故,不复现行。妄执我法,所执我法,不对妄情,亦说为舍,由此名舍遍计所执。
二、所弃舍 谓馀有漏劣无漏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引极圆明纯净本识,非彼依故,皆永弃舍。彼种舍已,现有漏法,及劣无漏,毕竟不生。既永不生,亦说为舍,由此名舍生死劣法。
四、所转得 此复有二:
一、所显得 谓大涅槃。此虽本来自性清净,而由客障覆令不显,真圣道生,断彼障故,令其相显,名得涅槃。此依真如,离障施设,故体即是清净法界。
二、所生得 谓大菩提。此虽本来有能生种,而所知障,碍故不生,由圣道力,断彼障故,令从种起,名得菩提。起已相续,穷未来际,此即四智相应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