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依顺(依順)  拼音:yī shùn
顺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随你有万分不是处,也只得依顺了他。」
分類:依顺顺从
《漢語大詞典》:依他起性
佛教语。与“遍计所执性”和“圆成实性”合称“三性”。谓一切事物均由诸缘和合、心识变现而有,虚幻不实。用以说明“唯识无境”的宗旨。成唯识论卷八:“谓心、心所及所变现,众缘生故,如幻事等,非有似有,誑惑愚夫,一切皆名依他起性。”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性下》:“计唯物者,虽不知圆成实性,犹据依他起性。最下有唯理论师,以无体之名为实,独据徧计所执性,以为固然。”亦省作“ 依他性 ”。 清 龚自珍 《南岳大师乘止观科判》:“止观境界分三科:一、真实性,即真如;一、依他性,即第八阿黎耶识;一、分别性,即第六、第七识。”
《漢語大詞典》:依他性
见“ 依他起性 ”。
《漢語大詞典》:依他起性
佛教语。与“遍计所执性”和“圆成实性”合称“三性”。谓一切事物均由诸缘和合、心识变现而有,虚幻不实。用以说明“唯识无境”的宗旨。成唯识论卷八:“谓心、心所及所变现,众缘生故,如幻事等,非有似有,誑惑愚夫,一切皆名依他起性。”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性下》:“计唯物者,虽不知圆成实性,犹据依他起性。最下有唯理论师,以无体之名为实,独据徧计所执性,以为固然。”亦省作“ 依他性 ”。 清 龚自珍 《南岳大师乘止观科判》:“止观境界分三科:一、真实性,即真如;一、依他性,即第八阿黎耶识;一、分别性,即第六、第七识。”
《漢語大詞典》:依挞(依撻)
弓饰名。仪礼·既夕礼:“弓矢之新沽功,有弭饰焉,亦张可也;有柲,设依挞焉。” 郑玄 注:“依,缠弦也;挞,弣侧矢道也,皆以韦为之。”
分類:饰名
《分类字锦》:依台月吐(依台月吐)
仲子陵 秦镜诗 依台月自吐,在匣水常清。
分类:
《國語辭典》:依头缕当(依頭縷當)  拼音:yī tóu lǚ dàng
将事情从头详细的理清。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不要你狂言诈语,花唇巧舌,信口支持。则要你依头缕当,分星劈两,责状招实。」
《高级汉语词典》:依头顺脑
完全顺从;俯首贴耳
《國語辭典》:依头顺尾(依頭順尾)  拼音:yī tóu shùn wěi
从头到尾,样样都顺从别人的意见。《红楼梦》第五五回:「前儿我们还议论到这里,再不能依头顺尾,必有两场气生。」
《國語辭典》:依违两可(依違兩可)  拼音:yī wéi liǎng kě
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指对事情的态度不明确,模棱两可。《明史。卷二一八。方从哲传》:「贵妃求封后,举朝力争,从哲依违两可。」《清史稿。卷三九一。倭仁传》:「刚正不挠,无所阿向者,君子也;依违两可,工于趋避者,小人也。」
《分类字锦》:依稀不常
江淹 赤虹赋 暧昧以变,依稀不常。
分类:
《漢語大詞典》:依袭(依襲)
因袭。
分類:因袭
《漢語大詞典》:依心像意
犹言称心如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依心像意,寻个对得我来的好女儿为妻,方了平生之愿。”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廪生 如此算计,若是后来依心像意,真是天没眼睛了。”
分類:称心如意
《國語辭典》:依样葫芦(依樣葫蘆)  拼音:yī yàng hú lú
比喻一味模仿,毫无创见。参见「依样画葫芦」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一出:「只有一个史阁部,颇有忠心,被马、阮内里掣肘,却也依样葫芦。」《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伯集就连夜在客店里打开行箧,取出些时务书,依样葫芦,写下几条,托顾举人笔削,以为进身之具。」
《國語辭典》:依样画葫芦(依樣畫葫蘆)  拼音:yī yàng huà hú lu
比喻一味模仿,毫无创见。语出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也作「照葫芦画瓢」、「依本画葫芦」、「依样葫芦」。
《國語辭典》:依样画葫芦(依樣畫葫蘆)  拼音:yī yàng huà hú lu
比喻一味模仿,毫无创见。语出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也作「照葫芦画瓢」、「依本画葫芦」、「依样葫芦」。
《國語辭典》:依依不舍(依依不捨)  拼音:yī yī bù shě
非常留恋,舍不得分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匡超人依依不舍,又急于要家去看父亲,只得洒泪告辞。」《红楼梦》第一一九回:「巧姐等在刘老老家住熟了,反是依依不舍。更有青儿哭著恨不能留下。」